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皖北隱士2020-02-06 11:43:36

北宋與遼的主戰場主要在幽州,燕州,雲州。

979年6月,宋太宗親自指揮圍攻幽州城的戰役,十五日不能攻下,後被遼軍的援兵橫擊於高粱河,宋兵大敗,是為高梁河戰役。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986年,宋大宗分三路出兵收復幽雲二州:以曹彬,米信為一路,率師出雄州;田重進率師由定州出飛狐;潘美和楊繼業率師出雁門。宋太宗制訂的作戰計劃,是用河北的兩路軍隊把遼的大軍牽制在幽州,使其不能兼顧右翼,潘,楊所領的一路兵便可以出雁門巧取雲州,然後再從那裡東進與河北的兩路宋軍會師,夾攻幽州。但遼軍把主力集中為一路,堅守幽州,先破曹彬軍於涿州西南,使田重進一路潰退。然後集中力量迎戰潘美和楊繼業的軍隊。宋廷急詔西路軍撤退,並令楊繼業負責遷徒雲,朔,寰,應四州人民於內地。而潘美令楊繼業攻朔州,楊繼業率軍至朔州南,為遼伏兵所擊,被俘不屈,絕食而死。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歷史爆破手2020-02-06 17:09:16

遼國自五代十國以來,便一直對中原地區進行侵略,他們想要佔領黃河以北地區。而宋朝建立後,也為收復燕雲十六州做了許多努力和嘗試。所以,宋遼之間的戰鬥,是五代以來遼與中原政權矛盾的延續,雙方的戰場也基本圍繞著燕雲地區展開。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三次戰爭分別為:高梁河之戰、岐溝關之戰、澶淵之戰。

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燕雲十六州地處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地勢險要,在戰略上具有重要意義。遼國佔據此地後,便有了進攻北宋的橋頭堡。遼軍從長城各個口進入幽州(今北京)以及以南地區,一路平原,直達開封城下。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宋朝失去了燕雲十六州,便失去了天然的屏障,就連國都亦暴露在對手的鐵蹄之下。所以,開封不得不駐留大量兵力來保衛。宋太祖就曾預言,北宋會被這些軍隊生生拖垮。最終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確實如趙匡胤所料。

失去了燕雲地區的天然屏障,北宋把與遼燕雲十六州接壤的地方,設為防禦重點。在河北以大清河、拒馬河為防,以益津關、瓦橋關、岐溝關為鎮鎖。在山西方面,以雁門山、恆山為防,以寧武關、雁門關、平型關為鎮鎖。

這其實是一條可憐的國防線,是不得已而拼湊起來,其實相當於無險可守。此線被突破,敵人便直扣國都開封城門,這是北宋國防上的天然弱點。所以北宋初期,宋太祖、宋太宗都為收復燕雲十六州做了許多努力。

高梁河之戰

只不過,北宋確立了“先南後北”的統一路線,這也是比較穩妥的,只是卻把最難的任務留給了後代。在基本消滅了南方割據勢力後,宋太祖突然暴斃,其弟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宋太宗想要建立功業的心情十分迫切,因此在979年滅掉北漢後,信心大增。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趙光義,企圖借戰勝的餘威,迅速自太原移兵東進,越過太行山,直插河北平原。乘遼軍沒有準備,一舉拿下幽州。幽州得手後,其他諸州必然震動,宋軍可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

只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已經在太原戰鬥了幾個月計程車兵,此刻已經十分疲憊,內心都希望停戰封賞。但此刻的宋太宗正在興頭上,他渴望著建立超越乃兄趙匡胤的功業,沒有將領敢勸阻。

宋軍突襲的策略是正確的,初期也確實快速推進。但到了得勝口之後,遭到了遼大將耶律斜軫的抵抗,宋軍一鼓作氣下未能拿下得勝口。這就使得得勝口和幽州形成犄角之勢,堅定了遼軍守衛幽州的決心,宋軍的突襲便失去了意義。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遼國派出將帥之才耶律休哥,帶領10萬大軍前來救援幽州。宋軍圍困幽州十幾日,趙光義甚至親自督戰,但取得的戰果不大。此時,耶律沙率領援軍到達高梁河,與宋軍展開激戰一直到黃昏。後來,耶律沙被宋軍擊敗,正準備後撤的時候,耶律休哥趕到,數萬火把閃耀,使得宋軍不知道遼軍援軍到底有多少,極大地挫傷了宋軍計程車氣。

