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鄭說豫見2020-12-27 13:19:48

先說答案吧,一個字值,兩個字真值,三個字太值了!

別看廣告,看療效

澶淵之盟以後,宋遼約為兄弟治國,開放貿易,使者往來不斷,保持了上百年的和平。整個北方“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干戈”。

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保持和平時間最長的時間了,往前追、往後找,沒有那麼長時間的和平歲月。要知道戰爭的殘酷性,血流成河,肝腦塗地,百姓生於亂世,連豬狗都不如。所以有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的說法。

宋朝能否有更好的結果,比如打敗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

澶淵之盟前,宋國一直致力於收復燕雲十六州,完成華夏統一,遼國將燕雲十六州視為賦稅重地,不肯放手。宋遼雙方,從宋太祖開始到宋太宗時期,已經打過近20年的仗,互有勝負,卻誰也消滅不了誰,因此和平是理性的選擇。

其實雙方也都清楚,但都嘴硬,不肯鬆口。宋太宗親征遼國,結果中箭坐著驢車逃回來,已經氣短了,最後也是因為這個箭傷導致喪命的。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真宗對收回燕雲十六州也沒有多大把握,但也不能說不努力了。雖然十六州不是北宋丟的,但傳統意義上,只有實現了華夏大一統,才能成為萬眾歸心的皇帝,作為北宋皇帝有責任收復燕雲十六州,否則難以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而遼國,在於宋朝的交戰中也損失慘重,還被宋國奪去了瓦橋關南的十個縣。這十個縣也屬於燕雲十六州的一部分,但來自晉國割讓已屬遼國多年,不能平白無故的被宋朝奪走。

遼國蕭太后和主將蕭撻凜這次聚焦大軍二十萬進攻宋國,藉口也是要收回這十個縣,這說明遼國不願意和平,至少當時不願意和平。

但遼軍雖然攻下了幾個州縣,而且非常神走位的到了檀州(濮陽),過了黃河就到開封,威脅到了宋朝首都的 安全。但在軍事上,屬於是孤軍深入,遼軍背後還有十萬以上的宋軍,宋國只要堅壁清野,扼守要塞,遼軍一旦不勝,恐怕回都回不去。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要知道宋軍前幾次進攻遼國,也屬於深入敵境,被堅壁清野,然後各個擊破的,只不過這次是遼軍深入了宋境。北宋名將楊延朗(楊業之子,楊六郎)上疏,建議“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數州可襲而取”,這個意見非常正確。

但遼國畢竟有20萬軍隊,兔子急了還會咬人,要殲滅或者打敗二十萬軍隊,沒那麼容易。同樣的,遼國,能不能打勝仗,能不能全身而退,蕭太后心裡沒底。打仗,不慮勝,要先慮敗。最後雙方和平收場,遼國體面撤兵,宋軍不掩殺,雙方的決策者都會長鬆一口氣。

澶淵之盟不是城下之盟

有人提起澶淵之盟,老說宋朝軟弱,簽了城下之盟。實際上,澶淵之盟並非城下之盟,相反在澶州宋軍士氣正旺,佔據一定優勢,還射殺了遼軍主將蕭撻凜。遼國更希望和談,遼國透過宋朝的一個降將轉達了和談之意,相當於遼國求和。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城下之盟,肯定是不平等條約,但澶淵之盟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條約,主要條款如下:

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瀛、莫二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這4條,3條都是完全平等的,第3條宋朝要給遼國歲幣30萬,被認為宋朝要向遼國納貢,認為是宋朝打不過遼國,花錢買和平了,甚至說是稱臣了,都不客觀的。實際上這30萬隻是遼國認為是瓦橋關南十個縣的賦稅收入,本來是遼國應得的,現在被宋國佔了,宋國應該把應得的賦稅交還遼國。

簽訂合約之後,雙方不再言兵事,宋朝裁撤了邊關重鎮,減少了大量軍事支出,也有助於發展經濟,恢復生產,從這一點上也是更值得。

澶淵之盟唯一的問題就是打破了中原王朝唯我獨尊的天朝意識,不得不承認一個平等的兄弟之國存在,儒家士大夫接受不了。這也是隨後宋真宗要封禪泰山,藉助道教來解釋不追求天下一統的原因。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Mer862021-08-29 18:24:57

值,也不值。

說值,是因為事實已經證明,北宋和遼國實力相當。誰也滅不了誰。

既然戰爭陷入僵持,宋遼短時間內不可能分出勝負,那倒不如言和。

在相互滅不掉對方的情況下,停戰言和,顯然是最不差的那個選擇。

至於《澶淵之盟》的四項內容:

一,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二,遼國放棄瀛、莫二州,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

三,宋每年給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看似是北宋吃虧了。尤其是第三條,每年給遼三十萬歲幣,看似是宋吃大虧了。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北宋與遼國的戰爭,每年要耗費三千萬軍費。

宋因為《澶淵之盟》,用三十萬解決了原本要三千萬才能解決的問題。

這怎麼看,宋都不吃虧。

而且再以第二條和第四條來看,遼國不僅沒佔到宋的便宜,反而還被宋薅了羊毛。

畢竟,宋是生產大國,文化大國。

在貿易和文化上,宋均是碾壓遼。

北宋的絲綢、糧食、茶葉、銅器等等,都是遼國人的最愛。而反觀遼國的物產,沒有多少是宋人的剛性需求。

雙方搞榷場貿易,遼肯定是吃虧的一方。

事實證明也確實是如此。宋後來在外貿上從遼國獲得的巨大利潤,遠遠不是每年給遼國的三十萬歲幣所能比的。

文化方面也一樣。《澶淵之盟》簽訂後,

宋對遼的文化影響,堪稱是文化入侵

遼道宗曾說:“朕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還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

遼朝發展到後期,皇帝和貴族已經被中原的先進文化攻陷了。

這種文化滲透,一點也不比現在西方對全世界的文化影響小。

正是因為《澶淵之盟》對遼有諸多不利,所以宋遼使者帶著協定各自回營後,宋真宗很爽快的就簽字了。而遼國方面則整整拖了五天,高層扯皮了五天,最後蕭太后才極不情願的在條約上籤了字。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以上是值的方面。再說不值的地方。

有兩點。

第一,《澶淵之盟》並沒能減少北宋的巨大軍費開支。

《澶淵之盟》簽訂後,宋朝的北境仍然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雖然我們知道,宋遼自澶州大戰後,有百年沒有再爆發戰爭。但是,宋朝不可能不在北邊設防吧?

為了防備遼國入侵,宋朝僅部署在河北、河東的禁軍就高達15。6萬之眾。

如果加上河北和京城的駐軍,宋朝用於防備遼國的禁軍兵力,將近30萬。

注意,這只是禁軍。算是地方部隊,兵力高的嚇人。

而由於缺乏戰事錘鍊,這幾十萬兵將的素質後來急速下降,根本沒戰鬥力。

看後來的宋金戰爭就知道了。

幾十萬宋朝將兵,一觸即潰。

不養這些兵吧,宋朝皇帝心裡不踏實。

養這些兵吧,又要花錢。

原以為和平了,能省下軍費。可實際上,軍費開銷仍然很大。

正是因為要養這些廢物兵,導致北宋後來還出現了“三冗兩積”問題。

“三冗兩積”中的冗兵,就是最大的一冗。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第二,《澶淵之盟》還給宋朝統治者產生了很消極的心理影響。

什麼消極心理影響呢?

即,

認為凡是都可以用錢,用自己的主動妥協解決問題。而忽略了對自身實力的強化

比如說宋夏戰爭。

早年党項人弱,本來北宋有機會剿滅,但宋真宗捨不得花錢。

而他摳門的結果就是党項在西北坐大。

党項坐大後,屢屢犯宋境,北宋反擊。

但由於佔不到便宜,宋又不得不主動與李元昊議和。

結果党項人遠沒有契丹人那般守信用。議和協定墨跡未乾,就又來襲擾宋境。

此後,宋夏戰爭打打停停幾十年,北宋為了防備党項人的入侵,在陝西部署了驚人的23。7萬大軍。

為了打西夏,為了養這些西軍,北宋軍費開銷何止億貫?

