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夏乏秋盹冬眠,夏天到了,為什麼我們真的睏乏,有科學依據嗎?

俗話說:春困夏乏秋盹冬眠,夏天到了,為什麼我們真的睏乏,有科學依據嗎?銀色年華2018-05-12 10:13:54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其實這是人體隨季節氣候變化自然的一種反應。 有關專家指出,其實春困並不是病,也不是睡眠缺乏,而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著自然氣候變化而發生的一種生理現象,是季節變化的結果 如何克服春困 春天,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面板毛孔舒展,血液供應增多,但供應大腦的氧氣卻相應減少,於是出現了懶洋洋、軟綿綿、無精打采、昏沉欲睡,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的春困現象。那麼,怎樣才能克服春困現象呢? 第一、注意身體養生。“早臥早起,廣步於庭”。做到起居勞作、精神調攝、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萌生的特點,使精神、情志、氣血亦如春天的陽光,舒展暢達,生機勃發。 第二、呼吸新鮮空氣。在起居方面,要注意居室空氣的流通,這樣有利於緩解春困帶來的疲憊感。在活動方面,可去郊外春遊,吸收新鮮空氣,改善大腦皮質功能,從而使人感到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第三、堅持體育鍛煉。要做到清晨早起,鬆解衣釦,放鬆形體,信步漫行。可選擇輕柔舒緩的活動專案,或練噓字功,或做體操,或慢跑,或打太極拳、活動關節、舒展肢體,使鬱滯宣行,氣血疏利,陽氣生髮。 第四、搞好飲食調攝。春天陽氣生髮,辛苦之品有助於春陽,溫食有助於護陽,姜、蔥、韭菜宜適度進食,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白菜宜經常食用,至於寒涼、油膩、粘滯之品易傷脾胃陽氣,則應儘量少食,否則會加重春困現象。 第五、做到勞逸結合。在勞動之餘,要注意適當的休息。休息時可以聽聽音樂、聊聊天,參加一些娛樂活動等,在歡愉和諧的氛圍中忘卻春困。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隨著季節變化,人體的生理將會出現不同的反應。 夏天,人體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增加,身體處於過度消耗階段。到了秋天,氣候涼爽宜人,人體出汗減少,機體進入到一個週期性的修整階段,水鹽代謝逐漸恢復平衡,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得以緩解,消化功能也恢復到常態,此時身體卻有一種莫明的疲憊感,這就是秋乏。 雖然經過一段時間後,人體對秋天乾燥、多風的氣候慢慢適應,秋乏會逐漸消除,但最好還是採取主動調整。首先要加強體育鍛煉,秋季鍛鍊應循序漸進,否則過度運動反而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其次,要注意飲食營養。另外要做到起居有常,保證充足的睡眠

俗話說:春困夏乏秋盹冬眠,夏天到了,為什麼我們真的睏乏,有科學依據嗎?戀上你的巧克力2018-05-11 12:08:27

為什麼我們會夏乏

1。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一個季度,春季過度到夏季的過程,隨著氣溫的升高,會使人體面板的毛細血管和毛孔明顯舒張,體表的血液迴圈隨之旺盛,血液供應量比春天要明顯增多,而使流入大腦的血液比春天少了很多,大腦的氧氣供應量減少,導致了腦神經細胞興奮程度的降低,人體一時還適應不了這樣的氣候變化,於是就想要葛優癱了。

俗話說:春困夏乏秋盹冬眠,夏天到了,為什麼我們真的睏乏,有科學依據嗎?

2。氣候的變化我們是接受的,但是又受一個因數的影響——胃口。大家都知道夏天我們一般都吃不下什麼東西,平時的中晚餐也是吃粥、五穀雜糧居多,乾飯的話很少吃,更不說別的什麼魚、肉之類的油膩食物了。營養嚴重跟不上,但是我們人體是必須需要這些營養元素的,特別是微量元素——硒,雖然我們每天需要的量不是很多,只要50微克,但硒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 ,人體缺硒的話會導致我們人體的免疫下降,體質變差,精神睏乏。所以我們白天就表現的昏昏欲睡咯。

合理應對夏乏的做法

1。可以用冷水洗洗臉,可以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2。堅持日常補硒,平時可以吃一些麥芽硒維E片補硒,還能補充維生素E呢。

3。犯困的時候儘量多起來走走,運動可以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迴圈,還可以緩解疲勞,將瞌睡蟲趕走

4。中午儘量睡個午覺,保證充足的睡眠

5。犯困的時候來個深呼吸,就會覺得頭腦都清醒了很多

6。實在不行 就找個人聊聊天

俗話說:春困夏乏秋盹冬眠,夏天到了,為什麼我們真的睏乏,有科學依據嗎?

錯誤面對夏乏的做法

1。很多人會去選擇喝咖啡和濃茶,畢竟這個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2。可有的人喝了咖啡和濃茶後,晚上會睡不著覺,這樣就導致了第二天更困

3。犯困喝咖啡睡不著犯困喝咖啡睡不著

俗話說:春困夏乏秋盹冬眠,夏天到了,為什麼我們真的睏乏,有科學依據嗎?

夏乏生活小常識

1。建議晚上睡覺前半小時不要玩手機 罪魁禍首啊

2。晚上睡覺的正確姿勢

3。採用平臥的方式

俗話說:春困夏乏秋盹冬眠,夏天到了,為什麼我們真的睏乏,有科學依據嗎?酷洛洛2018-05-11 23:14:32

謝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流傳,文化所跨越的種類那真是太多了。問題中也說了,俗語,是歷代先輩總結的通俗易懂的語言。那麼我現在就用我們中華文明之一的中醫文化來解答。首先,從中醫的氣血理論來說,身體裡都是有一種“氣”的存在,氣是身體的一切動力來源,就像“黃帝內經”中所說,氣能行血,血能載氣。大家都知道一年有四季,那麼這四個季節對應身體的“氣”就是四種狀態,分別是升、浮、降、沉。

大家都知道一句話,一年之計在於春,春乃是萬物生髮之際,對應身體的“氣”就是一個生髮的過程,所以這個時候身體通常是容易打瞌睡。夏天乏力,經過一個春天的上升,身體的“氣”浮在了表面,或者說開洩在表層,身體內部是空虛的,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裡乏力。在這個時候我們大家要注意了,天氣越熱的時候越要注意少吃冷飲,身體內部是空虛的,沒有防備的,吃冷飲多了,身體不能去運化掉這些寒氣,久而久之在身體裡停留,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秋天的時候,身體的“氣”就像下班時間到了,要回家了,秋天主肅降。冬天的時候,身體“氣“要冬眠了,儲藏起來,為了下一年的春天生髮做準備。

寫的可能有些雜亂無章,望諒解。上文只就春夏簡單聊了聊,如果有興趣可以繼續提問,我會接續回答,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