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水稻的自然災害有哪些?使用者41293814969191082019-10-28 17:56:26

水稻的自然災害主要有:旱災,澇災,低溫,高溫和颱風。旱害:我國北方稻區,春季氣溫回升較快,徂春季雨水較缺,形成嚴重春旱;雲、貴、川等山長、高原地區,以及鄂、湘西山區,基本上靠自然降水或塘壩灌溉栽種水稻。由於地形複雜灌溉條件差,加上徑流量大,連續無雨,則形成春旱;四川省盛行冬水田就是群眾抗春旱的經驗。兩廣、海南地區春旱的原因是處於單一氣團倥制下,不能形成較大量的降水而露旱象;長江中下游,以及福建、江西、兩湖等地區,夏季太平洋副熱帶氣團控制下,形成穩定炎熱的天氣,蒸發量大,降水量小,極易造成嚴重缺水,伏旱嚴重,並時常伴有髙溫熱害,對這一地區的高產稻作物威脅嚴重,如果連續發生秋旱則損失更大;我國廣大西北地區,地處大陸腹地受夏季風影響甚弱,伏旱、秋旱多為嚴重。澇害:雨澇多發生在雨季,夏、秋季的大暴雨,往往給水稻生產造成嚴重損失。雨量過分集中,造成洪澇災害。北方稻區暴雨多發生在7〜8月;南方則多發生在6〜8月;四川盆地發生在9月;華由地區甚至在9〜11月仍有集中的大暴雨。暴雨的季節分佈表明,南方中稻全生長季和雙季晚稻生長初期受洪澇威脅最大。內澇則是由於地形影響而形成的,多發生在地勢較低的地區,如圩區、河谷、平壩等地區,內澇的發生更加劇了雨澇危害。例如1981年8月四川稻區發生了特大洪澇,損失嚴重。水稻低溫冷害:低溫冷害是全國性的水稻災害。南方稻區三熟制或雙季稻區早稻生長處於由低溫到高溫階段,早稻栽插過早,在其減數分裂時期仍有遇到低溫的危險,常造成危害;晚稻生長是處於高溫到低溫的階段,插栽期、品種型別和農業技術措施不當,則使其在抽穗開花期及灌漿期遇低溫危害。因為此時華南正是寒露季節,故低溫冷害在南方稻區又稱為“寒露風”;長江中下游地區稱為“秋季低溫危害”;東北地區又稱為“啞巴災”。水稻的髙溫熱害:盛夏伏旱期,光照強烈,當最髙氣溫上升到35℃以上時,空秕率顯著增加,所以通常以日最高氣溫35℃作為高溫傷害的臨界栺標。在開花期遇高溫,造成花芯乾枯,空粒增多,穀粒形成期遇高溫,導致“髙溫逼熟”而減產。從氣候資料分析,在我國北方稻區,水稻生長季節內,很少有高溫危害,個別地區有》=35℃高溫出現,也不嚴重。水稻的高溫危害多發生在長江以南地區,而且沿海地區也不嚴重,多在浙江和福建西部,江西、湖南以及廣東的東北部地區。颱風危害:颱風侵襲常屬狂風暴雨危害。颱風經過的地方水稻常常出現倒伏,損失最重,可減產一半。黃熟期倒伏減產1〜2成。此外,颱風暴雨引起洪澇,直接侵浸農田,形成水澇災害;颱風過後,稻株受傷,多引起水稻葉枯病的大發生,危害更大。但是,在我國南方稻區的非沿海省份,伏旱嚴重。颱風發生後,風力到這些地區已不很強烈,而颱風雨卻解除了旱象。颱風不但無大害而免除旱害,有益於水稻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