原本想省錢的。可沒想到,摳摳搜搜的結果卻是要花更多的錢。

如果,我是說如果。

如果早知道党項人是如此狡詐,對宋朝的影響如此之大。宋肯定不會跟西夏講和,早年更不會縱容党項人坐大。

但這世上沒有後悔藥。自己種的惡果,只能自己含淚吞了。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後來的宋金議和也是如此。

宋高宗舔著臉與金議和,為了議和,把岳飛殺了,還解除了韓世忠兵權。

自以為和平了,省錢了,可以像宋遼百年和平一樣,靠貿易收割金國的財富了。

結果,《紹興和議》僅過去十幾年,金主便親起六十萬大軍又來攻南宋。

雖說這場戰爭以金軍內訌結束。但這次事件也直接讓宋高宗產生了退位想法。並且他還真的把皇位傳給了宋孝宗,自己退居幕後。

“蠻夷太不講信用,嗚嗚嗚,朕不玩了。”

宋朝統治集團就是如此,記吃不記打。能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幾次,也記不住教訓。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弱肉強食的時代。任何和平條約都只是臨時性的。

對於睿智的中原皇帝而言,

議和從來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跟蠻夷講契約,你得有能力讓蠻夷守信用才行。

蠻夷不守信用,你把姿態擺得再低又如何?

這個道理,漢朝皇帝們懂,唐朝皇帝也懂。

漢皇與匈奴和親,唐皇與突厥議和,都是為了透過和平,獲得休養生息的機遇。待養精蓄銳後,再把曾經失去的奪回來!

而絕不是為了議和而議和。

正是漢唐皇帝因為不忘初心,始終銘記臥薪嚐膽之理,所以才有漢唐盛世。

實際上,這個道理宋朝皇帝也懂。

金國崛起後,打得契丹不要不要的。這時候宋徽宗開始勵精圖治了,主動北伐,想著收復幽雲十六州。

然而,卻因為常年的不作為,軍事頹廢,北宋收復幽雲十六州不久後,又丟了。並且還被金人趁虛而入給滅了。

宋朝統治者,就是如此。

習慣性的“喪事喜辦”。

內心深處明明有勵精圖治的想法,但需要他們努力時,自己捱了揍時,卻總是會主動自我催眠:

“他打我,他的手也疼。我不吃虧。”

“兒子打老子啊,哪有這樣的道理?”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而這種心理就是簽訂澶淵之盟之後產生的。

不止是宋朝統治者,宋粉也是這樣的心理。

知道宋朝武備不行,就只強調經濟。

可是縱觀世界史,哪有一個真正的大國,是經濟巨人,軍事矮子加政治矮子的?

經濟成就再高,軍、政疲軟,也是白搭。

總的來說。《澶淵之盟》只是宋初與遼國簽訂的一份停戰條約。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籤這個條約,無所謂恥辱不恥辱。

不籤條約,就得繼續打。而繼續打,對宋遼都沒好處。

所以看待《澶淵之盟》值不值,要把時間線拉長了再看。

實際上,很多人說北宋賺了,至少沒虧,也是把時間線拉長後,才得出的結論。

但實事求是的說,《澶淵之盟》對北宋統治者的消極影響也是極大的。

如果,後來的宋朝統治者有進取心,每日臥薪嚐膽,矢志報仇雪恨。

那籤《澶淵之盟》,就是明智之舉。

反之,如果沒進取心,每日混吃等死,覺得天下太平,馬放南山了。

那籤《澶淵之盟》,就是很失敗的行為。

結論就是如此。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REDON銅豌豆2020-11-02 16:08:13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值!要是和遼打仗,每年的軍費增支都不止30萬歲幣,並且還不一定能打贏。

供給了遼國歲幣,後又賣給遼國東西,錢又給宋賺回來了!並且腐蝕了遼國君臣,使他們安於享樂,不思進取,更不想打仗。所以宋遼邊境才和平近百年,兩國百姓安居樂業,竟不識兵戈為何物。

遼被腐蝕後,戰鬥力下降,終為金國所滅,遼比宋早滅亡。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吳鉤的鉤沉2018-09-11 20:19:41

公元1004年,遼宋達成“澶淵之盟”。根據盟約,宋遼平等、和平相處,約為兄弟之國,宋朝每年給予遼朝歲幣十萬兩銀、二十萬匹絹,“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從“澶淵之盟”生效,到北宋末宋朝與女真秘密訂立“海上之盟”,遼國兩國實現了一百餘年的和平。

那麼宋朝用每年30萬的歲幣來換這100年的和平,到底值不值得?我們先來算經濟賬,這筆帳宋朝人也算過。宋人是這麼算的:“雖每歲贈送,較於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歲遺差優,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什麼意思?意思是說,宋遼達成和約不打仗,宋朝方面每年要支付30萬歲幣;但如果沒有達成和約,雙方打起仗來,則戰爭經費將是歲幣的100倍。

日本漢學家斯波義信從另一個角度算過賬:由於宋朝對遼朝的貿易長期處於“出超”地位,每年的歲幣基本上又流回宋人手裡,透過對遼貿易,宋王朝每年可獲80萬貫價值的順差,數額超過送出去的歲幣。

更重要的賬我們還未算,那就是和平的價值。打仗是需要傳出生命代價的,戰火燃過,將是無數老百姓流離失所,無數士兵馬革裹屍。這個代價更大。

說到這裡,相信你對“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這個問題,心裡應該有了答案。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豹眼看歷史2021-02-16 18:24:17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這個問題太複雜了,實在是一句話說不清哦。

但豹眼認為,北宋這筆生意還是虧大了,因為主權與國家安全不能只算經濟賬,更應該從政治、軍事上考慮。

即便殺敵八百自損一千,該幹還得幹。更何況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豈有不戰就賠錢的道理?

遠的不說就先說一下抗美援朝吧。

據有關資料統計,從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開始,先後入朝作戰部隊190萬,補充兵員近50萬,共計240萬,在朝最大兵力一度高達135萬。

中國為抗美援朝戰爭共消耗各種物資560萬噸,戰費62。5億元人民幣(當時約25億美元)。

今天看這個數字,並不算大,就幾架飛機的費用,但在當時卻是一個天文數字。

1950年,我國國防費用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了41。1%;

1951年,增至43%,為建國後的最高峰;

1952年,經濟建設支出才略微超過了國防費。

如果不參戰,用這個錢搞建設豈不更好?

1952年,全國工農業產值達到了827。2億,雖然比1949年增長了77。5%,但鉅額的國防費用也是沉重的負擔。

我國2018年,軍費支出僅佔GDP的1,87%。雖然無法換算抗美援朝期間,軍費佔GDP的比例,但幾乎可以感知一定是很高的。

這僅僅是物資消耗的情況,軍隊傷亡更是巨大的。

據有關統計:

1951年8月,志願軍減員336,145人,其中包括陣亡、戰傷、失蹤和被俘人員;

1952年,志願軍減員共計420,247人;

1953年9月,志願軍非作戰減員就高達556,146人。其中後有173,405人歸隊,實際減員為382,741人。

從1953年7月27日,停火協議簽字,抗美援朝結束,到1958年10月26日,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又有307,541人非作戰減員。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共減員145萬左右,包括陣亡、戰傷、失蹤及被俘。可謂是累累白骨換取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換來了幾十年的和平時期。

那麼,這筆賬值不值呢?