此時,幽州城內守軍見援軍已到,便開始和援軍前後夾攻。宋軍陣勢大亂,大敗而歸。至於宋太宗本人,大腿上被射中一箭,坐著驢車往南逃跑。宋軍第一次收復幽州的嘗試,最終以高梁河之戰的失敗而告一段落。

岐溝關之戰

宋太宗雖然在高梁河大敗,但心裡一直想著報仇。982年,遼景宗去世,其12歲的長子即位,是為遼聖宗,其母蕭太后攝政。一些邊將認為,可以乘著遼國皇帝年幼,遼國境內不穩的時機進行北伐。

經過了幾年的準備,在986年,宋軍分東、中、西三路進行北伐。蕭太后聞聽後,派出軍馬前去救援。宋軍初期的進展極為順利,三路軍馬都能攻城掠寨。耶律休哥面對宋軍的咄咄攻勢,在遼軍援軍還沒到來的情況下,採用輕騎夜間襲擊宋軍,使得宋軍疲憊不已。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後來,作為宋軍主力的東路軍又被切斷糧道,不得已之下往後撤退,以補給糧食。但此時,中路、西路軍取得大勝,且他們的兵馬數量遠遜於東路軍。在趙光義的遙控指揮下,在手下將領紛紛請戰下,彈壓不住部下的東路軍將領曹彬,又再次帶領軍隊北攻涿州。

只是來回這麼一折騰,士兵十足疲憊,且受到遼軍重重阻擊,宋軍不得已再次撤退。當曹彬率主力退到岐溝關時,耶律休哥派軍追到。宋軍大敗,倉皇南逃。

人畜相蹂踐而死者甚眾。

當宋太宗知道東路軍大敗後,下詔其他兩路軍撤回,以避免和東路軍一樣的遭遇。宋軍第二次北伐,同樣以失敗告終。宋朝發動的第二次為爭奪幽州的大戰,規模之大,範圍之廣,為宋遼歷年交戰中罕見。經歷過這兩次失敗後,宋軍便患上了“對遼恐懼症”,從此不敢輕啟戰端。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為了報復宋軍北伐,986年冬天,遼聖宗、蕭太后決定南侵。瀛洲兵馬都部署劉廷讓把精銳留給李繼隆做後援,自己率領數萬部隊前去迎敵,但在君子館(今河北河間北)遭到了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的合擊。天氣寒冷之下,宋軍的弓弩都無法拉開,而作為後援的李繼隆卻率軍後退,劉廷讓部全軍覆滅,史稱“君子館之戰”。

澶淵之戰

此後,宋、遼之間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局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宋真宗即位。998年以後,遼軍南侵又進入高峰期。到了1004年,宋、遼大戰的氛圍又逐漸濃厚。到了9月中旬,遼軍前鋒直達威虜軍、順安軍等地。一番激戰後,遼軍未能攻克兩地,遂侵保州、定州。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10月,遼軍攻瀛洲,遼聖宗、蕭太后甚至親自擂鼓助戰。但宋朝軍民英勇反抗,多次打退遼軍攻擊。11月,在宰相寇準的堅持下,宋真宗到達澶州。久攻不下的遼軍,遂越城南下,兵鋒直達天雄軍城下(今河北大名)。11月中旬,宋軍和遼軍在澶州城下大戰,戰況十分激烈。此戰中,蕭太后族兄蕭撻凜被宋軍弩箭射中,不治身亡。這對遼國上層貴族,以極大打擊。

吾不知中國之人難制如此。(遼太宗耶律德光)

眼見宋軍如此難以攻打,遼聖宗、蕭太后也心有退意。至於宋真宗本人,更是“常思息戰以安人”。雙方一拍即合,經過幾輪磋商之後,在12月初,達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宋朝以每年給遼絹20萬匹、銀10萬兩,來換取遼國的退兵修好。

