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2019-03-23 17:08:08

我認為,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戰略失誤很多,但是,定都南京(天京)並不算失策。

太平軍,始終想要一塊根據地。農民起義,需要根據地,這是歷代農民起義留下的教訓

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太平天國不應該定都南京,而應該繼續集中力量北上,攻取北京。

事實上,這樣的觀點,早已被黃巢等農民起義實踐過了。這些起義,也用他的教訓,證明了農民起義,長期流動作戰,不重視根據地建設,是非常不明智的。

比如說,唐末農民起義,黃巢堅持流動作戰,轉戰南北,一度攻取長安。可是結果如何呢?在長安遭遇藩鎮和中央的聯合反擊後,退出長安,無處可依,迅速失敗。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以黃巢起義為代表的,長期流動作戰的農民起義,由於沒有堅強的根據地,一旦遭遇挫折,就迅速敗亡了。農民起義需要建立鞏固的根據地,這是歷代起義者,用獻血留下的歷史教訓!

同樣,假如太平軍一路北上,即使僥倖攻取北京(考慮到北方清軍戰力和太平軍軍力構成,可能不大),難道大清就滅亡了嗎?沒有根據地,直接在對手的心臟地帶作戰,失敗可能只會更快。

因此,太平軍內部,他們對於在何處建立根據地,都有不同意見,但是,即使最激進的太平軍將領,也沒有人提出要“直取北京”。

即使在永安,太平軍都“宅”了半年,可見,太平軍從一開始,就急切地希望有一塊立足之地。

太平軍起事之初,就一直期望建立根據地

在太平天國起事之初,雖然力量薄弱(蓑衣渡之戰後,可戰之兵不滿萬人),但是,太平天國的高層,依然思考過太平天國建立根據地的事情。

比如,洪秀全,就曾經非常欣賞謀士胡孝先的建議,認為應該“攻取咸陽”(不要笑),以關中為根據地。

不過,由於當時太平軍實力薄弱的現實,在攻取武昌之前,這些都還屬於“遠景規劃”。眼前的困難太大,“遠景規劃”還沒有引起高層的廣泛討論。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早期的太平軍,艱苦轉戰,主要需求是得到一塊立足之地,尚無力奢望選擇影響全國的根據地。

畢竟,在攻取武昌之前,太平軍攻桂林、長沙,屢遭挫折,任何一座稍微設防的城市,都攻不下來。那個時候,大家在”求生存“的階段,要說攻取北京,那是痴人說夢。

不過,即使出於“求生存”的考慮,當時的太平軍,對於選取根據地,依然有著強烈的渴望。

比如,著名的”道州決策“,洪秀全建議入廣東,石達開建議入西入貴州四川,更多的意見是返回廣西。

可見,當時的主要爭論,尚在到底要不要留在兩廣,或者進入更偏遠的貴州等地,當時,主要思路是,選擇清朝統治薄弱的區域,建立根據地,生存下來。

楊秀清在批判了”貪戀鄉土“的情結後,力主北上。

武昌城下的討論;東下金陵,建立“小天堂”為根據地是較為正確的選擇

太平軍攻取武昌前後,實力大增。在這個關口,太平軍對於發展方向,產生了積極的討論。

由於武昌地處“九省通衢”,東南西北,四處都可發展。因此,此時的討論,自然充滿了可能性,說什麼的都有。

當時,主要的意見有兩個:

1、以武昌為根據地,“遺兵襄樊”,北進中原。

2、東取金陵,“踞為根本,徐圖進取”。

兩種意見,當時始終無法取得統一。最終,楊秀清放大招,“天父下凡”,才統一意見,全軍東下。

參考當時的形勢,楊秀清去南京,是比較正確的決策。

太平軍攻取武昌後,雖然實力大增,但是,與清朝這個全國的統治者比起來,實力還是薄弱的。

因此,此時,盡一切方法壯大實力,才是發展的根本。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清朝在北方部署的力量較強,在建立鞏固根據地之前,捨棄水營優勢,北上中原與清軍決戰,並非良策。

1、清軍部署,當時重河南,輕長江中下游。

太平軍進入武昌後。咸豐帝調兵遣將,打擊太平軍。

以向榮為欽差大臣,指揮兩三萬清軍繼續緊隨太平軍;

以河南巡撫琦善為欽差大臣,會合直隸總督,指揮從北方各省調來的清軍一萬九千人,以及吉林、黑龍江等地的馬隊四千人,部署於南陽、信陽、商城等地,防堵太平軍北上。同時,從蒙古等地調撥的若干部眾,也陸續調動中;

此外,還命令雲貴總督與荊州將軍合力防守襄陽;

同時,各省開始團練,尤其是湖南地區的湘軍開始成型,這支武昌城不遠處的部隊,將來將成為太平軍的主要對手;

可見,此時清軍不斷調撥部隊,壓制武昌方向

而在長江中下游方向呢?清軍沒有增兵,只是讓兩江總督統籌軍務,趕赴九江而已。

坦白的說,清朝當時確實已經衰弱,當時,太平軍不論“北走信陽,東下九江,西上荊襄,南迴嶽州之路,(清軍)俱屬空虛”。但是,從當時清軍部署看,在河南方向兵力較強,長江中下游則相對較弱。

2、太平軍的兵力結構,決定了最利於沿長江東下;

此時,太平軍軍力迅速壯大,除了廣西老兄弟戰鬥經驗的豐富外,主要得益於在益陽、嶽州、武漢一帶獲取的大批水手。此時編成的“水營”,是太平軍重要的作戰和運輸力量。順江東下,能充分發揮太平軍水營的作用。而這些力量,對於北上河南來說,是發揮不了作用的(廣為流傳的老水手與楊秀清的建議,說去河南了我們的船就沒用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在湘軍水師練成以前,太平軍水營橫行長江,沒有對手。

3、奪取長江中下游,能最大程度打擊清朝,強大太平軍。

江南地區,是當時清朝主要的財源要地。同時,截斷運河,將使得清朝的南北運輸失效。這對清朝力量,是一次重要的打擊。(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攻取鎮江,大清認慫。雖然抵禦外侮與鎮壓內亂不可同日而語,但,足見大運河對大清的影響)。

事實上,在太平軍攻取金陵後,聲勢完全不同。不管是上海的“小刀會”,北方的捻軍,各地的天地會,紛紛響應,“聽天王號令”。

太平天國的失敗,在於其奇葩、固執的“拜上帝”教義,在於其領導人迅速的腐化、內訌,也在於許多政治、軍事上的失誤。

但是,就定都南京而言,本身並沒有失誤。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能獲取天下最富庶的地區作為根據地,對任何起義者來說,都是幸運的。可是,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實在配不上這樣的幸運。