這在出兵之前,高層就有不同的意見,最終是領袖拍板決定出兵。

今天我們簡單說一下是不是值得的問題。

第一,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準備在聖誕節打到鴨綠江,然後放假渡聖誕節的。

就當時來看,他們並沒有直接打到中國境內的計劃。

第二,如果中國陳兵鴨綠江邊與美國形成對峙,即便將來開戰,在中國境內作戰,我國的損耗也會小一些。

第三,如果中美不開戰,一直在鴨綠江對峙,薩德系統部署在鴨綠江邊,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對中國的威脅都遠遠大於今天的局面。

第四,今天美國不斷顯示存在感而不直接與中國開戰,抗美援朝的勝利是重要的原因。但今天中國經濟、軍事強大更是關鍵因素。

如果今天依然是清末時期,就算曾經戰勝過美國又能如何?

這才是正確看待題主所提問題的關鍵。

無論史上宋遼議和,還是抗美援朝,究竟值不值,都不能僅僅算經濟賬。

相同的是,都帶來了長久的和平。不同的是,抗美援朝打出了幾十年甚至將是上百年的和平,宋遼議和也幸運地帶來了百十年的和平。但這絕不是抗美援朝就是不值,而宋遼議和是賺大了。

看一下宋遼議和的情況吧。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檀淵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並深入宋境。

當時,有宋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

宰相寇準苦苦力諫,並逼迫宋真宗親自到澶州督戰。

此時,遼軍已經是孤軍深入、腹背受敵。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池,又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凜。

據《遼史》記載:

“將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時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

宋真宗御駕親征,突然出現在澶州城下,宋軍士氣大振。此時,遼軍糧草供給又出現了困難,這正是與遼軍決戰的最佳時刻。

但宋真宗卻屢屢私下裡派遣使者與蕭太后議和。之所以稱之為私下裡,是因為宋真宗害怕主戰派知道。

蕭太后此時自然巴不得,於是在1005年正月,宋遼訂立合約。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這也就罷了,更奇葩的是,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雙方撤軍。

當時,宋真宗趙恆畏敵如虎,已被遼軍打怕了。趙恆只貪圖苟安,而且財大氣粗,不差錢。只因為害怕割地求和會遭受後人謾罵,才對派去議和的曹利用說:

“只要不割地就能講和,就算契丹索取百萬錢財也可以答應”。

宰相寇準知道已經難以挽回,就對曹利用說:“皇上雖有百萬之約,但要超過三十萬,我就砍了你的腦袋。”

最終以三十萬成交,協議如下:

1。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2。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瀛、莫二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 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3。。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4。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因澶州(今河南濮陽)在宋朝時也稱為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曹利用以三十萬成交,回來向宋真宗彙報。當時,宋真宗正在吃飯,曹利用就向宋真宗的內侍伸出了三個指頭,宋真宗以為是三百萬,大吃一驚,說:“太多了,太多了。”

等弄明白是三十萬,宋真宗非常開心地誇獎說:“你很會辦事。”隨後重賞了曹利用。

此後,宋遼兩國百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互通使者,貿易頻繁。

遼地發生災荒,宋朝也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駕崩,遼聖宗

“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和平共處自然是皆大歡喜,對百姓而言,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從結果來看,宋遼和議的確是維繫了宋遼一百多年的和平。

但豹眼不得不說這僅僅是非常僥倖的事。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一紙協議並非是宋遼百年和平的真正屏障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最關鍵的是大遼之後連續出現了一些毫無作為的窩囊帝王,讓宋朝廷及百姓得以喘息。

蕭太后與宋朝達成和議之後,解除了南邊的威脅,開始在東、北、西方向開疆拓土,充分利用這個戰略機遇期,使大遼進入了鼎盛時期。其疆域一度東達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

但僅在宋遼和議簽訂幾年後,蕭太后就在1009年病逝。

其後,歷代大遼帝王除了貪婪繼續索要大宋財物之外,再無雄才偉略之主,對於中原地區也缺乏侵擾的能力和雄心。

這才是宋遼和平共處的根本原因。

自古以來,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地區就是水火不相容的死敵,根本不存在和平共處之說。

劉邦白登之圍後實行和親政策,大漢與匈奴名為兄弟,實為大漢屈辱地對匈奴稱臣、年年納貢。但匈奴依然不斷地騷擾、侵略中原邊境。

漢武帝劉徹派遣衛青、霍去病將匈奴趕出了漠北,但匈奴的威脅依然存在。

所謂的和平,僅僅是彼此沒有能力吃掉對方,不得已暫時相互妥協而已。

宋遼相安無事一百多年,主要是因為宋遼兩國的帝王們都毫無上進心。也正因為他們的毫無作為,只貪圖一時苟安,最終都被隨後崛起的金朝滅亡。

大遼徹底玩完,北宋不僅蒙受了靖康之恥,徹底滅亡,南宋也不能擺脫被元朝滅亡的命運。

百年和平時期應該不算短,但放在歷史長河中也就是一瞬間。在之後元朝統治近百年的時間裡,中原地區可謂是最悲催的時期。

不得不說,這一切皆源於宋朝一味妥協的結果,最終要讓後世子孫吞下這顆苦果。

這不得不令人想起,在清朝末期,沙俄不斷鯨吞大清國土的事情。任何協議在霸權面前,都是廢紙一張,沒有勢力做保障,任何苟安都是暫時的。

宋朝長久的和平來自於大遼的不爭氣,而絕不是一張檀淵之盟約束了兩國的爭鬥。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檀淵之盟並非唯一的選擇,而是還有更好的選擇

之所以一開始豹眼就提到了抗美援朝,就是想說北宋當年完全具備另一種有血性的選擇。

戰火還沒有燃燒到鴨綠江邊,中國可以陳兵邊境以觀時變。

美國未必就會立馬入侵中國,就算三八停火線北移到鴨綠江邊,就今天局勢來看,美國也不敢輕易開戰。

但中國的局勢將會非常嚴峻,要比今天的情況嚴峻很多。

之所以停戰之後米國一直沒有再越過三八線,也並非一紙停火協議就約束了美國的行為,而是我國不斷強大的軍事力量在起作用。

在檀淵之盟簽訂之時,北宋是佔據優勢的,完全可以與大遼一戰。

如果北宋趙恆有一點血性,不僅可以戰勝大遼,還可能收復幽雲十六州。

之後,北宋直接與大遼保持高強度的對峙,居安思危,不斷增強軍事力量,不僅大遼不會輕易被金國滅亡,大宋也很可能避免蒙受靖康之恥,更不至於南宋偏安一隅。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是千古不變的法則。

不要拿宋真宗不好戰來說事,以掩蓋其貪生怕死的本性。

檀淵之盟後,宰相寇準功高望重,受到宋真宗猜疑,不久就被貶斥出朝,任命妥協派王欽若為宰相。

這樣,宋朝就更不想收復幽雲十六州了。

蕭太后、韓德讓相繼病逝後,大遼內部開始分裂,再也無力大規模南侵。但還是趁北宋與西夏交戰的機會,向北宋勒索土地。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北宋又給遼增加歲幣銀10萬、絹10萬。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大遼又要求劃界。第二年,宋朝廷劃給大遼一些土地。

好在大遼也沒有太多的野心和實力,僅僅是貪戀一些小惠而已。

如果蕭太后多活幾年,大遼養精蓄銳,積蓄國力後大軍再次南下,滅亡北宋的就不是金朝而是大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豹眼評語

韜光養晦,做出戰略妥協,並非完全不可。但目的是爭取戰略機遇,以發展國力,積蓄軍事力量。

如果宋真宗認為還不具備與大遼決戰的實力,簽訂檀淵之盟,花幾個小錢,暫時求得苟安,也未嘗不可。

但必須要加強國力,以準備下一步與大遼開戰才是。

而宋真宗卻是為了暫時的苟安,其後繼者依然採取妥協政策,而忘記國防,徽欽二帝被俘獲也就在必然之中。

不被大遼俘獲,是大遼不具備那個實力,並非不想。

一味妥協,總有一天會被滅亡,金國滅亡北宋是其必然。

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清,幾乎在北方崛起的遊牧民族都想進入中原。只不過有些民族運氣不好,遇到了中原有血性的政權,不能如願而已。