澶州之戰雖然以宋軍承認失敗,且簽訂“澶淵之盟”結束,但遼軍在河北戰場上並沒有佔到多大便宜。各地軍民積極反抗,給遼軍以重創,遼軍這才主動和宋朝議和停戰。此後,宋、遼之間維持了百餘年的和平局面。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綜上所述,北宋和遼國圍繞燕雲十六州展開了長期的爭奪,戰場也集中在了這片區域。其主要戰爭有高梁河之戰、岐溝關之戰、澶淵之戰。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其他比較有名的君子館之戰、唐河之戰、望都之戰等,但這些戰爭的持續時間都不長,無論是規模和範圍都遠不如上面所列三次戰爭。

從宋太宗第二次北伐失敗後,宋朝已經開始轉為防禦戰略,宋太宗更是讓大臣們獻安邊策和定邊策。他的這種行為,也間接影響了後面“澶淵之盟”的簽訂。終北宋之世,始終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歷史新紀元2020-02-08 21:20:00

前言:

宋遼之間這對冤家,是我國第一個千年前後南北兩大並存的政權,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註定要發生很多不平凡的故事,兩強相在,最多的就是爭鬥。我們接下來一起看看發生了哪些不平凡的戰鬥。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第一、宋和遼的成立背景

契丹公元907年阿保機建國,兼併周邊民族政權,一躍成為中原北方第一大患。而當時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的五代十國,無暇顧及北邊,遂使契丹坐大,就是我們俗稱的遼國。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策劃黃袍加身,逼柴宗訓退位,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

第二、兩國的矛盾導火索

五代後唐清泰末,遼(契丹)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滅後唐稱後晉皇帝后,從石晉王朝攫取了幽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之地並以此為基地,不斷襲掠中原。

遼帝國憑空得到中國的燕雲十六州,增加大量財富和國力,但也嚴重地傷害了中國的自尊。而且長城險要已失,黃河以北像敞開著大門的廣大庭院,再沒有阻止外人闖進來的重要屏障,自然使中國不能安枕。所以燕雲地區,始終成為兩國衝突的導火線。

第三、兩國戰爭的經過

10世紀末至11世紀初的二十年之間,宋遼兩國,發生四次重要戰爭。

第一次,公元976年,宋帝國第二任皇帝趙光義(趙匡胤的弟弟)在消滅後漢帝國,中國本土統一完成後,他興奮地打算一舉收復失土。而中國將士們大戰之餘,已疲憊不堪,原來滿懷希望征服後漢之後得到休息和賞賜的,現在全部落空,還要徒步六百餘公里,越過連綿險惡的太行山脈,去進攻龐大的強敵。他們對此強烈反對,但趙光義拒絕採納任何反對意見。一個月後,大軍抵達幽都府(即幽州,北京),攻城。遼帝國大將耶律體哥反擊,在城東高梁河會戰,宋帝國憤怒計程車兵乘酣戰時叛變,攻擊趙光義,於是全軍崩潰。趙光義腿部受傷,狼狽逃回球州(河北涿州),追兵趕到,趙光義已不能騎馬,只好爬上驢車逃脫,留下一萬餘具士兵的屍體。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第二次,公元978年,遼帝國為了報復北宋帝國的無端攻擊,耶律休哥進圍瓦橋關(河北雄縣),宋軍大敗,遼軍追到莫州(河北任丘)才撤退。趙光義下令親征,走到大名(河北大名),距莫州直線還有二百八十公里,卻不敢再進,潦草結束。

第三次,公元986年,趙光義經過六年的準備後,向遼帝國發動總攻。東路由征服南唐帝國名將曹彬率領,出琢州(河北涿州);西路由征服南漢帝國名將潘美率領出雁門(山西代縣),但兩位都是對內有餘、對外不足的“窩裡兇”人物。東路軍在歧溝關(河北高碑店西北)被遼兵團迎頭痛擊,像山崩一樣潰散;西路軍在飛狐口(河北淶源)也失敗,大將楊繼業正在前方節節勝利,聽到訊息,即行護送歸附的漢人,向內地撤退。楊繼業是這次戰役中唯一的勝利者,潘美答應他在陳家谷(山西朔州南陽方口)留下重兵接應,楊繼業一路血戰,勉強抵達,卻遠遠發現谷口無一兵一卒,他知道被他的統帥所出賣,不禁放聲大哭,結果全軍覆沒。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第四次,公元1000年,遼帝國進攻瀛州(河北河間),擊敗宋軍,生擒大將康保育,深入齊州(山東濟南)、淄州(山東淄博),大掠而歸。宋帝國大將範廷召一直在尾隨,不敢進擊,等到遼兵團退出邊界,他才上奏章說是他把敵人趕走的。新即位的皇帝趙恆(趙光義的兒子,趙光義最終死於腿傷),十分高興,還作了一首《喜捷詩》,搞得群臣們不得不一窩蜂表示慶賀。範廷召告捷,趙恆喜捷,這個新興的宋政府,很快地就習慣於上下互相欺騙。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總結

