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馬鞍山地區進士及第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馬鞍山地區進士及第的名人有哪些?明天在幹嘛2017-08-29 23:42:05

科舉制度在中國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歷史的程序中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科舉一般設進士、明經、制科等科目招考,取士權———歸中央,由朝廷定專司、專官知貢舉;招考向全社會開放,原則上許平民或官員“投牒自舉”報考;地方與中央定期、定點舉行二級以上考試,命題統一,“以文取士”。 作為一項人才選拔制度,它的產生和發展深刻地影響著古代中國。隋唐以降,科舉為歷朝歷代建立了高素質的官僚隊伍和人才儲備,促進了官僚體制的日益完備,廣泛地吸納了各階層中的優秀人才到官僚隊伍中來,保障了國家行政管理的有序,有力維護了統治的穩定性。

古代馬鞍山地區進士及第的名人有哪些?

科舉制不僅設立分科取士機制,還採用逐級次考試製度,到了明清還需經過縣、府、院三試才能入學,又需參加科試才能應鄉試,鄉試中舉後才能應會試,會試中了才能參加殿試,透過層層嚴格選拔後的精英才能獲得為朝廷服務的機會。而一旦中舉或中進士,即可獲得授官的機會,士子們的人生將從此改寫,正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據郭培貴先生考證,明朝鄉試錄取率是非常低的, 明初一般10%上下; 成、弘間定為5。9%;嘉靖末年又降為3。3%; 而實際錄取率又低於此。會試錄取率, 自洪武至萬曆中平均為8。6%; 其中,洪武至永樂二年平均為21。7%,永樂四年至萬曆中期平均為8。4%。明代中葉後一般每次參加科考者有四、五十萬人之多,但最終登進士第者一般不過三、四百人而已。

古代馬鞍山地區進士及第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馬鞍山地區素為人文奧區,文化昌盛,教育發達,歷史上書院興盛,培養了眾多的人才。永樂元年,僅太平一府鄉試中舉者有13人之多;成化二十年甲辰榜有李贊、李貢、徐傑、汪宗器等4人高中進士。這樣的中舉和中進士的比率是不多見的。此外,父子俱為進士者接踵而出,更有郭氏一門五人先後登進士第,堪稱科貢之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