因此,豹眼認為,檀淵之盟絕對是虧本的買賣。不管它維繫了多少年的和平,都是沒有血性、屈辱的協議。

因為問題並不在協議本身,而在於簽訂這個協議的主導思想。

在歷史長河中,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保持永久的強勢,在低谷時期做出妥協是完全可以的,但必須是為了爭取戰略機遇,而不是為了一時的苟安。

北宋贏得了百年和平,不是因為檀淵之盟這一紙協議,而是大遼本身也不爭氣。

居安思危,永不忘戰,始終加強軍事力量才是王道。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注: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海闊雄風2021-02-20 12:57:51

北宋真宗年間,宋與遼達成澶淵之盟。有益雙方太平,百姓免受戰亂之苦,國家順利發展,百年和平當然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木子的木子2019-02-06 21:30:25

值得。

對於宋朝這個既懦弱又富有的朝代來說,喜歡花錢買平安,只要能保住江山,宋朝朝廷就覺得值,儘管後來還丟了江山。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戰爭論2020-06-08 23:18:54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大家好我是青巖。宋遼簽訂《檀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我認為不值。

宋朝建國之初。乃是宋太祖趙匡胤趁後周皇帝柴榮突然病死,趁其子柴宗訓年少。詐稱邊患禍起,領兵至陳橋發動兵變登基為帝。趙匡胤16年後病死,其弟趙匡義篡位為皇。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採取了《重文抑武》的處事理念極力壓制軍隊中的武將階級。到宋真宗時期,空有雄兵百萬錢糧無數卻不能壓制遼國的進犯。實為以文官統領武官,以內行統領外行的必然結果。遼聖宗進犯大宋之時,國力已然衰退。虛弱的國力不足以支撐他大規模的用兵更不用說統一中原。以降將王繼忠為紐帶,促成的《檀淵之盟》。宋真宗高興,遼聖宗也喜歡。大家來了一個皆大歡喜。真乃可笑之極。宋朝皇帝繼承有中原大地,佔有經濟和科技再加人口的3重優勢。本應該《應天道順民意改革軍政一統中華的大好河山,重震大唐的威儀》。

從宋朝發展來看《檀淵之盟》帶來的經濟繁榮,國富民足。但跳出宋史站在整個中華民族史的至高點上看《檀淵之盟》帶來的和平消磨了宋朝皇帝的鬥志,使他們安於現狀。經濟的繁榮帶來國力的增強,反觀軍隊,軍紀渙散形同散沙毫無戰鬥力可言。經濟與軍力帶來了巨大的反差。中原民族何時這樣不堪,只知安逸不思進取。面對大遼,西夏,大金,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的崛起。宋朝的皇帝不思進取,只是一味的防守。從《檀淵之盟》結束後到明朝建立的500年間,中原民族一直深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害屠戮壓迫。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侵建國,中原民族飽受壓迫不斷南遷。中原人口減少一半以上,這500年浸滿中原民族的血和淚。(筆者絕非戲言,客家人就是北宋滅亡時南遷的漢人在南方的直系後裔。客家人的意思就是客居於此,在此做客的意思。也表達了他們思念家鄉,願意重回故里的美好意願。)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百年的和平消磨了大宋皇帝的鬥志也消磨了大宋的國運。金朝和元朝大舉入主中原與大宋朝的腐敗無能有直接關係。歷史中所說的髒唐亂宋中的《亂》字,起源就是《檀淵之盟》所帶來的百年和平。

從北宋滅亡到明朝的建立,前後將近600年的民族苦難,豈是一個《檀淵之盟》百年的和平所能彌補的。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薩沙2020-06-07 22:00:34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30萬歲幣對於大宋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九牛一毛而已。

澶淵之盟規定,宋朝每年送給遼國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宋真宗稱遼聖宗為弟,稱蕭太后為叔母,互約為兄弟之國。

大家知道其中白銀10萬兩,對於大宋是什麼概念?

同一時期,宋軍和遼軍進行一場中等規模的戰役(雙方總兵力10萬規模),就要花費300萬兩白銀。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這種規模戰役,一般是金兵入侵某次大會戰其中一部分而已。

即便如此,打一場這樣戰役的軍費,大宋可以給遼國30年的歲幣。

北宋財政收入很高。

宋真宗繼位當年,光是錢幣收入就高達2200萬兩以上,布匹、糧食的收入還不計在內。

就是因為給的太少,遼興宗重熙年間遼國又要求增加歲幣。

檀淵之盟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約120年)不再有大規模戰事,就歲幣方面對大宋根本不值得一提。

然而,宋人包括宋神宗在內,都感到很大的屈辱。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在漢人的傳統觀念看來,契丹人是野蠻人,堂堂漢人怎能和他們稱兄道弟,平起平坐,這豈不是當面罵人?

而檀淵之盟的主要問題是並不是賠款,而是造成北宋的虛假和平。

隨後幾代宋朝皇帝並沒有整戈待戰,導致軍事上更加荒廢。

畢竟遼軍不會隨便攻擊,宋軍也就失去了危機感,將領權力一再被削弱。

在面對實力並不算很強的西夏,宋軍長期處於戰略防禦態勢。

到了金國突然崛起,北宋軍隊則根本不是對手。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另外,就是燕雲十六州長期被契丹人控制,導致北宋首都開封的防禦極為不利。

後來金軍攻開啟封相當輕鬆,北宋幾乎沒有招架之力。

女真騎兵可以從河北長驅直入,一直衝到首都城下!

北宋處於這種不利的局面,想不亡國都很困難。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靜夜史2018-06-14 10:18:43

哪裡值了呢?

在“靜Yes”看來,對《澶淵之盟》吹捧得越厲害,就說明今天的泛和平思潮有多氾濫。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從自詡中原正統的一家獨大到被迫承認少數民族政權的合法性,到最後約為兄弟之國,平起平坐。對於北宋而言,這意味著從建國以來將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全部化為泡影,是北宋對外政策的巨大失敗。

從此以後,北宋不但徹底失去了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可能,還不得不每年給遼國歲幣20萬,絹10萬,還要被迫開啟邊境,設定榷場和遼國展開貿易,無論如何這都不能算是北宋的勝利!

很多人說區區30萬的東西,在榷場幾天就賺回來了,北宋卻獲得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和平。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這是典型的阿Q精神,就好像我被別人搶劫了,回頭一想,反正這個錢也是自己剛剛買彩中的獎,就當沒有中獎就好了嘛。實踐證明,北宋政府的自我麻痺精神相比於阿Q不遑多讓。

《澶淵之盟》實質

《澶淵之盟》的實質是宋遼的國土交易。即北宋收回燕雲十六州南部兩州,而北宋需要將兩州的賦稅交給遼國,賦稅的數目,大概是30萬絹幣。

可憐這塊本來就是中原王朝的土地,不但收不回來,還要倒貼侵略者。這樣的條約,哪有平等,值在哪裡?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邊境貿易便宜了誰?

再說邊境貿易的事,“靜Yes”雖然不認同乾隆皇帝的那句“我天朝物產豐盈,無需與外夷互通有無”的狂妄之語,但是在封建社會,真的就是這樣一個一家獨大的情況。

中原王朝小農經濟立國,除了馬匹等戰略物資,真的沒有什麼需要從遊牧民族那裡進口。反而是遊牧民族缺少鹽鐵等戰略物資,需要不斷從中原貿易獲得,而在中原關閉邊市進行封鎖時不得不南下搶劫。

現在好了,北宋不得不開啟邊境市場,遼國可以源源不斷獲得物資。而北宋是無法透過榷場得到自己心愛的戰馬的,因為遼國限制出口。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榷場實質上是便宜了遼國,而很多後人還在沾沾自喜掙了多少遼國人的錢,真是可笑!

條約換來的和平靠譜嗎?