從這些戰役可以看出,宋帝國根本不是遼帝國的對手,所以每戰必敗。但遼帝國也沒有強大到能夠消滅宋帝國的程度,兩國遂形成緊張的對抗,只不過宋帝國承當的沉重而危險。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鄉村筆記九州史2020-02-06 18:07:50

重要的是澶淵之戰,戰後簽訂澶淵之盟,是北宋和遼之間的戰役,那一場戰役本來是北宋贏了,但是澶淵之盟卻是對北宋極為不公平的。慶曆四年與西夏有過一戰

以下是具體詳細簡紹

自鹹平二年(999)開始,遼朝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雖然宋軍在楊延朗(又名楊延昭,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領下,積極抵抗入侵,但遼朝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愈益增大。 而從真宗時期的定州敵塔自雍熙北伐慘敗後,對遼朝就一直心存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相反,遼朝對宋朝卻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 宋遼戰爭長達25年,其目的在於爭奪燕雲十六州。由於燕雲十六州是一個先進的農業區,它的農業、手工業和其他文化活動都比契丹本部地區發達。因此契丹統治者對這一地區的重要性有著足夠的重視,他們把燕雲十六州中的幽州升為南京,改皇都為上京,把原先的南京(遼陽)改為東京,又在南京幽州建立了相應的許多官職,視為腹地,儼然以大國的姿態屹立於宋朝對峙的北方,成為大遼帝國。從以上資料來看,遼國在北宋邊境不斷挑釁,直至揮師進逼,可見其覬覦中原之心,其妄圖吞併北宋,引發兩國之間的戰爭,這便是之後兩國所締結的澶淵之盟的直接原因。

遼軍至定州,兩軍出現相峙局面,王繼忠乘間勸蕭太后與宋朝講和。遼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初為真宗所拒。十一月,遼軍在朔州為宋軍大敗,岢嵐軍的遼軍因糧草不繼撤軍。遼軍主力集中於瀛州(今河北河間)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軍守將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戰十多天未下。蕭撻凜、蕭觀音奴二人率軍攻克祁州,蕭太后等人率軍與之會合,合力進攻冀州、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則“詔督諸路兵及澶州戌卒會天雄軍”。遼軍攻克德清(今河南清豐),三面包圍澶州(今河南濮陽),宋將李繼隆死守澶州城門。 遼朝統軍蕭撻凜恃勇,率數十輕騎在澶州城下巡視。宋軍大將張環(一說周文質)在澶州前線以伏駑射殺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頭部中箭墜馬,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后等人聞撻凜死,痛哭不已,為之“輟朝五日”。《遼史》載:“將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時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

康定元年(1040)至慶曆二年(1042)間,西夏連續對宋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戰事,宋朝每次都遭到慘敗。西夏雖屢勝,但擄掠所獲財物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透過榷場貿易所得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此外,由於民間貿易中斷,使得西夏百姓“飲無茶,衣昂貴”,怨聲載道;加上西夏與遼之間又出現了嫌隙,所以西夏願意議和。慶曆四年(1044),宋朝與西夏最後達成協議。和約規定:夏取消帝號,名義上向宋稱臣;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從此以後,如雙方邊境之民逃往對方領土,都不能派兵追擊,雙方互相歸還逃人;雙方在本國領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萬2千兩,絹2萬3千匹,匹,茶1萬斤。慶曆和議達成後,元昊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請求宋朝開放邊境地區的互市。慶曆五年,宋朝政府決定在保安軍(今陝西志丹)和鎮戎軍(今寧夏固原)的安平皆設定2處榷場,恢復了雙方貿易往來。