比起後來只能在山區建立根據地的革命者來說,太平天國能迅速地在當時最為富庶的區域建立根據地,是何等幸運的事情。

可是,

沒有合乎民心的宗旨,沒有堅強團結的領導,即使幸運得到良好的根據地(哪怕是北京),又如何能承擔起艱鉅的歷史使命呢?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歷史茶坊2018-11-08 09:27:18

早在太平軍衝出廣西進入湖南之後,圍繞太平天國定都選址的問題就已經提上了議程,

“精神領袖”

洪秀全萌生了

“以河南為家”

的念頭,但天國實際控制人楊秀清卻想攻取南京做為都城,兩種意見勢均力敵,直到太平軍攻佔長沙失利,轉戰益陽時意外獲得了數千艘民船,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龐大的水營,趁機出洞庭,克岳陽,在岳陽招攬了大量的船伕和漁民,編入水營,太平軍水軍實力大增,幾無敵手。由於清廷水師力量薄弱,自此太平軍的水營取得了長江航道的控制權,這種局面一直到湘軍統帥曾國藩建立起湘軍水師以後才逐漸扭轉局面。楊秀清主張順江東進,攻取南京的計劃因水營的建立和強大逐漸佔據上風。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那麼,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呢?

在不少歷史學家的眼中,楊秀清主張定都南京是導致太平天國最終覆滅的元兇,理由主要有三條:

一。南京為偏安之都,難成大器;二。江南富甲天下,容易使太平天國上層腐敗墮落;三。江南民風柔弱,不如北方漢子適合從軍打仗。

事實上,說南京是偏安之都純屬後人牽強附會,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以南京為都,自南掃北,定鼎天下。諸葛亮早就評價南京城

“虎踞龍盤

風水絕佳“

。說江南是紙醉金迷之地,容易讓太平天國上層腐化則根本沒有道理,天王洪秀全早在永安之時就已納王娘三十六人,之後又在武昌大肆選妃。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這說明人的腐化墮落跟所處環境確有關聯,但更主要的還是靠個人的主觀和意志。至於說江南民風柔弱,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戚家軍都是由浙江義烏人組成的,卻是明軍最精銳的部隊,後來還調往北方去把守邊關。所以,楊秀清定都南京的計劃無疑是正確的。從天下大勢來看,江南為財源重地,是清廷命脈之所在,繼位不久的咸豐帝在聽聞南京失陷後不禁大驚失色,滿朝文武也是惶恐不安,他們食用的米飯、衣服的布料大都出自江南各地,依靠漕運送至京城。而江南一旦失陷,後果將非常嚴重。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漢唐時取天下者必先據中原,那時因為當時中原是人口最多,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但到了明清時期,南北形式已經逆轉,南方的人口、糧食、經濟和人才都已超越北方,太平天國一旦佔據南京,與清廷隔江而治,時間一長,此消彼長之下,再出兵討伐,清廷必不能倖存。還有一種論調,主張太平天國不應定都,而是揮師直取北京,清廷必將推翻。這種論調簡直喪心病狂,試問幾十萬老弱婦孺從軍出征,這跟明末流寇有何不同。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一旦遇到堅城久攻不下,或者糧草斷絕,後果就是全軍如鳥獸散。即使僥倖攻佔北京,也不過再次上演明末李自成故事。朱元璋在南京時,也有部將提出直取大都的建議,可朱元璋睿智的認定“懸軍深入,饋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朱元璋採納謀士朱升提出的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的建言,積蓄實力後,

先取山東,移兵兩河,拔潼關而守之,而後進兵大都。

太平天國的失敗在於佔據南京後不久即發生天京變亂,使得自身元氣大傷,人才不濟,不尊孔孟,無法籠絡天下士子之心。但如若不是定都南京的正確決策,很有可能還熬不到14年的時間便被絞殺在了北方廣袤的平原之上呢!

歷史茶坊,一個愛寫歷史的屌絲,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原創首發!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靜夜史2018-10-28 12:12:00

當然正確。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很多人說太平天國攻佔武昌後兵威正盛,此時趁勢北上,必定能夠一舉消滅清朝,實現漢人復國的夢想。但是太平天國卻選擇了東下南京,導致清朝得到了喘息之機,最後太平天國陷入和清朝慘烈的拉鋸戰中。最後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即使派出了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將領率領2萬多人北伐,也已經喪失了秋風掃落葉的猛烈態勢,最後不得不歸於失敗。

所以,定都南京絕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這個論斷表明上看無懈可擊,但是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太平天國本質上是農民起義,他99%的可能性是失敗而不是成功。因此定都南京就不是一個能不能成功推翻清朝的問題,而是一個能不能多堅持一段時間的問題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太平天國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定都南京,太平天國才能堅持14年之久。

所以我們應該這樣理解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1、沒有根據地的農民起義註定曇花一現

從陳勝吳廣點燃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烽火後,農民起義成為改朝換代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是,農民起義,特別是第一個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勢力,往往會成為為人作嫁的角色,因為槍打出頭鳥,而且加上最先反抗的必然是壓迫最深重的底層農民,導致他們起義充滿著被動和倉促。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因為沒有長遠的規劃,他們基本都是打到哪算哪,即使一擁而上拿下封建王朝都城,消滅統治者勢力,但仍然無法建立一個新的王朝,最終的結果就是被混入農民起義烽火的地主階級奪了權。

之所以造成推翻封建王朝仍然不能坐穩天下的情況,就在於農民起義軍的“居無定所”,走到哪,那就是根據地。陳勝如此、黃巢亦如此。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因為沒有根據地,就更不可建造牢不可破的堅固堡壘,其結果就是雖有百萬大軍,最終還是被包圍最終消滅。

看了這麼多農民起義的“光輝典範

,洪秀全不可能沒有觸動。如果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一擁而上固然可以一舉殺進北京,但是根據地也只有北京及郊區,周邊虎視眈眈的勢力終歸會迅速反撲。屆時長驅直入的太平天國只剩下一種可能,那就是曇花一現。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所以選擇南京對於太平天國而言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佔據南京,依託長江天險和清朝對峙,並且南京周邊又是清朝賦稅重地,佔據這裡無疑會對清朝形成巨大打擊。

在中學教科書上,對太平天國的總結是“太平天國運動是我國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太平天國堅持了14年,勢力發展到18個省,嚴懲了中外反動勢力。”

之所以能夠堅持14年而不是李自成這樣的42天,定都南京功不可沒。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2、定都南京提供了多種試錯的機會

1853年3月19日,太平天國攻陷南京,改名“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都城。隨後在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率領2萬人北伐,勢力一度到達天津附近,後因清朝的激烈抵抗,又扒開運河水淹太平軍,導致太平天國北伐遭到失敗。林鳳祥和李開芳先後被俘處死,北伐失敗。

