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是怎麼死的,究竟是誰害死了楊業?

楊業是怎麼死的,究竟是誰害死了楊業?風光藝境2020-09-20 20:23:06

感謝邀請!

套用時下流行語,北宋驍將楊業是被“豬隊友”坑害而死的。導致楊業兵敗身死者,乃其三位同僚:監軍王侁、劉文裕及主帥潘美。

楊業(?~986)本名重貴,又名繼業,北宋幷州太原人,一說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縣北)人,精於騎射,以驍勇善戰聞名。楊業原為北漢將領,屢立戰功,所向克捷,國人號之“楊無敵”,官至建雄軍節度使。

979年,宋太宗平定北漢,聞其名而招降之。楊業遂歸宋,任右領軍衛大將軍、鄭州刺史。不久,宋太宗因楊業老於邊事,委任為知代州(治今山西代縣)兼三交(在今山西太原市北)駐泊兵馬部署。楊業威震邊境,頗受太宗器重信用。

980年三月,遼軍十萬攻宋雁門關。楊業率領麾下數千騎迂迴至關北口,與潘美南北夾擊,大敗遼軍,因功遷雲州觀察使。自此,遼軍遠遠望見楊業的旌旗,即刻退走以遠避之。

雍熙三年(986)開春,宋太宗興師大舉攻遼,意欲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宋太宗任命天平軍節度使曹彬為東路軍主帥,率軍十萬兵出雄州,擔任主攻;靜難軍節度使田重進為中路軍主帥,兵出飛狐(在今河北淶源縣);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西路軍主帥,雲州觀察使楊業為副帥,蔚州刺史王侁、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為監軍,兵出雁門,擔任助攻。宋太宗的用兵方案是,以曹彬大軍牽制遼軍主力,另外兩路助攻部隊趁機攻打外圍諸州縣;待三路大軍會師後,再會攻重鎮幽州。

中、西兩路助攻部隊進展順利。潘美由威震敵膽的“楊無敵”為先鋒,連克寰(今山西朔州市東北馬邑鎮)、朔(今朔州市)、應(今山西應縣)、雲(今山西大同市)四州,至此晉北山後要地諸州皆克。潘美按既定方針率軍東進與田重進會合。田重進部連拔飛狐、靈丘、蔚州,將遼據幽州同晉北山後各州的聯絡全部隔斷,為正面突破幽州城防創造了極佳條件。曹彬的主攻大軍也有所斬獲,攻拔了涿州。宋軍的戰場形勢相當不錯。

可惜,由於曹彬指揮失當,五月初宋軍慘敗於岐溝關(在今河北涿州市西南),數萬將士陣亡。遼蕭太后乘勝反擊,將東線主力西調,攻擊西路宋軍。遼名將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率領十萬大軍西進,銳不可當。形勢陡變,宋太宗趕忙詔令潘美、田重進兩軍自所佔山西各州主動撤退。

潘美、楊業奉旨掩護雲應朔寰四州百姓南撤。七月,潘、楊護送四州民眾南行至朔州狼牙村,聞報遼軍已經攻陷寰州,兵勢甚盛。

鑑於遼軍兵盛氣壯,兵鋒正勁,楊業力主分兵至應州,誘遼軍向東,以保障民眾沿石碣谷(在今朔州市南)安全南撤;並建議埋伏強弩射手千人於谷口,騎兵居中接應,扼阻遼軍南下。

監軍王侁一向剛愎自用,認為楊業畏敵避戰,遂否定楊業正確建議,力主大軍直趨雁門北川中,大張旗鼓前往馬邑。另一監軍劉文裕也隨聲附和贊同之。楊業同二監軍據理力爭。

副帥與監軍各持己見,主帥潘美卻在一旁默不作聲。以潘美名將的資歷與豐富的作戰經驗,對戰情肯定會有個準確的判斷,應該站出來明確表態支援楊業,可其卻是一直默然。其實不表態便是一種變相表態,即支援二位監軍,逼迫楊業冒險率軍直趨朔州。

楊業遭到孤立,明知此行必敗也得被迫出戰。臨行前,楊業對主帥潘美道:“此行必不利。我楊業原本太原一降將,本該處死,蒙聖上開恩不殺且倍加寵任,並委任一方統帥,授以兵權;我並非縱敵不擊,而是等待合適戰機,建寸功以報國恩。如今諸君責備我臨戰避敵,我應當首先殺敵去死!”言罷,手指陳家谷口道:“請諸位在此處佈設弓弩手,分成左右兩翼以為援軍;待我轉戰至此地,立即兩面夾擊接應,否則,我必將全軍覆沒!”

