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孩子越仔細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明辨是非能力越差,這是為什麼?

父母管孩子越仔細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明辨是非能力越差,這是為什麼?草莓老師如是說2020-05-03 18:33:03

的確,當父母事無鉅細地管控孩子時,孩子的各種能力,無論是獨立生活的能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決定的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也就是說,父母認為對孩子好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實質是剝奪了孩子能力鍛鍊的機會,從而阻礙孩子的身心發展。

積極心理學有個理論分支稱為“自我決定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人有與生來俱來的三個基本需求,這種需求與年齡、種族無關,是跨文化跨種族的,存在於每個人的生命之中。這三個基本需求是:自主感、勝任感、歸屬感。

自主感:自主感是指人的行為是自發的,所做的事情是得到自己認可和支援的。自主感來自於自我的控制,產生自主動機,而它的對立面則是感受到來自外部的控制或壓力,稱之為受控動機,也就是外部動機。

勝任感:這是一種對能力的需要,體驗到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有效率、有能力,從而獲得掌控感。這種勝任感不僅表示我們能勝任某事,還體驗到自己的能力正在增長。

歸屬感:是與他人建立聯絡和彼此關心的需要,感到被他人愛與愛他人,使人感受到歸屬感。

當家長事無鉅細地管孩子,孩子的自主感就無法滿足,孩子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父母安排的,他就是一個被動的行為。他是受控與他人而行動,也不需要對所做的事承擔責任。因為缺少了主動性和積極性,或者本該孩子自己做的事,都被父母或爺爺奶奶包辦了,孩子也缺少了鍛鍊能力的機會。

根據我對2個幼兒園的30名大班孩子進行的“入學心理成熟度測評”的追蹤研究,其中有一個發現是:認知與心理發展相對滯後的孩子背後多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的孩子。這些孩子表現出比同齡孩子幼稚,生活自理能力差,視知覺、聽知覺、知覺的轉換能力相對較弱。

不要以為孩子的能力就是學習、就是各種藝術、體育技能,以為孩子的自信心來自學習成績和各種技能。

事實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提高,是滿足孩子勝任感的重要需求。當生活中的自主感和勝任感滿足了,會對孩子其它方面能力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自信心和責任感都會增強。

最後,贈送一條

黃金法則:絕不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

以上來自,致力於發掘孩子優勢,激發孩子內在動力,用遊戲與兒童對話,專注於兒童與青少年教育與諮詢的草莓老師【草莓老師如是說】

進一步探討可以留言,也可以私信噢≈

父母管孩子越仔細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明辨是非能力越差,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