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床蘿蔔,下床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句話是哪位醫生提出來的?

上床蘿蔔,下床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句話是哪位醫生提出來的?神農本草堂2019-08-09 14:51:45

上床蘿蔔,下床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句話是李東垣講的。

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李東垣對姜推崇備至,提出上床蘿蔔下床姜的傳世養生名言。

上床蘿蔔,下床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句話是哪位醫生提出來的?

李時珍對姜的解讀

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尤讚賞姜的多種用途,本草綱目中說,姜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溼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

在民間,有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十月生薑小人參、早吃三片姜,賽過喝參湯等諺語。用姜製做的蜜餞姜、五味姜、甜醬姜、糖姜、脆姜、薑茶、姜酒、姜粥等各色養生食品不勝列舉。 生薑健胃,解毒,解熱,止吐,通鼻塞,鎮咳,對腸道傷寒菌,霍亂菌引起食物中毒,及人體腸道內各種寄生蟲有極強的殺滅能力。

古代名人對姜的解讀

姜其色鮮黃悅目,其形勻稱賞心,其味辛香可口。

自古以來,無論是名家還是百姓,皆識姜為美味的佳品。

早在周代,姜已被人工栽培。《論語》和《呂氏春秋》中姜就以被列入皇家食譜。

東漢經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姜本寫作

,稱為御溼之菜。

春秋時孔子善於養生,他就主張每食必姜。

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在其《學說》中稱讚:姜能強御百邪。

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註》中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

在中國菜中,蔥、姜、蒜是三大法寶。姜在2000年前的中醫古籍中就有記述,據中藥大詞典統計含有姜的配方佔中醫處方的半數。

姜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腹痛,嘔吐,洩瀉。長於溫中散寒、健運脾陽,為溫暖中焦之要藥。

含有姜的經典方劑

《傷寒論》經方理中丸:與黨參、白朮等同用,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等。

單用本品研末服,治寒邪直中臟腑所致腹痛。

宋代《和劑局方》二姜丸,常配高良薑,治胃寒嘔吐。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與黃芩、黃連、人參等同用,治上熱下寒,寒熱格拒,食入即吐者。 《傷寒論》經方中的經方四逆湯: 乾薑有溫陽守中,回陽通脈的功效。用治心腎陽虛,陰寒內盛所致亡陽厥逆,脈微欲絕者,每與附子相須為用。

《傷寒論》經方小青龍湯:乾薑入肺經,善能溫肺散寒化飲。常與細辛、五味子、麻黃等同用,治寒飲喘咳,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證。

乾薑的主要成分

乾薑主要成分是姜烯、水芹烯、莰烯、姜烯酮、薑辣素、姜酮、龍腦、姜醇、檸檬醛等揮發油類物質,尚含樹脂、澱粉,以及多種氨基酸。有鎮靜,鎮痛,抗炎,止嘔及短暫升高血壓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揮發油能明顯延長大鼠實驗性血栓形成時間; 乾薑提取物能明顯增加大鼠肝臟膽汁分泌量,乾薑、黃芩、蒲公英、白曬參按等量比例曬乾,研極細末,治療急性胃腸炎,急性腸梗阻、褥瘡、肛裂等有特效。

國醫大師路誌正老爺子90歲了,一週還出5個半天的門診,厲害吧?他老人家的養生之秘訣,就是每天早上起來吃薑,已經堅持有幾十年了,所以老爺子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足見姜的作用。健康姜中來。

上床和下床與健康

這裡指的上床,可不是男人對女人說的“上床”,如果你過去是那樣領會的,可就錯了,這裡的上床,就是咱們通常說的上床睡覺,而“下床”呢,當然是指學習和工作了。

那為什麼說,上床之前,要吃蘿蔔,而下床以後,要吃薑呢

人每天晚上上床睡覺時,不能有思想負擔,中醫認為,思傷脾,而脾主運化。所以上床前吃點清涼順氣的東西,

像心裡美蘿蔔、綠蘿蔔、白蘿蔔

,就可以養人的脾胃。讓身體保持清爽,

讓晚餐吃的東西,儘快下順,這樣有利於睡眠

。我這裡,特別要推薦綠蘿蔔,又被稱為水果蘿蔔。

這種蘿蔔裡外全是綠的,又稱綠蘿蔔,青蘿蔔,水果蘿蔔,天津特產,吃起來非常脆,水分極大,也比較甜,不辣,歷來有“沙窩蘿 沙窩蘿蔔賽鴨梨”之譽

。晚上8、9點時吃了,一宿都睡的非常的安穩,第二天,大便還成形,確實是好東西。其次是心裡美蘿蔔,如果是白蘿蔔,一般是做菜用的,不能當水果來吃,有點辣。

起床時之所以吃薑,是利用姜的生髮之機,

起床就是要生髮起來,用姜可再助一把力

。我想,路誌正老先生早上吃薑吃了幾十年了,才會精力旺盛。

夜不食姜,秋不食姜

凡事都不能過。比如,有些人不分季節,不分時辰吃薑,那就會有不好的後果。比如,有的人在夜裡吃薑,這樣好不好呢?當然不好。古代有句話,“

夜不食姜,秋不食姜

”,

夜裡和秋天不吃薑

因為夜是主合的,要關閉,天地之氣都關閉了,人也要休息了,要關閉了,要排毒養血了,而姜是主散的。如果夜裡吃薑,那就是天地之氣都關閉時,還在拼命地去發散,就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同樣,秋天是主收斂的,跟夜一樣,也是主收的、主合的。這時候吃薑也是不符合養生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