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三章,擅主,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三章,擅主,講了什麼?紅林主人2019-04-17 08:56:45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三章 擅主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上一章中韓非子講了“同取與同舍”的職場概念與現象。所謂同取,就是臣子所讚譽的,必是君主所肯定的。所謂同舍,就是臣子所詆譭的,必是君主所否定的。君是臣譽,君非臣詆的關鍵點是大家都沒有客觀標準的是非觀念,不管實際情況,只要君主肯定,臣子就說好,只要君主否定,臣子就說壞。這是沒有或是不遵守律法與規則的表現。這種行為已成為朝中常態,所以韓非子說“夫取捨合而相與逆者,未嘗聞也。”觀點相同,而利益不同的事,還沒有聽說過。並將這種方法稱為“人臣之所以取信幸之道也”已經將這種不良行為上升到“規則與規範”的高度。

當我們的是非標準脫離了道德、律法、規則的約束與規範,而是隻憑自己的喜好而行,那麼社會就會陷入混亂走向崩潰。人類社會只所以能走到現在,就是因為有道德、律法、規則來規範我們的是非標準,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應該,什麼是不應該,什麼合適,什麼不合適。如果按韓非子的君臣“同取同舍”論,那結果會怎麼樣呢?

韓非子接著講道“奸臣得乘信幸之勢以譭譽進退群臣者”意思是奸臣能夠憑藉寵幸的地位來說毀或誇獎、提升或罷免群臣。這就是後果,奸臣利用手中的權勢詆譭打壓“異取異舍”者,獎勵提升與自己“同取同舍”者,這就是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繼而逐漸成為社會風氣,大家明知這樣不好,但只能這樣做。國家律法與行政規則已經成為擺設,一旦國家行政體系脫離了國家律法的控制,國家就將走向崩潰。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怎麼辦?韓非子還對君主寄於希望,但問題是“人主非有術數以御之也,非參驗以審之也,必將以曩(nǎng)之合己信今之言”意思是如果君主沒有法術來駕馭他,不用檢驗的方法來考察他,必會因為他過去和自己意見相同而輕信他現在的話。儒家講人性本善,所以讓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信任。這是儒家的唯心論,人性的根本應該是中性的,空無的,沒有善惡之說,人性只有具體的事物上表現出來,所以法家看到了社會中的人性,具體事物中的人性,有善有惡,所以主張用律法來懲惡揚善。如果沒有律法與禮法作為君主關係的界定,那麼就不會存在真正的信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建立在社會律法與信用體系上的。君主如果不用律法與規則來審驗奸臣的言論與行為,那麼君主就會能憑奸臣往日的言行而相信他現在的話。

結論就是“此倖臣之所以得欺主成私者也。”意思是這是寵臣所以能夠欺騙君主、營私舞弊的原因。原因就是君主信任奸臣,這就沒辦法了,如果沒有對錯的依據,是非的標準,那麼大家討論問題就沒有意義。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故主必蔽於上,而臣必重於下矣,此之謂擅主之臣。”意思是所以君主在上面一定受矇蔽,而奸臣在下面一定握重權,這就叫做控制君主的臣子。臣子控制君主,是因為君主的捨棄了能夠確定和維護君主地位與權力的律法,而是靠個人喜好與習性用人治國,所以才會被同取同舍的臣子所控制。

《奸臣得乘信幸之勢以譭譽進退群臣者,人主非有術數以御之也,非參驗以審之也,必將以曩之合己信今之言,故主必蔽於上,而臣必重於下矣,此之謂擅主之臣。》

公司管理中,老闆要在公司制度與發展戰略基礎與範圍內行事,評判人與事,員工要在公司制度與文化基礎與範圍內做事。在公司裡,一切脫離了制度與文化的言行,都是違規,縱是你的出發點是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