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多少個武狀元?在清朝考上武狀元容易嗎?有廣東人考上嗎?

清朝有多少個武狀元?在清朝考上武狀元容易嗎?有廣東人考上嗎?梅江夜話2020-04-22 16:58:38

清代考上武狀元有多難?

在清朝,考武狀元的程式與考文狀元差不多,同樣要透過縣試、府試、鄉試、會試和殿試,才有機會成為武狀元。

武生的科考歷程

清朝重文輕武,武秀才考試比文秀才考試要晚,學政考完文秀才,定出名次,貼出榜單,才會考武秀才。考武秀才,先考外場,再考內場。外場考武藝,分為馬射、步射和刀石三項。馬射即馬上射箭,步射即平地射箭,刀石就是耍大刀和提石鎖。三個科目全部及格,可以參加內場考試。內場即筆試,與文秀才們考詩賦、對策、八股文不同,武生們只需要默寫一遍《武經》,默寫要全對,字跡要規範。內外兩場全部透過,即成武秀才。

武秀才參加鄉試的考試製度比院試更嚴,但基本規則是一樣的,內外場所有科目全過,考官們還要排定名次,根據朝廷分給本省的武舉指標,將排名靠後的考生淘汰掉,剩下的考生就是武舉人。

鄉試完了是會試。會試主考官一般由兵部侍郎擔任。會試過後,還有複試,所有透過初試的考生,都要複試馬射、步射和刀石。如果通過了初試,沒透過複試,一樣要被淘汰掉。過了複試,緊接著是殿試,此時皇帝會親自到場觀看。武科殿試一般不會再淘汰考生,只是為了給考生排定名次。

清朝總共舉行過100多次武進士考試,取中的武進士總共只有9000多名,平均每次取中不到100名。

不考實戰考力氣

傳說中的武狀元,都要武功超群,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實際上,清廷對武狀元的要求很低:第一,會騎馬;第二,會射箭;第三,力氣要大;第四,有基本的背誦和書寫能力。至於會不會武術套路,有沒有實戰能力,並不做具體要求。外場考試永遠都是一個個考生單獨演練,從來不讓他們兩兩搏鬥。

但即使不考實戰,普通人也考不上武狀元,因為沒有那麼大的力氣。

以乾隆年間的武科會試為例,考生射箭,可以選八力、十力和十二力的弓。“力”將近10斤,八力即80斤,十力即100斤。考生搭弓射箭之前,先要拉滿三次。如果你選的是十力弓,前兩次拉滿,第三次沒拉滿,立即淘汰。

如果三次拉滿,可以參加馬射和步射。步射則需要站在距離箭靶50步開外的地方,連射六次,中靶兩次以上算及格。

清代考生要用大關刀,有80斤、100斤、120斤三種。選一把大刀,完成“雪花蓋頂”“前後刀花”等幾個動作,可以及格。

石鎖專案更不用說,對體力的要求更高,300斤重的大石鎖,先提到胸口,再左右翻轉,一般人恐怕很難做到。

武狀元得從基層做起

清朝選官制度還是比較苛刻的,不管文狀元還是武狀元都要從基層做起。

朝廷通常會給武狀元實習生“二等侍衛”的頭銜,但不能馬上去給皇帝當保鏢,還要經過兩三年的實習期,實習期間需要參加軍事訓練,學習基本的軍事知識和帶兵常識。

御前侍衛必須懂得格鬥,所以武狀元們在實習期間還要學習格鬥術。順治十二年(1655年),清廷規定新科武進士(包括武狀元)要跟隨侍衛學習格鬥。順治十七年(1660年),號稱“滿洲第勇士”的權臣鰲拜擔任武進士總教習,親自教導他們騎射功夫和行軍佈陣。

學習期滿,要參加考試,假如成績不合格,只能捲鋪蓋回家候補。成績合格的,可以當上真正的侍衛,或者被分配到軍營裡當千總、遊擊等官職。此後如有戰功,慢慢可以升遷到參將、副將、總兵、提督。

清朝有多少武狀元?哪裡人最多?

