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排行榜真的有用嗎?

圖書排行榜真的有用嗎?甘谷民俗釋出2017-11-16 14:24:46

年輕人的世界觀尚在形成過程中,容易受到流行讀物的影響。對他們來說,面對浩瀚書海,在選擇的過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難以進行選擇,這個時候,各種圖書榜單,可以起到幫助篩選的參考作用,但也容易讓年輕人形成盲目的跟風潮。

“你看,4月圖書榜單好多!‘最美圖書榜單’、‘童書榜’、‘華文好書’、‘文學榜’、‘春季好書榜’,有報紙推的,有出版社推的,還有自媒體推的……看都看不過來。”

近日,一條關於“圖書榜單太多”的微信在朋友圈裡瘋傳,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明天就是世界讀書日,近段時間,由各類媒體、機構評選的圖書榜單持續升溫,並因其各自不同的社會影響力和讀者關注度,發揮著閱讀推薦和風向引領作用。那麼,圖書榜單到底對讀者而言,意義何在?讀者又需要什麼樣的圖書榜單?就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聲音1

排行榜無意義 選書只看自己興趣

4月20日,記者在重慶圖書館遇到重慶大學研究生齊力,他的專業研究方向是中國現代文學。他這次來,是想借閱“鬼才”作家徐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香港和臺灣出版的作品。記者向他展示了重慶圖書館2016年的借閱排行榜,借閱排行前5名的依次是:《秘藏》、《巴國侯氏》、《藏地密碼》、《看見》、《斗羅大陸》。齊力告訴記者,除了《看見》外,其他幾部都沒看過,“我的閱讀範圍主要集中在中國現代文學領域,兼及現代歷史著作,購買書籍以自我興趣為導向,並不受排行榜的影響。”

在重慶書城,記者也就該書店近期銷售排行榜採訪了多名顧客。育才中學的李老師是個文學愛好者,3月銷售榜單上前10名的《做妻子的智慧》、《狼圖騰》等書都沒購買,他這次在書架前翻閱後,感興趣的是餘秋雨的首部長篇小說《冰河》。

“圖書館、書店裡的銷售榜單參考度不高,它更多地體現了普通大眾的閱讀喜好。”本土作家高銘說,自己也曾購買過圖書榜單上的書,想看看大眾都在看些什麼,但買回來看後,卻大失所望,最後乾脆選擇“信自己”。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各行業專業技術人士等中高階知識分子在閱讀的選擇上很少受到圖書排行榜的影響,他們往往根據自身的愛好和興趣來購買、閱讀書籍。

聲音2

但對很多年輕讀者而言,榜單就是風向標。“有時候圖書多得不知道看什麼書好,就按照榜單上的書買。”重慶師範大學大四學生劉鑫說,在他關注的微信公眾號裡,如“單向街書店”、“立方讀書”、“未讀”等,每隔幾天就會給他推薦各種圖書榜單,這幾乎成了他的“讀書導航器”。

記者發現,像劉鑫這樣的讀者並非個例。在西西弗書店,受榜單左右的也大有人在,該書店工作人員說,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盧思浩的《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林志穎的《我對時間有耐心》、張嘉佳的《讓我留在你身邊》等位居暢銷榜前列,購買者以年輕人居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釋出的《新世紀中國青年發展報告》指出,年輕讀者的世界觀尚在形成階段,容易受到流行讀物的影響。究其原因,其一是因為休閒型閱讀和時尚型閱讀相對比較隨意,閱讀過程中沒有壓力。其二是出於青少年的從眾心理,他們趨向共同的閱讀慣性,就導致了一些心靈雞湯類作品在年輕人中流行。

這一階層讀者的隨性閱讀除了表現在淺閱讀上,還表現在閱讀的功利色彩。據噹噹網近30日的暢銷榜顯示,超過50%的暢銷書是幼兒讀物、心靈脩行書籍、英語考試書籍,實用性強。

聲音3

比較多家榜單 有助選出好書

那麼,什麼樣的圖書榜單才是有價值的?

來自《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的調查指出,目前國內各大圖書榜單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年度新書總榜單,比如在今年年初湧現的對2016年出版的新書進行總榜評選;二是年度新書的分榜單,一般按照文學、社科、少兒或月份等進行分類評選;三是專門榜,是某一類圖書的專門榜單,如童書榜、小說榜、文學榜,以及“中國最美的書”等;四是行業內評選的獲過各種圖書獎的榜單。

“盡信榜單則不如無榜單。”重慶第二屆十佳藏書人張南認為,雖然各個機構很努力地在推薦圖書,但是沒有十全十美的榜單,“我們參考圖書榜單,但不能完全依賴它。”他舉例說,影響力較大的光明書榜強調主流價值和影響力,更偏向社科類圖書;深圳讀書月年度圖書榜單則是半數社科、半數文藝,榜單突出特點為獨立性,不受任何機關、機構影響;新媒體中,新浪中國好書榜更偏重於文藝類圖書;而由老牌出版社推出的商務印書館“年度十大社科好書”、中華書局“年度十大社科好書”等,則給行業內人士提供了一個視窗,這些書單水分較少,乾貨較多。

重慶圖書館館長任競認為,與傳統的暢銷排行榜不同,各權威網站評出的好書排行榜不僅看銷量,還綜合了讀者和專家的意見,無疑更加具有權威性。他還提供了一個竅門——比較多家榜單,篩選出那些上榜率最高的書,不失為一個挑選好書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