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少真道君2021-05-14 17:32:20

阿儺迦葉索要“人事”一事,有很多種解讀。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

第一

:《西遊記》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只是套了神話的外皮,種種看似奇詭的故事,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作者設計阿儺迦葉索要人事的情節,是在諷刺現實社會:貪那個腐之風,就是從廟堂上開始的,皇帝本身就不正。

第二

:阿儺迦葉是在點化唐僧,放下“人事”。只有把塵緣都斷了,才能成佛。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

傳說,明朝時有一個禪師,叫金碧峰。他佛法甚深,禪定功夫很高,諸緣已斷,只是非常喜歡一個御賜的玉缽。他陽壽盡的時候,閻王遣鬼差捉拿。金碧峰預知此事,提前進入禪定,鬼差到了他的住處,怎麼也找不到他。後來,鬼差打聽到了金碧峰對玉缽非常喜愛,便故意敲動玉缽。金碧峰聽到聲響,馬上脫離了禪定,鬼差一下就找到了他。金碧峰知道,是自己對玉缽的貪戀害了自己。他請求鬼差先把鎖鏈解開,讓他辦完一件事,再跟著他們走。鬼差答應了。金碧峰獲得自由,馬上把玉缽摔碎,而後再度進入禪定,還留下了一個偈子:

若人慾拿金碧峰,恰如鐵鏈鎖虛空;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捉我金碧鋒。

作者是化用此事,讓唐僧放下所有塵緣。

張版西遊就用了這個解讀。

第三

:在天竺國金平府,唐僧觀燈的時候,被闢寒大王、闢暑大王、闢塵大王三個犀牛精捉了去。師兄弟三人找到妖怪戰鬥,敗,八戒和沙僧也搭了進去。猴哥去天庭請來鬥木獬、奎木狼、角木蛟、井木犴,才打敗了三隻妖怪。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

闢寒被井木犴生吃了,闢暑和闢塵被豬八戒砍了頭。

三隻犀牛,六隻角。猴哥讓四個星官把闢塵和闢暑的角帶回天上,獻給玉帝;闢寒的兩隻角,猴哥也定了去處:一隻留在金平府,一隻帶上靈山獻佛祖。

孫大聖更有主張,就教:“四位星官,將此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回繳聖旨。”把自己帶來的二隻:“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我們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

然而,到了靈山之後,師徒幾個全把這件事忘了!如來讓阿儺和迦葉要人事,是在提醒他們別忘了犀牛角。可惜,他們最後還是沒想起來,只能用紫金缽盂充數。

第四

:《西遊記》是借神魔故事講解“金丹大道”的道教典籍。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

滿清時期的道士劉一明,在《西遊原旨》裡這樣解讀阿儺和迦葉索要人事:

蓋以金丹大道,有體有用,天道居其半,人事居其半,若無人事,欲全天道,焉能了得性命?

也出是說,要成金丹大道,得先會做人。先把人做好,才能成仙成佛。阿儺迦葉索要人事,就是暗喻這一點。

第五

:西天傳經,不會把經卷送到東土,必須唐僧跋山涉水來求;唐僧到西天后,不能空手索要,必須用東西來換。眾生需要自渡,而不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白拿白佔,讓別人把經文送到自己的眼前。

……

按照第一種解讀,如來當然不會管阿儺和迦葉索要人事,因為他自己就是不正之風的源頭;按照第三種解讀,阿儺和迦葉索要人事,是如來安排的;按照第五種解讀,這是等價交換;按照第二種解讀,這是阿儺和迦葉對唐僧的點化;按照第四種解讀,這是對金丹大道的詮釋。按照本文沒有提到的,其它的解讀,也是各有原因。總之,如來都不會阻攔。

大家覺得哪種解讀更合理?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帥帥江江帥帥2020-06-30 02:29:58

這麼說吧,他們其實是在糾正唐僧等人的一個錯誤觀念,而能不能接受這個“正確的”觀念,才是成佛的標準!而這個成佛,對大唐來說,恐怕將會成為一場災難,甚至會像舍衛國一樣敗落!

所以,對於如來佛祖來講,當然不能阻止這件事,他還指望這兩個徒弟能順利的把觀念傳輸給唐僧師徒呢。

要解釋清楚整個事情的經過,我們就得從離靈山最近的天竺國說起,在天竺國發生的一切才解釋瞭如來佛祖為什麼要取經?才解釋了阿難與迦葉為什麼要人事?

本期楊角風談西遊:如來佛祖為何縱容阿難與迦葉要賄賂?背後緣由對大唐是一場災難!

