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守仁宋朝大聖人朱熹都是有名的人物,那麼誰更勝一籌?

明朝一哥王守仁宋朝大聖人朱熹都是有名的人物,那麼誰更勝一籌?文藻巧翁2021-06-23 06:43:49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因他出生於福建,其學派又稱“閩學”。他是宋代理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也是孔孟之後我國後期封建社會影響最大的唯心主義思想家。他直接繼承了程頤和周敦頤的唯心主義思想,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使封建社會的綱常名教進一步哲理化,成為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工具。所謂程朱理學,實際上以他為代表。他的哲學被欽定為官方哲學,倍受推崇。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四書集註》、《太極圖說解》、《周易本義》,以及他平日講學的問答——《朱子語類》等。

朱熹哲學體系的最高範疇是“理”和“太極”。朱熹認為是“形而上之道”,是本:氣是“形而下之道”,是末。理是第一性的,氣是第二性。“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無此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語類》卷一)。朱熹還認為,“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極”〈同上,卷九四)。“太極”是“理”的總和,是最高的“理”,由理生氣而化育萬物。這就把“理”作為世界的本源和萬物變化動因的客觀唯心主義。他還認為,太極是整個世界最根本的理,不能分割,萬物分別體現太極的全部。如同“月映萬川”一樣各個具體事物是萬川之月,不管有多少個,都是一個月亮的映象,不是真實存在。作為觀念的理、太極才是真實存在的。

在認識論上,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的一套唯心主義先驗論。他認為知識是人心固有的、先天的、主觀自生的。他說:“大凡道理皆是我自有之物,非從外得,所謂“知”者便只是知得我的道理,非是以我之知彼道理也。”(同上,卷十七)因此,只要“返求內心”,透過外物的階梯去“體會”內心固有的“道理”,“悟”得到封建主義倫理道德,即可達到“窮理”。“致知”如同磨鏡,把“本心”。沾上的“昏翳”磨掉,使它保持“全體通明”,就能完全徹底的“盡心”。在知行關係上,他認為“知為先”、行在後,否認實踐是認識的源泉。

朱熹繼承了邵雍“一分為二”的論題,在解釋《易傳•繫辭》時指出:“此只是一分為二,節節如此,以至於無窮,皆是一生兩爾。”(同上,卷六七)他認為,物與物之間,,一物自身都各有對,沒有統一就沒有對立,這都是可貴的辯證法因素。但他把事物運動的動力歸結為外因,斷言“氣之所以動靜者,理為之宰也”,並認為“太極”(理)的本質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絕對靜止的東西,把儒家教義看作超越時空的絕對真理,作為衡量一切是非的神聖準則,強迫人民信奉。朱熹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體系窒息了他的辯證法因素。

朱熹繼承了二程和張載的人性論,把人性分為“天命之性”(《生與俱來的封建德性》和“氣質之性”(人所稟氣不同而形成的性)。他認為後者有善惡之分,可以後天改造。在朱熹看來,天命之性產生在“道心”,處於支配地位:氣質之性產生“人心”,反映為人的物質慾望和要求,“人心易私而難公”、“人心”與“道心”是絕對對立的。從而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的禁慾主x。

朱熹的哲學體系,其內容比兩漢以來的各種唯心論體系更富於思辯性,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它對於束縛人民的思想,維持後期封建社會的穩定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在明王朝曾做過兵部尚書,多次鎮壓農民和少數民族的武裝起義,被封為新建伯。因曾隱居紹興陽明洞,自號陽明子,故稱王陽明,他的著作後人編輯為《王文成公全書》。

在宇宙觀方面,王守仁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心外無善”,把自然和社會的一切事物都說成是“心”的產物,認為沒有我心,便沒有世界的一切。他說:“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豈惟草木瓦石為然,天地無人的良知亦不可為天地矣。”(《傳習錄》下)這是徹頭徹尾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唯我論,

在認識論上,王守仁提出“致良心”的學說。他認為人都有良知,都有生來固有的關於真理的認識。他認為,“天地萬物”,“萬事萬變”都已包含在“良知”之中,所以知識乃是“良知”的自我認識,不必透過外界事物來求得知識。並認為心裡的“良知”就是“天理”,把心中的“良知天理”貫徹到事物中去,使事事物物與我心中的“良知”相符合,就是“格物致知”。這是一條典型的從“心”到“物”的唯心主義認識路線。他與程朱學派“知先行後”論不同,認為知行不可分離。他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答顧東橋書》)。又說:“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就是說“真知”就是“行”,“行”包括在“知”中。思想動機就是“行”,完全取消了社會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這就是他唯心主義先驗論的“知行合一”論。

王守仁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把封建地主階級的道德觀念說成是一切人都具備的先驗原則,藉以壓抑、泯滅人民的反抗意識。他曾說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他的哲學就是以“破心中賊”為主旨的,所以受到歷史統治階級的賞識。

明朝一哥王守仁宋朝大聖人朱熹都是有名的人物,那麼誰更勝一籌?浮沉往事轉頭空2021-06-14 09:23:28

王陽明是站在朱熹的理論上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