1853年6月3日,太平天國派出胡以晃、賴漢英、曾天養、林啟榮等大舉溯江西征。先後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軍,復陷武昌,氣得曾國藩一度想要自殺,西征取得輝煌勝利。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太平天國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都是基於定都天京。佔領南京後,太平天國擁有了相對穩定的賦稅來源,這使得太平天國擁有了對抗清朝的物質基礎。

物質基礎的奠定不僅僅給了太平天國向外擴張,和清朝保持對峙的實力,更重要的是,它給了太平天國多次試錯的機會。以往的農民起義,農民階級揭竿而起,趁勢摧枯拉朽,不可阻擋。但是,一旦遭遇失敗,或者小的挫折,農民軍就可能一鬨而散,先前的勢不可擋的態勢就會立刻煙消雲散。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因此可以說,我國古代的農民起義,最喜歡的就是一勞永逸,最害怕的就是失敗和挫折,因為他們敗不起。而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理論上說比以往的農民起義更近一步,成了類似於清朝的穩定政權,這就讓太平天國不至於被清朝或者列強一擊必殺。

從1853年定都天京到1864年天京陷落,11年時間裡,太平天國曆經北伐、西征和東征以及數次攻破江南江北大營以及石達開西征失敗等一系列事件,有勝有敗但堅持了這麼久,這是定都天京的功勞。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3、清朝並沒有一般的漢人王朝那樣容易推翻

1856年,風雨飄搖的清朝進入最危急的關頭,外有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不僅侵略加深而且還大片失地。內有太平天國在南方席捲半壁江山,清朝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急時刻中。

但是,從1861年開始,清朝卻奇蹟般地開始多雲轉晴。“辛酉政變”之後,慈禧掌權,重用漢人官僚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對太平天國逐漸形成了優勢,終於在1864年攻陷天京。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隨後,慈禧重用左宗棠等人,剿滅西北迴亂,粉碎了其分裂我國的圖謀。隨後清朝開始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清朝得以起死回生。

這一系列的事件說明,清朝和以往的漢人王朝不一樣。一方面,它遭遇到3000年未有之變局,因此有了更多續命的可能,比如向列強妥協,藉助列強勢力消滅太平天國;另一方面,透過重用漢人官僚的方式即可以重新爆發強悍戰鬥力。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太平天國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對手。早在太平天國之前,清朝就爆發過大規模的反抗,比如吳三桂的三藩之亂、乾隆後期的白蓮教起義,但是其都遭遇了失敗,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清朝的多面選擇。

清朝的建立,創造性地將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結合,將滿漢蒙等勢力聚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多元的結構。在八旗廢了還有綠營,在綠營殘了還有團練,只要太平天國願意,清朝有多種選擇可以一直打下去。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之所以能對太平天國如此強悍,主要是太平天國和以往的農民起義一樣,撬動了地主和士紳階層的根本利益,因此他們願意同仇敵愾共同絞殺太平天國。

最可怕的情況是太平天國攻陷北京,然而清朝還是可以退守東北或者蒙古繼續周旋,太平天國卻不可能一直保持蓬勃狀態。

所以可以說,定都天京的目的不在於徹底消滅清朝,而在於抵抗清朝的瘋狂反撲。事實證明,這個選擇並沒有錯!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楊帆老師2018-05-30 20:34:52

太平天國的運動史上,確實在戰略上出現過不少失誤。例如起兵之初在廣西的深山老林裡浪費了大半年的時間才開始北上。定都南京後,沒有全力北伐,也沒有有效的增援北伐軍。在後期運動中是主力經營皖贛還是經營江浙分歧很大,致使在安慶保衛戰中,沒有有效的協調與統一。天京被圍之後,明明有機會放棄南京繼續流動轉戰,或者在其他地方重新開啟局面,但是最終選擇死守南京等。與這一系列的錯誤相比,定都南京真的談不上什麼失誤,真正的失誤或者錯誤的是定都南京之後一系列的後續措施。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定都天京

首先,在定都南京之前,太平軍一直是流動作戰,並沒有任何的根據地,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才能繼續戰鬥。

定都天京之前,太平軍一直都是拖家帶口,流動作戰,從廣西起兵到圍困長沙,再到攻克武昌,以及隨後的克九江、安慶、太平,最後拿下南京,雖然一路上比較順利,但是並沒有有效的佔領一座城池。

在很多人眼中,太平天國不應該定都南京,而是應該一直繼續北上,打到北京,清朝就鐵定滅亡了。理由是太平軍起義初期,八旗軍腐朽不堪,強大的湘軍還沒有組建,所以太平軍如果一直朝北打,就能佔領北京,推翻清王朝,這種想法雖然不無道理,但是也僅僅只是馬後炮而已。

明清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早已轉移到南方的長江流域,農業中心也以兩湖和太湖平原為主。東南不僅是整個國家的賦稅中心,也是農業中心,優先控制東南地區,在經濟上遏制住清政府的咽喉,應該說是沒有什麼大毛病的。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太平天國運動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也不乏攻克都城的現象,但也並非就一定能成功。黃巢進了長安,最後還是失敗了,李自成進了北京,照樣輸給了清軍。如果太平軍一直繼續北上,沒有任何根據地,打到什麼地方才是頭呢?打到北京就一定能攻克北京嗎?攻克了北京清朝就一定會滅亡嗎?也許能推翻清政府,但是能否最終取勝天下,真的很難說。

其次,太平軍之所以失敗,並非定都天京,根本上還是自身內部的腐敗造成的。

太平軍的主要領導人基本上都是窮苦農民出身,所以基本上是胸無大志,一朝得勢,變本加厲的把曾今幻想的生活全部都補了回來。生活奢侈,腐化,出門大講排場,並且等級森嚴。起義之初承諾老百姓的人人平等,處處飽暖的小天堂從沒有實現過。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天王府

宗教立國嚴重的降低了太平天國政權的吸引力,天父天兄,天父下凡等一系列宗教活動不僅對普通民眾沒有任何吸引力,也讓真正的基督教國家厭惡太平天國政權。

對傳統文化的過分破壞,讓讀書人萬分厭惡太平天國政權,一場反清起義演變為傳統文化與“西洋文化”的鬥爭,成為漢族人自己的鬥爭。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太平軍北伐

偏師北伐,沒有有效的支援林鳳祥、李開芳的隊伍,雖然孤軍北上的北伐軍也一度牽制了大量的清軍,但是畢竟還是讓幾萬戰鬥力最為強悍的軍隊白白葬送在北方,也沒有摧毀清政府的老巢。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天京事變

