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

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寒梅花末2020-01-10 22:20:35

魏晉時期的“士族制度”下,造就了一大批所謂“血統純正的貴族”。他們壟斷仕途,左右朝政,權利之大不僅能和皇室相抗,有時甚至還凌駕於皇權之上,風頭一時無兩。奈何盛極而衰,內部腐朽計程車族終究抵不過歷史巨輪的無情碾壓,最終倒在了隋唐的科舉制度下。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士族雖然沒落,但仍有一些生命力頑強的家族屹立不倒,他們就是唐朝的五姓七望,我們稱其為——最後的貴族。

隋唐時代是身份制的社會,世家大族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貴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為尊貴。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范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崔姓在歷史上源於姜姓,相傳是炎帝的後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孫姜尚因輔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於齊,建齊國,為公爵。數傳至齊丁公時,有長子姜季子應襲公爵,但辭而不受,讓位於胞弟叔乙。叔乙繼位後,把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一帶的地方賞賜給他作為食邑。從此,季子的子孫便在崔邑居住下來,後來又把食邑的名稱崔當作姓氏,從而成為崔姓人。

崔姓得姓以後,世代在齊國擔任重要官職,是當時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孫崔杼是齊國權臣,獨攬朝政大權多年。後來由於他在政爭中失敗,崔姓才在齊國失去權勢,南遷魯國(今山東曲阜一帶)。秦朝時,崔杼裔孫崔意如被封為東萊侯。入漢以後,崔意如長子崔業襲封這一爵位,並在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東北)定居下來。崔業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二人的後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各發展成為強宗大族,名賢輩出,史稱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由於兩支崔姓人繁衍眾多,加上仕宦遷徙等原因,崔姓又進一步分衍出鄭州崔氏、鄢陵崔氏、齊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公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10房崔氏,累計出了29位宰相。當時天下有“言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的俗諺,崔姓被當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認為“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

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把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知後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與其他山東士族列第三。

雖然如此,崔氏仍為士族高門。與清河崔氏同姓,但互相併非分支的的博陵崔氏,也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到了後唐時期,科舉取士的制度逐漸取代“九品中正制”,世族大家逐漸失去了皇權的庇護,同時隨著後唐國家的分裂和戰亂。特別是黃巢大起義的打擊下,整個魏晉以來形成的社會制度支離破碎,於是清河崔氏與其他士族的勢力基本上也隨之消亡了。

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

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

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

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

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

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

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

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

五門七望佔了倆的崔氏何時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