最後說一下百年和平的事。我們知道有句俗語叫“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句話用在北宋身上特別合適。

我們先不假設北宋和遼國一直打下去會不會收復燕雲十六州,單看北宋和後來西夏的戰爭,就知道沒有戰爭薰陶的北宋軍隊真的就是草包。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在軍事上遼國是強於北宋的,這不是一句兄弟之國就可以持平的。而在《澶淵之盟》後,遼國還在北方和高麗幹,和其他少數民族幹。而北宋,就只剩下被幹。

而《澶淵之盟》也沒有給北宋帶來所謂的安全感,北宋一直在宋遼邊境大量種植柳樹,以期阻擋遼軍鐵蹄。而且,這種和平最終讓北宋武功盡失,北宋在遼國覆滅後,緊接著成為女真人的刀下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圖文繪歷史2019-08-28 14:34:21

宋朝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割據局面,但未能實現全國統一,這點北宋統治者是清醒的,而遼也認為代表中國,以“正統”自居,兩政權並存的情況下都堅持一箇中國,在實力地位為前提的情況下,簽訂了澶淵之盟,也稱遼宋結盟,有點類似於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會盟形式,在濮陽簽訂的,盟約簽署後換來了兩國政權一百多年的和平共處局面。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契丹使朝聘圖》。

《遼史》記載是宋朝先求和的,《宋史》記載是遼國先求和的,明擺著兩國都有點忌諱誰先提出來,有失顏面,當年能促成和談的關鍵人物是王繼忠,兩國史料都有重點寫這個人,王繼忠也很尷尬,他本是宋朝的河北路都轉運使,遼軍南下被逮到,又授予他官職,等於說王繼忠身兼兩國官職,來回充當談判使者,最後達成和談,遼國雖為城下之盟,但先丟擲橄欖枝,宋朝雖有乞和之嫌,但還算體面。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仁宗下令將真宗迴鑾詩刻於澶州,建迴鑾碑,圖為澶淵之盟遺址上的迴鑾碑。

宋遼兩國接受“南北兩地,古今所同”的觀點,同意雙方正式互稱南、北朝,於是遼宋就成了兄弟之邦。誰為兄長誰為小弟以當朝皇帝的年齡計算,宋真宗趙恆年長於遼聖宗耶律隆緒,簽訂時宋真宗是大哥,遼聖宗是小弟,宋給遼遞國書時,宋真宗把蕭太后喊嬸兒,真宗死後兒子趙禎繼位為仁宗,當時遼聖宗耶律隆緒還在位,於是宋仁宗把耶律隆緒喊叔兒,到了遼興宗耶律宗真時,他又把宋仁宗喊哥,僅稱呼上看,兩國盡顯骨肉親情,一片祥和。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澶淵之盟終結了20多年的征戰,締結了100多年的和平,當初為達成和平協議,兩國皇帝共同發表誓書,圖為大宋誓書。

在這件事件中,北宋的寇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澶淵一仗寇準穩住了宋軍戰線,遏制了遼軍的攻勢,他本是位剛正的愛國諍臣,在和談期間,嚴定了條件和底線,司馬光《涑水記聞》記載,宋真宗說百萬亦可,寇準知道後,毋過三十萬,過三十萬准將斬汝。後來也就訂了每年30萬,10萬兩銀,20萬匹絹,但這30萬既不是戰爭賠款,更不是納貢,而是歲幣,就是賜的錢,作為哥哥,每年賜點錢給弟弟過生活,按現在話來說就是資助。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圖為大遼誓書。

30萬歲幣多嗎?對於北宋來說,毛毛雨,北宋每年朝廷稅收都是1億打底,北宋連年征戰,消耗的軍費無數,放在別的朝代早就崩潰了,但北宋依然能頂著,百姓生活依然有資有色,30萬的開銷根本不構成負擔,另外兩國開通貿易,宋朝透過貿易獲得的順差數額海了去了,所以這個盟約既不是喪權辱國,在當時對宋朝是有利的,對兩國百姓更是偌大好處,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後世看來,推動了民族和諧融合,中華文明的發展。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鄧海春2019-08-27 22:41:31

首先說結論,宋遼簽訂的澶淵之盟對宋朝來說是絕對值得的,北宋得到的好處遠遠超過遼國,甚至連宋朝自己都想不到,而且兩國都覺得自己佔了便宜。

我們先了解一下澶淵之盟的兩條主要內容,北宋景德元年(1004),宋遼澶淵之盟主要有兩條內容:

1

、宋每年給遼十萬歲幣以及二十萬匹絹,宋遼兩國展開自由貿易。2、宋遼為兄弟之國,誰的君主年長誰就為兄長。

總的來說,除了每年的歲幣,整個澶淵還是非常平等的,而宋朝財政巔峰達到了1。6億貫,在宋遼戰爭期間軍費開支達到三千萬兩,這些歲幣相比對遼戰爭的開支簡直不值一提。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瞭解了內容,我們再瞭解澶淵之盟的背景,看看為什麼北宋和遼會簽訂這樣一個條約。澶淵之盟的直接原因,是景德之役,根本原因是宋遼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都意識到難以徹底消滅對方,而在此期間宋遼每年都白白付出大量的金錢和人力。從宋太宗高粱河之戰開始,兩國就開始了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到了宋真宗時期,蕭太后和遼聖宗孤注一擲發動了南征戰役。當時遼國的主要戰力是遼聖宗的親征軍隊,大概二十餘萬,而宋朝軍力是宋真宗的率領的十萬人和王超率領的十萬定州軍,兩邊戰力大概平衡。由於遼國軍隊不擅攻城,因此直接繞過了定州軍在澶州與宋真宗御駕親征的主力接戰了。

按道理來說遼國此時受前後夾擊,戰局對宋朝應該是極度有利的,但是宋真宗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他發現王超已經不聽指揮了

:車駕幸澶州,大將王超擁兵數十萬屯定州,逗留不進,知節屢諷之,超不為動。

而宋朝不知道的是,

遼國主將蕭撻凜居然在澶州城外被伏駑射殺了,因此兩國都有議和之心,這才有了澶淵之盟這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和平條約。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邊境地區開始了長期和平,史書記載

“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

。而且和平並不是澶淵之盟唯一的好處,兩國邊境的自由貿易更是給宋朝帶來了巨大好處。宋朝的商品經濟極度發達,遼宋邊境的貿易為宋朝賺回了更多財富,不僅導致遼國財富大量流失,而且更是深刻的影響了遼國的經濟。契丹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對於經濟學一竅不通,在長年與宋朝的貿易之中,宋朝的銅幣逐漸在遼國內部流通,甚至遼國政府都覺得宋朝的銅幣比起本國銅幣更加穩定且使用廣泛(除了金銀,只有宋朝銅幣可以直接與宋朝交易,而遼國銅幣不行)逐漸減少甚至放棄了鑄造銅幣,直接使用宋朝銅幣。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貨幣的發行權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極大,而遼國直接將貨幣發行權讓渡給了宋朝,可以說是將本國商人、手工業者等人那本就微小的利益,毫無保留的交給了宋朝這個強大的生產貿易機器。這些人僅有的一部分利潤,也在宋朝的貿易侵略中被掠奪,成為宋朝經濟的養分,宋朝空前繁榮的經濟,其中就有不少是遼國的“無私貢獻”。

澶淵之盟宋朝只付出了每年的三十萬歲幣,卻換來了百年和平和遼國整體經濟的“供養”,這對宋朝來說絕對是穩賺不賠的。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探文海2020-11-21 21:54:06

澶淵之盟是北宋和遼國在經過25年的戰爭後締結的盟約。

公元1004年秋,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北宋部分大臣畏戰,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有此意,遭到宰相寇準力阻並勸真宗御駕親征以鼓舞士氣。宋真宗同意後到澶淵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城鎮,又在澶淵城下以八牛弩射殺了遼將蕭撻凜,挫傷遼軍軍心,加之孤軍深入以及擔心女真背後偷襲,遼軍已無心戀戰,主動派人向宋求和,雖然冦準等力主趁勢滅掉遼軍,以絕後患,但宋真宗順坡下驢,同意議和,與遼簽訂了合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幣銀10萬兩、娟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

