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保暖的衣服,人是怎樣度過寒冬的?

古代沒有保暖的衣服,人是怎樣度過寒冬的?漢周讀書2018-10-31 23:11:17

冬天悄悄來臨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季購物節,如今各式各樣的保暖產品可謂五花八門,大家的“購物車”已經“物滿為患”了吧!

那麼在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古代,人們冬天都穿什麼禦寒?

原始時期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中,古針和帶有鑽孔的裝飾品的發現,證明當時古人已經利用獸皮縫製一些簡單的衣服,簡稱“獸皮衣”,用來抵禦寒冷和裝飾自己。

古代沒有保暖的衣服,人是怎樣度過寒冬的?

《甲骨文字典》:裘,“象皮毛外露之衣”。從殷墟甲骨卜辭中的“裘”字可見,古人最早是穿毛皮衣服來禦寒的。

古代沒有保暖的衣服,人是怎樣度過寒冬的?

自上古三代開始,史料記載,人們不再僅僅依靠“獸皮衣”來禦寒,“保暖衣”的品類和款式不斷地創新豐富:裘,袍,襖,毳衣。。。

《毛 傳》記載:“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蘆之初生者也。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服毳冕以決訟。”

“毳[cuì]衣”——是古代天子、大夫的禮服之一。

周朝的先民用鳥獸的毛羽製作外衣,只不過毛羽裸露在外面,這種含有鳥獸毛羽的衣帽,不是誰都可以穿戴的,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如小編這樣的普通百姓,是沒有資格的。

古代沒有保暖的衣服,人是怎樣度過寒冬的?

周朝的人們已經開始普遍穿“綿袍”。注意,不是“棉襖”。

之所以寫作“綿袍”而並非“棉袍”,是因為那時候用的是蠶絲質地的綿絮,不是現在所說的棉花。

《禮記·玉藻》記載:“纊為繭,縕為袍,禪為,帛為褶”。

《釋名·釋衣服》稱:“袍,苞也;苞,內衣也”。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棉褲都是開襠的,叫“袴”,到了漢代才開始提倡合襠褲,叫“褌”。原來穿“開襠褲”的並不是娃娃的特權。

早期的棉褲,都是“開襠褲”。1982年,湖北荊州馬山一號楚墓中,出土了一條棉褲。褲管繡有圖紋,黃色襯裡,以絲綿填充。重點是褲襠沒有縫起來,這種設計顯然是為了方便上。接著你是不是會問,穿開襠棉褲就不擔心冷風吹嗎?小編告訴你不必擔心,因為棉褲是穿在裙子裡面的。

周代時期,綿袍的地位不高,逼格不夠,只是一種生活便裝。但是由於禦寒性好,“綿袍”是當時士兵的“冬天標配”,也就是現在的“軍大衣”。

古代沒有保暖的衣服,人是怎樣度過寒冬的?

當然,袍也有高低檔之分。好一點的填充物是新的高階天然蠶絲絮,;次一點的是粗劣、陳舊的絮頭。這裡所說的低劣填充物,可不是現在“黑心棉”,只是保暖效能差了些,絕非質量問題。

——《禮記·玉藻》:“纊為繭,縕為袍,禪為,帛為褶。”

先秦時期,人們穿袍子很講究,上層社會的人將袍子當做“保暖內衣”穿,外面必須穿一層罩衣,只有社會底層的窮人,將袍子當成“外套”穿。

但是到了漢代,穿袍不再像先秦那麼講究了,將袍子直接當外套。因為丟棄了罩衣,在袍子的領、袖、襟等部位添加了裝飾,單純為了美觀漂亮。

漢代時期,袍已成為“時尚新寵”。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辛追夫人身上總共穿了20層衣物,一年四季的衣服都齊了。其中就有有綿袍11件、夾袍1件,足見辛追對袍的喜愛程度,不亞於現在的“剁手”黨。

古代沒有保暖的衣服,人是怎樣度過寒冬的?

東漢後期和魏晉時期,袍已成為皇帝衣櫃裡的vip。

唐朝時期,“綿襖”叫法開始出現。——白居易的《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中寫到:“水波文襖造新成,綾軟綿勻溫復輕。”

襖比袍要短,因在夾層中填的是綿絮,所以叫“綿襖”。綿襖的裡子用毛皮做成,會更保暖,叫做“皮襖”。皮裡的褲子當然就叫“皮褲”了。

古代沒有保暖的衣服,人是怎樣度過寒冬的?

《金瓶梅》裡寫到,西門慶大老婆李大姐就有一件,潘金蓮羨慕得不得了,一直想借來穿。

從史料上看,中國人在宋元以後才普遍穿棉襖棉褲,在清朝才流行。

直到現在,中國大部分農村家裡還存有羊皮襖,羊皮褲,羊毛氈褥等物件。

古代沒有保暖的衣服,人是怎樣度過寒冬的?

古代沒有保暖的衣服,人是怎樣度過寒冬的?好想回古代2018-03-23 22:56:04

古代雖然沒有好的保暖衣,但是羊皮、牛皮等等皮革產品還是不缺的,他們大多都會選擇用動物的皮毛作為保暖衣物。另外,古時候的人大多數都是住的窯洞,大家都知道窯洞是個冬暖夏涼的最佳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