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溪的風火山林2017-10-22 00:36:07

作為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的東莞,6000-7000年前留下了多處古人類生活的貝丘遺址,建城史已有1200多年,自古以來農業、商貿業發達,自然而然留存了一批具有當地文化特色、反映先民生活習俗的非遺專案。

作為一個東莞人,你知道身邊有多少的非遺專案?今天小編就帶你來看看吧~~

遠近馳名的“莞香”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莞香樹,學名沉香樹,俗稱木香,屬瑞香科植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為常綠喬木。

宋代時,廣東各地已普遍種植,尤以莞邑為甚。史志記載:“莞人多以香起家”。香港一向以販香得名。大嶺山的砂岩紅壤土,非常適合莞香樹的生長,所產多為上品。因此,明代以後,大部分村莊都以種香制香販香作為主要經濟來源。其中以香樹為地名的有:雞翅嶺村的香仔園、金桔的白芽香、百花洞村的香角等。

莞香依其質地優劣可分為白木香(第一次新開鑿香塊,白色無花紋,最低等香料)、鐮頭香(第二、三年在舊鑿口鑿出的香塊,有少量花紋,無香油質),牙香(從開採多年的香樹中,開鑿的馬牙形的香條,木質堅硬,富含香油質,又稱“女兒香”,是莞香中的上品)和沉香(從多年老香樹樹頭中開採的香油木塊)。

  上乘的莞香,硬如鐵、滑如脂、色如金、重如玉,能沉水而不溶,

元代已與銀等價,明代起就是上貢的佳品。

千角燈:中華第一燈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千角燈是一盞綴有“千隻角,千盞燈”的大燈,掛有24條據說是傳自宋代皇室皇姑手製的燈帶。千角燈製作工藝,源自宋朝,經過數百年的口傳身授,至今仍獨樹一幟。所製作的燈,一定要有一千個角,每個角點燃一盞燈。以前是點燃用燈芯燃燒的油燈盞,後來改用煤油燈,解放後改用電燈泡。

2004年初,東莞市莞城區人民政府為重現千角燈這一民間工藝瑰寶,邀請原莞城工藝廠87歲的張佛和84歲的尹全制老藝人制作千角燈,經八個多月的艱苦製作,製作出一個寬達3。5米、高達4。5米的千角燈,並於當年9月14日在人民公園博物圖書館對外展出。

2005年獲得中國民間工藝"山花獎"金獎第一名和"中華第一燈"光榮稱號。

為國爭光的“莫家拳”

莫家拳是

廣東五大名拳之一,於清代嘉慶年間

,由廣東惠州府莫蔗姣創立,經東莞火崗村莫達樹、莫四季、莫定如、莫清嬌等人修改成為著名的莫家拳。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莫達樹、莫清驕等人在東莞縣一帶傳授莫家拳,橋頭鎮大洲村的莫龍富等人繼承師法,成為莫家拳第二代傳人。再由莫龍富等人傳給石水口村的莫黎勝、莫林、莫亮、莫容等成為第三代。此後,莫家拳在橋頭一帶承前啟後,代代相傳,十分興盛。清朝時,石水口村出過藍翎進士莫雄謀,在皇帝面前表演“魁星勾鬥”,令龍顏大悅。清末明初,

石水口著名拳師莫林勝在香港用"沖天腳"打敗俄國擺擂者,為國爭光

。該村莫家拳傳人莫有全“一腳定姻緣”的故事也廣為流傳。

目前,石水口、大洲兩村常年開設武術班,學校還有武術隊,莫照容的徒弟莫泊許等人負責教授武藝,莫家拳在橋頭被進一步發揚光大。

東莞草織行業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東莞草織最少已有二千多年曆史。東莞的水草編織產品工藝,明朝已聞名全國。鴉片戰爭之後,主要品種有水草類、草繩類、草辮類、繩席類、草蓆類,銷往歐、美、澳、南洋各地。