因此盟在澶淵締結,故史稱“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的積極意義:

1、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25年的戰爭,(宋遼之戰宋敗多勝少)此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時期,百姓安居樂業。

2、北宋雖然每年送遼歲幣30萬,但卻節省戰爭經費3000萬,避免了重兵常年戍邊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稅賦壓力。以極小的代價換取了戰爭難以取得的效果。

3、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融合。

所以締結此盟對於宋遼雙方都是值的。

當然,也存在一定的消極因素,澶淵之盟之後,宋遼之間百年和平導致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重文輕武,忘戰去兵,武備大部皆廢,造成後期被女真建立的金國擊敗,宋朝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翻開歷史書2022-01-16 13:22:01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公元1004年底的時候,宋、遼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從此以後兩國相安無事上百年。這個條約簽訂的到底值不值呢?我首先送上我的答案:值、很值、太值了。

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情:為什麼宋遼兩國要簽訂這個條約呢?核心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誰也滅不了誰,再打下去只能是個拉鋸戰而已。簽訂這樣一個條約對雙方都有好處。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很多人肯定會持反對意見的,這些人一貫的觀點就是:什麼情況下也不能慫、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之。不過我想說,這大多數時候只是個口號而已,沒啥實用價值的。國與國之間講的是實力、是策略而不是意氣用事。

我們一起來分析兩個問題:

一是,“澶淵之盟”是不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呢?這個條約簽訂的背景是什麼呢?

二是,這個條約簽訂了以後帶來了什麼後果呢?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澶淵之盟”不算一個不平等條約,簽訂這個條約最大的背景就是:宋、遼誰也不能徹底幹掉對方

分析“澶淵之盟”之前必須要說一件事情,那就是燕雲十六州的事。燕雲十六州包含了很多地方,總體上來說就是涵蓋了:北京、大同以及周邊的十六個州縣。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大家一聽估計就明白了:這個地區是中原王朝防範遊牧民族侵犯的核心地區了。這十六州沒有了的話,中原王朝在防範北方遊牧民族南下時,基本就完全失去了天然的屏障了。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可是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為了得到遼國的支援,這哥們居然把燕雲十六州送給了遼國了。這一下就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充套件到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

北宋建國以後,為了這個事情困擾了160年。說白了就是:北方已經無險可守了,遼國可以隨時南下。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到了北宋宋真宗時期,北宋和遼國已經在邊境戰鬥了25年左右時間了。大家應該知道一個事實: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打仗,吃虧的肯定都是中原王朝了。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舉個例子:一個人拿著武器到你家裡來戰鬥,你不光參加戰鬥的人有損失,家裡的婦女兒童、家裡的物資財產那都是有重大損失的。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元年),遼朝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一開始的時候,宋真宗有點慌了準備直接南撤了。可是在北宋名相寇準的力勸之下,宋真宗才跑到澶州督戰。

澶州拿今天的地方來換算的話,就是河南的“濮陽”地區。當時的戰況非常的激烈,遼軍雖然南下的勢頭很猛,可是背後還是有很多城鎮沒有完全搞定,宋軍在遼軍的背後還堅守了很多地方。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更加關鍵的一點是:由於有了宋真宗的堅守,澶州的將士們都比較賣力、比較勇猛。澶州之戰中,宋軍又以八牛弩射殺了遼將蕭撻凜。

這個蕭撻凜是遼國一員悍將、一員名將。據記載:其靈柩運到蕭太后營帳,蕭太后為之痛哭,並輟朝五日。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仗打到這個時候,雙方都發現了一個無比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誰也不能徹底地幹掉誰了。遼國當時由於前線大將死了、外加上背後還有宋軍堅守;

北宋那已經是損失慘重,丟了很多城池了。這一仗如果繼續再打下去的話,無疑是:兩敗俱傷的局面了。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1005年初的時候,宋遼兩國開始議和,這就是澶淵之盟的由來了。我們來看看:這份合約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呢?無非是以下四點:

宋遼為兄弟之國,以後就以兄弟相稱了。

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瀛、莫二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這份和約我認為基本上算是一個平等的條約,因為雙方都有讓步,而並不是一方對另外一方肆無忌憚的壓迫。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遼兩國是以兄弟相稱,這一點基本沒有問題。當然了在某些人心中還是很不爽的,畢竟我們才是天下的中心,應該萬朝來賀才對。可是當時的情況是:不要萬朝來攻就不錯了,萬朝來賀顯然是不可能了。

遼國畢竟也是歸還了兩個州給大宋了,還規定了以後不得越境進攻。當然了大宋也是要付出點代價的,例如:給點銀子和絹布等等。這些與常年戰爭所造成的損失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了。

我還是堅持我的一貫的觀點:這份和約並不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簡單地分析一下:

澶淵

之盟

籤的到底值不值呢?

前面分析過了,這份合約的簽訂背景是誰也戰爭不了誰才籤的。也就是說,這份合約的簽訂是基本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簽訂的。

那麼這份合約簽訂的到底值不值得呢?我再一次表明自己的觀點,也就兩個字——很值。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我來分析一下原因吧: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原因一:北宋如果堅持打下去的話將永無寧日

前面說過了,燕雲十六州那是在遼國手裡的,這樣一來北宋基本就處於一種捱打的局面了。沒辦法,北方已經無險可守,遼國人想什麼時候南下就可以什麼時候南下的。

即使在澶州之戰中北宋勝利了又能如何呢?遼軍的主力還尚在,只要他們能夠退回去,然後養精蓄銳就可以再次發動進攻。

這樣的話,北宋將永遠活在遼國人的進攻威懾之下了。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原因二:澶淵之盟並不過分、並不是一個完全的不平等條約

澶淵之盟的大概意思很簡單:宋遼兩國以後不打仗了,雙方本著友好合作、互通集市的態度。當然了,由於遼國實力猛一點,所以北宋每年需要給點錢給遼國。

其實合約中規定的價格也不高:每年才10萬兩銀子外加上點絹布等等。滿打滿算的話,一年也最多給個30萬到頂了。

大家試想一下,遼國打來了要花多少錢、要損失多少物資。每年給的這點錢與戰爭損失來比的話,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了。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真宗劇照

原因三:正是邊境的安寧才有了宋真宗時期的好日子

宋真宗時期正是解決了邊境之患,才有了大力發展經濟、減免兵役、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基礎。

為此宋真宗在位期間,著重發展手工業與工農業,幾年的時間,國家的收入就翻了幾倍。同時老百姓們的收入和經濟實力也顯著地提高。

後來有史學家說,宋真宗時期是古代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雖然這樣說有點誇張,但是也恰恰說明了——澶淵之盟以後,北宋群眾的日子開始過好了。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最後我想站在北宋普通群眾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澶淵之盟的意義。

如果你是北宋的一個普通群眾的話,你希望每天都打仗嗎?你希望要交繁重的賦稅和兵役去支援前線打仗嗎?你希望你以及你的家人都上前線去戰鬥嗎?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我想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會覺得:還是把日子過好就行了。

澶淵

之盟最大的意義就是為北宋老百姓換來了和平、換來了長時間的好日子。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

澶淵

之盟不好呢?其實原因無非兩點:

一是,打破了我們天下中心的概念,覺得不應該與遼國平起平坐。可是我想問的是:這真的很重要嗎?1840年的時候,我們也是堅持這樣的觀點,結果還不是一樣。承認現實比活在虛幻之中更有意義。

二是,很多人覺得邊境平安了以後導致:宋朝軍隊開始消極怠工、戰鬥力下滑,最終導致了靖康之恥的發生。

我想說的是:這是北宋骨子裡面的問題——以文治武、不相信武將造成的,這和澶淵之盟又有多大關係呢?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最後我只想說:澶淵之盟讓北宋老百姓少交了很多戰爭的稅賦、少服了很多戰爭的徭役、少死了很多人以及少付出了很多財產損失;澶淵之盟還讓北宋老百姓享受了幾十上百年的和平環境,這就是澶淵之盟最大的意義所在。

