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的歷史背景一百字?

長城的歷史背景一百字?孤雪飛燕6082022-07-17 22:58:35

我國北方的長城,開始於戰國秦、趙、燕三國。 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隨著各國之間政治、經濟關係的加強,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 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秦國之北,有義渠,又北為匈奴;趙國西北有林胡、樓煩, 北有襜襤、匈奴;燕國北界東胡。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除義渠從事農業外,其他均以遊牧、狩獵為生。

義渠是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強國,自春秋至戰國,與秦抗衡百餘年。匈奴、東胡等遊牧民族更是軍事素質高,作戰能力強。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人以遊牧、狩獵為生,牲畜以馬、牛、羊為最多,其次則為駱駝、驢、騾等。他們“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男子從小就學習騎射。“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因此,一到成年,“盡為甲騎”。

戰國之際,匈奴已經進入 奴隸社會,並且有了國家政權機構。國王稱為單于,其下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賢王外,其餘大臣都是世襲。東胡、林胡、襜襤、婁煩 與匈奴基本相同。

自戰國中期以來,他們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地區。由於他們善於騎射,長於野戰,採取突然襲擊,來去飄忽,難於捉摸,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而秦、趙、燕在戰國中期的作戰部隊主要是步兵和戰車,穿著寬衣大袖的服裝,行動遲緩,日行30—50裡,自然不能阻止匈奴、東胡的襲擊和擄掠。這不僅使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大大影響了三國的統一事業。針對這種被動局面,三國便先後進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築長城。

秦國自商鞅開始變法,推行富國強兵。軍隊逐漸改變成步兵和騎兵,並以軍功論賞和升遷,因此軍隊的戰鬥力增強,所向無敵。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後大敗魏國,奪取魏西河郡(今陝西洛河流域)和上郡 (今陝西東北部)地。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

長城的歷史背景一百字?快樂855316502022-07-15 17:46:11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萬千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寧的鴨綠江邊,長6350千米。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

長城的歷史背景一百字?近海風浪靜2022-07-14 15:22:40

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是世界古代八大奇蹟之一,是秦代開始修建,當時匈奴的騎兵一直騷擾著秦朝邊境,威脅著大秦帝國的安全,於是秦始皇決定在邊境修築長城用來抵禦匈奴的騎兵的侵入。

修築萬里長城耗費了大秦帝國大量的人力物力,古代傳說孟姜女哭到長城就是一個縮影,雖然代價很大,但是長城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在後來的保衛國土安全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長城的歷史背景一百字?陌芷2022-07-18 00:59:22

長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迄今為止,也是世界古建築的文明代表之作。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和進攻相結合的工程。長城不是單一的牆體,必須配以相應的關隘、城堡和烽燧,使之具有戰鬥、指揮、觀察、通訊、隱蔽等多種功能。但長城要真正發揮作用,還要由相應的部隊和軍事制度構成衛戍體系

是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徵調大量的民夫,結合春秋戰國時期北方諸國為了抵禦北方匈奴入侵修建的的城牆,修建了歷史上著名的萬里長城,秦滅亡後,後續國家陸續補修,特別是在明朝時期,為了抵禦清軍入侵,補修和延伸了長城,終形成了今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的萬里長城。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並用城牆連線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秦始皇又將長城連線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

長城的歷史背景一百字?186352059182022-07-18 14:15:09

自歷史發展到國家階段,立足於中原文化開創發展中華文明的各個王朝始終都面臨著北方各遊牧民族的不斷輪番侵擾的威脅,如何抵禦和消滅這股飄忽不定的強大力量是每個王朝都非常重視的邊防大事。

歷史發展到秦王朝始皇時期,乾脆全力修築起了一條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萬里長城,作為一道拒北的屏障,想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的邊患問題……這就是長城的由來。

長城的歷史背景一百字?芯舞芯漫2022-07-17 00:34:20

長城在中國歷史的長久歲月中,許多封建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曾經對它進行過多次修築,

我國古代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它貢獻了智慧,流盡了血汗,使它成為世界一大奇蹟。不論是巨龍似的城垣,還是扼居咽喉的關隘,都體現了當時設防的戰爭思想,而且也標誌著當時建築技術的高度成就。例如,

明朝時期,隨著封建經濟的高度發展,建築業也體現了規模巨大的生產流程和比較科學的燒製磚瓦作坊。因此磚的製品產量大增,磚瓦已不再是珍貴的建築材料,所以明長城不少地方的城牆內外簷牆都以巨磚砌築。在當時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運建築材料的情況下,採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樣的磚砌築城牆,不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築水平,

長城的歷史背景一百字?小龍哥的藥2022-07-14 17:04:03

長城作為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其具備高大堅固而且綿延不斷的特點,用來阻隔敵人的進攻,我國長城的修築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尤以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後長城修築為甚,因為這一時期長城修築距離較長,才開始有了萬里長城的名稱

長城的歷史背景一百字?泡沫2022-07-16 18:43:31

背景是我國北方的長城,開始於戰國秦、趙、燕三國。戰國時期,匈奴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秦國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秦代蒙恬大規模築長城。漢初,匈奴乘中原戰亂,越過秦蒙恬所築長城,復與漢以戰國秦、趙、燕長城為界明代貢獻最多。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長城的歷史背景一百字?馬頭琴的黃昏2022-07-14 17:31:12

長城分為秦長城和明長城,秦長城是當時秦始皇在位時修築的,當時是為了抵禦匈奴,維護秦朝的統治而修的,明長城是明朝所修的,當時是朱元璋在位時,為了抵禦少數名族,例如蒙古族的侵略和干擾而修築的。因為明朝當時的周邊為許多少數遊牧名族,但是主要目的還是加強中央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