我國清朝250多年的武舉考試中,據朱彭壽《舊典備徵》統計,從順治三年至光緒二十四年一共出了武狀元109人。其中順治朝7人,康熙朝有21人,雍正朝5人,乾隆朝有27名武狀元,是中武狀元最多的朝代,嘉慶朝12人,道光朝 15人,咸豐朝 5人,同治朝 6人,光緒朝 11人。

清朝第一位中武狀元的是順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的郭士衡,他是山東章邱人。據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縣誌》載:“郭仲衡,順治三年殿試中武狀元,為702年(長安二年)設武科900多年來章丘唯一的武狀元。”郭士衡也就成為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一位武狀元。據《清史稿》記載:郭土衡曾率八旗軍攻打吳三桂,強悍驍勇,一路所向披靡。山東是清朝出武狀元較多的一個省份,清代有些狀元的地址不詳,有史可查的山東共有13位:郭士衡、霍維鼐、王元浩、玉懋賞、馬兆瑞 、徐殿飆、丁殿寧 、吳 鉞 、田在田、韓金甲、宋佔魁、李夢說、張憲周。但清朝山東武狀元雖多,還不是第一。

清朝中武狀元最多的地區是直隸(就是直接隸屬的意思。在明、清時期,“直隸”一詞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地名,代表著京師周邊府、州、縣等地,在明代更是直接隸屬於中央朝廷的一大片區域。清廷入關不久,直接成立直隸省,成為現今北京郊區縣、河北、天津等地的一個統稱)。直隸能確定的至少有武狀元24人,他們是張英奇(直隸深州)、徐憲武 、田 唆(直隸獻縣)、 齊大勇( 直隸昌黎)、 哈攀龍(直隸任邱) 、哈廷梁( 直隸獻縣)、李國樑(直隸豐潤)、 段飛龍 (直隸永年) 、邢敦行(直隸定州)、李雲龍(直隸阜城)、李白玉(直隸蔓城)、張聯元(直隸獻縣)、 張雲亭( 直隸清豐)、張殿華(直隸棗強)、吳德新(直隸東明)、李信直(直隸晉州)、溫常勇(直隸天津)、王世清 (直隸南和)、馬鴻圖( 直隸撫寧)、史天樣 (直隸邯鄲)、 黃大元( 直隸懷安)、佟在棠( 直隸天津)、武國棟( 直隸天津)、張三甲 (直隸開州)。直隸能出這麼多武狀元,或許與直隸是京城要地有關。 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也是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他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1899年) 張三甲,也是直隸(開州)人。張三甲,字鼎臣,號魁軒,又名榮甲,清光緒丙子年(1876年)十月五日生於開州戶部寨村,一個清貧而又尚武世家。相傳百八十斤的練武刀耍起來如盤龍翻舞,套數多變,跑馬射箭能百發百中。

清代以直隸、山東、浙江等一帶中武狀元較多。其中,浙江名列第三,有王玉璽、劉 炎 、 郎天詐、羅 琪 、 朱秋魁 、 林大彪 、黃 瑞 、陳桂芬8人;江蘇也不錯,有林本直、楊 謙 、張兆潘 、劉榮慶、劉國慶 、卞 賡6人;山西有張大經 、馬 全( 山西陽曲。壬中科時已取中探花,名馬瓊,更名再中,真是傳奇)、 張從龍、李相清 、李廣金5人; 河南有馬殿甲 、牛鳳山 、趙雲鵬、張風鳴、楊廷弼5人。

在清朝這250多年的武舉考試中,有些省份一個武狀元也沒有的,如廣西為0,而同樣地處嶺南的廣東卻出了三個武狀元:乾隆朝有長樂縣(今五華縣)的李威光,嘉慶朝有海陽縣的黃仁勇和南海縣的姚大寧 。 福建與廣東一樣有丁錦堂、宋鴻圖、黃培松3人中武狀元。