注意:澶淵之戰後,遼與北宋是兄弟國之間的關係,地位是平等的,而慶曆議和後,西夏是臣服於北宋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神宗很痛苦2020-02-06 11:11:53

宋遼戰爭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至景德元年(遼乾亨元年至統和二十二年,979—1004年),宋遼間以燕雲地區領地爭端為主的長期戰爭。

戰爭緣起及戰前衝突

五代後唐清泰末,遼(契丹)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滅後唐稱後晉皇帝后,從石晉王朝攫取了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之地並以此為基地,不斷襲掠中原。後周建國初,遼又扶植北漢政權割據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作為附庸以遮蔽燕雲。後周顯德七年(遼應歷十年,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代周稱帝,建北宋後,遼繼續支援北漢與宋抗衡。時南方尚存有吳越、南唐、荊南、南漢、後蜀等獨立割據政權。為實現統一,趙匡胤在實施先南後北進軍方略過程中,曾尋機分兵攻取北漢,試圖剷除遼附庸,以便收復燕雲,但每次進攻均遭遼援軍阻撓而未果。乾德二年(964年),宋攻北漢遼州(治遼山,今山西左權),遼遣耶律撻烈率軍6萬往援,是宋遼之間首次大規模作戰。開寶元年(968年)至二年,宋再次攻北漢,兵圍太原,遼又出兵援北漢,被宋軍擊退。直至開寶末年,不僅未能滅北漢,反使宋遼間衝突迭起,矛盾日深。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南方統一大局已定,遂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親率大軍攻北漢。先敗遼援軍,繼破太原滅亡北漢,為進取燕雲創造了條件。自此,開始了長達25年餘的宋遼戰爭。

宋對遼的戰略進攻

宋滅北漢(參見宋滅北漢之戰),未及休整戰力,宋太宗即令轉兵北向,欲一舉奪取幽州(今北京)。六月,親率10萬大軍出鎮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北進,突破遼軍在沙河(今河北涿州北拒馬河)的阻截,進圍幽州。及至,遼守城軍苦戰待援。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於城北示弱誘伏,引宋軍北進,以分其攻勢;旋與北院大王耶律休哥援兵夾擊,大敗宋軍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八,參見高梁河之戰)。宋軍退保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關南(今河北高陽東)、鎮州,防禦遼軍反擊。九月,遼景宗耶律賢果遣燕王韓匡嗣等率軍攻滿城(今河北滿城北)。宋軍預有準備,並示形用兵,臨戰改變太宗所授陣法,合八陣為前後二陣,集中兵力擊敗遼軍,殲萬餘人(參見滿城之戰)。五年三月,遼大軍攻雁門(今山西代縣)。宋將楊業偕潘美南北夾擊,再敗遼軍(參見雁門之戰)。是年冬,遼景宗親率大軍進攻瓦橋關(今河北雄縣)獲勝。宋遂以南易水為障,設防禦遼(參見瓦橋關之戰)。七年四月至五月,遼軍三路出兵,攻滿城、雁門、府州(今陝西府谷),皆被宋軍擊敗。後遼景宗病卒,聖宗耶律隆緒繼位,因用兵高麗、女真,無暇南顧;宋則致力於休兵養馬,廣積軍儲,以圖再舉。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納知雄州賀令圖建議,以遼帝年幼、承天太后蕭綽攝政、內部不穩為可乘之機,決心分兵三路出擊:東路以曹彬為主帥,率主力軍10萬人出雄州(今河北雄縣);中路以田重進率軍出飛狐(今河北淶源);西路令潘美、楊業等率軍出雁門。企圖三路齊發,以東路牽制遼軍主力,待中、西路奪取山後諸州後,轉兵東向,三路合圍幽州。其實這時遼統治集團君臣協和,政治賢明,並不存在什麼可乘之機。但趙光義卻信以為真,不顧參知政事李至的反對,不顧糧草、軍械缺乏、北伐準備不足、開戰勝算不多的實際情況,不和宰相商量,即決定對遼用兵,

