曹操一生生性多疑,為什麼還能成就這麼大的霸業?

曹操一生生性多疑,為什麼還能成就這麼大的霸業?LifetemiLoveapers...2017-12-02 23:00:24

曹操身邊能夠吸引大量的人才,不是偶然現象,至少有一下幾點原因:

首先,曹操善於發掘人才。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中,就有樂進、于禁兩位是曹操從行伍中發掘出來的。

其次,曹操吸引人才的方式與眾不同。我們知道,東漢時舉薦人才的方式是“孝廉制”,要求德才兼備;而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更重視一個人的德行,把品德放到第一位。因此,出現了一系列的草包型“名士”,比如孔融、孔伷、邊讓、劉岱,這些人所有的本事就是整日裡枯坐空談,正事不幹,酒倒能喝。郭嘉就很不屑的評價劉表“表,座談客耳”,可謂入木三分。曹操就不同,他一向主張“唯才是舉”,不管品行、道德如何,有才就行。他還多次頒佈“求賢令”,表明自己渴求人才的決心。因此,真正有本事的人,樂於投靠他。

第三,曹操會用人。這一點和袁紹不同,袁紹也招羅了一大批人才,文有沮授、田豐,武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都是一時難得的人才。可是官渡一戰,這些人才都沒派上用場,最後死的死,降的降,歸根結底,袁紹不會用人。曹操就不同,就說張郃高覽,在袁紹手下說話沒分量,還比不上專出餿點子的郭圖,但是一到曹操手下就被重用,張郃後來還成為“五子良將”之一,這也是曹操會用人的結果。我們知道,人都是有理想的,曹操給了他們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讓他們一展所長,所以這些人才樂於投靠曹操。

第四,曹操知道每個人應該用在哪裡。這一點又和袁紹形成鮮明對比,袁紹手下,人才是多,可是他不知道該怎麼用。荀彧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袁紹不把手下的人才安排好了,這些人就互相傾軋,彼此拆臺,總之採取不合作態度,這一點馬上被荀彧看出來了。後來這些人在內耗中幾乎全部死光,也在荀彧的意料之中,實在因為是袁紹沒有組織才能啊。曹操就不同,他善於安排每個人的職務,這一點得到了公認,連不喜歡他的宋人洪邁,也不得不稱他“智效一官,權分一郡,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具體的說,就是:“當天下亂離,諸軍乏食,則以棗祗,任峻建立屯田,而軍國饒巖,遂芟群雄。欲複鹽官之利,則使衛覬鎮撫關中,而諸將服。河東未定,以杜畿為太守,而衛固、範先束手禽戮。幷州初平,以梁習為刺史,而邊境肅清。揚州陷於孫權,獨有九江一郡,付之劉馥而恩化大行。馮翊困於鄜盜,付之鄭渾而民安寇滅。代郡三單于,恃力驕恣,裴潛單車之郡,而單于懾服。方得漢中,命杜襲督留事,而百姓自樂,出徙於洛、鄴者至八萬口。方得馬超之兵,聞當發徙,驚駭欲變,命趙儼為護軍,而相率還降,致於東方者亦二萬口。凡此十者,其為利豈不大哉!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操無敵於建安之時,非幸也。”

第五,曹操的性格使他能凝聚人才。所謂“生性多疑”,是指曹操對付敵人的心思,並不是說他對待手下的態度。事實上,曹操是很能容人的,陳琳把他罵的狗血淋頭,還連帶他十八代祖宗,他照樣忍了;魏種曾經背叛過他,讓他咬牙切齒,後來被他抓住,曹操嘆息一聲“唯其才也”,照樣沒殺。換到袁紹身上,田豐、沮授不過提點意見,就被關進牢裡,田豐最後還被賜死,這樣的下場,足以警惕那些跟隨袁紹的人。

第六,曹操還善於協調手下之間的矛盾。比如郭嘉平素放蕩不羈,令陳群非常不滿。上面說了,曹操用人不拘一法,不會去找郭嘉的麻煩,但是他知道陳群的意見是對的,所以提升陳群,獎勵他敢於說實話、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就化解了可能出現的矛盾。袁紹就不是這樣,他手下都公然分成幾派,在那裡內耗了,他什麼都不管,任其發展,最後終於鬧得分成兩派,彼此攻伐,被曹操佔了便宜。

我個人瞭解不太多,這裡說的也不是很完整。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第11和12章,有非常詳細的說明。

曹操一生生性多疑,為什麼還能成就這麼大的霸業?看山不是山2017-12-02 22:54:29

曹操雖然多疑,但他唯才是舉,而且曹操心胸非常寬闊,只要你有能力不管你怎麼罵他,他都不計較。在自己弱勢的時候很多人寫書信給袁紹暗通款曲,他知道後看都不看就給燒了,凝聚了人心。再加上曹操本人也是非常的有智謀,所以曹操成就了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