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去生豬長得慢,出欄時間長,個頭還小?

為什麼過去生豬長得慢,出欄時間長,個頭還小?老周說三農2021-12-03 11:22:57

為什麼過去生豬長得慢,出欄時間長,個頭還小?

為什麼過去生豬長得慢,出欄時間長,個頭還小?

過去生豬長得慢,出欄時間長,一般是飼養一年以上,過去肥豬收購實行“購一留一,購留各半”的政策,食品公司收購的肥豬是以每頭毛重60公斤為收購起點,當時飼養出欄的肥豬在現在看起來是才育肥不久的小肥豬,由於過去缺乏糧食,豬主要是採取吊架仔育肥,食品公司收購的肥豬比較小而且瘦骨嶙峋的,現在的一頭肥豬比那個時間的肥豬重兩倍以上。為什麼過去生豬長得慢,出欄時間長,個頭還小,主要是缺乏良種豬、缺乏糧食和缺乏科學飼養技術。

一是缺乏優良種豬,過去養殖的生豬是純本地豬,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品種,飼養的豬是當地群眾經過長期人工選擇而育成的肉脂兼用,具有成熟早、脂肪多、耐粗飼、適宜放養、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強等特點。過去農村一年的肉食品和食用油都是依靠養豬,人們一年四季的食用油主要是豬油,南方地區還有植物油菜油、茶油等,北方地區有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所以豬種的選擇長期主要圍繞肥胖來選擇,因此,飼養的本地豬 都是個體小,脂肪多的肥豬,我們村養殖的生豬成年公豬體重124斤左右,成年母豬體重92斤左右,生產效能比較差,養殖時間長,一般要養殖十個月以上,肥豬平均每天增重0。19公斤,屠宰率為65%。但是本地豬飼養粗放,體質結實,後腿發達,其肉質優良、肉味鮮美、口感細膩。現在養殖場養殖的肥豬絕大多數是外三元雜交豬。外三元雜交豬由於全部是國外豬血液,生長快,瘦肉含量高,肥豬平均每天的增重在一斤以上,屠宰率高,在75%以上。育肥期短,外三元仔豬隻需要5—6個月就可以達到出欄體重。說實在的,過去飼養的肥豬也有大的,如果是農戶自己屠宰的,一般喂兩年以上,體重可以達到300斤以上,背膘在5釐米以上。如果是銷售給食品公司的一般在120斤左右,很少有超過130斤的肥豬。

為什麼過去生豬長得慢,出欄時間長,個頭還小?

二是缺乏糧食,過去人們的口糧都是非常緊張,過去沒有化學肥料和優良糧食品種,糧食產量特別低,國內各個地方都嚴重缺乏糧食,用來喂畜禽的糧食少之又少,豬飼料不是現在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由於缺乏糧食,採取的是吊架子育肥法,就是在前期大量利用青綠飼料喂,在出欄前兩個月左右加入一定米糠、麥麩、玉米皮、玉米粉等糧食進行催肥,這樣經過大約一年育肥的肥豬體重才120斤左右。現在的糧食問題已經完全解決了,種植的玉米絕大多數都是作為豬的飼料,都是採用配合飼料,飼料的養分齊全,完全滿足豬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生豬生長比較快。

為什麼過去生豬長得慢,出欄時間長,個頭還小?

三是缺乏科學飼養技術。

1、缺乏配合飼料生產技術,當時飼養就是落後,飼料研究也落後,沒有配合飼料或者混合飼料,沒有飼料新增劑,普遍採用吊架子飼養的方法。現在有了配合飼料,基本上淘汰了吊架子育肥法而採用了一條龍育肥法,生豬從小到大都是採用精飼料飼養,生長髮育快。

2、缺乏科學飼養技術,過去鄉鎮農民沒有飼養公豬習慣,小公豬滿雙月後開始配種,配1—2次後才閹割育肥,近親繁殖嚴重,生豬越喂越小,增重速度越來越慢。仔豬平均60日齡斷奶,肥豬平均每天增重0。19公斤,屠宰率為65%。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畜產品需要量,國內引進國外優良品質進行雜交改良,同時畜牧科學技術有了突破,飼料新增劑、配合飼料廣為利用,新世紀後,實行規模養殖,基本是淘汰了本地豬和與本地豬的雜交豬,單純是國外品種了,現在養殖場養殖的肥豬絕大多數是外三元雜交豬。生長快,育肥只需要5—6個月就可以達到出欄體重。

為什麼過去生豬長得慢,出欄時間長,個頭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