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主要講了什麼?

<拯救大兵瑞恩>主要講了什麼?使用者32497870475221902020-01-01 23:14:45

內容簡介: 該片以諾曼底登陸為背景:美國依阿華州瑞恩太太的三個兒子先後在戰爭中為國捐軀,小兒子瑞恩在前線又與部隊失去了聯絡,下落不明,為了防止後方人民產生厭戰情緒,美軍決定派遣一支由上尉約翰。米勒(湯姆。漢克斯飾)率領的小分隊深入敵後尋找瑞恩。8 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一個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們的將是戰火的洗禮和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 1944年6月6日盟軍登陸諾曼底,向法西斯德國發動了總反攻,但由於德軍頑固的防守和漫長的戰線,盟軍經歷了二戰史上最漫長的一天和慘重的傷亡。影史上雲集眾多大牌明星、場面宏大、耗資巨大的製作之一《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1962)把這一場戰役全方位地記錄了下來,它透過該次戰鬥中不同陣營、不同國籍的戰友、盟友與敵人的眼光與角度,對諾曼底登陸進行了客觀而完整的重現和描寫。由於《最長的一日》取得異常的成功,想再有突破只有另闢蹊徑。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 瑞恩》成功地揚長避短,選取諾曼底登陸中最慘烈的奧馬哈搶灘之戰為切入點,以點達面,恰到好處地反映了當時的局勢和環境。 奧馬哈海灘連綿近十公里,海灘上面是陡峭的懸崖峭壁,典型的攻難守易地形,駐守的是德軍精銳部隊、隆美爾的352師,盟軍和美軍經過激烈而漫長的攻堅戰,付出了傷亡4000人的慘重代價,才艱難地攻下奧馬哈海灘。《 拯救大兵瑞恩》開篇重現了這震撼人心的一幕,比以往任何戰爭片的場面都來得逼真和寫實,恐怖壓抑的氣氛瀰漫空氣:呼嘯而過的流彈、瞬間悶響的炸藥、瘋狂掃射的機關槍、撕心的彈片迸裂與血肉橫飛、呼天搶地的聲音交織一氣,“奧馬哈海灘”再次變成人間地獄。斯皮爾伯格作為總指揮,對每個鏡頭運動、每個動作處理、每次爆炸音響都周密鋪排、準確排程。與他有三次合作經驗的著名攝影師詹紐斯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運用手提攝像機進行搶灘場景的拍攝:齊腰高的跟拍角度,迂迴晃動的畫面,個人化、近距離的特寫、變焦與搖鏡頭不斷地加深侷促和壓迫氣氛。蒙太奇技巧中的連結剪輯被充分地運用,不斷出現的零碎搶拍鏡頭連貫平滑、一氣呵成。一切的一切,構成了恐怖戰爭的駭人場面與劈心震撼。斯皮爾伯格憑著藝術家特有的靈感和創造力,以現實主義手法營造了影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幕,高超的電影技巧更使之成為電影教科書的著名範例。 《拯救大兵瑞恩》以超過1/3的篇幅逼真還原二戰場景,不但包括大兵團作戰的搶灘登陸,行動型別電影的小分隊作戰也構成本片的另一大特色,除了赤裸而血腥的畫面令人驚駭外,人物細緻的刻畫也顯示出斯皮爾伯格的不同凡響之處,他耐心地發掘極端困難環境下的迥異角色,他們的心理變化、勇氣和弱點等,透過他們的行為語言、精彩對白等表達,大大地豐富了人物個性和內涵,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斯皮爾伯格多次強調,他無意為了展示武力而血腥,“影片中的暴力鏡頭沒有一處是無緣無故的”,本片所展現的一切都是現代戰爭的客觀反映。事實也是如此,如果單以戰爭場景去衡量本片的好壞絕對有失偏頗,再逼真的效果充其量只停留在優秀軍事科教片的範疇,並不能實現理性的飛躍和流芳百世,強大而富感染力的道德論題、仁義與愛、人性亮點與生存價值等才是本片的精華所在,八個救一個所引起的廣泛爭議、觀念對撞和道義救贖等,使本片持久而真誠地被推崇和難以忘懷。如果要選出一個本片中最難忘的鏡頭,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這樣一個畫面:一輛軍方小車緩緩開近雷恩家,正在做家務的雷恩母親悄然放下手中的活兒,當她面對走出車門的軍官和牧師的時候,她的身體不由自主地癱倒在地上……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