兵分三路,大舉北伐。及戰,西路軍連克寰(治寰清,今山西朔縣東北馬邑)、朔及應(治金城,今山西應縣)、雲(治雲中,今山西大同)諸州;中路軍克飛狐、靈丘(今屬山西)、蔚州(治靈仙,今河北蔚縣);東路軍奪佔固安(今屬河北),進據涿州。面對宋軍大舉進攻,遼蕭太后親臨幽州,偕聖宗指揮抗擊。採取集中兵力先敗東路宋軍主力,再及其他各路的方略,乘曹彬孤軍冒進、又缺糧草之機,襲擾疲憊,迫其退軍,並追至岐溝關(今河北涿州西南),將其擊潰。繼而遣都統耶律斜軫率軍10萬,對中、西路宋軍相繼反擊,收復蔚州、飛狐、寰州、朔州等地,俘楊業。宋軍放棄雲、應,撤回代州,對遼的戰略進攻就此失敗(參見岐溝關之戰)。

遼軍反攻及宋軍的戰略防禦

岐溝關之戰後,宋喪師數萬,國力窮沮,被迫在戰略上採取守勢。遼則乘其勢衰,即行反攻。是年冬,蕭太后令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為前鋒,率部攻望都(今屬河北),自率主力攻瀛州(治今河北河間)。耶律休哥計勝宋知雄州賀令圖部,率軍至瀛州與主力會合。宋瀛州兵馬都部署劉廷讓率數萬騎迎擊遼軍,在城北君子館之戰中被遼軍包圍,全軍覆沒,劉廷讓僅以身免(參見君子館之戰)。遼軍乘勝攻掠祁(治今河北無極)、深(治靜安,今河北深縣南)等州後撤回。此後,利用騎兵優勢,不斷深入宋境襲擾。端拱元年(988年),遼聖宗率軍攻破狼山寨(今河北易縣西南)、長城口(今河北徐水西北),數月間連下滿城、新樂(今河北新樂東長壽東北)、祁州等地,唯於唐河(今河北定州北)被宋定州守將李繼隆、袁繼忠率軍擊敗。二年七月,遼諜知宋軍護送輜重赴威虜軍(今河北徐水西),耶律休哥率數萬騎前往截擊。宋將尹繼倫率數幹騎夜巡時發現遼軍,躡蹤尾隨遼軍,乘其早膳突襲,耶律休哥受傷先逃,遼軍驚潰,死亡甚眾。至道元年(995年),遼以招討使韓德威率數萬騎兩次攻麟州(今陝西神木西北),均被宋將折御卿率部擊敗。三年三月,宋太宗病卒。宋真宗趙恆襲位,頗有和意。遼卻乘真宗新理國事,屢屢興兵攻宋。鹹平二年(999年),遼聖宗率軍攻保州(今河北保定)、威虜軍不克,轉兵進襲寧邊軍(今河北蠡縣)、祁州、趙州(今河北趙縣)等地,遊騎遠襲至邢州(治龍岡,今河北邢臺)、焰州(治廣年,今河北永年東南)。三年正月,敗宋軍於瀛州西南,遂自德州、棣州(今山東惠民南)渡河,掠淄州(今山東淄博淄川)、齊州(治歷城,今山東濟南)而歸。四年冬,遼軍攻長城口,被宋軍擊敗,喪師2萬人。五年,攻靜戎軍(今河北徐水)及保州,獲勝而返。六年,攻望都,俘宋副都部署王繼忠,殲其所部。

宋遼締和

景德元年(1004年)秋,蕭太后與聖宗大舉攻宋。閏九月,遼軍會集固安,攻順安軍(今河北高陽東)、威虜軍、北平寨(今河北完縣東北)、保州,均末克。後轉攻定州,被阻於唐河。遂移師東向瀛州,並利用降將王繼忠致書宋真宗,試探議和。十月,遼集兵攻瀛州,l0餘日不克,傷亡慘重,十一月,轉兵攻天雄軍(今河北大名東北)不克,南下破德清軍(今河南清奉西北),威逼澶州(今河南濮陽),襲取通利軍(今河南浚縣東北)。大將蕭撻凜在澶州察看戰地時,中宋軍伏弩身亡。遼失主將,士氣大挫,軍心厭戰,且恐宋屯鎮、定二州重兵襲擊側後,亟謀妥協。宋以澶州為決戰戰場,集中兵力與遼軍相持。真宗臨陣督戰,以振軍心。但唯恐遼軍突破澶州,危及東京(今河南開封),遂以向遼納幣帛為條件,締結和約,史稱“澶淵之盟”(參見澶州之戰)。宋遼戰爭遂告結束。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山東大王2020-02-08 00:12:41

