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御史臺的最早起源是在漢朝嗎?東漢的尚書檯不就有監督權?

元朝御史臺的最早起源是在漢朝嗎?東漢的尚書檯不就有監督權?文城觀點2019-04-24 18:15:39

第一,歷史史上御史臺是有些變化的,西漢時,中央設御史大夫為主官,御史中丞為副官,兼掌皇帝機要秘書和中央監察之職。漢武帝時,在中央政府,丞相府設司直,掌佐丞相舉不法;朝官如諫大夫加官給事中,皆有監察劾舉之權。西漢末年,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御史府改作御史臺,由御史中丞主管監察事務。東漢時,御史臺稱憲臺,仍以御史中丞為長官,此時御史臺又轉屬少府,但仍是最高的監察機關,權力不但沒有變小,反而更大了,它與尚書檯、謁者臺(掌管宮廷傳達)同稱“三臺”。

元朝御史臺的最早起源是在漢朝嗎?東漢的尚書檯不就有監督權?

第二,唐初,中央設御史臺,主官為御史大夫,正三品;輔佐官為兩名御史中丞,正四品。中宗之後,設左右御史臺,下設三院:臺院、殿院和察院。宋朝時期,中央監察制度基本沿襲唐制,御史臺仍設“三院”(臺院、殿院、察院),但宋朝明確規定御史有“聞風奏事”之權,每月須上奏一次,稱“月課”;更有甚者,規定御史上任後百日必須“彈人”,否則將被罷黜為外官或受罰俸處分,名為“辱臺錢”,這很荒唐,硬攤派指標,便是鼓勵御史濫用職權。宋朝的御史權力極大,可直接彈劾宰相,並有勸諫之責。

元朝御史臺的最早起源是在漢朝嗎?東漢的尚書檯不就有監督權?

第三,元代中央政府仍設御史臺,但有兩個特點與宋不同,一是御史大夫品職高,從一品,而且,“非國姓(蒙古貴族)不以授”(參看《元史·太平傳》);二是在江南和陝西特設“行御史臺”,其組織結構與中央御史臺同,系中央御史臺的派出機關。條萊垍頭

第四,東漢初,光武帝劉秀為了鞏固和強化皇權專制的中央集權,積極採取政治措施,從中央政體的設定上提高皇權的專制程度。其一,劉秀將權力從“三公”手裡移走,移到了“臺閣”了,即尚書檯;其二,劉秀提高了“尚書”的職權,將原本尚書府提升為“尚書檯”,尚書檯的官員直接聽命於皇帝,有很大的權力。其三,尚書檯的官員由官階低的官員擔任,這對於皇帝來說,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便於控制,不會因為官階高而對皇帝形成威脅。後來,尚書檯由宦官掌控,把持朝政,不僅僅具有行政功能,而且有監察功能,達到了很離譜的監督朝臣的作用,尚書檯成了專權的舞臺,宦官和外戚都想掌控尚書檯。尚書檯的設定,強化了皇權專制,抑制了相權,弱化“三公”,但卻讓宦官有了可乘之機,成了宦官專權擅政的平臺,實質上,東漢尚書檯的設定最終起了非常大的消極作用,對東漢朝政的穩定和發展危害不小。

元朝御史臺的最早起源是在漢朝嗎?東漢的尚書檯不就有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