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秋璇秋語2019-06-06 13:33:46

杜牧,唐代著名的傑出詩人、散文家,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杜牧政治才華出眾,從小就關心國事軍事,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也常為軍事獻計平虜,並大獲成功。杜牧20歲時博通經史,尤其專注治亂與軍事,23歲作出《阿房宮賦》,25歲時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治國問題之見解。此時的杜牧已經很有名氣,作品流傳。杜牧26歲,進士及第。之後流連官場,做過校書郎、參軍、監察御史等等官職。後來由於職務清閒,他四處憑弔古蹟,寫下不少詩篇。

杜牧在文學創作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詩、詞、賦、古文都身趁名家,而以詩的成就最大,與李商隱齊名,也稱“小李杜”。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他的詩風格俊爽清麗,獨樹一幟,在峭健之中又有風華流美之致,在整個唐代詩壇也是傑出的獨創的,流傳下來很多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千古絕句。

杜牧不僅有享有盛譽的詩文成就,他的書法也堪稱功力卓絕。他有一件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真跡作品,是一篇自撰詩歌並書的藝術作品,它叫做《張好好詩並序》。這首詩很長,是一首共58句的五言古詩,以行書寫成,詩文並序共378個字,其書字型姿媚,用筆勁健,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顯見是詩人傾盡了感情而作,字字精美,具有高超的書法藝術水準。

杜牧的書法,無論從結構和用筆上來看,都是深得二王書法精髓的。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杜牧此件合乎唐人的日常書寫,作者似乎沒有有意為之的意思,並沒有多少創作的意識在裡面,正因為這樣,才使此作成為一幀無意與佳乃佳的千古名作。

至於後世為什麼他的詩文成就的名氣遠遠大於書法的名氣,小編自以為杜牧的書法作品肯定還有很多精彩的,只不過由於歷史原因沒有流傳下來,而流傳至今的僅有這一幅作品。而他的詩文作品大量傳世,併成千古絕句,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就只記得他的詩文成就了,諸不知他的書法成就也是和他的詩文成就比肩的。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心藏一朵蓮2019-06-04 22:50:29

說起杜牧,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小李杜”等稱號,但是,杜牧不僅能夠寫得一手好詩,在帶兵打仗和書法這兩方面,也是當世無出其右者的天才。可以說,杜牧是個被寫詩耽誤了的奇才。杜牧出生在名門望族,他的祖父是宰相杜佑,他的父親也在朝為官,所以杜牧從小就受他們的影響,喜好讀書、擅長詩文。並且小小年紀的杜牧就志向高遠,立志要建功立業做一番成就。正是因為從小便熟讀兵書,所以杜牧在戰場上作戰的時候總是能夠出奇制勝,屢建奇功。唐武宗朝時深以鮮卑為患,杜牧上書說“胡戎的寇賊大多在秋冬的時候侵犯我們,但是盛夏時節他們卻沒有防備,在五六月份襲擊他們比較方便”,這樣新奇的軍事戰略是當時的將軍們沒有想到的,所以引起了李德裕的稱讚。按照杜牧的建議,果然軍隊大獲全勝。杜牧在軍事上的才能還不僅如此,天寶末年,天下盜賊蜂起,在潼關、函谷關一帶囂張跋扈,大將將兵五十萬都不能將其收回。就在皇帝和眾大臣都一籌莫展的時候,杜牧對當前形勢做了分析,他說,面對這樣的局面,失地是一定要收回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所在地的軍事實力,訓練士兵、積累糧食,等到自己力量強大的時候在攻打盜賊。而最差的辦法無非就是各地軍隊毫無章法亂作一團胡亂地打,或許有人會說分析這樣的局勢誰也會,杜牧只是個鍵盤俠。並不是的,杜牧不但對當前形勢做了分析,還結合當時的兵役制度,從國家經濟、人口、軍事各方面分析了原因。由此可見,他對國家整個體制的執行都是經過細緻的研究,有著很深刻的見解。軍事才能卓越的杜牧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他寫的《張好好詩》,筆法剛健有力,堪稱唐朝眾多書法作品中的精品,就連宋徽宗都毫不掩飾對他的誇讚,直到溥儀被趕出故宮的時候,都還不忘帶上這幅作品。儘管會打仗、會作詩、會寫字,杜牧的一生卻還是顛沛流離,他的仕途並不順利,因為不得重用始終鬱郁傷懷,所以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但也正是因為杜牧的不得志,才更讓世人記住了他,記住了這個滿腹才華卻命途多舛的人。他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有時候並不一定要在某一個領域做得非常出色,留有一定缺憾的人生或許會更加精彩,因為沒有被限定住的人生還會有很多種可能。如果杜牧一開始只是軍事才能出眾,那麼最後就是一個在沙場的將軍,如果他只擅長書法,那麼存留於世的也只有書法作品,如果杜牧只精通寫詩,那歷史上也就只會有詩人杜牧,正是因為這些不夠圓滿,才有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有著精彩人生的杜牧。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易無知2019-06-06 22:42:26

