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六十五章,公少私眾,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六十五章,公少私眾,講了什麼?紅林主人2021-04-21 09:07:33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六十五章 公少私眾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上一章韓非子告訴我們民眾為何要逃離家園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窮危之所在也”,家園已經成為窮危之所。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大批難民逃離家園,遠走他國,有的死在途中,有的背井離鄉,生活苦不堪言。造成“窮危”的原因無外乎兩種,一是戰爭,二是亂政,而戰爭與亂政是必然的關係。

韓非子講的“窮危”是君主亂政的產物。每一個普通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性,不管是在自然環境中,還是在社會環境中,人人都想順順當當的,沒有一個人喜歡整天出事。順當就是要避免有害的事情,如何避免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守法守則,比如開車不違規,喝酒不開車。而生活在現實世界裡,因君主的亂政讓民眾處在窮危之中,民眾無法生活只能逃離。

韓非子在這裡所講的“窮危”之人就是耕戰之士,君主聽信儒生、遊俠、商賈、縱橫家的言論,放棄依法治國的治國政策、耕戰第一的軍事政策、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結果治理國家依靠君主的仁愛,欺壓社會財富與物資的創造者國家安全的保障者——耕戰之士,經濟上依靠商人商業,外交上合縱聯合小國或連橫依附大國,最終走向國家滅亡。具體到耕戰之士,就是士兵前進是死,後退也是死,而君主從來不顧不問兵士的疾苦。耕種者如牛馬一樣勞作卻無收穫,君主也不過問。這就是窮危之所在,在這種情況下“民安得勿避?”民眾怎麼能不逃離呢?

民安得勿避?這是最強有力的社會學終極之問,人類幾千年的發展史,幾乎都有“難民”問題,不管是古代的農業社會,還是現代的工業資訊社會,難民總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韓非子講完耕戰之士的窮危之困後,繼續講民眾趨利避害的問題。他說:“故事私門而完解舍,解舍完則遠戰,遠戰則安。”意思是:所以他們投靠私門貴族,求得免除兵役,兵役免除了就可以遠離戰爭,遠離戰爭也就可以得到安全了。這是民眾避害的方法,國家與君主靠不上,就只能靠私門貴族。人性千年不變,現在我們也不是在走後門走關係嗎?而後門與關係的背後就是當權者。

民眾走私門的手段“行貨賂而襲當塗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意思是:用錢財賄賂當權者就可以達到個人慾望,慾望一旦達到也就得到了實際利益。平安有利的事情明擺在那裡,民眾怎能不去追求呢?多麼現實的論述,這樣的事情幾千年來都在發生,根源就是君主亂政,如果沒有君主亂政民眾窮危,而是依法治國,國富民強,社會公平公正,誰還去走後門找關係呢?

韓非子最後的結論是“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意思是:這樣一來,為公出力的人就少了,而依附私門的人就多了。這才是君主的命門之處,權臣用“民萌”之計收攏民心,待時機成熟舉事成勢。國家是由一個一個的人組成的社會群體,人是國家組成單元,也是國家財富與社會資源的創造者,國家安全的保障者,沒有了人,也就沒有了國家,沒有國家那來的君主,君主與百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故事私門而完解舍,解舍完則遠戰,遠戰則安。行貨賂而襲當塗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切工作以“得民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個朝代的消亡根本原因是失民心,失民心的原因就是君主亂政,民眾窮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