試問一下:老百姓圖什麼、北宋的普通老百姓又圖什麼呢?他們圖的並不是統一全世界,圖的不過是一日三餐、幸福溫暖的生活罷了。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都是雞腿的誘惑2020-11-24 13:33:55

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太划算了,遺憾的是大宋王朝沒有合理利用這百年和平時間,發展壯大自己,最終仍以失敗告終!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一、從經濟角度來說

大宋經濟發達、文壇鼎沸,工藝品、瓷器、絲織品等行業成熟,而這些也是遼國所缺乏的。在宋遼經濟貿易當中,大宋能掙到的利益遠遠超過這30萬歲幣,這是現實。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二、從戰爭角度來說

打仗打的遠遠不止軍隊這麼簡單,後勤保障、物資供應、軍需裝備都涉及到一個字:錢。而對於一場未知的戰爭,所耗費的經濟代價,也遠遠高於這30萬歲幣。

大宋不缺乏有政治頭腦的人,但受限於整個朝廷重文輕武的大環境(皇帝擔心軍方人士坐大,刻意對軍事將領打壓),整個大宋鮮有統帥級別的優秀軍事人才,百年和平也沒有使自己變的絕對強大,絕對是大宋政府的治理能力出了問題。

站在大宋角度,相當遺憾!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圖謀不規2019-09-06 17:49:50

對於“澶淵之盟”的性質評價,史學家眾說紛紜,歷來沒有定論。但我們從當時的情勢來看,宋遼雙方實際上都不具備絕對性的戰略優勢。誰都有機會小勝,但誰都沒有辦法吞掉對方。宋遼戰爭到了“澶淵之盟”簽訂前夕,已經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無口否認,“澶淵之盟”的簽訂,一定程度上使得宋朝喪失了擁有“燕雲十六州”的法理依據,等於變相承認了這塊本來屬於中原王朝的土地,屬於了遼朝。但從現實角度而言,以宋朝的軍事實力,確實無法北伐攻城,把遼人趕出燕雲十六州。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從契丹興起,遼朝建立的那一天開始,其與中原的戰爭從來沒有間斷過,長達百年之久,然而遼國雖然軍事實力強勁,也無法越過黃河,攻滅北宋。毫無疑問,這場戰爭宋遼之間誰也吞不了誰,如果長久耗下去,只會兩敗俱傷,對誰都沒有好處。因此雙方停火,坐下來談判,在承認既成現實的基礎上達成和平協議,無疑是最優選擇,也是雙贏的結局。

我們對宋遼“澶淵之盟”的評價,也應該放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展開。

今天很多人或許會習慣地認為“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是一份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和約。但事實上,“澶淵之盟”是在宋朝打了勝仗的情況下,願意停兵與遼攤派,並做出來讓步而達成的合議。從“澶淵之盟”的內容來看,也沒有屈辱的調控,而是一份相對平等的和約。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協議規定:

一、宋遼雙方約為“兄弟之國”,地位平等;這一條我們可以看做是互相尊重主權,互不侵犯。

二、宋朝每年給予遼朝歲幣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這一條不能算是賠款,因為宋軍又沒有戰敗,這相當於算是花錢買平安吧,在者而言,歲幣的數字,相對於宋朝平常龐大的軍費開支,真的只是九牛一毛,何況是戰時,開支就更大了。

三、雙方大致按佔領現狀劃清領土邊界,(宋政府堅決不割地)在國境線立下“石峰”(界碑)“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口,不得交侵”。

四、約定兩國互不單方面增加邊防武裝,“所有兩朝城池,並可依舊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開拔河道”、

五、約定雙邊司法上的合作,“或有盜賊逋逃,彼此無令停匿”沒類似於罪犯引渡協定。

六、兩國在邊境開設榷場,開展雙邊貿易,也就是建立自貿區了。

檀淵之盟最值得爭議的一點,就是“歲幣”問題了。但從盟書條約來看,歲幣並不是戰敗國的戰爭賠款,畢竟宋軍沒有敗,到是在這次戰爭中小勝,而且這個數字,並不是入清政府時期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列強獅子大開口的天文數字,對於宋朝而言,並不是多少錢。而且,歲幣也不屬於藩屬國的納貢,宋政府對歲幣的交割形式,也盡力避免給人納貢的印象,交割抵擋在雄州,並沒有派遣大臣去遼國朝見交割。我們是否可以“歲幣”看作是發達國家對經濟落後國家的資助,畢竟盟書上也說了:“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是不是有點類似今天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援助?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事實上“歲幣”對於宋政府來說真的是小錢錢,在開了宋遼自貿區的一百年時間裡,宋朝長期出於“出超”地位,每年的歲幣基本上又流回送人手中,據日本漢學家斯波義信的估算,宋遼貿易中,宋朝每年可以獲得八十萬貫價值的順差,數額超過送出去的歲幣。

宋人自己的估算結論是:“

雖每歲贈送,較之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

”;“

歲遺差優,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

”。歲幣支出只當當與戰爭損耗的百分之一。

“澶淵之盟”維持了宋遼之間100年的和平,避免了無數的軍人平民死於戰火,從這一點上來講,無疑是具有很大正面影響的。

倘若宋朝有勢力能夠滅遼或者收復燕雲,根本不可能籤什麼和平條約,而遼國如果能一戰滅宋,也沒有道理簽約,這是雙方基於現實考慮的盟約,總好比沒有盟約,一直打來打去,互相消耗的好吧。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晨起6668882019-08-28 23:12:09

遇到難纏的對手,花點小錢,安撫一下,避免刀兵,這也是政治需要。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阿斗不傻2018-12-09 18:30:04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澶淵之盟的結果就是讓亂世中的人們,獲得難得的安寧。而澶淵之盟的實質不過是,地緣政治平衡的產物,他的簽訂代表二種競爭性的體制,保持力量平衡的結果而已。

澶淵這個地方位於今天的河南濮陽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從北宋開封到澶淵不過200多里距離,其地位,和現在的天津對北京,類似,是首都屏障。

澶淵之盟是一個爭議不斷的合約,愛他的人認為他是亂世中的和平之光,帶給北宋百年和平,恨他的人認為他是不平等條約,

權辱國

是一種不可忘卻的恥辱。

其實這二種評價都有道理但是都不準確,如果不回到當時的實際情況下是無法看清楚這個條約到底如何的。

當時的北宋對手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和之前的少數民族政權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那就是政治體制的合理化,遼國是一個另類的少數民族政權,用一國二治的政策治理國家。使得境內契丹和漢人能做到相對的和平共處。

這就是他的制度優勢,而當時的北宋毫無疑問是一個先進的封建帝國制國家,可是以文抑武的政策又讓他武力孱弱。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而要打敗敵人,最需要擁有的不過以下幾種。

第一:武力優勢,這個北宋沒有。

第二:制度優勢,這個北宋也不明顯

第三:經濟優勢,這個北宋有但是沒有之前的前提,經濟在發達也無濟於事。

於是形成僵局還有割據就成為必然,這個時候,在僵局條件下,如何共處就是學問。就實際結果看澶淵之盟其實並不是一無是處,

因為外部威脅造成的壓力真的很大。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之前我說過澶淵離開封距離200裡,200裡,按契丹輕騎兵日行180裡速度,一天半即可兵臨城下,扼宋朝要害,猶如打蛇打七寸,這種威脅如鯁在喉。

而主張簽訂合約的人是宋真宗趙恆,這個趙恆其實在歷史上評價很高,是個仁人君子有位帝王,但是他的膽子不大是肯定的。

原因很簡單,沒有經歷過鬥爭,長與深宮的帝王一般都很膽小,再加上老爹趙光義三徵契丹三次大敗也給他留下同年陰影。

尤其是趙光義第二次徵契丹,宋軍崩潰。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按照《遼史》記載:“宋主僅以身免,至涿州竊乘驢車遁去”。

