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到兩漢時期哲學思想代表人物及影響?

先秦到兩漢時期哲學思想代表人物及影響?wangbumin2021-09-30 12:59:37

1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十位思想家。出自《呂氏春秋》:“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兼,關尹貴清,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後。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天下十豪:老聃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前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天下十豪: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

天下十豪:墨子

墨子,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

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天下十豪:關尹

尹喜,字文公,號文始先生、文始真人、關尹。甘肅天水人,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曆法,善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官至周代大夫,周敬王23年天下將亂,辭去大夫官職,轉任函谷關令,遇老子,得授《道德經》。葬於安徽渦陽縣。

天下十豪:列子

列子,漢族,本名列禦寇(“列子”是世人對他的尊稱),中國東周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對後世哲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天下十豪:陳駢

田駢(pian),中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又稱陳駢,齊國人,與田齊宗室出於同姓。是稷下學宮中最具有影響的學者之一。他本學黃老,與慎到齊名。曾講學稷下,雄於辯才。代表作品有《田子》。

天下十豪:陽生

楊朱(約公元前395-約公元前335),一說約公元前450-約公元前370,楊姓,字子居,魏國(一說秦國)人,中國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主張“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見解散見於《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在戰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現象”,可見其學說影響之大。

知名弟子有孟孫陽、心都子,學說繼承者,有告子、子華子、詹何、它囂、魏牟等人。其學說並不是淺薄簡單的“自私自利”。他們對老子的思想加以發展,旨在透過對個體的自我完善進而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他們“貴生”、“全生”的觀點,對稍後的莊周很有啟發。

天下十豪:孫臏

孫臏,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

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天下十豪:王廖

王廖,漢族,戰國時人,名將兼兵法家。賈誼《過秦論》:“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由於歷代書厄歷史上關於王廖的記載現在已不多見,《過秦論》此段意在說明六國與秦國的比較,列舉的全是六國名臣良將,可見,王廖當是六國中某國的將軍。

天下十豪:兒良

倪良,戰國時人。名將兼兵法家。賈誼《過秦論》:“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焦氏易林-益之臨》:“帶佗、倪良,明知權兵,將帥合戰,敵不可當,趙魏以強。”

倪良是西漢御史大夫倪寬的始祖(?~前103)。倪寬,漢武帝時千乘郡(今東營市廣饒縣石村鄉倪家村)人。幼年家境貧寒,每次下地勞動,總是把《五經》掛在鋤鉤上,有空即讀,因“帶經而鋤”的故事而廣為流傳。

2兩漢時期

漢朝,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一個時期,在文學、哲學、藝術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績。漢初的統治者將黃老之學作為主導思想,實行無為之治。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便出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這個時期還出現了著名的三位思想家,因為他們的姓名中都帶有賈字,又被後世的人成為三賈。這三個人就是陸賈、賈誼和賈山,他們的哲學思想也都是以儒家為主的。

董仲舒與獨尊儒術

在政治上,董仲舒一直推崇大一統的觀念,在思想上,他也主張獨尊儒術,甚至將天給神化。雖然說,他的哲學思想是儒家學說,但他的學說和孔子的思想還是具有很大的差別的。

董仲舒的思想理論雖然主要是以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為基礎,但是他還吸收了其他各家的理論主張,尤其吸收了陰陽家的五行之說,最後才形成了一“天人合一”為中心的唯心主義哲學理論。

他認為天是這個世界的最高主宰,統治著社會和自然的一切。他還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天有意識地安排的,包括自然變化和國家興亡等等。因此,他創立了天尊地卑的思想理論。

他還將封建制度下的倫理關係給絕對化,強調遵守三綱五常是不能改變的,還強調君王的權力也是上天授予的,因此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反對君主就是在逆天。

但同時,他也強調,君主的一切行為也是受到上天的監督的。如果君主違背天意,那麼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從而導致發生各種災害。雖然君主的權力是上天賜予的,但是在君主一直違背天意的情況下,百姓可以反抗,用行動感動上天,這就是“天人感應”說。

