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猜燈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哪些故事?

元宵節猜燈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哪些故事?綠野萍蹤012019-02-19 21:40:48

元宵節猜燈謎是我國獨特的文化娛樂活動。據周密《武林舊事·卷二·燈品》記載,元宵燈謎活動始於南宋,距今已經有八百多年曆史了。

周密(1232——1298),字公瑾,號草窗先生。南宋湖州人,祖籍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1290年著《武林舊事》。武林,即南宋都城臨安。這部著作共十卷,主要是追憶臨安的城市風貌,按照”詞貴乎紀實”的精神,根據目睹耳聞和故書雜記﹐詳述朝廷典禮﹑山川風俗﹑市肆經紀﹑四時節物﹑教坊樂部等情況﹐為了解南宋城市經濟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宮廷禮儀﹐提供較豐富的史料。

在《武林舊事·卷二·燈品》中,周密這樣記載當時元宵節的燈謎文化:

燈品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所謂“無骨燈”者,其法用絹囊貯粟為胎,因之燒綴,及成去粟,則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無其比。又為大屏,灌水轉機,百物活動。趙忠惠守吳日,嘗命制春雨堂五大間,左為汴京御樓,右為武林燈市,歌舞雜藝,纖悉曲盡。凡用千工。外此有魫燈,則刻鏤金珀(宋刻“犀珀”)玳瑁以飾之。珠子燈,則以五色珠為網,下垂流蘇,或為龍船、鳳輦、樓臺故事。羊皮燈,則鏃鏤精巧,五色妝染,如影戲之法。羅帛燈之類尤多,或為百花,或細眼,間以紅白,號“萬眼羅”者,此種最奇。

外此有五色蠟紙,菩提葉,若沙戲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又有深閨巧娃,翦紙而成,尤為精妙。又有以絹燈翦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有貴邸嚐出新意,以細竹絲為之,加以彩飾,疏明可愛。穆陵喜之,令制百盞,期限既迫,勢難卒成,而內苑諸璫,恥於不自己出,思所以勝之。遂以黃草布翦鏤,加之點染,與竹無異,凡兩日,百盞已進御矣。

在《武林舊事》中,周密還收錄了與他詞風相近的南宋著名詞人姜夔的《燈詞四首》,其中的第三首是這樣寫的:

沙河雲合無行處,惆悵來遊路已迷。

卻入靜坊燈火空,門門相似列峨眉。

從周密的記載可以看出,元宵節燈謎與兩個傳統文化有關。

其一是猜謎語。猜謎語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有人說夏代就有類似後來謎語的暗語童謠,因夏代不可考,這條知識點不予採信)。春秋時期的謎語被叫做”隱語”、”瘦辭”,這應當是中國謎語最早的雛形了。

其實,中國謎語的發展還與一種古老的遊戲有關,就是”射覆”。所謂射覆,就是把一件物品蓋住,讓別人猜是何物。覆射是一種高層次的猜謎遊戲,據說,是術數之士為提高占卜技術而玩的遊戲。猜謎也叫射謎,大概與射覆大有關聯。

元宵猜謎要至夤夜,”夤”近”寅”,寅肖虎。所以,謎語又叫”文虎”,猜謎還叫”射虎”。猜謎高手被雅稱為”打虎將”。

其二是元宵觀燈。元宵燈會起源於東漢順帝時期,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創“五斗米道”而舉行的“燃燈祭鬥”儀式,要算迄今瞭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燈會。

這個儀式後來保留下來,南朝初期就曾在國都南京舉辦過元宵燈會。大業六年,隋煬帝“於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里,自昏至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鉅萬,自是歲以為常” 這是有明確官方記載的國家級別的元宵燈會。從此,燈會盛行開來,不僅皇帝藉此”與民同樂”,民間的元宵燈會也如火如荼的流行起來。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這樣描述元宵燈會: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南宋時期,好事者把謎語貼在元宵燈會的燈籠上,供文人雅士猜謎。據說,猜中者還能獲得彩頭。最早的彩頭就是猜中哪個燈上的謎語,那盞燈就是獎品。

隨著歷史的發展,元宵燈會逐漸退出文化舞臺,即便是有的地方還在舉辦燈會,但範圍卻是越來越少了。燈會少了,猜謎的方式也變了。綠野老道喜歡猜謎,每到春節、元宵節遊園會,都會去猜謎。

現在的猜謎,大多是把謎面用彩色紙條書寫,然後用繩子把謎面掛起來,猶如彩旗一般。也有保持傳統元宵燈謎方式的,但是,燈籠的製作卻趕不上以前了。雖然沒有了元宵燈謎的氣氛,但猜謎依然可以叫”猜燈謎”。

猜謎確實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文化娛樂活動,無論出謎者還是猜謎者,都需要比較全面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積累,處謎猜謎都有益心智,增長知識。因此,祝願這項古老的傳統文化娛樂約來越受到群眾的喜愛,也祝願中國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代代傳承。

元宵節猜燈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哪些故事?

元宵節猜燈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哪些故事?

元宵節猜燈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哪些故事?

元宵節猜燈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