新中國成立後,道滘是草織主要鎮區之一,1952年有大小草織廠43家,1956年3月參加公私合營有18間大小草織廠,產品由國家土產公司包銷。60年代出現新品種門口席(即爐底席)。後因水草不足,又以稻草作門口席,並放出廠外給居民加工,很多大隊都辦起草蓆廠賺加工費。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世紀70年代,是草織廠的黃金時代,草織品有草籃、草盒、提花席、方席、蒲團席。1976年工業產值為70年代利潤最高年。1979年開始,原材料短缺價格上升,造成草織廠走下坡路,後來由於塑膠製品的發展,取代了原來的草織產品市場,東莞百多年的傳統手工草織業,被逼停產。

七夕貢案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拜七姐”是嶺南著名傳統風俗。莞城及水鄉各鎮村多以“七姐妹”結拜形式“拜七姐”。新中國成立前莞城以橫巷梓、同德街為盛。鄉村多以“輪豬”方式籌集資金,每年七夕,大擺貢案。這種活動曾在文革時期中斷。

文革後,道滘、望牛墩等鎮逐漸恢復該活動。2004年望牛墩鎮政府舉辦七夕風情活動,大擺七夕貢案。傳承者已從少女成了五六十歲家庭主婦。她們放下家庭事務,全力精心製作大批精靈小巧的手工藝品,引動全鎮的群眾熱情。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6月10日,望牛墩貢案應邀參加“廣東省首屆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用開心果殼制臘梅,白米砌成菊花,洋蒜衣作蓮花,以雞蛋殼制燈,以及手繡的一寸花鞋等等,贏得高度認可。廣東省博物館已將其徵集為民俗文物收藏。

吃貨最愛:東莞臘腸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東莞臘腸色、形、味獨特,形狀不同一般,呈橢圓形,紫醬色,比鴿蛋稍大,芳香可口,並且用料嚴格,製作講究,質鮮、香醇、爽脆。早期傳統臘腸的製作,是將一定比例的肥肉、瘦肉、鴨肝、豬肝等切碎、稍剁後加配料,灌入腸衣中,懸掛暴曬,去掉水份而成乾製品。

東莞臘腸的製作工藝歷史悠久,產品選料上成,工藝獨特,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價值。厚街臘腸除暢銷港澳及東南亞一帶外,還遠銷歐美等地,每年出口萬多噸,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厚街臘腸的主產地在厚街鎮及東莞市食品進出口公司、市食品公司等。在東南亞及港澳地區,東莞厚街的臘腸都是非常出名的。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大道東2018-05-21 10:00:46

東莞是一個人文底蘊豐富的城市,作為一座嶺南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在近代也是我國的改革先行地,同時地理環境獨特,自古便因為水系發達,又被成為水鄉,而在東莞則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從其表現形式分類來說可以分為東莞的民間藝術:

七夕貢案;民間傳統音樂有鹹水歌、山歌;民間舞蹈則有龍獅舞表演;

東莞粵劇:木偶劇、木魚歌;

民間手工藝製品有編織技藝、龍舟製造、麒麟彩燈製作、百歲製作技藝,武術有莫家拳。

民俗節日:交盤會、賣身節、盆菜宴席、放河蓮花、舞木龍、康王寶誕。飲食文化:道滘裹蒸粽、糖不甩、道滘魚丸、麻葛,東莞特色的艾粄、蘿粄卜。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城市化的進展中,東莞很多的非遺出現了後繼無人的局面,許多現代的年輕人已經對於祖輩的歷史傳統感到陌生,這種情況對於保護東莞本土文化是不利的,因此現在正有許多專家和學者正在努力為拯救和保護東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儘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希望東莞市民能夠支援其本土文化的保護。

東莞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風雨TA江南2019-04-19 22:13:24

東莞市一個文人低溫的城市。非文化遺產。從古到今就是划龍舟。龍舟是廣東人的文化和,它的象徵是風調雨順。還有每逢初一15都要拜神。象徵著保佑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