唐僧師徒到達了天竺國的金平府慈雲寺,結果和尚們一聽他們是東土大唐來的,慌忙下跪,這讓唐僧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唐僧一路走來,能透過大唐國民身份就獲得如此大禮的,這裡還是獨一家。

按理說,這些人是靈山腳下的和尚,更應該高貴才是,不然唐僧也不會不辭辛苦的到此取經了,可是和尚們卻是這樣說的:

那和尚合掌道:“我這裡向善的人,看經唸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託生……”

這句話,非常非常關鍵,難道這裡的和尚唸經信佛,只是為了能死後投生到大唐?

按照如來佛祖的說法是中華貪淫樂禍,多殺多生,而西牛賀州才是一片祥和,難道如來佛祖是在說謊嗎?

如果如來佛祖是在說謊的話,那麼唐僧辛辛苦苦過來取經到底是為了什麼?或者說是如來佛祖讓唐僧過來取經為了什麼?

我們再看天竺國境內的第二處寺廟,這座寺廟叫布金寺,在進入布金寺之前,孫悟空是這樣跟唐僧說的:

“這邊路上將近佛地,斷乎無甚妖邪。師父放懷勿慮。”

可是後面布金寺和尚的話又啪啪打孫悟空的臉了:

“我這山喚做百腳山,先年且是太平,近因天氣迴圈,不知怎的,生幾個蜈蚣精,常在路下傷人。”

難道靈山的眾神不知道這裡有蜈蚣精害人?為什麼沒有人過來降妖呢?還是說他們故意的不來降妖?

我們再看布金寺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寺廟?它有沒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唐僧進入布金寺之前就看到寺門上有字:

“山門上,大書著“布金禪寺”,懸扁上,留題著“上古遺蹟”。”

這時候唐僧若有所思道:

“布金,布金,這莫不是舍衛國國界了麼?”

這個舍衛國曾經是一個國家,只不過這時候這個國家已經衰亡,布金寺也成了天竺國領土,而舍衛國曾經跟靈山佛家關係密切:

三藏說道:“不是……說是佛在舍衛城袛樹給孤園……隨以黃金為磚,佈滿園地,才買得太子袛園……”

不僅唐僧知道這件事,連布金寺的和尚們也再次確認了這件事:

那僧答曰:“這寺原是舍衛國給孤獨園寺……因是給孤獨長者請佛講經,金磚鋪地,又易今名。”

這是一件非常蹊蹺的事情,從這個描述中可以看出,舍衛國特別有錢,而且還曾經請了佛祖過來講經,是堅定的信佛國家。

可是,這麼一個富裕的國家為什麼到現在衰敗了?

這就回到我們的題目了,如來佛祖為什麼不阻止阿難與迦葉向唐僧師徒要收人事?不光我們納悶,連孫悟空也納悶啊,於是他們去問佛祖了,佛祖發現他們還不開竅,沒辦法,只能把話挑明瞭: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這裡面蘊含的資訊量太大了,既然趙長者都花錢請佛了,佛也說保他生者安全,可是現在他的國家都亡了,為什麼佛祖沒有信守承諾?難道真的是因為這個經書賣賤了?

是的,在西遊記中的佛家其實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錢,沒有香火我憑什麼保佑你?給錢少了,我憑什麼保佑你?而東土大唐,並不信佛,甚至還謗佛,但是人民生活富裕,有錢,所以在舍衛國破產以後,靈山又把目光瞄向了大唐,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錢!這也是為什麼天竺國唸經的和尚希望下輩子投胎到大唐的原因。

而百腳山下的蜈蚣精也證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天下太平,誰還進寺廟拜佛?

而我們的唐僧師徒其實也並不是虔誠的佛教徒,因為在布金寺孫悟空曾挖苦唐僧不懂佛法:

三藏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麼?”

然後孫悟空打腫臉充胖子說他懂佛法,我們看豬八戒等人的表現就明白了一切:

旁邊笑倒一個八戒,喜壞一個沙僧,說道:“嘴巴!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裡禪和子……弄虛頭,找架子,說甚麼“曉得!解得!””

所以,唐僧師徒成佛的正在原因在於,他們要負責推廣佛法,關鍵是要能給靈山帶來收入,至於其他的,倒是不重要了!

而唐僧取得的真經也沒有一本是全的,都是這一部抽幾卷,那一部抽幾卷,這裡面的道理也很清楚:

我們靈山的經書不錯吧?好看吧?想要全本嗎?拿錢來吧!

