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五十二章,用民力,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五十二章,用民力,講了什麼?紅林主人2021-03-18 09:02:47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五十二章 用民力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上一章韓非子具體講了國中盛行的“浮誇風”,君主只聽臣子空談美言,不論是否得當真實;只看臣子名聲,不論行事成果好壞。這就是一幅昏君之像,君主只聽一面之詞,只憑臣子名聲,不考核不督查不參驗就來定奪事物妄下結論,這簡直就是虛談誤國。朝堂之風很快就蔓延到了社會之中,社風民風都隨之開始華而不實,所說所講只是花言巧言,信口雌黃,根本就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沒有實用價值,大家都在欺上瞞下。這樣的事情離我們並不遙遠,也許就發生在你我的身邊。

浮誇成風,人浮於事,不顧實事,避重就輕,妄加評論,實際問題不解決,只知道講好聽得吹噓拍馬,結果自然是“兵不免於弱,政不免於亂”。兵強馬壯、國泰民安是需要社會基礎的,一是社會物質豐富,二是社會財富興盛,而這兩者的前提就是社會穩定和諧,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依法治國,社會有序。現在的君主只聽信高談闊論者,只欣賞美名者,根本不實事求是,那還能依法治國,賞罰分明,實虛有別。

我們自認為是“靈長類”的最高等級,可我們連最基本的好壞都分不清,我們也只是知道冷熱飢飽而已。君主如果分不清臣子之言的虛實,工作的好壞,那與一隻猴子又有什麼區別呢。猴王還有領地意識,為了維護猴群的利益與地盤與外敵搏鬥,君主卻只為了自己的喜好不顧國家與民眾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仁人智士只能“退處巖穴,歸祿不受”,歸隱山林,不問國事。這才是最為可怕的事情,治國強國需要人才,而真正的人才都跑到山裡去了,留下的都是吹牛拍馬之徒,君主依靠這些人何談治國強國,國家只能陷入兵弱政亂的局面。

今天,韓非子再一次發問“此其故何也?” 兵力不免於削弱,政局不免於混亂,這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根本原因就是君主與百姓的價值觀相對立了。韓非子認為“民之所譽,上之所禮,亂國之術也。”意思是:因為民眾所稱讚的,君主所優待的,都是些使國家混亂的做法。民眾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國家好壞的最直接感受者,是最為實際真實的體驗者,而且他們的需求與要求並不高,如果他們感覺生活苦,那問題就嚴重了。現在國家混亂,最為直接的體現就是民眾生活困苦,原因就是君主聽信妄言,執行了與富民強兵相對的政策。

老百姓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也知道怎麼做能實現。其實,聽聽百姓的心裡話,就能知道國家怎樣發展了。現在的情況是“今境內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國貧,言耕者眾,執耒者寡也。”意思是:現在全國的民眾都在談論如何治國,每家每戶都藏有商鞅和管仲的法典,國家卻越來越窮,原因就在於空談耕作的人太多,而真正拿起農具種地的人太少。民眾所藏就是強國之法,大家在外浮誇虛談,在家卻讀強國之書,只是不敢講出來,原因只有一點君主不喜歡。

還有“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戰者多,被甲者少也。”意思是:全國的民眾都在談論如何打仗,每家每戶都藏有孫子和吳起的兵書,國家的兵力卻越來越弱;原因就在於空談打仗的人太多,而真正穿起鎧甲上陣的人太少。與農耕一樣,強兵之策民眾也知道,所藏孫子和吳起的兵書就是民眾的強兵之策,同樣在外不敢說,原因還是一樣君主不喜歡。耕戰是那個時代強國富民的良策,但君主華而不實的理政讓這樣的良策只能流於民間百姓的家裡心裡,卻不敢講出來。

韓非子最後告訴君主:“故明主用其力,不聽其言;賞其功,伐禁無用。故民盡死力以從其上。”意思是:所以明君只使用民眾的力量,不聽信高談闊論;獎賞人們的功勞,堅決禁止那些無用的言行,這樣民眾就會拼命為君主出力。誰都願意擁戴為民眾謀福祉的君主,誰都不願意損害自己的美好生活,所以為民著想的君主民眾自然會“盡死力以從其上”。這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譽,上之所禮,亂國之術也。今境內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國貧,言耕者眾,執耒者寡也;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戰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聽其言;賞其功,伐禁無用。故民盡死力以從其上。】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一切以人民為中心,治國才有方向,發展才有動力。管理企業與治理國家一樣,要有發展方向與經營目標,方向與目標確定了,就要依靠全體員工的智慧與勞動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