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基礎是糧食出自於哪裡?

物質基礎是糧食出自於哪裡?使用者53277538973332022-12-24 21:22:00

出自《管子》。具體如下。

中國的糧食安全思想最早可以上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源於重農思想。《管子》一書包含豐富的重農思想,從各個方面強調農業的重要作用。《管子·治國》更是直接把農業提升到國家興衰存亡的戰略高度加以強調,明確提出“粟者,王之本事也”,詳盡剖析農業為國家根本的道理,指出如果一個國家不注重發展農業就會面臨滅亡的危險。《管子·五輔》則從治理國家的角度提出農業是國君治國理政的第一要務,是人民富裕的基礎,即“明王之務,在於強本事,去無用,然後民可使富”。《管子·治國》還透過分析農業生產、糧食安全、國富兵強之間的關係——“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指出農業是百姓衣食之源、富民強兵之本,把農業提升至富民、安邦、強兵之基的戰略高度加以強調。

在重農思想的基礎上,《管子》還特別強調糧食安全的戰略意義。《管子·治國》透過考察國家興衰的歷史發現,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不生產糧食的國家是一定會滅亡的,只有盡力從事糧食生產並能將糧食儲存下來的國家才能夠“王”天下,即“不生粟之國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接著,《管子·治國》還分析了為什麼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從安定百姓、積累財富、開疆拓土、成就霸業等方面分析糧食安全之於國家安全的關鍵作用,即“粟也者,民之所歸也;粟也者,財之所歸也;粟也者,地之所歸也。粟多則天下之物盡至矣”。此外,《管子》還強調糧食安全的政治意義,指出糧食生產是提高人們文明程度的物質基礎,即“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物質基礎是糧食出自於哪裡?使用者55126171705202022-12-24 21:42:41

出自司馬遷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解析說明如下:

此句又作“民以食為天”(見班固《漢書·酈食其傳》),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飯作為最要緊的事。活著就得吃飯,食物是維持人們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資料,須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為天。可供強調農業生產對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性時引用,也可用於說明飲食對於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