受小人的擠軋,楊老將軍悲壯出戰了。楊業率領所部從大石路直趨朔州;潘美、王侁亦依約率軍在陳家谷口設伏接應。

耶律斜軫聞報“楊無敵”只率本部人馬出戰,簡直是羊入虎口,大喜,趕忙派遣副將蕭撻凜於半路預設伏兵待敵,自率大軍前去挑戰誘敵。

楊業揮師迎戰,斜軫佯敗退走。楊業是遭擠兌被逼出戰,明知有詐且寡不敵眾,也只能是揮軍追殺。宋軍進入伏擊圈,遼伏兵四起,猛力圍攻。楊業率軍奮戰,突破重圍,且戰且走,退向陳家谷口(在今朔州市南陽當口陳家溝),打算會同援軍夾擊之。

再說潘美、王侁於陳家谷口設伏,自寅時等候至巳時(凌晨3時至中午11時),一直沒有得到楊業的任何訊息。王侁等得有些心焦,便派人登上託邏臺(即今山西寧武縣西北恢河西橐蓮臺)瞭望,仍是不見一絲蹤影。王侁遂產生誤判,以為“楊無敵”已將遼軍擊潰,便欲同楊業爭功,遂不守前約,私自率部離開谷口搶功去了。潘美無法阻止王侁,見人家率軍而走,便也跟著撤援走掉了。谷口兩翼接應援軍撤個精光,只留下個空空山谷。

潘美率軍沿著恢河(即今朔州市桑乾河支流恢河)向西南走了二十多里,接到了楊業敗向陳家谷口的訊息。誰知這位主帥見死不救,趕忙率軍撒丫子溜走了。

楊業率部自中午時分拼死力戰,轉戰至傍晚,退卻至狼牙村。總算是望見了陳家谷口,老將軍不由鬆口氣,準備與兩翼伏兵合擊遼軍。殊不料人去谷空,接應援軍早已沒了蹤影,自己成了孤軍。楊業大為失望寒心,只好賈餘勇率領疲憊之眾反身再次殊死搏殺。楊業麾下將士苦戰多時,死傷殆盡;其子楊延玉與嶽州刺史王貴殺敵數十百人,力竭而血染沙場。

楊業身受數十處創傷,猶力殺數十上百遼軍將士,胯下戰馬重傷寸步不能行。老將軍中箭墜馬被擒,嘆息道:“聖上待我甚厚,本想討賊捍邊以報皇恩,卻反為奸臣所迫,導致王師敗績,我有何面目求活啊!”遂絕食三日殉國。

宋太宗聞訊楊業兵敗自盡,痛惜萬分,下詔贈其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朝廷擢用楊業子延朗(即楊延昭)、延浦、延訓、延瓌、延貴、延彬為官。後楊延昭成為抗遼名將;楊家將滿門忠烈,流芳百世。

大將軍潘美降三官;監軍王侁除名,發配金州;劉文裕除名,發配登州。

由上可知,楊業兵敗身死,兩位監軍王侁、劉文裕及主帥潘美皆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為名將的潘美也因此一失足而成千古“罵”,民間文學作品將其醜化成人人切齒的大奸臣潘仁美,留下千載罵名。

楊業是怎麼死的,究竟是誰害死了楊業?元尚2020-09-20 14:00:16

他是怎麼死的,其實是他本質上是能死的,所以他才死了。如果一個“人”,本質上就不能死,比如一塊戈壁石,說像某某某,那麼不論人們如何謀劃,“他/它”也不會死。就是把它磨成灰,它也一樣沒有死。原因是它本身就沒有帶著死。