主要領導人之間的爭權奪利,演化為嚴重的內訌,最終導致領導層的嚴重分化,楊秀清與韋昌輝被殺,石達開帶走了近20萬人脫離了主戰場,嚴重的削弱了太平軍的力量。

綜上所述,定都南京其實並沒有錯,相反是個明智的選擇,但是在隨後的歲月裡,自身的問題太多,造成了太平軍的最終失敗。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路,徽南城意頭條號,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態,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小奔說史2018-05-31 00:02:17

不僅不是戰略失誤,還是當時情勢下的一個正確抉擇。

為什麼這麼說?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首先,鬥爭形勢需要太平軍有一個安身之地。

太平天國自從金田起義後,除了在永安有過一段休整期,基本上處於長期流動作戰狀態。因此,太平軍需要一個地方作為首都,從而建國並與清廷分庭抗禮。

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克武昌,隨後,洪秀全一度想要以武昌為都,派兵北伐廢黜“清妖”,隨後建立全國性的統一政權。

但當時尾隨清軍已經緊逼而來,於是,楊秀清提出定都南京的戰略,即“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然後遣將四出,分擾南北,即不成事,黃河以南,我可有已”。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克南京,殺死了兩江總督陸建瀛。3月29日,洪秀全將南京定為太平天國的首都,改名為“天京”。

其次,南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京是南北漕運的咽喉要道,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軍艦開到下關江面打算攻城,道光只得簽署條約投降。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對外也是如此,南京自古號稱“吳頭楚尾”,不僅連線長江中上游,而且是開啟蘇杭富庶之地的重要戰略要地。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越來越深,上海的戰略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可以說,誰控制通商口岸,誰就控制未來。

因此,明朝朱元璋,1927年北伐,都是以南京作為基地最終取得全國統一。

據《甕牖餘談》卷六記載:“既陷金陵,東賊意欲分黨踞守江南,而自往攻河朔。太平天國當初定都時,楊秀清一度考慮進取開封,不過最終還是決定南京。

最後,太平天國的失敗並不是因為定都南京。

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關鍵是爆發於1856年的天京事變,最終,以楊秀清為首的天國中樞被一掃而空,楊秀清及其兩萬部下被誅殺,韋昌輝及其部下被誅殺,秦日綱被誅殺,石達開帶領十多萬精銳出走。

不僅如此,最初從廣西起家的部下也幾乎損失殆盡,而這些人恰恰是太平天國最忠心、戰鬥力最高、紀律性最強的組成部分。

在這樣危機重重的時刻,反而是朱元璋精心打造的南京城牆幫太平天國續命。如果不是南京城牆,太平天國絕對撐不到1864年。正因為有南京城牆,太平天國在最後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還能逼得曾國藩一度萌生退意,差點就要勸曾國荃退兵。

所以,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不僅不是戰略失誤,反而是棋高一著的妙招。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寶樹白石2019-03-23 22:16:26

大平天國選擇定都南京沒有錯,為什麼說定都南京沒有錯呢?

一個政權選擇一個地方定都應該有這麼幾個要求,一,能夠輻射周邊地區,這個城市必須要有一定的影響力,是這一片地區的代表,能夠引領這一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地區。具有這一地區的代表性。

二,交通設施方便,能夠很便利的運輸大量的糧食,銀錢,物資,供應龐大的統治集團的消費,一個幾十萬人的城市必須要有強大可靠的物資供應。

三,軍事上易守難攻,南京在長江南岸,一江阻隔,北方的清朝政府無法透過長江天塹,進改南京。

四,此地應該物資豐富,能夠源源不斷的供應南京人口的消費。

這些條件南京都具備。

從長江航道運輸的物資糧草透過長江供應給這座城市。

而長江運輸,從長江中,上,遊透過水運方便又快捷。

攻下南京必須切斷水路,切斷南京的生命線。湘軍和太平軍打仗都是圍繞著長江水運而進行的。切斷了長江水運,就間接的切斷了南京的生命線。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江東汪郎2019-04-03 00:23:12

汪郎認為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是不明智的。

1、南京的位置特殊,是清廷的命脈所在!定都南京會引起清政府的強烈反撲!

南京是兩江核心地帶,江南重鎮,更是清廷賦稅重地,控制南京有利於江浙地區的穩固。

在“天下賦稅,江南獨半”的經濟環境下,這裡就是清廷的命脈所在!何況南京本身就是一處龍盤虎踞,極具有帝王之氣的地方。

定都南京等於是要掐住清廷的咽喉,斷了它的命脈,這樣會引發清王朝的強烈反擊。

事實上也是如此!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軍進入湖南後,清廷雖然允許地方籌備團練,但是此時的團練還只是掛在地方官府名下,受到官府節制,並沒有多少的自主權。

如:羅繞典、朱琦、龍啟瑞、陳孚恩等,

名義上是獨立於綠營體系之外,但實質上卻是“幫同、協助”的身份,依舊處於地方官府或中央派遣大員的監視之中,並淪為附庸(羅繞典掛在欽差大臣賽尚阿、湖廣總督程矞採名下;陳孚恩掛在江西巡撫陸元烺名下;更有甚者是掛在自己本籍所在的知縣名下)。

這樣的團練有一定的戰鬥力,但受到的約束極大,是無法單挑太平軍的!

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軍定都南京後,清廷放開了對漢族官僚籌辦團練的限制,由最開始的“防漢”心理向“依漢”思想轉變,即

責令在籍紳士專辦團練(如曾國藩),遣京官回籍辦理團練(如呂賢基),

使團練大臣不再成為地方官府的附庸,使漢族官僚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這樣的結果就是,太平軍不僅要面對綠營的圍剿(江北、江南大營),拓展的根據地鞏固能力被減弱;同時還要面對最為兇悍的團練軍,如: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等,軍事壓力很大。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2、南京地勢平坦,沒有有效的天然防禦優勢!

定都南京最大的天然防禦依賴就在於長江天險,但此時南北交通已經有了大運河,長江上游如岳陽、武昌等又被清廷攻佔,太平軍在事實上已經失去了長江的自然防禦功能。

即使透過西征重新打下武昌,但岳陽、長沙還牢牢控制在清廷手裡,而曾國藩的湘軍水師能夠發動湖口大戰,就是因為控制了水陸上游。

同時太平軍也沒有在陸地上佔據定都南京的優勢!也就是說,清廷可以從浙江、福建、廣東等南方省份的軍隊聚集圍剿南京,這和當年的東吳、東晉是不同的,所以太平軍只能硬扛!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3。離上海太近,還需要面臨西洋侵略者的軍事進攻。

上海此時已經是開放口岸,也被英法侵略者劃分了租界,對於侵略者來說上海已經成為它們的天堂!

