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檀淵之盟是不平等條約嗎?為什麼?

宋遼檀淵之盟是不平等條約嗎?為什麼?覺醒now2018-10-04 18:45:03

1、檀淵之盟是當時宋遼戰略均勢的結果,也是二十多年宋遼軍事衝突的結果。宋遼之爭端,起於領土紛爭,石晉割燕雲,契丹視為禁臠,宋亦以其為中國之舊疆,必收復燕雲方成一統之業。然兩國終互無吞併之心,以宋言之,意欲收燕薊,設兵守關,絕契丹南牧之路;以遼言之,欲存北漢,以河北為燕京之屏障,阻宋之進討。彼時宋並諸國,遼滅石晉,皆以武功自雄,無退讓之勢,故征伐不已,干戈不息。然自宋太宗兩度北伐失利,軍事大挫,自是不能進取,遼兵趁勝入寇,亦損兵折將,勞而無功,彼此旗鼓相當,已成兩敗俱傷之勢。殆蕭承天攜幼子出師,深入宋境,攻堅無力,主將新喪,懼而使人議和,真宗亦厭兵戈,稍以金帛啖之,不使入寇,兩國同享和好之利,是固當然。然和好之局既因兩國均勢之成而成,亦必因兩國均勢之變而變,故慶、熙之世,契丹趁中國之多務而索幣脅土;天祚之時,宋趁遼之衰亡而聯金取燕,亦自然之理。

2、澶淵之盟宋遼達成的和議,是一份平等的協議,宋遼國主以兄弟相稱,以年齒論之,不帶有高低之分,與後來的宋對金稱叔、稱伯不同。

3、對澶淵之盟的得失如何(主要是從宋朝方面來說),在當時就已有多種爭論。而眾論觀點不同,一因眾人之立場見識不同,二因眾人所處之局勢不同。 如承平之時,宋士大夫安享太平之福,故蘇轍言:“真宗皇帝親御六師,勝虜於澶淵。知其有厭兵之心,稍以金帛啖之。虜欣然聽命,歲遣使介,修鄰國之好。逮今百數十年,而北邊之民,不識干戈。此漢、唐之盛,所未有也。”至神宗變法求強,欲復漢、唐之氣象,乃言:“太宗自燕京城下軍潰,敵人追之,僅得脫,凡行在服御寶器盡為所奪,從人宮嬪盡沒,上股中兩箭,歲歲必發,其棄天下竟以箭瘡發雲。此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損金繒數十萬以事之為叔父,為人子孫當如是乎已?”徽宗時蔡京媚上圖功,又言厭歲幣二十萬匹兩而欲出兵復燕。至靖康之恥,宋室南渡,同遭金人荼毒,復又追念修好百年的宋遼兄弟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