《張好好詩》並序/唐·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來樂籍中。後一歲,公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年,沈著作述師以雙鬟納之。又二歲,餘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

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晴江聯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

吳娃起引贊,低迴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

盼盼乍垂袖,一聲離鳳呼。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

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

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

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遊東湖。

自此每相見,三日以為疏。

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

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

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樽前且歡娛。

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

聘之碧瑤佩,載以紫雲車。

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

洛陽重相見,婥婥為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鬚。

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

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

杜牧手書《張好好詩》紙本墨筆,縱28。2釐米,橫162釐米,46行,共322字。作品流傳有緒,卷前有宋徽宗趙佶題名,並鈐有宋徽宗諸璽印。後經宋代賈似道,明代項元汴、張孝思,清代梁清標等人收藏,乾隆年間入藏內府。末代皇帝溥儀曾將此卷攜出宮外,流散於東北。後由張伯駒先生輾轉以重金購得,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其捐贈給政府,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杜牧詩名太盛,掩蓋了他在書法上的光芒。唐代以書成名的人又太多,以至於提及唐代書法,根本不會有人想起杜牧。但就是不以書成名的杜牧,僅憑《張好好詩》一卷真跡,幾可秒殺絕大部分名書家。作品展轉自如,運筆瀟灑,酣暢淅瀝,樸實無華。更因詩文觸景生情,懷舊而發,感情充沛,溢於筆端,氣勢連綿,悽然叫絕。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人。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杜牧年少盛名,家境優越,祖父杜佑官至宰相。23歲寫就《阿房宮賦》,太學博士吳武陵攜此文進謁主司侍郎崔郾,請授狀元給杜牧,崔郾說已經有人了,吳博士說如果不能得第一請給第五,否則就把賦還給我,崔郾也大愛杜牧文章,就答應了,後來又舉薦杜牧入賢良方正科。

大和三年(829年),江西觀察使沈傳師表杜牧為江西團練府巡官,時張好好十三歲,以善歌來沈府樂籍中,杜牧一見傾心。後一歲,隨沈公赴宣歙觀察使任,為幕僚,張好好隨置至宣城籍中。張好好色藝雙絕,杜牧倜儻風流,只可惜雙雙寄人籬下,雖然兩情相悅,卻無力左右命運。兩年後,沈傳師之弟沈述師以千萬錢納好好為妾。能夠嫁入豪門,也總算是卑微的人生有了一個好的歸宿。哪知僅僅又過兩年後,杜牧竟然在洛陽東城再次見到張好好,此時好好已經淪落到當壚賣酒的地步了。“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鬚。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兩人不免相對欷歔。好好再嫁時,寫了一首詩給杜牧:孤燈殘月伴閒愁,幾度悽然幾度秋。哪得哀情酬舊約,從今而後謝風流。

杜牧滿腹經綸,卻因太過剛直而懷才不遇,又看從兄杜悰出將入相,而自己遲遲困躓不振,頗覺怏怏不平,竟至鬱鬱而終,年僅五十。張好好聽聞之後瞞著家人至長安祭奠,竟自盡於杜牧墳前。命運無常,知己難遇,紅塵有淚,足慰平生。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

杜牧是被詩名耽誤的書法大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