但太平軍定都南京,引發了清廷的大規模軍事鎮壓,這在洋人看來會影響上海的穩定,所以必定會參與鎮壓太平軍中來。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美國人華爾組建洋槍隊,配合李鴻章的淮軍對太平天國進行鎮壓。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南京既然不合適太平天國定都,那麼哪裡合適麼呢?汪郎以為,真正適合太平軍定都的應該是襄陽!

襄陽地處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游,處秦嶺、大巴山和大別山之間,北連南陽盆地,南接江漢平原,地理位置優越!

1。不缺糧食!

這裡有漢江平原,是明朝中後期就開始流行“湖廣熟,天下足”的核心地帶之一,而湖廣地區的糧食生產已經超越“蘇湖熟,天下足”的蘇常錫湖等太湖流域了。

2。交通便利!

襄陽屬於五省通衢之地。

可透過陸路進入豫、陝、川、湘,並可獨霸鄂省。北伐、西征、東進、南下,無論是哪種路線都有利於太平軍發揮!

而且水路也很發達,從漢江入長江、進湘江,控制大江上游,順風順水,軍事十分便利!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3。民風彪悍!

湖北屬於荊楚文化範疇,自古就有“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的說法!

荊楚百姓自楚國時期就養成了不服周的霸氣,也塑造了彪悍的民風,這就能夠給太平軍提供優質的兵源。

4。進可攻退可守!

襄陽地處湖北西北部,往西進入神農架(通四川),往西北進入秦嶺(通陝西),擁有足夠的地理天然防禦體系,就算遇到戰事不利也有東山再起的機遇。

明末李自成為什麼能多次從無到有,就是依靠大山給予的環境休養生息!

5。沒有列強幹涉!

襄陽地處內陸,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不會遭受到西方列強的武裝干涉,這樣就能減輕太平軍面臨的軍事壓力,可以專心對付清廷!

當然,這僅是汪郎的一家之言。但襄陽確實適合太平軍定都!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布夫舟2018-04-08 23:07:44

1853年,當太平軍將攻佔的南京定為國都的時候,某種意義上太平天國就已經輸了。如果天王洪秀全不讓敵人有時間喘息,而是集中兵力直搗北京城,清政府根本沒不可能從驚慌失措中恢復過來挽回頹勢,那麼毫無疑問他的順利進軍會使得他幾乎不遇抵抗的佔領北京城。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歷史上林鳳祥、李開芳僅率領兩萬兵力長驅北伐,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經歷南北六省,進軍四千裡,一路打到天津附近。但是由於他們過於孤軍深入,力量懸殊過大,最終導致功敗垂成。試想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洪秀全竭盡全力調動十幾萬太平軍全力北伐,是有著非常大的機會取得勝利的。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此時的太平軍攻佔南京之時號稱百萬,保守估計生力軍至少十幾萬。當時太平軍兵強馬壯,高度集中,他們更有著一大批優秀的將領,楊秀清、石達開、羅大綱、林鳳祥、李開芳等等。從金田到南京,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鼓舞了成千上萬的群眾加入。各地風起雲湧的反封建起義,各地的小刀會、天地會、捻軍等等,使得清政府的處境更加艱難。此時的外國列強還正在觀望,並未選擇扶持清政府。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反觀清政府,雖然軍隊有百萬之眾,但是分佈在全國各地,兵力分散,並未有效集中。加上清政府朝政腐敗,八旗子弟早已經不堪大任。對抗太平軍之中,清政府前後調集軍隊達50萬之眾,更換過四個統帥,仍然無濟於事便可說明這一點。至於湘軍這些地方團練,那是1854年才正式成立的,而1853年10月的時候,北伐軍已經能夠威脅到北京城了。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人者仁義也2019-05-12 10:09:09

這裡從軍事地理來看,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的行為是極其錯誤的,他此後的失敗和定都天京的那一刻實際上就已經註定了一部分。

簡單看一下南京市在地圖中的位置,靠近長江的下游而,可以看一下長江周邊的城市群,從武漢到黃石,九江,安慶,蕪湖,最後是南京,這一條路線是不是很熟悉,這就是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打太平天國最後勝利抵達南京的行軍路線圖。湘軍就是沿著長江一路攻城拔寨最後滅亡太平天國的。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國除了最開始派遣一支軍隊北伐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防禦階段,

守衛著長江沿岸的城市,也就是說太平天國運動一直是處在被包圍的狀態,清軍在長江兩岸一直設有江南江北兩座大營,導致太平軍的首都始終處於清軍的威脅之中,使得很多軍隊受到了牽制,南京靠近出海口上海,而上海正是帝國主義列強的所在地,這些英國人,法國人盤踞的地帶,在太平天國拒絕與其合作之後,轉而攻擊南京,洋槍隊和李鴻章組建的淮軍正是受到列強的訓練。也就是南京始終處於四面合圍的夾擊之中。實際上太平軍也嘗試開啟局面,最開始向西進攻,在湖北江西等地攻城略地,但是湘軍來了之後,一直是執行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的軍事政策,使得太平軍無法開啟局面。最後是向南北擴張,例如李秀成和陳玉成曾經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在南北兩地建立大量的根據地,但是湘軍卻只取南京,使得李秀成被迫回援,最終導致太平天國的全面失敗。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元尚2018-11-23 18:42:51

定哪兒都是錯。分裂國家的行為。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乘風破浪的餃子Sa2019-03-23 22:38:12

太平天國此時定都南京當然是戰上上失誤,憑太平軍當時兵力,守住天京都很吃力,還得分兵去北伐,西征,顧此失彼,很容易失敗。加上天京臨江靠海,利於有堅船利炮的清妖與洋鬼。但如果太平軍合兵北伐,在運動戰中打直取北京,鞏固中原,再東征,西討,向南推進……事實上後來林,李帶二萬兵北伐失敗,就是明證。全力北伐,太平天國高層也沒那麼快腐化,各大小王也沒那麼容易就離心離德埋下大患,這都是致命的戰略失誤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小鯤論壇2018-04-09 11:43:34

太平天國定都一事本無對錯,關鍵在於你是站在怎樣的角度去看待!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從太平天國軍事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定都天京一事是合理的選擇。

自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到咸豐三年,太平天國一路向東北方向進攻突圍,當時的太平軍可謂是勢如破竹,攻破了清政府江南大片江山。儘管如此,太平天國依舊不穩定,因為太平軍面臨著一大障礙,前有圍堵後有追兵。所以,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也有休養生息、屯兵集糧、整頓吏治的合理打算。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然而夢想總是美好的,而現實依舊是那麼的骨感。

從太平天國的歷史結局來看,其定都一事是無疑的錯誤之舉。

1853年,那一年的太平天國在軍事上可謂是達到了頂峰,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太平天國不一鼓作氣全軍北伐,推翻腐朽清政府呢?”其實這也暴露了封建農耕階級的一種“富貴即安”的小農思想。據史料記載,洪秀全的後宮嬪妃就有2千多位,就連他的天王府比當時腐朽的清政府還豪華富麗。定都江寧,無非滋生了太平天國領導層的腐朽作風,同時也急劇銳減了太平軍整體的氣勢。如此這般,定都一事無疑是錯誤的選擇。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太平天國定都江寧(天京)雖然是一件歷史事件,但是它跟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一樣,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存在著各式各樣的選擇,說不定一個很不起眼的選擇就會決定你今後的人生路程,所以學會站在長遠的角度去進行選擇顯得尤為的重要。

願你從今開始慎重抉擇,你美好的生活將如期而至。

(愛生活,愛歷史。祝你一切安好!)