楊業是怎麼死的,究竟是誰害死了楊業?暖男手機桌布2020-09-20 22:21:17

凡是中國人,大概或多或少都知道北宋的楊業和楊家將。

然而,現在流傳甚廣的楊家將故事,包括楊業被潘美害死、楊家滿門戰死沙場、穆桂英掛帥等等,都是宋元以來戲曲小說的藝術誇張和演繹。

今天,筆者就來還原真實的楊業和楊家將。

楊業原是北漢“高富帥”,投降大宋實屬無奈

“縱駿馬揮金刀,大破宋軍如卷席”,這是楊業在明代話本《楊家將》出場時的情形。那麼,這樣大的角兒是何出身?書中並無真實交待。

真正的楊業,本名楊重貴,出身麟州(今陝西神木)豪門,老爸是麟州刺史,他自小倜儻任俠,善騎射,好打獵,是典型的有錢有閒有本事的“高富帥”。

青年時代,楊業就跟隨北漢開國君主劉崇徵打拼殺,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官至建雄軍節度使、侍衛都虞侯。劉崇對他喜愛有加,賜他姓劉,名劉繼業。這又拜將又封候的,皇帝還賜本家姓,劉繼業真是直衝人生巔峰。

▲ 楊業

那麼,這個深沐北漢浩蕩皇恩的劉繼業怎麼就變成了大宋的楊業了呢?

原來,當時大宋朝出兵攻打北漢,劉繼業一馬當先與宋軍苦戰。大戰猶酣之際,北漢末代君主劉繼元卻投降了,劉繼業心有不甘,仍然苦戰支撐。

後來宋太宗就委託劉繼元出面招降,劉繼業見大勢已去,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慟哭一場,無可奈何歸順了大宋朝。

宋太宗慕其威名,厚加撫慰,恢復其楊姓,名業,這才有了楊業。

楊業為人性情剛猛傲驕,是有名的“犀利哥”

戲曲小說中的楊業性情沉穩如深海、氣場恢宏勢如山。然而現實中的他卻是另外一種性格。

早年是豪門大公子,少年便得志成了將軍,造就了楊業自視甚高的性格。年輕打獵時,他就放出狂語: “他日我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

降宋後被太宗皇帝委以大將軍、刺吏的重任,楊業更加志得意滿。順風順水慣了,也就免不了生出一個傲字。看人不順眼、說話總帶刺,那是常有的事,導致了“主將戍邊者多忌之,有潛上謗書斥言其短”( 《宋史·楊業傳》)。楊業的人際關係已經不妙了。

更糟糕透頂的是,宋太宗接到這些黑信後,“覽之皆不問,封其奏以付業”。等於皇帝把告黑狀的人給賣了!你可以想象,楊繼業拿到這些信後,會是怎樣一種結果。

總是在一種“憤青”狀態下生活和工作怎麼能行呢?尤其是帶兵打仗。孫子言,為將有“五危”,其一便是“忿速,可侮也”。後來的事實證明,楊業的這個性格特點埋下了他悲慘結局的種子。

潘美其實是他的親密戰友,卻背了千年黑鍋

大奸佞潘仁美妒忌殘害忠良楊業楊令公,已在人們頭腦里根深蒂固。這真是千古奇冤。

潘仁美,真名叫潘美,大宋開國功臣,一生戰功赫赫。《宋史》評價說,他早年追隨宋太祖趙匡胤,平嶺表、定江南、徵太原、鎮北邊,可謂戰功彪炳,戎馬一生。

這樣一位功勳卓著、位高權重者,高出北漢降將楊繼業的距離,差不多是從地上到天上吧。說潘美妒害楊令公?不靠譜!

事實正相反,潘與楊共事七年,潘為主將,楊為副將,楊猛烈,潘沉穩,性格正好相補,雖然也有分歧爭論,但這絕不影響兩人的默契配合。

比如雁門關之戰,楊主張把主力集中前置,決一死戰,潘卻最終拍板讓楊出奇兵側擊,主力則後置待機合擊。顯然,潘的方案更好。這一仗宋軍大獲全勝,可以說是潘楊兩人奇正相依、珠聯璧合的結果。

想想看,潘和楊共事多年,楊業又是個火暴脾氣,兩人卻始終沒散夥,還能聯手接連打勝仗,這說明潘楊二人確為親密戰友和一對好搭檔。

害死楊業的不是潘美,也不是王侁,而是宋太宗

潘楊兩人的合作順利一路開掛,直到公元986年大宋雍熙伐遼大戰。

這次戰役後期,當大宋其他各路部隊紛紛落難之時,潘楊這路大軍卻一枝獨秀,獨抗十萬遼軍的衝擊。

當是時,楊業和潘美合計,兩人領兵交替掩護,以確保大部隊全身而退。

本來這個計劃很好,但監軍王侁卻跳出來說不行,非得讓楊繼業直接打過去血拼不可,楊業當即強烈反對,王侁卻挖苦他說: 楊將軍不是號稱天下無敵嗎?這次怎麼窩囊了?難道有二心不成?

