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羅素陳2018-08-27 22:29:57

諸葛亮當時彈的是十面埋伏。大家要知道,十面埋伏是楚漢爭霸時韓信打敗項羽的最後一仗,我估計諸葛亮是想告訴他。不要學韓信之類的,,,,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汐水柔情2018-08-27 17:57:48

其實對於三國演義,司馬懿是否看出了諸葛亮的空城計這個問題,不覺得問的有點幼稚嗎?

司馬懿看穿也罷,沒看穿也罷,研究他有意義嗎?

首先不說空城計是小說虛構,即使他是真的,說司馬懿怕諸葛亮埋伏,所以退兵,這樣看來,司馬懿膽小,不如諸葛亮,反過來說司馬懿看穿了諸葛亮空城計,怕殺了諸葛亮回去被曹家人殺,或者其他任何理由,導致司馬懿退兵,這樣是不是就顯得司馬懿比諸葛亮更高一籌呢?答案很明顯不是,諸葛亮的目的是讓司馬懿退兵,結果司馬懿真的退了,諸葛亮就是贏了。

如果說司馬懿看穿諸葛亮空城計,所以退兵,還不如說諸葛亮看穿了司馬懿不會殺諸葛亮,所以才給司馬懿擺了一出空城計,讓司馬懿退兵,所以對於空城計這個問題,跟司馬懿看沒看穿都沒有意義,看穿也罷,沒看穿也罷,司馬懿都不如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潘不安講究史2018-08-27 20:46:14

首先說明一下,諸葛亮的空城計在歷史中並不存在,因此以下只討論《三國演義》劇情,不談歷史。

這一段故事發生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卻說馬謖違背諸葛亮當道紮營的囑託,屯兵山上,被司馬懿圍困,先斷水道,待蜀軍自亂後,連取街亭、列柳城。

當時諸葛亮不知街亭已失,但心中依然猶豫不定,等到王平送來馬謖屯兵的圖本,大驚失色,知街亭必失,楊儀見狀自薦前往代替馬謖。諸葛亮囑託一番,楊儀正欲起行,卻傳來街亭已失的訊息。諸葛亮聞之長嘆:“大事去矣,吾之過也!”急喚關興、張苞,命他們各帶三千精兵赴武功山小路,以當疑兵。又令張冀修理劍閣,準備撤退道路。又密令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令馬岱、姜維斷後,伏于山谷,等大軍全部撤離後再退兵。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

等諸葛亮各項安排完畢之後,又派五千兵馬赴西縣搬運糧草,此時突然傳來司馬懿領十五萬大軍往西城而來的訊息。此時諸葛亮手中已經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和兩千五百人馬。

諸葛亮命令道:“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然後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

魏前軍到達後,皆不敢進去,將訊息報給司馬懿。司馬懿聞聽後,原文寫到是

“笑而不信”

,親自騎馬前往檢視。

司馬懿一看果然如前軍報告,頓時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疑問道:“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

司馬懿回答:“

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

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魏軍退去後,諸葛亮撫掌大笑,左右便向其問個明白:“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諸葛亮回答到:“

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

;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

事實上,空城計到這裡還沒有完,諸葛亮提到了之前令關興、張苞在武功山小路做疑兵。卻說司馬懿退到武功山小路,忽然坡後喊殺連天,鼓聲震地。

司馬懿回頭對兩個兒子說:“吾若不走,必中諸葛亮之計矣。”

因在山谷中,不知道伏兵有多少,司馬懿拋下輜重而逃。之後曹真聽說諸葛亮退兵,急忙引兵追趕,追到山谷時被姜維、馬岱的伏兵攻擊,馬岱斬殺魏軍先鋒陳造,曹真引兵逃回。

至此,諸葛亮整個空城計才算結束。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

其實在演義中,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主要體現在陰謀計算上,每次都能算透人心而取得勝利,反而在軍事才能上描述比較少。諸葛亮的空城計正是用心理戰打敗了心理戰,老爹說過:“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正是如此。

就如原文中諸葛亮回答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諸葛亮算到了司馬懿多疑,好揣度人心,所以反其道而行,一個騙子偶爾說真話不會被人相信,同樣一個幾十年不說謊的老實人,往往能騙過所有人。