(敬請關注:小鯤論史)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雨夜說春秋2019-04-02 21:45:03

謝邀。

定都天京,有利有弊,但是確實利大於弊。這種事儘量不做事後諸葛亮,只能從當時的環境和實力來分析。

1。太平軍有了根據地。太平從金田村出發,一路征戰,在廣西,湖南,湖北,安徽,一路流竄,雖然也取得了軍事上的多個勝利,但基本都是小型戰鬥。攻克武昌之後,太平軍領導層開始有了很大自信。經過多次反覆,最終攻克南京並定都。太平天國實質上還是一個流動的非法政權,基礎不牢。定都南京使得這個流動政權有了一個固定戶口。以南京為大本營可以多路出擊,勝了可以繼續進攻,敗了可以退回休整。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2。太平軍有了合法性。太平天國軍民終歸是造反,雖然自稱天國,在全國範圍內還是沒有得到多少認同,也許是清廷宣傳的原由,民眾皆以“長毛”稱之。太平軍在流動作戰的過程中,兵丁,補給,攻擊,不可避免的要侵擾到當地百姓和士紳,會激起反抗情緒。而南京,自古就有帝王之氣,多個王朝建都於此,具有天然的號召力,太平天國建都於此,形成了分庭抗禮的政權,表明了自己合法性。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3。太平軍有了大糧倉。從晉室衣冠南渡,到唐朝安史之亂,再到靖康之恥,中國的經濟重心完成了南移,明清兩代江南都是錢糧賦稅重地。太平軍在南京立足,等於在江浙滬的中心有了倉庫,軍隊和天國的錢糧補給,可以從周邊源源不斷運進來,不僅可以支援天國自身的運轉,奪取清朝廷的糧食,還可以轉守為攻,以此地的糧食支援北伐,西征。這一點上,天京確實是立國的極佳選擇。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4。太平軍卻背上了大包袱。定都天京當然有弊端,而且還很大。首先就是南京是江南富庶繁華之地,煙花柳巷數不勝數,太平天國高層入住以後,鬥志消弭,沉迷享樂,使得天國的將軍士兵人心離散,貪圖富貴。二來天王洪秀全革命思想消退,不再一心顛覆滿清,在軍事打擊面前,失去了機動作戰的傳統,而是一心堅守天京,使得多路太平軍來救天京,卻被圍點打援,忠王李秀成無法違抗天命,拼死一搏,有生力量被大量消滅,以致身死國滅。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三生有畫2018-04-08 21:28:56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有長有短,就看有沒有辦法,揚長避短,把長處發揮到極致,然後掩蓋短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從地形來說,南京位於江邊,擁有高牆厚壁,易守難攻,這是它的優勢。但是,南京的短處,就在於它戰術上的優勢,沒辦法掩蓋戰略上的劣勢。

1、位於長江下游。這個地理位置,導致它面臨上游巨大的壓力。武漢的軍事力量,可以順江而下,水陸並進,順勢而下,很容易突破南京防線。

中國歷史上偏居東南一遇的政權,如東吳、南宋,基本上都是被自西向東的順江而下的戰略進攻給滅了。

這樣的劣勢,只有一個人突破了,那就是朱元璋。這裡除了蒙元貴族喪失人心、朱元璋軍事集團戰略眼光、軍事能力強大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火器的大量運用,克服了步兵的不足。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2、定都南京這樣的江南煙花之地,沒辦法培養陸戰之王騎兵。在冷兵器時代,陸戰之王永遠是騎兵。誰擁有強大的騎兵集團,基本上就可以稱霸中原。定都南京的政權,基本上將來,都沒辦法建立一支優秀的騎兵,馳騁中原大地,以及廣袤的西北和蒙古高原。這樣的步兵軍事集團,很難擊敗北方的騎兵軍事集團,太吃虧了。這也是為什麼,南京的政權,基本上很少能征服中原和蒙古高原的。因為步兵沒辦法好騎兵賽跑和拼機動性。

3、南京乃繁華之都,秦淮河畔,美人如煙,最容易腐蝕鬥志。這一點上,也是非常明顯的。生活環境太好,條件太好,人就會貪圖享受,缺乏拼勁。定都南京,過早的暴露了人性的貪慾和黑暗,從而引發了內部分裂和爭鬥,最終瓦解了統治核心。

4、南京在秦末,實際上是屬於四戰之地。西、南、北全部是清兵和湘軍,東邊卻是淮軍,而淮軍的背後,是西方列強。上海距離南京太近了,上海市西方列強的地盤,他們是不可能讓太平天國隨便進駐上海的。這就導致太平天國國都,直接面臨著西方列強的僱傭軍威脅。

這可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存在。太平天國在別的戰線,都能所向披靡,但是上海,卻是太平軍的墳墓。

那麼,太平軍定居南京,唯一的戰略優勢,就是因接近上海,能夠剛接近代文明和軍事裝備。所以,太平軍的火器運用,並不比清軍差多少。但是,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拋棄觀望,選擇扶持滿清政府,這條優勢,瞬間轉化為劣勢:四戰之地,並且還直接面臨西方列強僱傭軍的進攻。