他還認為事物之間有矛盾或者是相反相成的關係,這和現代的辯證法比較相似,但是他又否認對立面可以相互轉化。他以戰國時期“五德始終”說法為基礎提出了“三統”說。

他還認為,人體的器官都是天按照他的樣子複製的,人的身體便是以天數為基礎而化成的。這也就是董仲舒的核心是“以人合天”的認識論。他還提出認識就是探索天意,而知識就是人們順應天意而得到的內容。

他還提出了以名正實的說法,他提出涉及到社會制度、政治法律等觀念都是聖人根據天意而提出來的。他還將很多名詞做出扭曲的解釋,如他提出天子就是上天的兒子,這些解釋都太過於牽強。

賈誼的哲學理論

賈誼的理論也是以儒家為主導,但是他吸收了道家、法家的理論主張。他的《過秦論》被後世的很多文人所模仿,如陸機的《辯亡論》。他的代表作還有《陳政事疏》,這篇文章揭露了漢朝盛世背後的危機,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瞭解決辦法。

在治國方面,賈誼主張將儒家和法家的理論相結合。他重視以禮儀治國,他指出禮儀可以使國家更加有秩序。他還主張重農抑商,他認為農業是國家的基礎,只有大力發展農業,才能使得國家發展更加地穩定。

他的《道德說》最能體現他的哲學主張,他指出德就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在後期創作的《鵬鳥賦》中,他還指出,宇宙萬物是天地陰陽自然產生的。他的觀念比較消極,因為他認為禍福無常。

揚雄的哲學理論

揚雄從本體論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世界的本源是“玄”。現代學者指出,揚雄所說的玄也就是氣,還有學者認為揚雄提出的“玄”是一種觀念。因此對於揚雄的觀念,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還沒有確切的說法。

他的哲學理論屬於可知論,他認為世界是可知的,世界的規律是可以被人所認知的。他還提出,心可以知道一切事物,在運用時便能發現心的神奇作用。

他還提出了“尚智”的說法,他說的智並不是指的智慧,而是指的人們可以透過觀察,對事物有所瞭解。因此,他指出我們要多去看,多去聽,這樣就能夠主張事物的要領。

他還強調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他反對道家的無為思想,他指出人如果不學習,雖然沒有煩惱,但是這樣也和野獸沒有任何區別了。只有透過學習,才能使人的能力和智慧得到顯現。他對神仙鬼怪等說法持有否定的態度,他也認為占卜是不能測算吉凶的。

他還提出了“行善惡混”的說法,指出人來自於陰陽,陰陽即善惡,所以人是善惡相結合的產物。他還將人分成了三個等級,他還提出學習可以使人向善。他提出的人性論,在歷史上佔有及其重要的影響,後世很多哲學家的觀念,都受到過他的影響,如王充等。

《淮南子》與《白虎通》

《淮南子》中的哲學觀念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觀為基礎,他們認為天地都是由道產生的。他們還將道分成了陰陽兩面,陰陽合在一起才產生了萬物。《淮南子》中的哲學理論既有唯物主義的一面,也有唯心主義的一面。

劉安及他的門客們,還指出人是由氣構成的,又分為了精神和形體兩個部分。這個說法是在繼承了《管子》的精氣說之後而形成的,他們還指出精氣可以離開形體,但是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

《淮南子》提出的認識論更側重於唯物論,他們承認世界是可以被人們知曉的,人體的器官具有認識功能,可以認知世界變化的規律,並能與萬物相連線併產生思想感情。

他們還強調心的思維功能,認為心具有統帥全身和溝通內外的主導作用。在《淮南子》中,還指出新可以流行氣血,但是這樣的理論和現代醫學上的心臟是血液的迴圈器官的理論並不完全相等。

《白虎通》是漢章帝親自審定而形成的一部著作,他全面系統地表現了當時的官方意識形態。這部書籍的主導理論以儒家為主,並統一了對於儒家經典的認識,參與編寫這部書籍的人又很多都是儒家大師。

