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讀春秋思無忌2020-10-21 16:51:42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東征烏桓時,經過碣石山時曾躊躇滿志地寫下了詩篇《觀滄海》。老曹原本打算一邊欣賞著無敵海景,一邊就把烏桓平定了。然而,雨季的到來徹底澆滅了他的夢想,那條景觀路上開始積水,史載“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難道就這樣無功而返嗎?這時,本地人田疇給他指了另一條年久失修的古道,老曹立刻下令挖山填谷五百多里。多日後,曹軍突然出現在白狼山,打了敵人個措手不及,一舉搗毀烏桓老巢柳城,並殲滅了烏桓軍。

這條通道的起點盧龍塞就在喜峰口那裡,到大淩河後,沿著河谷抵達柳城(今朝陽市)。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自從孫承宗帶領著袁崇煥他們構建關錦防線以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是屢戰屢敗,想要從山海關入關幾乎不可能。在碰了多次釘子後,皇太極提出千里奔襲的作戰策略。

再走大淩河穀道。

原來,關外的清軍都是三國演義的忠實粉絲,作戰將領幾乎是人手一本。像白狼山這麼經典的戰役,又發生在遼東一帶,當然是印象深刻。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1629年,皇太極繞過關錦防線,沿著大淩河,從喜峰口附近的大安、洪山、龍井等地入關,直撲遵化。成功了,皇太極發動的己巳之變使他滿載而歸,不但搶了不少財物,還摸索出了一條新的入關通道,更重要的是間接殺死了心頭大患袁崇煥。

袁崇煥死了,恩師孫承宗只能重出江湖。他受命於危難之間,帶領大軍僅用五天時間便奪回了永平、遷安、灤州、遵化四城。接著,他出關巡邏關錦防線,向崇禎提出再修大淩河堡的請求。祖大壽,袁崇煥最得力的助手,關錦線上的老將,當仁不讓地接下了這個任務。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大淩河堡一旦完成,皇太極想偷偷地從大淩河通道入關搶劫便更困難了,因此他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

1931年7月,大淩河堡正在緊鑼密鼓地修復中。僅僅才過去了半個月,皇太極便得到了這一訊息,2萬清軍鐵騎隨即殺到。

不過,皇太極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他並沒有發動進攻,而是圍城挖了四道壕溝,並築起高牆,大淩河堡猶如籠中困獸,祖大壽已經是插翅難飛。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隨後,皇太極開始勸說祖大壽投降。不過,他忘了關寧軍都是土生土長的遼人,口號是保家衛國、寧死不降,祖大壽也不例外。更何況,在去年的收復四城戰中,清軍已經失去了誠信,貝勒阿敏在撤退之前殺降屠城。投不投降都是死,不投降還得搏個青史留名,明軍們決定死守待援。

眼看著戰事已經陷入了僵局,皇太極為什麼這麼有耐心呢?

圍點打援。

清軍個人戰鬥力遠強於明軍,卻屢次被打敗,失敗原因總結起來很可笑,就是打不到明軍。明軍躲在堅固的城堡裡,清軍發動進攻,明軍便用大炮伺候,箭矢的射程終究敵不過炮彈。

這次,皇太極徹底扭轉了形勢,清軍在大淩河堡這裡守著,耐心地等著明朝援軍的到來,界時野戰便是清軍的菜了。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果然皇太極所料,明軍先後派出了幾次小規模的援軍,大舅子吳襄(吳三桂父親)率領6千人前來救援祖大壽,結果被200多人的清軍殺得大敗而歸。要知道吳襄可是關錦線上的老將了,曾與清軍多次交手,由此可見,沒有大炮的助戰,要想打退清軍很難。

牛刀小試。

除了出色的野戰能力,皇太極敢如此淡定,是因為他還帶來了秘密武器。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皇太極在飽嘗明軍炮火的打擊後,抓獲了明朝工匠,成功山寨了30門紅夷大炮,取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他現在需要做的事就是耐心等待明軍主力的到來。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孫承宗並不知道皇太極的秘密武器,在他一番動員後,4萬明軍在張春的統帥下逼近大淩河堡。在明軍強大火力的進攻下,清軍騎兵節節敗退,但也成功地完成了皇太極的任務,將明軍主力漸漸引進了清軍紅衣大炮的射程之內。

皇太極一聲令下,炮彈如雨點般飛入明軍陣營。明軍頓時就懵了,甚至有人懷疑是自己的大炮炸膛了。皇太極立刻率領清軍騎兵衝了上去,明軍頓時陣腳大亂。儘管張春曾嘗試著用火攻挽回敗局,無奈野戰是清軍的主場。吳襄一看不好就逃跑了,張春及大部分將領卻被生擒,4萬援軍幾乎全軍覆沒。從此,再無援軍。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後話。

然而,祖大壽並未就此投降,而是熬,慘烈地熬,吃完糧食吃戰馬,吃完戰馬吃2萬民工。最後,無計可施的祖大壽只能被迫開城投降,皇太極如獲至寶,又是盛情款待,又是盟誓祭天。

然後,祖大壽說要去錦州城做內應,助皇太極奪取錦州。就這樣,他帶著幾百人回到了錦州,但並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而積極組織防禦、抗擊清軍,並因此被崇禎提拔為左都督。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大淩河一戰,清軍最終以2萬騎兵大敗明軍6萬人,搗毀大淩河堡一座。

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由袁崇煥一手創立,在己巳之變那次戰役中,追隨他進入京師。袁崇煥被殺後,遼東戰場和中原戰場此起彼伏,關寧鐵騎因此分赴多個戰場。

明末大淩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關寧鐵騎大概在數千到1萬人之間,其中一半由祖大壽帶領,鎮守遼東關錦防線;曹文詔帶著1千多人赴陝西、甘肅、山西等地平定高迎祥等農民起義軍;吳三桂則帶著一小部分赴山東平定孔有德、耿仲明的萊州之亂。

松錦大戰後,祖大壽投降清廷,而關寧鐵騎就只剩下吳三桂這一分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