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何把13歲女孩稱為豆蔻年華?

古代為何把13歲女孩稱為豆蔻年華?關心與否哪2018-12-15 15:05:26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詩詞更是漢字的精華地點,我們今天使用的成語良多起源於古代詩辭書故

1。豆蔻之說法

豆蔻,是一種生於南方可入藥的植物,據《本草》載,豆蔻花生於葉瓣間,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常以例如童貞。

古代為何把13歲女孩稱為豆蔻年華?

豆蔻最早有喻為少女、童貞的說法,到了晚唐,由於杜牧的一首詩裡提到了豆蔻,後經由這首詩漸漸演變出及笄韶華的說法。

聽說,杜牧門第顯赫,聰明過人,但無法生不逢時,他空有一腔抱負而好漢無用武之地。

唐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杜牧受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約請來到揚州,宦海失意的他起頭流連於秦樓楚館,放縱於煙花柳巷,過上風流才子的遊戲人生,時代,杜牧結識了一位容貌出眾、才情了得的歌妓。

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接到朝廷的調令,要去洛陽接事監察御史。

臨行前,杜牧寫下贈別詩送與此名歌妓,“”及笄韶華“”就起源於其中。

2。及笄韶華的起源、生長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東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這是杜牧贈別詩的內容,也是及笄韶華的出處。

這首詩大意是:身姿輕盈,婀娜多姿的女子,芳齡十三擺佈;

她的神志,一顰一眸正像那二月初含苞待放、搖曳枝頭的豆蔻花;

東風十里的揚州大街上,轂擊肩摩、花枝招展,潛匿著無數傾國傾城的佳人,但捲上珠簾卻無一人能勝過她。

此詩一經流出,文人騷人紛紛圍不雅觀不雅觀,連連頷首獎飾,妙哉妙哉!尤其二句“”豆蔻梢頭二月初“”,作者以豆蔻花例如十三歲的女子含苞待放、羞嬌動聽,幾乎是爐火純青。 評論這麼高的詩作,大師怎會隨意放過,紛紛起頭吟誦。

跟著遍及的傳佈,當想說“”十三歲的女子“”時,有些人便不經意念起杜牧的這兩句詩,就效仿杜牧,用“”豆蔻之年“”來表達,由於杜牧的名人效應和通俗老百姓的從眾生理,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人也跟著效仿使用。

大師聽多了,用多了,漸漸就習慣了用“”豆蔻之年“”、“”及笄韶華“”來指代“十三歲的女子”。偶爾有人不知所言,就會被冷笑沒文化或者out了。

後來,跟著時辰推移和歷史的生長,“”及笄韶華“”的說法漸漸固定下來了。

所以,自從杜牧的“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東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這首贈別詩傳佈後,前人就漸漸使用“”及笄韶華“”來指代十三歲的女孩,這個用法不息相沿至今。

看完了詩人杜牧的故事,信託你已經明白古酬報什麼稱13歲的女子是及笄韶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