所以,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從戰略和長原來看,是弊大於利的。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大國布衣2018-12-06 21:08:44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是個具有長遠眼光的決策,洪秀全從廣西金田村起義一路往東打到長江以南的金陵,沒有就近選擇長沙或武昌作為太平天國的國都,說明太平天國從一開始就將國都目標定在了金陵,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決定。天京所具有其他城池所不具有的優勢條件,得以使太平天國能佔據南方五省統治達14年。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首先,歷朝歷代偏安南方都愛選擇定都天京。從三國的東吳、晉元帝司馬睿衣冠南渡後建立的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四朝到後面的南宋、南明,這些南方小朝廷無一例外統統選擇了金陵作為國都。太平天國起義席捲南方之後,由於對滅亡清朝信心不足,因此,定都天京可進可退,加上歷朝歷代定都天京都能做一方諸侯與北方政權分庭抗禮。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其次,天京在長江以南,有長江天險做屏障。長江對天京之重要從歷朝歷代定都這裡就可以看出,西晉滅吳前花了近二十年時間操練水軍才一舉攻下金陵城。陳朝一直到隋朝建立後的開皇八年(588年)才以晉王楊廣統領水陸大軍50萬渡過長江攻滅陳朝。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清朝在天京周圍設江南、江北大營鉗制囤圍天京。太平天國利用水軍和長江優勢大破江南、江北大營,多次使天京化險為夷。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再者,太平天國的統治範圍都集中在經濟較為富庶、生產比較發達的江南地區。這裡是原清朝的錢糧財稅重地。太平天國能在建立政權不久即在1853年一年裡分別發動北伐和西征,沒有江浙皖一帶富庶的生產經濟做支撐是極難實現的。天京雖然離太平天國的統治邊境較近,但畢竟有廣闊的軍事腹地,江西、浙江、湖北等省離天京都不算遠,遇清軍迫城可短時間內從各省調集人馬回京勤王,天京若不能守也可快速南下。

天京這座太平天國的國都發生了太多的歷史大事,其中最著名的當是定都天京不久後發生的“天京事變”和1662年至1664年發生的“天京保衛戰”。在這座江南名城裡太平天國發生了一幕幕內部自相殘殺、統治階級腐化墮落、城內城外血戰拼殺的事情。天京見證了太平天國的由盛轉衰,隨著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正式結束了。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憤怒野虎2018-05-29 22:04:23

從農民起義的性質和戰略上說,定都天京是失誤的。

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性質,是追求生活改善。因而,許多農民領導將領,戰爭初期獲勝後,多會引發利益爭奪。而定都天京,使這種矛盾激化引發過早內訌。反觀元末,朱元璋在“廣積糧,緩稱帝”思想指導下,獲得成功。

從戰略上講,定都天京,實屬過早。太平軍起義後,初期戰爭都是奉行運動戰,飄忽不定,或東或西,三萬軍隊把幾十萬清軍打得毫無還手,從廣西金田一直打到兩湖江浙一帶,震驚朝廷。定都天京後,戰略重心、戰爭重點目標明確,這給清廷看到了打擊希望——攻陷天京,就可剿滅太平軍。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大福讀史2018-10-27 13:31:27

是否對錯,一則可以參考1853年太平軍猛將羅大綱獻上的“定國三策”,二則可以參考太平軍外國戰友伶俐的作品《太平天國》的一番話,三則可以參考清朝當局自己的說法,四則可以參考忠王李秀成在被俘虜後所寫的“論天朝十一項錯誤”。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一)在太平軍攻克南京後,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繼續揮軍北上,做第二個自南掃被統一中國的朱元璋。二是依靠南京龍盤虎踞的險要地勢與滿清分庭抗禮。時任殿左一指揮的羅大綱同意前者,其建言一針見血,很有大開大闔的戰略頭腦。大體與朱元璋北伐方略相彷彿。

“欲圖北必先定河肩,大駕駐河南,軍乃渡河。否則先定南九省,無內顧憂,然後三路出師:一出漢中,疾趨咸陽;一出湘楚,以至皖豫;一出徐揚,席捲山左。咸陽既定,再出山右,會獵燕都,雖諸葛不能御也。若懸軍深入,犯險無後扱,必敗之道也。臣不敢奉詔。且既都金陵,宜多備戰艦,精練水師,然後可戰可守。若待粵之拖罟成集長江,則運道梗矣。今宜先備木後,堵截江面,以待戰艦之成,猶可及也。”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大意是羅大綱首先表明態度不同意建都南京;其次如果非要建都南京的話,那麼第一件事就應該把南方九省平定,然後北伐;此外,如果你既想建都南京,又想立即北伐的話,不好意思,我方實力有限,容易被各個擊破,必將戰敗。但是,當時“楊秀清方專權,不納,並以大綱老怯,乃命仍丞相林鳳祥、李開芳率兵五萬北犯”。羅大綱聽後,遂嘆“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於此都,其能久乎?吾屬無類矣”(是不是很像范增的名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附朱元璋滅元步驟圖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二)如果覺得羅大綱的文言文太抽象,那麼讀完天國革命友人伶俐在回國後,用白話文分析的太平天國失敗之因便會清晰地明白其定都南京的對錯。

“南京的佔領已經成為太平軍成功的致命傷。任何一種成功的起義,都決不能放棄進攻的軍事行動;起義一採取守勢,它的威力就會受到挫折,除非它具有某種奇異的組織。革命成功的要素乃是迅速行動,一旦拋棄這點,舊制度的集中統一的力量就會十分便利地被運用來攻擊革命。

“天王以安身於南京和著手於保護他的地位両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因這一錯誤而喪失了這個帝國。如果不這樣作,不供給他的敵人以時間來重振旗鼓,從他們極其混亂的驚惶狼狽中復原,並集中他們的軍隊的話,那麼他就已經指向了北京這一個終點,毫無疑問,就是他的聲勢赫赫的凱旋進軍也會為他已經帶來一個幾乎是不可抵抗的佔領首都的偉大勝利,因此而引起的滿洲王朝的滅亡就會已經給與了他這個帝國。多年以後,儘管遇到不利的反動,但太平軍仍然不僅能抵抗清軍,並且還能全部粉碎他們——如果不是英國干涉的話一一即此一事實便足以證明,他們要是乘勢追求他們最初的勝利是何等容易。

“對大平軍說來有兩條道路是無阻礙的,根據他們的經歷來判斷,兩條道路中的一條便能導致滿洲壓迫統治的消滅。第一條道路是,毫不躊躇地繼續向北京進軍,放棄每一個他們奪取的城市,並在以戰利品和財物來豐富他們自己,以他們所經過的任何地區的不滿群眾來加強他們的軍隊的同時,決不允許以分遣單獨駐軍來造成他們人數的絲毫減少。”

“第二條道路當為放棄南京,並集中他們所有的軍隊到南方各省,一一廣東、廣西、貴州、福建,中國的這一部分比起任何其他各地來都更劇烈地反對清洲人,更加重要的是大平軍主要領導者們的本省。在這種情況下,揚子江以南的整個地區就能在一個短時期內從滿洲人手裡全部奪取過來,然後他們即使不能取得全部帝國,至少當能在充分完整的意義下建立一個南方的王國一一這條行動道路比起他們所實行的那條不適合的道路來會是好到怎樣一個地步呢!

