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四六分水和二八排沙如何實現其功能的?

都江堰的四六分水和二八排沙如何實現其功能的?使用者20886917247273522020-04-06 05:29:03

魚嘴分水堤位於岷江出山口1 9 5 0米處岷江灣道江心,形如彎月。

前端扁平入水,形如魚的嘴巴,故名“魚嘴”;後部為分水堤。魚嘴分水堤前部寬3 0米,尾部寬l 4 0米。分水堤臨外江一面名“外金剛堤”,長8 8 0米;臨內江一面名“內金剛堤”,長7 1 0米。分水堤頂縱坡5‰,海拔7 3 7~7 3 0米。魚嘴分水堤是李冰建立都江堰時巧妙利用地形水勢首創的無壩引水工程。它把岷江一分為二,內江進口寬l 5 0米左右,外江進口寬1 3 0米左右。分水堤構築在岷江的弧形彎道上,由於彎道環流的作用,含沙量少的表層水流入內江,含沙量大的底層水奔向外江,既能引水,又能避沙。飛沙堰溢洪道在魚嘴分水堤尾部與人字堤間。堰口寬240米,順溢流方向長120米。飛沙堰壩頂平均海拔728。25米。飛沙堰唐代名“侍郎堰”,又稱“中減水”。《宋史•河渠志》:“離堆之址,舊鑲石為水則。”“水及六則,流始足用,過則從侍郎堰減水河洩歸於江。”清光緒《增修灌縣誌》:“內江循山裡許,有渠洩水,古名侍郎堰。”《灌記初稿》:“大堰至離堆象足,有減水河三。”“虎頭巖對岸為上減水,鯉魚沱為中減水,人字堤為下減水。”因其排沙效果好,近代改稱“飛沙堰”。飛沙堰主要功能有三:一是枯水季節導水入堰,保證灌區用水需要。二是豐水季節排洩進入內江的多餘水量。內江流量越大,飛沙堰的洩洪作用也越大。三是排沙。魚嘴分水後,岷江挾帶的大量懸移質和推移質大部分排入外江,但仍有約47。5%的懸移質和26%的推移質進入內江。內江流量達每秒380立方米時飛沙堰開始翻水。飛沙堰分流,比大於20%時開始飛沙。當內江流量超過每秒1000立方米時,飛沙堰分流比超過40%以上,分沙比可達75%左右。洪水越大,飛沙堰的分流比越高,排沙效果越顯著。經飛沙堰二次排沙後,進入寶瓶口的推移質僅佔岷江總量的8%左右。還可以直接到網站 www。djy517。com 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