所以文中描述,司馬懿第一次聽到消失,第一反應是笑而不信,這不是我心中的諸葛亮。諸葛亮一生不冒險,怎麼可能用空城計?一定有大陰謀,所以第二反應是快馬前去看個究竟。

所以看到這種“拙劣”的空城計後,不瞭解諸葛亮的司馬昭反而看出了真相,而深知諸葛亮的司馬懿才會表示你還年輕,不懂諸葛亮。這是一個只有瞭解自己的聰明人才會上的當。

之後,諸葛亮知道司馬懿還是會生疑,於是命關興、張苞在武功山小路設疑兵。司馬懿見此處有伏兵,以為真的看透了諸葛亮的誘兵之計,把輜重都拋下了,趕緊逃跑,這時才是真正的上當了。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

好一個高明的計中計,很多人把《三國演義》只是當做普通的小說,但是羅貫中曾經作為元末起義軍首領張士誠的幕僚,深知各種謀略兵法,因此《三國演義》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不然也不會成為四大名著之一。

從羅貫中在書中展現的細節來看,司馬懿開始是半信半疑,但因為諸葛亮的威名和出於安全的目的選擇了撤退。而從撤退隊伍有序來看,顯然是對諸葛亮的一次試探,看其是否會有追兵,如無追兵,司馬懿很可能是會殺回馬槍的。但是諸葛亮棋高一著的在必經的武功山小路設伏,使司馬懿徹底的相信了,於是拋下輜重趕快逃跑。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

《軍師聯盟》播出後,為了抬高主角司馬懿,精心安排了一場諸葛亮和司馬懿神交的對手戲,並丟擲了“養寇自重”的觀點。我認為這是無論從演義和歷史上看都是不可能的,因為養寇一般是會養自己能夠控制的,即使諸葛亮敗了,蜀漢、東吳都不是短時間能滅的,而且還有遼東的公孫淵。

司馬懿沒有必要養諸葛亮這隻自己都無法控制的老虎,無異於玩火自焚。《軍事聯盟》中司馬懿看透諸葛亮的空城計,出於“養寇自重”的目的而選擇退兵,只能說是另一主角角度的演義。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龍玄黃2018-09-01 22:01:51

今日復看電視劇《新三國》,正好看到了諸葛亮唱空城計退司馬懿十萬大軍的情節,越看越覺得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是故意放走諸葛亮的。

原因一,彼時諸葛亮獨坐城樓之上,淡然撫琴,對城下的司馬懿十萬大軍彷彿熟視無睹。司馬懿到了城下聽到了琴聲,不假思索就下令退軍。都知司馬懿向來深謀老算,老辣狠毒,這次怎會如此武斷?帶著十萬大軍竟不戰而退?哪怕讓五萬大軍進城,留守五萬斷後也萬無一失啊,難道這些司馬懿想不到?這是疑點之一。

原因之二乃是司馬懿有故意放走諸葛亮的動機。司馬懿曾說諸葛亮是他的知己,原因是他二人都是目光如炬,心思清明之人,二人都把對方當做自己的頭號敵人。試想,如果這次司馬懿進城殺了諸葛亮,那麼司馬懿再無敵手,日後如何建功立業,光耀門楣?只有放走諸葛亮,日後徐徐圖之,方可再建戰功,立軍威,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再者,英雄惜英雄,諸葛亮英雄一世名滿天下,被逼無奈唱出一曲空城計,如果司馬懿進城殺了諸葛亮,豈不是葬送了諸葛亮的一世英名?司馬懿也是經歷了諸多波折磨難,也深深懂得諸葛亮忠君之心,所以一曲高山流水足以打動一顆知音之心,故而司馬懿不假思索,退軍之言脫口而出,絲毫不聽兒子司馬師的勸告,執意退兵。

以上只是本人妄測,請指正批評。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柿正紅2018-08-30 23:00:01

典故為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側翼街亭失守,後路不保,退守西城,是縣城。有城必有兵,小縣城能有多少兵?可見埋伏是託詞。司馬懿明知諸葛亮在城內,兵馬不多,不攻城反而撤兵,不過是養敵自重,希望持續掌權。否則消滅了好戰派諸葛亮,沒了戰事,也就沒了實權。魏蜀雙方統帥都熱衷戰爭,以戰保權。這仗打的哪還有個頭?多少戰死沙場,多少家庭破滅,多少骨肉離散。為了大權獨攬,哪管生靈塗炭。後來司馬懿果然篡奪曹魏政權,其家族極權意識,導致廢除了激勵賢能的九品中正制,倒退回子孫世襲分封。自漢末、三國混戰,到西晉八王之亂。國無寧日,民不聊生,人口巨減,國力重衰。外夷蠻族趁虛而入,五胡亂華空前絕後,炎黃子孫幾被滅族滅種。司馬懿實為歷史罪人!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葉飄刀2018-08-29 11:50:21