高梁河之戰—被遼軍擊敗的一次作戰。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宋軍為奪取幽州(北京西直門外)。

歧溝關之戰—宋朝自高梁河之戰後為收復幽雲失地所做的又一次努力,也是宋朝第二次主動進攻,是宋遼雙方的一次總決戰。宋方的目標就是收復幽雲十六州及早為契丹所據的遼西營、平二州。

澶淵之戰—一場兩敗俱傷、沒有贏家的戰爭,公元1005年,遼國聖後蕭太后和遼聖宗御駕親征,企圖在北宋的國都開封決一死戰,但是,事與願違。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鵬飛帶你看遍古今2020-02-06 11:43:18

第一階段

在高粱河

高粱河戰役,北宋戰敗。

在岐溝關

岐溝關戰役,北宋戰敗

第二階段 澶淵戰役

遼國戰敗 宋遼議和

北宋和遼國的主戰場在哪裡?都有過哪些戰爭?星茜影視2020-02-08 00:04:57

契丹公元907年阿保機建國,兼併周邊民族政權,一躍成為中原北方第一大患。而當時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的五代十國,無暇顧及北邊,遂使契丹坐大。至耶律德光赴石敬瑭之邀,經略中國,得燕雲十六州,則搖身一變成為凌駕於中國之上的“父皇帝”,繼而又以晉後主石重貴“稱孫不稱臣”為由再度南侵,而負責抵禦的後晉狗頭元帥杜重威竟全軍降敵,契丹一路南下,攻破汴梁,入主中原,又因中原人群起反抗而匆匆退回北方。耶律德光死在回軍途中,遼國內部經過一系列內部鬥爭,兀欲(世宗耶律阮)即位,沒過幾年又一次內亂把述律(穆宗耶律璟)推上皇位,這位便是有名的“睡王”,遼國中衰。公元951年,中原後周代後漢,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原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在太原即位,史稱北漢,向遼示好,與周為敵。公元954年,北漢趁後周大喪之際南犯,並邀遼軍相助。結果高平一戰為周軍所敗,狼狽逃回太原,周世宗乘勝直追,欲克太原,而符彥卿軍在忻州敗於契丹,大將史彥超戰死,人情震恐,周世宗知時機未到,不得已而班師。公元959年,周世宗全取淮南十四州之後,欲收復燕雲而親征幽薊,得瀛、莫、易三州並瓦橋、益津、淤口三關之後染病,遂班師。次年趙宋代柴周,宋太祖與謀臣趙普定下先南後北的統一方略,對契丹北漢戰略上取守勢,而得以專務統一南方之業。這期間,宋在戰術上對北漢仍取攻勢,不斷騷擾邊境,攻城略地;契丹方面,除時而援助北漢外,也曾多次攻擾宋邊。尤其是公元970年契丹六萬騎南下,宋將田欽祚僅以三千宋軍力戰,將其逼退。

(一):伐北漢兼阻遼援諸戰

宋平南唐後,趙匡胤不接受群臣請加尊號“一統太平”,說:“燕(幽雲)、晉(北漢)未復,可謂一統太平乎?”可見他對平北漢和收幽雲,是視為統一範疇的事,認為太原未下,幽雲未復,趙宋王朝的統一事業尚未成功。趙匡胤在位時,規劃收復幽雲的謀略是和平贖買為先、和平贖買不成武力攻取、又考慮武力攻取可能的失敗為留後路而遷都固守。他把平定諸割據政權得來的府庫金帛和三司常賦的歲餘,存入“封樁庫”。他說:“石晉割幽薊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開寶九年(976)四月欲遷都洛陽,說“欲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漢周故事,以安天下也。”其弟晉王趙光義與群臣切諫,言遷都非便,趙光義的一句“在德不在險”,使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