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火”字是指什麼?

詩經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火”字是指什麼?一老沈一2021-04-13 21:41:50

詩經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火”字是指什麼?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裡的“火”,指的是天上的星宿。

兩句詩,譯成白話是——“七月火星向西移,九月開始發冬衣”。

若把“七月流火”理解為七月天如下火一般炎熱,就錯了。

再者,千萬別把“火星”誤認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的“火星”。

此“火”非彼“火”,乃“東宮蒼龍”中之恆星也。具體說,是“心宿”三星之“中星”,即“心宿二”。古時稱“火”或“大火”。

詩經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火”字是指什麼?

《集傳》曰:“七月,夏之七月也。流,下也。火,大火,心星也。”此雲“七月”為夏代曆法。

《毛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此兩句,出自《詩.國風.豳風》。詩中,隱藏著上古先民的“重大秘密”。

第一個,“豳”。

“豳”,是周族祖先後稷之孫公劉率族眾遷居之地。

《史記。 周本紀》說,周的始祖后稷,名叫棄。其母屬有邰氏部族,叫姜原,在野外看見巨人腳印,踩後懷孕生下了后稷。后稷從小志向遠大,喜歡耕種。長大後,堯帝讓他擔任了管農業的官員。後來舜帝把他封在了邰這個地方,以姬為姓。后稷去世後,兒子不窋(zhú)繼位。晚年,夏后氏衰敗,不重視農業,他失去了管農業的官職,於是遷徙到了戎狄之間的地方居住。不窋死後,其子鞠繼位。鞠死後,兒子公劉繼位,遷徙到了豳(bīn)這個地方,依然致力於農業,使民眾生活大為改善,很多人來歸附他。周族從此開始興盛。

詩經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火”字是指什麼?

“豳”是邠(bīn)的本字。古代指從甘肅慶陽邠地以東至於山西汾水流域一帶。周人所居,應該在沮漆二水之間。

這裡,不少地方是農業不發達地區。《詩。大雅。篤公劉》說,公劉帶領族人渡過渭水,來到對岸向姜姓高等級農業部族學習;“取厲取鍛”,製作磨石和砧石等石器工具,成功實現了“轉型”。

徐中舒先考證說:“周人起於白狄”。就是說,原來周人以遊牧為生,轉向農業定居生活,是從公劉開始的。

《七月》一詩,自古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最古老最傑出的農事詩,全詩皆與農時、耕種、收穫有關。此為力證。

詩經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火”字是指什麼?

第二個,“火”。

《七月》詩中的“七月流火”,是古人觀象授時,實現時空統一,將星象與曆法完美結合的實證。

殷商甲骨卜辭中,已見“心”宿、“火”星授時記載。

《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蔡沈《集傳》:“火謂大火,夏至南中之星。”

《國語。周語中》:“火見而清風戒寒。”

《春秋。昭公十七年》孔穎達注:“大火,蒼龍宿心。”

以上所講,都是古人以“火”星“紀時”之記載。

詩經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火”字是指什麼?

前面說了,“火”或曰“大火”,是二十八宿東宮蒼龍之心宿二。這是一顆紅色一等亮星。

實際上,這顆星被古人作為授時主星,要遠遠早於前面說到的那些古籍記載。

距今6500年前的河南濮陽西水坡古墓星象圖中,當時的先民,將“火”星置於西方白虎腹下,恰好描述了“七月流火”之後的時令。四千年後的戰國初期曾侯乙墓漆箱上的二十八宿形象圖,設計竟與前述完全一致,足見“火”星作為授時主星之古老。

仰韶文化廟底溝型別彩陶影象中,“大火”星是常見裝飾影象,可知其在先民心中的重要性。

《左傳。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人閱其禍敗之釁(xin,血祭),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這是說,陶唐氏設“火正”之官祭祀“火”星,以其紀時。殷商沿襲這一做法,透過“火”星預卜吉凶,從其知曉“天道”。卜辭中,“火令”當為“火正”一職。

詩經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火”字是指什麼?

說回到“七月流火”。

鄭玄《箋》:“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將言寒,先著火所在。”以“火”星位置,引起下面寒季將到。

王先謙《集疏》:“流火,火下也。火向西下,暑退將寒之候也。”

“七月流火”,講的是周代的星象。

《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

這是說“大火”星之“昏中天”,即黃昏時正值中天,古人以此星象校正“夏至”。這與前述《堯典》的說法一樣,其實應該是殷末周初的星象。

詩經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火”字是指什麼?

《左傳。昭公十七年》:“火出,於夏為三月,於商為四月,於周為五月。”

這是講“三代”之“建正”即以哪個月為“歲首”不同,“火出”所在月份亦不同。

溫習古籍中關於“火”“大火”的記載,既可覷見古人輝煌的天文成就,又可瞭解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哲學觀,還可以極大豐富對歷史沿革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