司馬懿看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而諸葛亮其實就是要司馬懿看破的。關於這個我在頭條號上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一出空城計,兩個絕頂聰明人心照不宣的好戲》,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一下,找來看看。

“諸葛一生唯謹慎”這是三國演義中對於空城計的解釋,按照一般的說法,正是因為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大膽的冒險行為,使得司馬懿產生了疑慮,最終放棄了攻打,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

冒險過頭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謹慎,反其道而行之也對,但把自己放在城頭就有點詭異了,一個小城,自己在城頭彈琴,別說了伏兵了,萬一司馬懿來一個弓弩手城頭覆蓋射擊,諸葛亮可能就完了,而對於司馬懿來說,這樣的壓制射擊並沒有什麼大的冒險,諸葛亮這樣的冒險為什麼,為什麼他一定要坐在城頭上。其實原因很簡單,他要讓司馬懿看到,他諸葛亮就在城裡。

謹慎過頭司馬懿

再看看司馬懿對於空城計的反應,得到手下回報諸葛亮的空城計的時候。

司馬懿首先是:笑而不信。如果是真的笑而不信的話,他直接命令前鋒攻擊就行了,本來先鋒的任務之一就有試探攻擊,為後邊主力做偵查和探路的意圖。

然後司馬懿馬上親自趕往前軍,確認諸葛亮就在城頭上坐著,可見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出現雖然表現得笑而不信,其實相當的重視,親自給予確認。

最後,當確認諸葛亮在之後,司馬懿二話不說,掉頭就走,沒有做任何試探性攻擊,也沒有采取任何的措施。

諸葛亮一坐就能嚇跑司馬懿,那其實根本就不用打了,魏國直接投降就行了。司馬懿的退走顯然並非是因為害怕諸葛亮或者害怕諸葛亮的計謀,連試探都不敢的他是不配做諸葛亮的對手的,實際上,諸葛亮和司馬懿不但是對手,而且棋逢對手的宿敵。

空城計的原因和目的

那麼這樣一出空城計,諸葛亮為何要自己冒險坐在城頭呢,他直接擺個空城嚇人不就行了?

而司馬懿為何在面對空城計的時候,從頭到尾只是確認了一件事情,諸葛亮就在城頭,其他什麼都沒有做,轉身就走了。

其實這出空城計是諸葛亮故意擺給司馬懿看的。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什麼人,出將入相的全才,並非一般只會打仗的將領,其擁有更為遠大的戰略眼光。

司馬懿為什麼復出,因為諸葛亮的存在,魏國其他人扛不住。那麼如果幹掉諸葛亮,結果是什麼,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點諸葛亮名錶,司馬懿自己也清楚。至少在司馬懿站穩腳跟大權在握前,他需要諸葛亮活著。

但司馬懿又不能在萬軍之前,公然放走諸葛亮,所以他需要一個藉口,放走諸葛亮的藉口,空城計就是諸葛亮給出的藉口,司馬懿看出了諸葛亮的目的,借坡下驢。

那麼說回最開始,諸葛亮為何要冒險坐在城頭,其實這是在告訴司馬懿,我諸葛亮就在這裡。因為城有多小,可能埋伏多少,可能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司馬懿是老將他會不知道,他在乎的只是諸葛亮的死活,其他的人,平了也就平了。

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在明白的告訴司馬懿我就在這裡,我沒辦法了。

司馬懿就是因為想通了,看懂了,所以聽說之後,馬上親自去確認,確認之後,馬上撤兵,連試探都不試探,為何,一旦試探,諸葛亮必然露餡,兩個聰明人心照不宣的好戲,這個空城計的藉口就演不下去了。

所以可以說,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是演給其他人看的,而司馬懿諸葛亮不怕他看穿,就怕他看不懂啊。還好司馬懿果然給力,沒有讓諸葛亮失望。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有哪些依據?簫劍332018-08-27 17:54:41

司馬懿帶的大軍兵臨城下。別說你城裡沒人,就算城裡滿滿的人,我正常攻城就得了唄。如果我帶的兵不足以攻城,那我來幹嘛?看眼嗎?

諸葛亮敢擺空城計,就是算準了司馬懿有反心,要擁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