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植物病害的3個標準?

判斷植物病害的3個標準?若聽溪聲2021-10-01 20:13:31

①病毒病害的病原鑑定:病毒病害的病原用普通顯微鏡觀察不到組織病變。目前在電子顯微鏡還不普及的情況下,多采用人工接種試驗來驗證。人工接種試驗是用病株汁液磨擦接種、嫁接、昆蟲傳染等方法。同時還可以根據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如傳播方法、寄主範圍、寄主反應、體外保毒期、稀釋終點以及血清方法等來區別病毒的種類。有些植物病毒還可以採用指示物進行鑑定。

②細菌病害的病原鑑定:對細菌病害的病原鑑定,多采用“細菌溢”的方法。具體是切取小塊病組織製片,放載玻片於顯微鏡下檢查,如覺現有“細菌溢”從病組織(維管束)湧出,即可勿步確定為細菌病害。

如果鑑定細菌的種類,就可進行革蘭氏染色,透過陽性和陰性反立來區別。此外還可以進行分離培養,獲得較純的培養菌種,然後透過傷口或白然孔(水孔、皮孔、氣孔等)人工接種,來確定細菌的種類。

目前,對細菌病害病原的鑑定,較迅速準確的方法是採用血清反應。具體方法是取一定病原的細菌液少許放載玻片上,然後加入某種用生理鹽水稀釋過的“抗血清”,如果兩者產生“凝集”即證明是某細菌病害的病原。例如鑑定馬鈴薯環腐病的病原菌時,可將已培養好的環腐病細菌液注射到兔子體內,然後抽取兔子血液,使沉澱後取上部的血清(即抗血清),用生理鹽水稀釋後放載玻片上,與被懷疑為馬鈴薯環腐病的病原細菌掖混合,如產生“凝集”,即證明為環腐病病原。否則為非環腐病病原。

③真菌病害的病原鑑定:鑑定真菌病害,一般常用的方法是挑取病株組織上的菌絲或子實體制片,然後置顯微鏡下觀察病菌的形態、特徵、色澤、大小、結構等。其次是採用分離培養和接種試驗。分離培養是切取小塊病株組織經表面消毒和滅菌水洗後,移到一定的培養基平板上,在一定的恆溫下培養,幾天後觀察菌落、菌絲體、無性抱子、有性抱子等形態、色澤。接種試驗應根據真菌病害不同的侵染型別,將病菌抱子進行拌種、花器接種、土壤接種、塗抹接種或將抱子棍懸液進行噴霧接種。

④線蟲病害的病原鑑定:植物受線蟲為害後,多在受害部位產生蟲廖或膨脹的形態變化,剖切蟲瘦或膨脹部分用針挑取內部含有物製片,然後放顯微鏡下觀察有否線蟲及形態特徵。有些線蟲病並不引起植物形態變化,可採用漏斗分離法和葉片染色法進行檢查,作出診斷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