清代武狀元名單(109人)

朱彭壽《舊典備徵》對清代武鼎甲姓氏作了匯考,現據他的記載,將清代武科狀元的科分、姓氏、籍貫、羅列於下:

順治朝 (7人)

順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郭士衡 山東章邱。

順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 金抱一

順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 王玉璽 浙江仁和。

順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 於國柱

順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 劉 炎 浙江山陰。

順治十七年庚子補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 江蘇上元

順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 霍維鼐 山東濟寧。

康熙朝 (21人)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年) 吳三畏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年) 秦藩信 順天宛平.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 張英奇 直隸深州。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 郎天詐 浙江山陰。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年) 荀國樑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年) 羅 琪 浙江會稽。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年) 王繼先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年) 徐憲武 直隸。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 王應統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年) 張文煥 甘肅寧夏。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年) 曹日緯 京衛。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79年) 繳煜章 京衛。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年) 馬會伯 甘肅寧夏。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年) 曹維城

康熙四十五年丙戊科(1706年) 楊 謙 江蘇儀徵。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年) 田 唆 直隸獻縣。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年) 李顯光

康熙五十三年癸巳科(1713年) 李如柏 甘肅寧夏。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年) 賽 都 漢軍正紅。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鱗 封榮九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年) 林德鏞

雍正朝(5人)

雍正元年癸卯科(1723年) 李 埃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曹國瓊 漢軍鑲白。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 王元浩 山東膠州。

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年) 齊大勇 直隸昌黎。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 孫宗夏 陝西鎮安。

乾隆朝 (27人)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馬負書 漢軍鑲黃。

乾隆二年丁已科(1737年) 哈攀龍 直隸任邱。

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 朱秋魁 浙江金華。

乾隆七年主戊科(1742年) 賈廷詔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董 孟 漢軍正黃。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 張兆潘 江蘇泰興。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年) 張大經 山西風臺。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1752年) 哈廷梁 直隸獻縣。

乾隆十九年甲戊科(1754年) 顧 麟

乾隆二十二年]‘醜科(1757年) 李國樑 直隸豐潤。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 馬 全 山西陽曲。壬中科時已取中探花,名馬瓊,此科更名再中。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1761年) 段飛龍 直隸永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德 灝 滿洲正黃

乾隆三十—年丙戌科(1766年) 白成龍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1769年) 錢治平 順天霸州。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1771年) 林大彪 浙江江山。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年) 李威光 廣東長樂。

乾隆四十年乙未科(1775年) 玉懋賞 山東福山。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 邢敦行 直隸定州。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年) 黃 瑞 浙江江山。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1781年) 劉 雙 順天大興。

乾險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年) 劉榮慶 江蘇泰州。

乾險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年) 馬兆瑞 山東臨清。

乾險五十四年己酉科(1789年) 劉國慶 江蘇泰州。

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玉 福 漢軍鑲黃。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1793年) 徐殿飆 山東掖縣,

乾隆六十年乙卯科(1795年) 邸飛虎

嘉慶朝 (12人)

嘉慶元年丙辰科(1796年)黃仁勇 廣東海陽.

嘉慶四年己未科(1799年)李雲龍 直隸阜城。

嘉慶六年辛酉科(1801年)姚大寧 廣東南海。

嘉慶七年壬成科(1802年)李白玉 直隸蔓城。

嘉慶十年乙丑科(1805年)張聯元 直隸獻縣。

嘉慶十三年戊辰科(1808年) 徐華清 山承臨潤。

嘉慶十四年己已科(1809年) 汪道誠 江西樂平.