對天王說來,在實行上述兩條道路中的任何一條以前就建立首都,並開創新王朝,那不僅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並且也完全不合理的。”

(三)如果說伶俐是站在太平天國的一面,他所說的言論或是一廂情願,那麼滿清當局對洪秀全建都南京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且和羅大綱的見解驚人的相似。

其一:

“洪秀全陷金陵,欲長驅北犯。斯時河(黃河)以北未設防,一無堅城,大局幾不堪設想。賴一老舟子倡言——北路乏水缺糧,不如建“偽’都於南京!楊秀清等以為然,乃止。不知此舟子為我計?為“賊”計?”

其二:

嗟乎!寇之亡,豈非天命哉!始洪秀全破金陵,秀清建議北都洛,以為洛陽者天下之中。獨一老舟子橈其說,乃遂宅“偽‘都於此。若令守金陵,扼鹽漕,而躬都洛以爭天下,勝負之數不可量哉!”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他們一致認為,太平軍如果當時不建都南京,長驅北上的話,那麼“勝負之數”就不可量。當然,他們隱含的意思就是清朝一定會被太平軍攻滅。其原因很簡單,太平軍佔據南方後,清朝北方賴以活命的漕糧等物資必定會被截斷,他們的下場當與朱元璋北伐成功後北竄沙漠的蒙古人一樣,或許更加不如。另外,他們所說的老舟子之語在《李秀成自述》中也有,現摘錄如下,

“有一老年湖南水手,大聲揚言親稟東王,不可往河南雲:河南河水小而無糧,敵困不能救解。爾今得江南,有長江險,又有舟只萬千,又何必住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餘,尚不立都,爾而往河南何也?’他又云:河南是中州之地,足備穩險,其實不及江南,請東王思之!後東復想見這老水手之言,故而未往。此水手是駕東王座舟之人。被該水手說白,故而改從,後既未往。”

當然,老水手的建言不排除其擔心太平軍到洛陽後,他們這些擅長水戰的人沒有用武之地。要知道,太平軍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攻破南京,其水師的功勞當為第一。當然,他們水師最後也在1854年的田家鎮之戰中精銳盡喪。

(四)最後,再看看李自成被俘後,對太平軍成敗的見解。

“一、誤國之首,東王令李開芳、林鳳祥掃北敗亡之大誤。二、誤因李開芳、林鳳祥掃北兵敗後,調丞相曾立昌、陳仕保、許十八去救,到臨清州(與“青”同)之敗。三、誤因曾立昌等由臨清敗回,未能救李開芳、林鳳祥,封燕王秦日昌復帶兵去救,兵到舒城楊家店敗回。”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綜合起來的意思也逃不出羅大綱的先見,因為既然太平軍定都南京,就不得不在戰略上做到鞏固外圍據點,如安慶、鎮江、蘇州、合肥等地。其次,僅僅鞏固外圍據點還是不夠,還要控制這些外圍據點的屏障地,如上游的武漢、下游的上海以及太湖流域,江西等地。所以,這勢必會造成北伐軍孤軍深入,後援不繼的局面。同時,當北伐軍陷入絕境時,太平軍和清軍的長沙、岳陽、武漢之戰已經相繼展開,另外還有江南、江北大營先後堵在南京周圍,太平軍也抽不出兵力支援北伐軍。所以在北伐軍全軍覆沒前後,太平軍的西征軍也相繼被湘軍擊退到九江、安慶附近,並喪失了起兵以來的許多精銳部隊。這一切,也和太平軍定都南京有莫大關係。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知常容2018-04-08 21:32:01

但在當時的條件下看,太平軍出廣西經兩湖打一路失一路,迫切需要一個合適的根據地,整修隊伍,建立正確規劃全域性,

所以說建都南京是一個最佳的方案。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因為南京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更重要的是清朝統治力量在東南地區比較薄弱,並無重兵把守,而且東南地區物產豐富,保證給養上面比較優越。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但是定都南京之後出現了問題,是繼續北上佔領中原地區呢,還是直到北京或者就直接定都南京作為永久首都。太平軍的高階領導之間意見不同,

楊秀清和李秀成是堅持建都南京,洪秀全對此意見是搖擺,反對建都南京的是卞三娘和羅大剛,但是他們的意見被楊秀清用天父下凡的強制手段壓制。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

壓制結束之後,馬上組織41個人,從不同的角度來論證建都南京的必要性和正確性,並形成了11篇文章。就這樣在楊秀清的主導下定都南京,太平軍定都後由盛轉衰。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夜越飛鴻2018-04-08 21:38:52

定都未錯心眼錯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不算是錯。錯在有了根據地,就上下比拼享受,大興土木,大搞排場,慢慢的消磨鬥志,醉生夢死,不思進取!

如果一方面穩定根據地,一方面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北伐,滿清絕對難以維持其統治。滿清皇帝風雨飄搖的江山哪裡經得起天王們的折騰呢?可惜小農眼光,望不了長遠,更聽不進高瞻遠矚者的苦口婆心!

只能說叫花子在冬天見不得火,一見了火,一身都撲在火上——這火是慾火,醉生夢死的慾火。天王的老婆,比滿清皇帝多得多;出門坐轎子,轎伕比滿清皇帝多。反正就是要事事超過滿清皇帝!其他諸王,沒有一個不是講享受的。這就叫:上行下效!悲哉!或許是這威風吧,從此將天國的沖天一怒,消失殆盡!

一言以蔽之:太平天國之亡,亡在上上下下心眼錯,一錯錯成千古恨,令後人不勝唏噓!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究竟是對還是錯?YuehongDai2018-11-08 11:40:27

曾國藩可是太平天國花了整整十多年的時間培養出來的名人呵,主要應該感謝楊秀清這個第一導師。楊秀清是個做生意的料,知道南京附近富庶,但他也把自己當成一頭肥豬來養了,天天讓曾公練習殺豬的手藝。曾公也實在是冤枉,明明一個儒生,偏偏慈禧要他學殺豬新專業,剛開始刀都磨不好,捆豬也捆不來,豬沒殺死反倒被豬拱了個狗啃屎。還好,太平天國這頭豬畢竟是頭豬,沒殺死它又迴圈裡去待著。直到曾大帥脫掉繡袍,苦練磨刀殺豬本領多年之後,最後拿繩索把天京圈裡的這頭肥豬捆牢,然後用多把利刃反覆桶刺,才最終把它放倒。話說回來,如果太平天國是頭老虎,肯定不會一直在圈裡待著,那不是虎的本性,它多半會直撲慈禧那頭肥羊,啃噬乾淨,也不會害人家曾秀才改行做曾大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