這下可惹火了楊業,他最聽不得別人說自己怕死、失敗、不忠了。盛怒之下,他慷慨陳詞: 既然你這麼說話,那我就先率軍死戰,死在諸公之先!

這真是自尋死路。

臨行前,他跟老搭檔潘美掏心窩子講了一番話:“我是北漢降將,太宗沒殺我,還讓我帶兵打仗。雖然今天這一仗肯定失敗,但有人責備我畏敵,我當赴死,為國爭立寸功!”

結局就是楊業慘敗被俘,絕食三天而死,其所帶將士無一生還。

當初在楊與王爭論時,潘美明明知道楊的主張正確,但他沒有站出來支援楊,而是選擇了沉默,這實有難言之隱。

陪過大宋兩任皇帝的潘美清楚,自己貴為主帥,卻不過是個武將,宋太宗重文輕武,派個書生王侁作監軍,就體現了對武將的不信任,自己哪裡敢違拗天子代表王侁啊。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害死楊業的不是潘美,不是王侁,而是幕後的宋太宗趙光義, 以及大宋朝重文輕武的制度。

死後衷榮殊甚,兒子們加官晉爵

宋太宗得知楊業死事後,非常悲痛惋惜,專門下詔高度評價楊業的戰功,說他盡力殺敵,氣節豪邁,忠義剛烈,視死如歸,“古人之中,也沒有比他更崇高的了”云云。

同時,宋太宗還特地為楊業舉行隆重典禮,以示表彰紀念,追贈他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他的家人布帛一千匹、糧食一千石。又為楊業的兒子楊延朗、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等加官晉爵。

此外,宋太宗下詔將潘美降職三級,王侁削職為民,發配流放。

楊業若地下有知,也該欣慰了。所以,楊令公雖死得壯烈,但他的一生不應該是民間傳說的悲劇,最差也得算是個正劇。

楊家的女漢子們,只有佘太君確有其人,其餘全是假的

楊家一門忠烈,大戰金沙灘,男兒們拼光了,婆婆佘太君就帶著兒媳們去拼命,楊門女將美名傳,直到孫媳穆桂英掛帥接班。這些故事人們耳熟能詳、代代相傳。但是,真實的情況卻會讓大家大失所望。

首先,跟著楊業血灑疆場的只有四子楊延玉一人,其他兒子都沾了他倆的光升官加爵了,金沙灘之戰純屬虛構。至於,婆媳一齊上陣殺敵、穆桂英掛帥出征大破天門陣也壓根兒也不存在。

不過,佘太君倒是真的。

佘太君真名佘賽花,太君是她的封號,本姓為“折”,西京大同人。史學家畢沉在《吳中金石記》說“折太君,楊業妻”。

和楊業一樣,折賽花也是豪門出身。自唐、五代直到大宋,折家都是將門豪族。折賽花曾祖父折嗣倫、祖父折從阮、父親折德依,皆為名將。折家祖孫數代東抗契丹,西御西夏,號稱 “折家軍”,“控扼西北,中國賴之”。

折賽花生長在世代名將的家庭環境中,自幼即愛騎馬射箭,舞劍耍刀,且學習兵法,頗通兵略。她跟楊業結婚,真是門當戶對、志同道合。她輔佐丈夫經營軍務、策劃打仗的事兒也確有記載。

或許在女性受壓制的古代,佘太君的女漢子之風實在太潮了,欽慕不已的文人們就以她為中心,想像創造出一大串英姿颯爽的楊門女將來,過了一把精神大癮,這大概是對歷史善意的“塗鴉”吧。

楊業是怎麼死的,究竟是誰害死了楊業?小刀夠快2020-09-20 13:46:26

撞死的,至於誰評書潘太師,現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