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二柄》第十一章:任賢,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韓非子-二柄》第十一章:任賢,講了什麼?紅林主人2018-10-15 08:35:00

紅林悟道《韓非子-二柄》第十一章:任賢

《韓非子-二柄》上一章韓非子向君主講了君臣之道,基本的原則就是君主要駕馭臣下,臣子要臣服君主。對臣子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要越職越權辦事說話,不要說與本職工作無關的話,更不要說不恰當的話。對於君主的要求就是對臣子的越職與不當言行處死治罪。韓非子想要達到的效果就是臣子司守本職,言而有信,禁結黨營私。禁止越職越權是個千古不老的話題,就是現代最頂級的管理學院對於這一課題也是百講不厭。因為,這是實現“道”的基礎方法。

韓非子講完臣子的為官之道後,接著講了君主的禍患。一般人的禍患來自內外兩個方面,一是內因,也就是因為自已的原因造成的,二是外因,也就是因為他人的原因造成的。但總的來說內因大於外因,主觀原因多於客觀原因。畢竟,人是事物的主體。我們常說“病從口出入,禍從口出”,就是將內因視為禍患的主要原因。

韓非子在這裡說了君主的二患,其一“任賢”,就是任用賢人。按理來說君主子任用賢人應該是好事呀,於君於國於民都有利,可為什麼成了禍患呢?任賢之患實質是“臣將乘於賢以劫其君”意思是臣下就會依仗賢能來威逼君主。問題來了,為什麼臣子會用賢能來威逼君主呢,韓非子給出的答案是“群臣飾行以要群欲”,意思就是君主喜好賢能,群臣就粉飾行為來迎合君主的慾望。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禍患不是單純由一方造成的,“任賢”之患,內因是君主將對賢能的喜好表露出來,讓臣子有了可趁之機,可用之據;外因是臣子利用賢能來迎合君主,結果就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無法掌握臣子的實情。

這裡也有韓非子暗示臣子不要揣測君心君意,否則就會成為君主的禍患,將自己的聖賢之能用在本職工作中,多為君為國為民奮鬥。

君主的第二患就是“妄舉”,就是隨便推舉。韓非子時代君主用人是舉薦制,就是朝中大臣與地方官員向朝廷舉薦人才,後來被科舉制所取代。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特點與先進性,我們現在用科舉制對比舉薦制感覺舉薦制落後弊端多,但在舉薦製出現初期還是為當時朝廷選送了眾多人才,諸子百家能在國家與社會活動中表現出眾,也是得益於舉薦制。但是舉薦制漸漸被朝中大臣、權貴世家所壟斷,變為了“妄舉”,成為重臣結黨營私的重要手段與方式。為什麼韓非子認為“妄舉”是禍患呢,是因為“事沮不勝”,意思為敗壞事情而不能成功。人是事物的主體,凡事需要人去做,才能有結果。事物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做事的人要按規律辦事,所以選人用人很重要,什麼事需要什麼人去做,而不是什麼人適合幹什麼事,是事選人,不是人選事。如果不適合的人去,事情就做不成功。所以“妄舉”的惡果很大。

【人主有二患:任賢,則臣將乘於賢以劫其君;妄舉,則事沮不勝。故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要群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則人主無以異其臣矣。】君主有兩種禍患:任用賢人,臣下就會依仗賢能來威逼君主;隨便推舉,就會敗壞事情而不能成功。所以君主喜好賢能,群臣就粉飾行為來迎合君主的慾望,這樣群臣之情不效;群臣的實情不顯露,君主便無法識別他的臣下了。

在公司管理中,“任賢”與“妄舉”是老闆要認真考慮的事。以事選人,就會找到適合事物發展規律要求的人,事情就會成功;以人選事,人不一定適合事物發展規律的要求,事情必定不會成功。不管是什麼樣的人才,老闆要讓他做事立功得賞,而不是閒著揣測老闆性情討寵得賞。

老闆,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要用且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