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善若水yfb2020-08-30 07:00:09

這是一種高修養的生活境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老林子282019-01-17 13:28:5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邪?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是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耳熟能詳的一段話。文中作者憂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沒國哪有家?有大義之人會涼薄嗎?不會,恰恰相反,這種人右遷憂其民,左遷憂其君,正是有真情大義之君,與那些慼慼小人形成鮮明對照,是高朋滿座,人皆近之的英雄好漢,何薄之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晚亭與落霞同暉2019-01-17 19:42:52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出自北宋名臣、文學家范仲淹《岳陽樓記》。是後世文人志士自身修養追求達到的一種境界。

和人的處世涼薄有本質不同。漠視、冷淡是消極的處世態度,感情脆弱,遇事悲觀。一點挫折便會心灰意冷。

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則是不以外物的變化或自身的得失去大喜大悲。按現在的說法,有強大的抗外界和自身產生的干擾能力,也就是對外界和內心的突變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和定力。

他和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經》第十三篇的寵辱不驚是一脈相承的。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何以做到寵辱不驚呢?是因為把自身看的太重且境界太低……只有達到一一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一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只是這種境界可以追求,難以達到而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三悟軒2019-01-17 15:24:27

這個觀點純屬斷章取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語出范仲淹《岳陽樓記》。雖是應滕子京邀約而寫,但該文也是他自己內心境界的完美展現。

此文不僅僅是描寫景色美輪美奐,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人生思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際上是作者對個人得失的放棄,人生的意義不僅僅是存在,不是為自己的口腹之慾而活著。淡看個人得失,是對人生認知的一個進階。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語道破處在不同位置,人應該承擔的責任,這句話又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提升了一個境界。

文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句,既是一個對自己內心的承諾,又是對天下事擔當的氣概和勇氣,這也成了之後諸多有責任有志向人的座右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心理美學家月迎2019-01-17 00:28:13

不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一種生活哲學。很多人一輩子不斷地往外求,是力比多驅使。小的時候窮怕了,長大後潛意識就會不斷地渴望獲得財富物質;小時候缺愛,長大後不斷地渴求被愛,一但受傷,又開始否定自己是不被愛的,不值得被愛的,沒有人愛的;世界本是虛無,世界是心的倒影。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隨心。人不過活一個體驗,有時候太過於執念於世上的萬事萬物,被牽絆著自己的情緒,以物喜,以己悲,慢慢的你會發現你的所有心境都是被外界影響的。你不定。定能生慧,有時候我們需要心定才能修的真正的智慧,了悟世界的真相。當我們想開了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所有的萬事萬物都在變。木頭變成了桌子,桌子變成了紙,孩子一天天長大,你一天天變老。所以接受變化,而你就是緣起。練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會擁有更多的生存智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I素心若禪I2019-01-18 01:19:3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只是我們所追求

的一種人生境界,與一個人生性“涼薄”,

不存在必然聯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指無論面對

失敗還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種恆定淡然

的心態,不因一時的成功和失敗而妄自

菲薄,無論何時都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

心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而“涼薄”則是形容一個人性格比較冷淡,

遇事比較慢熱,對外界事物不太關注,

對人或者對事持冰冷無情的態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這樣對比下來,我們不難看出“豁達淡

然” 和“冰冷無情”之間的本質區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回到主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

活態度,並不會必然導致“讓一個人變

得涼薄”的結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霧裡煙塵2019-01-17 10:52:4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後還有兩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主要是講述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即今天的湖南嶽陽縣一帶),政績斐然重修岳陽樓有感而作,引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廣博而高遠的儒家忠君愛國愛民的仁愛思想,而此句也成為了千年以來眾多有情懷文人的座右銘,啟迪著他們的人生態度和方向,正可謂:范仲淹樓上一嘆動千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豁達淡然並不消沉涼薄的處世態度,不羈絆於物欲而道德論喪,不哀傷於個人前程而萎靡不振。忠君愛國愛民是儒家文人的不二情懷,而淡薄名利就是高尚品格的標配,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脈相承而類同的愛國愛民仁愛思想的詩句還有”位卑未敢忘國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如果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怎會薄德於天下?如果你有愛國愛民情懷,又怎會“己悲”消極?

因此,悟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絕不會涼薄處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第5束陽光2019-01-16 21:59:39

這是飽含生活智慧的一種境界,非但不會涼薄,還會愈加溫暖豐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蕭湘居士2019-01-18 08:22:51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自成灰2019-01-17 19:11:49

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往生淨土吧2019-01-17 13:59:36

呵呵!後面還有兩句,那就超越涼薄而忠進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不住一切處2019-01-17 03:22:44

謝邀!這兩句話是教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盡本份,要有擔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在這個基礎上的同時,於心不動,面對一事(外境)的變化“心不動”。心中不存在有:是非,得失,取捨,悲喜之觀念或念頭。一切誘惑對自心絲毫不受影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興旺集團80882019-01-17 21:57:08

古人都是大忽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剛剛分享好物2019-01-16 22:38:06

世間萬物,千人千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過好真實的自己,讓自己每一天都快樂就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Z木本2019-01-17 13:26:04

不會吧!人畢竟還是有情感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是否會讓一個人變得涼薄?精氣神1323986662019-01-17 11:51:53

這就是淡定的含義。並不是說無慾而治,這個很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