嘉慶十六年辛未科(18U年) 馬殿甲 河南鄧州。

嘉慶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 丁殿寧 山東益都。

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 武鳳來

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 徐開業 以傳臚未到除名,以榜眼秦鍾英推升狀元,陝西神木。

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昌伊蘇 滿洲正黃。

道光朝 (15人)

道光二年壬午科(1822年) 張雲亭 直隸清豐。

道光三年癸末科(1823年) 張從龍 山西臨縣。

道光六年丙戊科(1826年) 李相清 山西陽曲。

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年) 吳 鉞 山東蓬萊。

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年) 李廣金 山西靈邱。

道光十三年癸已科(1833年) 牛鳳山 河南沿縣。

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年) 波啟善 滿洲正紅。

道光十六年丙申科(1836年) 王 瑞 宜隸安肅。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1838年) 郝光甲 宜隸任邱。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年) 趙雲鵬 河南汝陽。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年)德慶 漢軍鑲白。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年)張殿華 直隸棗強。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1845年)吳德新 直隸東明。

道光二十七年丁末科(1847年)李信直 直隸晉州。

道光三十年庚戊科(1850年)彭陽春 四川華陽。

咸豐朝 (5人)

咸豐三年王子科(1852年) 田在田 山東鋸野。

咸豐三年癸丑科(1853年) 溫常勇 直隸天津。

咸豐六年丙辰科(1856年) 王世清 直隸南和.

咸豐九年己未科(1859年) 韓金甲 山東歷城。

咸豐十年庚申科(1860年) 馬鴻圖 直隸撫寧。

同治朝 (6人)

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 史天樣 直隸邯鄲。

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 黃大元 直隸懷安。

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年) 張蜀錦 宜隸廣平。

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年) 陳桂芬 浙江天台。

同治十年辛末科(1871年) 丁錦堂 福建上杭。

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 張風鳴 河南西平。

光緒朝 (11人)

光緒二年丙子科(1876年) 宋鴻圖 福建侯官。

光緒三年丁丑科(1877年) 佟在棠 直隸天津。

光緒六年庚辰科(1880年) 黃培松 福建龍泉。

光緒九年癸未科(1883年) 楊廷弼 河南祥符。

光緒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 宋佔魁 山東昌邑。

光緒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 李夢說 山東陽穀。

光緒十六年庚寅科(1890年) 張憲周 山東琿城。

光緒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 卞 賡 江蘇海州。

光緒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 張鴻翥 江西鄱陽。

光結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 武國棟 直隸天津。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1899年) 張三甲 直隸開州。

以上從順治三年至光緒二十四年共取中武狀元109人。

廣東籍一共有三人考中清朝武狀元分別是: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年) 狀元李威光,廣東長樂人。

嘉慶元年丙辰科(1796年)狀元黃仁勇,廣東海陽人。

嘉慶六年辛酉科(1801年)狀元姚大寧,廣東南海人。

清朝有多少個武狀元?在清朝考上武狀元容易嗎?有廣東人考上嗎?江南明月2020-04-24 21:34:10

這個……真心不清楚[捂臉][捂臉][捂臉]

清朝有多少個武狀元?在清朝考上武狀元容易嗎?有廣東人考上嗎?鐘聲洪本來就是同一人2020-04-25 16:07:55

可能有廣東人考上,清朝時代的。

清朝有多少個武狀元?在清朝考上武狀元容易嗎?有廣東人考上嗎?咪來來2020-04-24 21:21:55

清朝自順治三年開第一武科開始至光緒二十四年末一科終止,一共中取武狀元109人。

其中廣東省佔了三人,他們是:

一一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公元1772年) 廣東長樂人李威光。

一一嘉慶元年丙辰科(公元1796年) 廣東海陽人黃仁勇。

一一嘉慶六年辛酉科(1801年)廣東南海人姚大寧。

清朝有多少個武狀元?在清朝考上武狀元容易嗎?有廣東人考上嗎?飛天夜叉2020-04-24 16:12:28

感謝邀請,我真不知道。我只記得白鹿原裡武舉人說:文舉、武舉,最後都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