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九個冷知識?

中秋節的九個冷知識?使用者12756242927612022-12-03 22:35:49

1、中秋節暱稱多,10多個馬甲任意換

中秋節的命名是根據咱們傳統的農曆來定的,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所以中秋也稱“仲秋”。

因為在農曆八月十五,因此又被稱為“八月節”、“八月半”。

這天的圓月是主角,所以這天還被稱為“月夕”、“秋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等等。

2、中秋的起源

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家,到了八月收成的季節,農民為了慶祝豐收,就選定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而上升到官方層面,最重要的就是帝王的祭祀活動。古人春天祈雨,秋天慶收,皇家也選定中秋作為祭祀的日子,普天同慶。

最有意思的說法,指中秋還與考試有著微妙的關係。八月舉行的大考,人們往往把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

所以到了中秋,又多了一個慶賀的理由。

3、古代中秋也放假

中秋假期的傳統可不是現在才有,早在唐朝,官方就規定,中秋放假三天。

南宋時,中秋仍有一天假。元代時期雖然節假日被大幅刪減,但中秋假期仍一直保留。

後續斷斷續續仍保留有中秋假期,尤其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又出現了全國放假三天的情況。

不知道那時的人們在這個小長假期間,是否也會出去旅個遊,看看大好河山。

4、月餅極簡史,或與貴妃有緣

中秋都要吃的月餅,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

當時,帶貨達人張騫出使西域,從國外帶回來芝麻(當時叫“胡麻”)。當地人用胡桃仁為餡,做出一種圓形餅,就叫胡餅。

到了唐朝,傳說某年中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秀恩愛、撒狗糧。

楊貴妃拿起一塊胡餅,對唐玄宗說:“你看這個餅,它又大又圓,是不是像極了今晚的月亮。”

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

據唐代《洛中見聞》記載,唐僖宗中秋節時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

宋時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品種的月餅。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在民間也逐漸流傳開來。

5、吃月餅也有講究

按照傳統習俗,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

畢竟這是一個團團圓圓的日子,即使有沒有回家來的親人,也要把屬於他的那一份月餅保管好。

等到他們回來時品嚐,才算圓滿。

6、吃月餅配熱不配冷

月餅富含脂肪,吃的同時最好不要搭配冷飲,否則會引起腹瀉。

傳統來說,吃月餅時,最好是泡一壺熱茶,邊吃邊飲,止渴去膩的同時,還有助於消化。

而且,月餅雖好,也不要多吃,更不要空腹時食用,容易誘發胃腸不適。

7、除了月餅,好吃的還很多

古時在江南,中秋吃南瓜比較盛行,這個時候的南瓜不但個頭最大,而且味道醇厚香甜。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應季上市的鴨子,肥而不膩,味美可口。(果然從來就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走出南京……)

中秋節也是石榴成熟的時候,在古代也是祭月的供品之一,石榴形似瑪瑙,晶瑩剔透,意味著長壽、團圓和吉祥。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桂花糕、桂花酒是許多人家都會享用的美食,再夾上一隻大閘蟹,夫復何求。

潮州地區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俗,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

芋頭的“芋”字與潮州話的“胡”字諧音,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中秋吃芋頭還有辟邪消災的寓意。

8、傳統中秋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江蘇包括上海,民間中秋有燒斗香的習俗。

有的香斗四周會糊有紗絹,畫上月宮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山東民間就有中秋節祭土穀神的傳統習俗,當地人都稱之為“青苗社”。

有的地方在中秋節除了祭月外,還有上墳祭祖的習俗,一家人都要整整齊齊的,祈求祖先保佑。

廣東、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有舞火龍,據說可以趨吉避凶,風調雨順。

9、唐朝時賞月是一項貴族活動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個王朝,文化人也多,整日吟詩作對。

在他們的帶領下,賞月變成了一種時尚和潮流,有事沒事對著月亮吟幾句,絕對風靡萬千少女。

後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賞月、飲酒、吟詩作對便傳開來了。

但是顯然,這些“活動”只是上層人士和文人的愛好,普通百姓拜祭完月亮,吃點水果和月餅,就可以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