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疊塔的故事?

八疊塔的故事?使用者83907375580762021-11-10 21:19:37

八疊村地處臨海市永豐鎮北部,東鄰岙東村、岙西村,西接104國道線,臨海至大石公路(國道的一部分)穿村而過。關於八疊地名的來歷,據清1851年重修的《臺臨謝氏宗譜》記載:“八疊者何?以八峰環繞,疊石成巒而名也。”

原來村中有“鐵鎖雙橋,浮簰雲海,浦潭印月,星羅觀海,龍湫飛瀑,牛峰積雪,西園綠竹,疊嶺鐘聲”(《臺臨謝氏宗譜》載)等勝景八處,號稱“茶亭八景”。村內層巒疊嶂,飛瀑流泉,山清水秀,景色絢麗,故名八疊,沿用至今。

地名形成的年代在史料中無記載。除了村名,村中還有溪名為八疊溪(又稱貓頭溪),另有八疊橋、八疊嶺、八疊隧道等,其中最知名的當屬古石橋——八疊橋。從對八疊橋的記載中,也可對八疊地名形成的年代窺探一二。

八疊橋為分節並列式單孔石拱橋,長17米,拱券用塊石幹砌,其餘砌以亂石。橋面鋪以石板,兩側有望柱和欄板,望柱柱頭雕刻有各種走獸,西面正中欄板上刻有“八疊橋”三字。據《臨海縣誌》記載,八疊橋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1942年重修。

八疊橋的始建年代,《臺臨謝氏宗譜》有載:“元兵熾,皇太后(即謝道清,祖居臨海)頒詔於臺教子孫星居異地。獨幼鐮幼鉉二公不忍棄先人之墓,愴然捧宗器遺像卜居茶亭,隱德不仕,以詩酒鳴,高建兩橋於雙溪,種綠竹於西園。”

謝幼鐮即八疊謝氏始祖,茶亭為八疊村內之一屋。因為這一記載,村中文史愛好者謝氏後人謝卿認為,八疊橋始建於宋末元初,系謝幼鐮所建,至今有七百多年曆史。但在早於謝幼鐮50餘年的《嘉定赤城志》中就有“八疊橋,在縣西二十五里”的記載。可見,八疊橋在八疊謝氏入住前就已建成。

八疊橋西有一石塔。石塔高3。8米,由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基座為六角形須彌座,須彌座之上為六面柱體塔身。塔身東西兩面浮雕宮燈圖案,其餘四面浮雕人物立像。從人物的造型來看,為佛教的四天王像。塔的第二級塔身呈圓鼓形,中空,一面設壼門。第二級塔身之上作腰簷,腰簷仿木構建築。上設五道相輪,塔剎為葫蘆狀寶瓶。

橋頭石塔始建年代亦不詳,朱湛林《臨海古蹟志稿》載:“坊(陳選恭愍坊)前有橋,建塔鎮之。”可知塔之所建在橋成之後。2000年石塔曾被撞倒,重豎時塔基下發現有明初的“大中通寶”錢。可見,塔之始建最初年代應該在元末明初,這也可印證八疊橋、八疊村的歷史悠久。

自八疊謝氏始祖後,該村謝氏十分繁榮,現該村村民仍多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