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與對戰類遊戲時,非常緊張,到達渾身發抖的程度正常嗎?

在參與對戰類遊戲時,非常緊張,到達渾身發抖的程度正常嗎?照見2018-02-05 18:24:45

提問者提的這個問題,反映出了很多一般人對「心理疾病」的誤解和擔憂。

先說點簡單結論,再介紹一下診斷的思路,最後具體分析下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

簡單結論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5,英語全稱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我沒有看到任何診斷標準有你說的這種情況。

在參與對戰類遊戲時,非常緊張,到達渾身發抖的程度正常嗎?

簡單的說,你這個不屬於任何心理疾病;既然不是病,也就不能談什麼「治癒」。

不過,如果你非常想要改善這個情況的話,當然有一些方法可以嘗試。

心理障礙的常見診斷思路

在學術論文和專著裡,比較常用的詞是「心理障礙」而不是「心理疾病」。

心理障礙的診斷首先要考慮排除兩個因素——

①病人的異常情況,不是因為藥物或其他物質因素導致的。如果病人的異常狀況,是因為藥物或其他物質的生理性效應導致的,那麼就不診斷為心理障礙。

例如:一個人注意力無法集中,莫名發笑,會有意識模糊和驚厥的症狀。然後醫生對他進行身體檢查,抽血化驗,發現他體內汞含量超標。那麼,就可以判斷,這是一個汞中毒導致的病症。而不是心理疾病。

②不是因為大腦受到物理創傷或者其他疾病影響而導致的。如果可以確定病人是受到物理傷害或者其他疾病導致了異常,那麼也不診斷為心理障礙。

例如:電影裡常看到有些人腦子被撞倒後,失憶了。或者是,大腦前額葉因為外傷受損導致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曾經有人被鋼管插穿了前額頭,人沒死,但是性格大變,變得很暴躁易怒,變得嗜酒好賭。因為可以找到對應的外傷,所以,雖然有些心理障礙,也會有類似的表現,但是這些人就不會被診斷為心理障礙。還有就是,有的時候腦膜炎,也會導致精神錯亂言行失常,很像精神病發作。

心理障礙,其實是對偏離正常程度太遠的情況的一種判斷。

那麼,學術上怎麼定義「不正常」或者說,怎麼定義「變態」?(不正常、變態對應的英文都是abnormal)——以下內容參考《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

①痛苦或功能不良。

也就是一個人自己感到很痛苦,而且無法完成生活、工作、學習中的關鍵事情。比如,害怕見人,導致他無法出門上學上班。一定要是一些很基礎的事情,才算功能不良。

提問者是玩遊戲的時候出現很緊張的情況,但是工作上學生活其他方面沒有影響。緊張到發抖,但是很難說是很大的痛苦。所以提問者並不符合。

②適應不良。

比功能不良好一些,但是,一個人無法很好的適應社會和生活。比如,可以上學,可以見人,但是因為太害怕所以聽課聽不進去,導致無法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

除非提問者你是專門打遊戲賺錢的職業選手,而且這種緊張影響了你的發揮。否則也不算適應不良。

③非理性。

一個人的言行很難無法被人理解。比如,明明沒有聲音,他卻說自己聽到了很多人說話。這是幻聽。比如明明別人沒有害他,他卻咬定別人有惡意,這是妄想。總之,一個人如果無視客觀證據地盲目堅持自己的看法,那就是非理性的。

雖然緊張得很厲害。但是這個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因為人和人競爭的時候,必然是要緊張的,這個其實很正常,只是提問者緊張得更厲害而已。就跟有些人上臺演講會緊張得說不出話一樣。這都不算非理性。

④不可預測性。

一般人的言行是比較穩定的。如果一個人的言行不穩定,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很誇張的事情;或者做出一些他平時絕對不會做的事情而且沒有合理的解釋——那麼就是不可預測。還有一種不可預測,就是一個表現是否出現,根本無法預判。