這毫無疑問是一場大敗,看著自己的英雄老爹都打不贏契丹人,宋真宗趙恆當然會認為自己也打不過。

基於此,他就心有恐懼再加上沒有必勝的把握,勇氣就越來越少。

為了鼓舞自己的勇氣,宋真宗趙恆不斷徵兵以給與自己心裡安慰,從公元979年宋遼交兵開始,宋朝的軍費開支就連年遞增。中央禁軍在宋真宗時達43萬,地方軍近50萬,合計幾乎有百萬大軍。

光是養兵,年支出就要五千萬貫,趙恆繼位初期,財政收入還勉強可以支付,到繼承位置數年之後,國家財政狀況開始持續惡化,財政收人1。5億緡,支出則為1。2億緡,每個地方都在要錢,而國庫錢卻所剩無幾。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國家財政危機,最後不得不增稅,結果就是民怨沸騰,社會矛盾尖銳。

內亂的影子開始出現,外患還在持續,而宋真宗趙恆不過是想做一個守成君主,安穩的天子,他既不想民怨沸騰,又不想外患不斷。那麼該怎麼辦?

內部外部問題都緊密相連,要想減稅,就不能增兵,不能養太多兵,可是沒兵馬遼國就要過來打,這真是個矛盾啊。

而那時候的契丹遼國則不同,首先他們不用養兵,遼國實行“全民皆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因此到耶律德光時期兵力已達50萬之多,還基本上都是騎兵。

這無疑就是宋朝的噩夢,我們都知道,宋朝缺馬,北宋時期主要的馬產地不過二個一個是燕雲地區,一各是甘涼河套地區,前者石敬瑭送給了契丹,而後者在1002年,被党項人建立的西夏佔領。

失去馬匹來源的北宋,現有的戰馬不過區區20萬,還要供給全國使用,沒有騎兵的現狀,讓宋朝根本無法發起戰略反擊,只能守城作戰。這一現實讓宋真宗趙恆根本沒有強硬的資本。

此時掌握遼國契丹實權的是太后蕭綽,一個果敢而有決斷的人物。她看到宋朝在太宗時期的節節失敗,以及真宗敗於党項,讓她看到了趙恆的軟如可欺。再加上宋朝叛徒的洩露訊息,遼國對宋朝內部形勢瞭如指掌。

於是公元1004年秋,遼國20萬大軍南下,深入宋境700裡,圍困澶州進逼開封

面對這情況,本就軟弱的趙恆慌了,他和後世子孫一樣開始想著逃跑,逃哪裡去呢?是和唐玄宗一樣去四川,還是去金陵,趙恆斟酌再三,覺得金陵山水佳景,是個好去處,便收拾細軟準備動身。

如果不是集賢殿大學寇準阻止皇帝行動,我們有理由相信“靖康之恥”會提前到來。

寇準無疑是一個關鍵人物,也是一個硬骨頭,在他看來,趙恆的逃跑將讓國家陷入萬劫不復境地,其實時局並沒那糟糕,契丹兵鋒雖勁但人數不多,如果皇帝御駕親征,必能鼓舞上氣,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趙恆勉強答應御駕親征,“但是當車駕來到現在河南滑縣,趙恆又打起退堂鼓,因為近侍告訴他,契丹人增兵了, 寇準又一番苦口婆心勸說,趙恆這才萬分不情願地來到了澶淵城,當宋軍看到城頭黃龍旗後,果如寇準所言,“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

這時老天也幫忙,契丹統帥蕭撻凜被宋將射殺,主將一死,諸軍心亂,鬥志全無。蕭太后也因痛失大將而心灰意冷,決定罷兵而去。

蕭太后心痛,可腦子不糊塗,她要求與宋朝訂盟約,獲得實在的好處。有的談,趙恆自然求之不得,於是宋遼和談,恢復邊界原狀。

為讓遼兵撤離,宋朝付出每年給遼10萬白銀,20萬絹代價。當然,為臉面好看,趙恆在盟約上將這筆錢稱作“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

這就是《澶淵之盟》的由來和前因後果,下面在看看後來影響。

條約簽訂後,二國開始邊境貿易,互通有無。戰前契丹不讓匹馬人宋,盟約簽訂後,馬匹也成了邊境貿易重要組成。

盟約簽定後,遼宋和平近百年。兩個原本相互視若仇寇的對手,保持百年的和平,難能可貴,也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好處。

人口數是衡最國家富強的重要指標。

公元1029年,宋朝全國戶數為1016萬2689; 戶

公元1042年,宋朝全國戶數為1037萬7640; 戶

公元1048年,宋朝全國戶數為1090萬4434; 戶

公元1060年,宋朝全國戶數為2460萬0000; 戶

不過三十多年,人口翻倍,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商品經濟迅猛發展,神宗時期,朝廷每年能徵2。2 億貫商業稅,相當於人民幣66億元,這是對內。而對外的海關收入,在1056年~ 1063年達到每53萬貫,相當於1。5億元人民幣。

商品經濟繁榮,加大了重金屬需求,同時科技發展,也使採礦量大幅提升。

1049年~ 1053年,宋朝年得鐵7124萬斤;黃金 15095兩,白銀219829兩,黃銅5100834斤;鉛98151 斤,錫330695斤。

這無疑都是百年和平帶來的好處,然後我們在回頭看看宋朝的付出,每年給遼10萬白銀,20萬絹,不過九牛一毛而已。

雖然國家之事,不能像做生意那樣算計,可是你武力打不贏,制度又沒絕對優勢,除了經濟優勢一無所有,如果還繼續打下去,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不明智舉動,宋朝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有將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轉化為強大的武裝力量,最後在安逸中滅亡,這才是最可惜的,富國而不強兵,國恆亡,窮兵黷武,國恆亡,最重要的是找到平衡點,今時今日之中國就找的很好。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大秦鐵鷹劍士2019-09-01 19:30:00

凡事要有比較才有意義,北宋的《澶淵之盟》跟大漢橫掃匈奴相比,那是不值的;北宋作為一個大一統的皇朝,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復,談何大一統。但是北宋的《澶淵之盟》跟南宋的《紹興和議》相比,那就非常值了,甚至可以說是物超所值!《澶淵之盟》基本上算是一個平等條約,但《紹興和議》則是喪權辱國。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澶淵之盟》的主要條款有: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朝每年送給遼朝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

《紹興和議》的主要條款有:1、宋向金稱臣,金朝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2、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以南屬宋朝,以北屬金朝;宋朝割唐、鄧、商、秦四州之大半給金;3、宋每年向金國繳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須遣使稱賀。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遼朝比北宋建國早53年,契丹人建國後迅速吸收漢文化,經濟、軍事並不比北宋弱。宋太祖能打,但是他只平定了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政權,並沒有戰勝遼國。宋太祖認為打不贏遼朝是一會事,但可以用金錢贖回燕雲十六州,因此他十分節儉,存錢打算贖回燕雲十六州。

宋太宗繼位後,先後數次發動對遼戰役,但效果不佳,雙方互有勝負,整體來說北宋收復燕雲十州沒有進展。宋神宗繼位後,又發動了數次攻遼戰役,但是結果同樣不是很理想。宋遼經過長達25年的戰爭,雙方勞民傷財,軍士死傷無數,數也沒有佔據絕對優勢。公元1005年1月,宋遼雙方達成平等的《澶淵之盟》,結束了戰爭敵對狀態。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此後宋、遼之間百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訊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每年銀10萬兩、絹20萬匹對宋朝來說不值一提,結束戰爭狀態才是最好的。

《紹興和議》則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縱觀歷史,還沒有那個中原王朝向外敵稱臣納貢的。趙構的諡號為聖神武文憲孝皇帝,不知他那一點對得起“聖”、“武”、“文”三個諡字!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30萬歲幣換來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