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朝對豬肉不待見?

為什麼宋朝對豬肉不待見?海藍有話說2019-09-28 21:54:06

主要是讀書人皇室不吃豬肉的。平民是吃的,分析如下:

1、《禮記·少儀》中的一句話“君子不食溷腴”,意思是君子不應該吃豬肉。

2、祖宗之法,習俗。兩宋皇宮“御廚止用羊肉”,原則上“不登彘(豬)肉”。主要以羊肉為主。

3、做好吃的成本高,作為調料的胡椒之類在北宋時期仍然是奢侈品,這一情況直到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之後,來自南洋的胡椒大量輸入才使得胡椒等作為奢侈品的地位下降為普通調料。

4、當時豬肉太便宜了,貴族不吃。當時一頭豬1000蚊,而當時一匹馬值25-50貫,也就是說,一匹馬可以換25-50頭豬肉。5、平民是吃豬肉的。宋吳自牧《夢梁錄》“肉鋪”稱,臨安的肉市在壩北修義坊:“巷內兩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宰數百口。杭州“每日各鋪懸掛成邊豬,不下十餘邊。”“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

為什麼宋朝對豬肉不待見?扶風小該該2019-11-08 16:19:14

是的,豬醃割技術發明好像在元朝,你能吃沒醃割豬?不過宋在是吃豬肉的,因為古代生產力水平低,有肉吃就不錯了,蘇東岥說豬肉貧民不可解,是誇張手法,這也驗證的豬肉在宋代地位確實低

為什麼宋朝對豬肉不待見?帕拉丁19792019-09-30 09:35:10

不是宋朝不待見豬肉,是士大夫不待見罷了,普通平民階層還是吃豬肉的,但是那個時候吃肉本來就是一個奢侈的事情,估計一個月難得吃到一次,豬肉的做法葉比較單一,吃一次太多容易膩著。但是經常吃豬肉的還是有錢人家。

為什麼宋朝對豬肉不待見?蘇渝洋2019-09-30 09:34:02

宋朝不吃豬肉並非絕對言詞,從歷史各朝代都是重牛羊肉、尤其是在宋朝之前對豬肉的處理並非成熟、科學,貴族多吃牛羊肉、民間老百姓還是有養豬、吃豬的。

在古代的飲食習慣中、牛羊肉最貴族化的肉食,《禮記·王制》也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豕就是豬的意思,庶人無故不食珍”,由此可見古人認為豬肉的地位是在牛羊之後的。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對豬肉也有如下見解:“豕,氣味加豬肉:酸、冷、無毒(一般豬肉:苦、微寒、有小毒。)豬油:甘、微寒、無毒。 豬肝:苦、溫、無毒。”李時珍認為豬肉的口感並不好,吃下去卻對人身體並不健康。

豬肉還有一個不受歡迎是豬始終給人不乾淨的感覺。 《百草綱目》引用《林氏小說》的話指出:“豕食不潔,顧謂之豕,水畜而性下喜穢也。

豬肉在宋及後代普及很大原因是大文豪蘇東坡的大力推廣,他發明的東坡肉流行至今。 他在詩文《豬肉頌》也寫到:“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古代對豬肉的處理技術很落後,東坡肉就是對帶有肥肉的豬肉加工處理而來。相傳東坡看到民間疾苦、卻將帶有肥肉的豬肉棄去、於是自己發明並請教庶民、最終發明了天下名菜東坡肉。

在大文豪極力推廣之後豬肉才翻了新天,也是後世對豬的養殖技術、豬肉的處理技術提高了,慢慢發展到今天豬肉變成了我們日常最常用的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