提問者的緊張很容易預測。就是和人對戰遊戲的時候。所以沒有什麼不可預測性。

非常罕見的,極端的行為或特徵,而且違反了社會公認可接受的標準。

比如說一個人因為別人對他說謊,他就要拿武器商人。還有比如開飛機撞大樓。

社會從來沒有規定說打遊戲不能緊張。這是一個個人的事情,社會上其他人不會管的。所以,這條也不符合。

⑥令觀察者不適或者痛苦。

比如一個成年人在大街上公開隨地大小便。再比如裸奔。可能那個人他自己不痛苦,但是呢別人看了覺得很痛苦,就屬於這類了。

你緊張是你緊張。別人看你緊張,別人並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所以這條也不符合。

⑦對道德或理想標準的違反。

比如,父母不照顧孩子,不養孩子,甚至虐待孩子。比如父母對子女挺好的,但是子女卻對父母進行打罵。

緊張並不違反任何道德標準。也沒有什麼理想標準是針對遊戲的。所以這條還是不符合。

以上7條,符合越多,越可能是不正常,越可能是心理障礙或精神障礙。

而提問者7條全部都不符合。

所以,提問者應該就是,沒心理疾病。

那有什麼辦法改善?

首先要認識到——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很正常。

緊張其實是身體為了應對危險,而做出的準備。

緊張的時候人反應更快,肌肉更有力,更敏感。有些人體質和別人不一樣,所以容易過度緊張,但也不算病。

其次要認識到——遊戲只是遊戲而已,甚至

遊戲本來就故意要讓人緊張。

如果對戰遊戲不緊張,那就徹底沒意思了。

遊戲用畫面、配樂、聲音,各種手段就是為了讓人緊張起來的。因為緊張了,人才會容易進入競爭狀態,也就容易投入遊戲。

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鍛鍊身體是有必要的。

在原始社會里,沒有電子遊戲。原始人一旦緊張,肯定是為了追捕獵物或者逃避獅子老虎等危險,或者準備跟人打架了。

雖然我們進入現代社會,可是我們的身體還是原始的,沒有變化。

所以每次打遊戲想到「這是和人打」,身體啟動的緊張,是準備真的動手跟人打架的緊張。

如果你鍛鍊好身體了,身體對緊張的狀態更習慣了,自然就不會造成全身發抖的情況。

緊張到全身發抖,說明身體對緊張的狀態並不是十分適應。

有些人體質比較弱,心肺功能不好,就容易全身發抖。

去做些運動,堅持運動,跑步、有用等有氧運動;身體就會逐漸習慣用力和緊張的狀態。

因為做運動的時候,其實人的狀態接近於緊張。緊張其實是身體準備運動的狀態。

二:不要企圖控制自己的緊張反應。放棄控制,順其自然。

如果你打算上臺演講,這時候你老師對你說:『千萬不要緊張,控制住,否則就毀了』

你會因為老師要求你控制,你就更輕鬆嗎?

不會的。越是想控制緊張,越是認為緊張的後果不好,人就越是緊張。

而且控制還會帶來混亂。

本來身體是自然反應,緊張是為了準備面對挑戰。

但是人又要強行控制,身體就受到了兩個指令:一個是

原始的緊張反應

,一個是

有意識要控制的指令。

這兩個指令互相沖突,人反而就亂了。

三:不要逃避緊張的情景,要給自己適應的時間和機會

暴露療法:越是害怕什麼,越是要在情景下停留,停留到緊張、害怕的情緒自己下降,恐懼症就會好轉。

這是基於條件反射的心理治療思路:

因為每次看見X就開始還害怕或緊張,害怕或緊張就逃走,逃離X後就不害怕。這就導致,「逃離」這個動作被強化。因為大腦會誤以為:那個東西確實很可怕,不看後就沒事了。

如果給大腦一個機會,讓它在緊張、害怕的情景裡停留足夠久——

大腦會發現,其實自己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自然就不害怕了。然後之後也就不會害怕。

暴露療法要注意,逐級暴露。

比如你和人對戰,你要先找個和你關係好一點的人對戰,水平和你差不多的人對戰。

然後可以請你朋友,在對戰開始前大家都先別動,等你緊張稍微下降後再行動。

對戰過程中,要和你朋友聊聊天,稍微暫停一下。

時間久了,你大腦自然就明白:對戰不是一件生死攸關的事情。不用瞎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