這本書繼承了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觀,將經學給神學化和政典化。今天流傳下來的《白虎通》,共有四十三篇,每一篇都是單獨的一個主題,每一個大主題下面,又有很多個小子題,加起來大概有三百多個子題。這部書涵蓋了哲學、政治、禮儀等多個方面,可以說是當時的一部百科全書。

這本書還運用陰陽五行之說,對天人感應說進行了解釋,這本書提出五行就是在天的支配下,金木水火土執行的規律。在五行中,土又處於領導地位,代表了君主的地位。這本書也強調了三綱五常的道德觀念,對我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本書還將君主專制制度與宗法制結合在一起,強調忠、敬、文。他們還提出,忠是最重要的。但是他們也對君主的權利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他們指出君主要為百姓著想,還要聽取大臣們的建議。

王充的哲學理論

王充的代表作《論衡》對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持否定的態度,他的批判具有理性。他指出,孔子連自己的命運都不能預知,又怎麼能知道幾百年後的事情呢。他對於儒家的很多說法提出了批判,具有一定的科學精神,他的理論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卻有力地批判了鬼神論。

他還指出,氣是萬物的本源,萬物都是由氣而產生的。他還對當時比較流行的天人感應說提出了批判,他認為災難是天象與人事結合而產生的偶然巧合,他還指出,這其實是自然執行的規律。

他還強調人的知識,只能透過器官與外部進行接觸,才能獲得。他還重視運用思維,對事情的因果關係進行推理,指出認識任何事件都要進行理性的分析。但是他也指出,有些事情是不能被人所知曉的。

他還反對人們過度地崇拜聖人,他指出人們與聖人都是由天地之氣而產生的,因此過度地將聖人神化是不對的。

他還認為藝術應該具有真實和實用兩個屬性,主張文章要為世用。他還說文章的理論要有根據,不能隨意歪曲事實。同時,內容和形式要統一。不能過於追求華麗,也要注重文章的通俗性。

結語:漢代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思想家,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充等等。他們的哲學理論都有各自的可取之處,也具有很大的侷限性。並且他們的哲學理論,對後世哲學以及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了文章中提到的幾位思想家之外,漢代出名的思想家還有很多,如王符、荀悅等等。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文人們的思想並沒有統一,還存在很多的爭論。如西漢昭帝時期,儒法之爭便十分的激烈。直到東漢時期,以儒家為基礎的理論體系才得到了正式的確立。

先秦到兩漢時期哲學思想代表人物及影響?慈恩寺2021-10-05 09:16:49

先秦諸子哲學的主要派別有

①儒家。這是創立最早、影響較大的一個學派。孔子死後,“儒分為八”。其中孟子和荀子為代表的兩個派別最有影響。

②墨家。創始人是戰國初年的墨子,他的哲學中包含有非命尚力和尊天事鬼的矛盾。墨子死後,“墨離為三”。戰國後期,墨家的一派克服了墨子學說中的迷信成分,在唯物主義認識論、邏輯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

③道家。傳統認為老子是其創始人。他提出了一個以道為核心的系統完整的宇宙觀,既有唯物主義的內容,又有唯心主義的成分。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透過相對主義走向懷疑論和不可知論。稷下道家則提出“精氣”說,對老子的“道”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戰國時期道家的一派還和名家、法家相結合,發展成為黃老之學,為後來的漢初統治者所推崇。

④法家。其先驅為管仲、子產,真正奠基人是戰國時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等人。到戰國末期,韓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完整的法治理論,他繼承了老子和荀子哲學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義體系。

⑤名家。是戰國時期專門討論名實關係和概念同異、離合問題的一個學派,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孫龍。他們對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別性問題作了探討,對古代邏輯學的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⑥陰陽家。以鄒衍為代表,他把陰陽五行說加以神秘化,用五行生剋的順序來說明王朝的更替,提出“五德終始”說,為新興封建政權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除上述派別外,先秦諸子百家之學還有兵家、農家、縱橫家、雜家等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