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年,遼對北宋發動進攻,宋真宗御駕親征,重挫遼軍。但宋朝為什麼要籤檀淵之盟?

1004年,遼對北宋發動進攻,宋真宗御駕親征,重挫遼軍。但宋朝為什麼要籤檀淵之盟?漢時明月2019-10-16 13:26:55

首先我們來看看澶淵之盟的由來。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承天蕭太后帶著遼聖宗耶律隆緒率20萬大軍南下,一路打到了黃河邊。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堅決要求下進行御駕親征,結果遼軍主帥蕭撻凜意外地在戰場上死在了宋朝步兵的八牛弩之下,遼軍士氣低落,於是就和北宋談判,簽訂了著名的是檀淵之盟,盟約主要內容有: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1004年,遼對北宋發動進攻,宋真宗御駕親征,重挫遼軍。但宋朝為什麼要籤檀淵之盟?

雖然澶淵之盟是在宋軍重挫遼軍的情況下籤訂了,但是盟約內容對北宋而言並沒有佔多大的便宜,那麼宋朝為什麼要簽訂這個盟約了,仔細分下下當時的形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北宋自開國之後就重文輕武,導致軍隊的戰鬥力普遍不高。宋太宗在位時,曾經先後兩次帶兵北伐,想要收復當初被割讓出去的燕雲十六州這些地區,但是兩次都慘敗而回,宋朝軍隊從此“談遼色變”,對遼國也從進攻轉變為防守態勢。

二、遼軍長期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朝廷上的大臣也一直呼籲能儘早解決問題,讓百姓過上安定日子,而和談正是能解決兩國爭端的最快速的方法。

三、宋遼兩國經過長年的征戰誰都沒有佔到便宜,在國力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宋遼實際已經形成對峙局面,誰主動出擊也討不到便宜,乘勝追擊則很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加上宋真宗生性懦弱,本來就不願打這場戰爭(是被寇準硬逼著打),朝廷中的主和派大臣也佔多數,於是兩國就順勢開啟談判,簽訂了“澶淵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