這就是為什麼如來佛祖不阻止徒弟向唐僧師徒要人事的原因,其實就是給他們灌輸一個理念: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錢,佛祖也不保佑你!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半壺老酒不醉2020-06-30 09:50:33

個人觀點:這應該是如來佛祖對唐僧師徒玩兒的一個心理學上的套路外加“帝王之術”,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傳道”。

我們先看心理學上的兩個觀點,“沉沒成本”和“損失規避”。

沉默成本:

人們在做決定時,首先會考慮自己已經付出了多少,而這些付出的、不可回收的就是沉沒成本

損失規避:

由特沃斯基和卡尼曼提出來,簡單來說就是比起得到,人們更害怕失去。

如果把這兩種心理學行為結合起來使用,就能讓消費者產生一種行為:付出的越多,就越捨不得。

我們再回到《西遊記》阿難迦葉索要回扣這一橋段

先看如來佛祖說了啥:

“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

“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

再看看燃燈古佛:“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問:“座邊有誰在此?” 只見白雄尊者閃出。燃燈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飛星趕上唐僧,把那無字之經奪了,教他再來求取有字真經。”

像不像兩位佛祖演了一出雙簧?(偷笑)

結論

唐僧師徒經歷了眾多磨難,如果一下子就取到真經,有可能會產生一種心理,就是這是自己用各種艱辛換得的,是應得的,有可能會“志得意滿”而不加珍惜。

經過這樣的一場“刁難”,可以讓唐僧師徒有“警醒”之心,明白誰是真正的“大佬”。這應該也算是如來佛祖的“帝王之術”吧?

唐僧師徒經過“求取真經”途中的各種“折磨”,其實就是他們的“沉沒成本”;而求得真經後,自然而然就會有產生“損失規避”的心理,進而在日後“傳經”時更加“倍加珍惜,兢兢業業”。

唐僧師徒如果“悟透”瞭如來佛祖這一份“苦心”,完全可以在“傳經”時“如法炮製”到“受眾”身上,應該可以“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相互交流,相互啟迪。如果不當,請各位答友“鍵盤下留情”!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午夜奇譚2020-06-30 22:11:36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

唐僧師徒好不容易走到了靈山卻遇到了人生當中的又一大難題,阿難和迦葉兩人居然向他們收取紅利,而身為領導人的如來居然一副輕描淡寫的樣子,簡直是氣炸了孫悟空。

這個過程是怎麼樣的呢?

悟空他們跟隨著阿難和迦葉去取真經,結果他們剛看到經書的影子就被這二人告知:想要經書很簡單,只要交夠紅利(回扣)就可以帶走大批的經書。

悟空他們哪裡是吃素的想和他們要錢門都沒有,就在幾人喜滋滋的抱著經書回去時,天上突然衝出了個白雄尊者,它一把將經書奪過並洋洋灑灑扔了一地,並在唐僧他們發現經書沒有用的時候告知他們:你們趕緊去找如來拿真正的經書吧,那個老頭拿假經書糊弄你們呢!

於是,這幾個人又闖進了如來講課的教室,身為領導人的如來對此事是什麼態度呢?

他不緊不慢的說:“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意思就是說,你們別吵吵關於我兩個弟子乾的事情我已經都知道了,只是這就是悟空們的不對了他們的這個態度著實很差。接著他坐在講桌之上講了一個故事:“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意思就更簡單了,他認為那兩個徒弟做的很對,而且他還嫌他們要的少了呢?唐僧他們想要空手套白狼想得美。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

唐僧他們算是聆聽了如來的教誨,捱了一頓批評之後麻溜的把隨身攜帶的紫金缽盂拿出來了。

我們來分析一下,如來為何對阿難迦葉持放任的態度呢?

首先:他事先就猜到燃燈古佛這位前任領導人會坐不住進來摻和一腳,這不身在閣樓裡的燃燈古佛說了這麼一句:‘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所以燃燈才會派出白雄尊者做“告密人”。

如來應該是提前吩咐了兩位徒弟,先拿出“無字真經”做個樣子讓燃燈知道他沒有藏著真經不給,然後算準了對方好管閒事的性格,堅信“無字真經”還會被送回來。既然二人是聽從他的吩咐行事,如來自然不會怪罪他們。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賄賂,如來知道了為何不說?

其次:如來想要增加“有字經書”才是真正經書的可信度,只有讓他們覺得經書來之不易才會產生倍加珍惜和深信不疑的感覺,紫金缽盂就當他們交的“智商稅”了。

最後:如來原本就沒打算把“無字經書”傳給東土大唐,在如來看來這種靠“悟”才能看懂的經書,著實不適合他口中“不堪”的東土大唐子民。

如來的目的達到了自然不會怪罪自己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