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基因看歷史2018-08-01 04:53:34

因為這些說法都是有可能性的。

石峁和黃帝有關,是確鑿的,具體見史記和漢書。

《史記·五帝本紀》稱:“黃帝崩,葬橋山”,

(唐)司馬貞 《索隱》引《地理志》說:“橋山在上郡陽周縣”。

查《漢書·地理志》,上郡陽周縣確實記有“橋山在南,有黃帝冢”的字樣,而陽周=今陝北子長縣,今天的黃帝陵也在附近。

重點來了,石峁是不是黃帝的都城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時間對應不上。石峁更像是黃帝后裔裡面的一支人馬,他們和西方遷徙過來的種族結合,形成了一個另類的文化,這個文化深受外來的影響。

首先,石峁居民的主體成分是鬼方,也即老虎山-朱開溝一系的西支,鬼方是朱開溝文化的居民南下而形成的。

鬼方是何如人也?《左傳》所謂懷姓、隗姓,據王國維考證,它們都出自鬼方,歸、懷、隗三字,都是愧的通假字,也即鬼方。包括倗伯/霸伯在內的“懷姓九宗”,都是鬼方的後裔。

鬼方是不是白人?考古學上來說,陝北李家崖遺址就是鬼方的遺存。透過對人骨分析,他們和古華北人有點接近,證明鬼方不是白人,但其常染色體可能接近白人,介於黃種人和白種人之間,所以鬼方後來又叫白狄,鬼的Y-DNA推測為Q1a1a-M120。

鬼方的文化特徵是陶鬲,這個在石峁也有發現,見(一)。而李家崖文化同樣歸屬於朱開溝這一大類,是朱開溝南下和土著結合的結果。鬼方的文化與中原不同,沒有姓氏制度,以及他們可能使用一種古老的阿爾泰語言,這種語言已經消失。但鬼方部落與諸夏雜居,經常進行聯姻。

那麼與鬼方結合的土著是誰呢?就是夏朝的大禹 、啟。

為什麼是大禹 、啟?因為陶寺是堯都,堯之後舜都。而陶寺最後被石峁所滅,正好對應了禹自稱傳位給伯益,而禹之子啟殺了伯益。之後,晉南做過一段時間的夏都,史料有記載。西漢揚雄《方言》曰:“夏,大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

夏、鬼都有表示高大的意思,不是巧合吧?

《孟子》佚文:“禹生石紐”,史記又說禹興於西羌,證明是西羌的石紐,和什麼會稽沒關係。《太平御覽》卷五十一引《隨巢子》記載:“禹生於石昆石,啟生於石。”而石峁是一個石頭城,這下知道石紐是什麼意思了吧?紐可以解釋為交接之處,石紐就是石城的交接之處。

先秦《世本》說:“黃帝娶於鬼方氏”。這裡的黃帝可以理解為黃帝一族,包括夏人。陸終也曾經娶鬼方氏之妹。

山西橫水倗伯墓出土的青銅銘文有“虎叔作倗姒簋”,說明鬼方倗伯的一支也是用姒姓。而姒是大禹的姓氏。

商人一直和鬼方敵對,如同和夏人的敵對關係。《易》:“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所以,鬼方就是和夏人雜居的。夏朝遺址為什麼那麼少?主要是缺乏文字,學者不敢嚴格對應而已,其實二里頭 、陶寺、 石峁都是夏朝遺址,後期更偏向東夷方向發展。夏人沒有發現文字,讓他們在後世話語權上比較吃虧。

鬼方語言在華夏族有沒留下痕跡?有的。月最接近的是古阿爾泰語*ad,還有雨字也是。《逸周書·克殷》周武王砍紂王之首用的“輕呂”劍,《史記·匈奴列傳》作“徑路刀”,即突厥kyng raq(雙刃刀)。

鬼方還有各種不同的稱呼,後來形成匈奴,匈奴王族的檢測基因也是Q系的,說明他們的祖先就是鬼方。《史記集解》注引匈奴傳說:“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史記索隱》注:“匈奴別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燻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漢曰匈奴。”又《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回到主題,陶寺怎麼被石峁所滅的?源於赤裸裸的權力鬥爭。舜帝欽定給同為東夷人的伯益,禹啟不幹了,啟帶上鬼方在陶寺大開殺戒,古本《竹書紀年》:“益幹啟位,啟殺之。”短短的一筆輕描淡寫,帶出了一件殘酷的政治事件。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嚴家慶2018-08-14 22:50:57

筆者和很多老記一樣,不相信西安人考古恆吹。記得秦始皇兵馬俑新聞釋出會那天,有記者提出疑問:1,兵馬俑離秦始皇陵還有4里路,考古隊怎麼就馬上確定是秦始皇的兵馬俑?驪山是秦國老王陵墓地,為什麼就不考慮兵馬俑是其他秦王的陪葬品? 2,如果有證據證明確實是“秦始皇兵馬俑”,那麼又為什麼允許村民在文物保護區內打井,發現俑片後藉機先斬後奏,肆意擴大發掘範圍?參加釋出會的領導和專家沒有一個敢回答記者問題。是吹牛心虛?還是?筆者經常想,如果哪一天秦始皇陵允許開挖了,被喊叫了幾十年的秦始皇兵馬俑忽然間變換了主人,那麼西安人怎麼面對中國人民和世界與論呢?

回到題目。筆者經常觀看石峁的影象資料,從它座落地理位置,造型,出土文物來看,只能是古代某少數民族史前文化。現在又被恆吹為夏都,實難認同。要知道,中華探源工程有大筆國家資金,難免有人鋌而走險。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林屋公子2019-02-13 06:03:57

沒有文字都是猜,結合文獻一點蛛絲馬跡捕風捉影,都沒有石錘的東西。石峁遺址在今天陝西省榆林縣石峁村,斷代時期大約是前2300年—前2000年,經勘測石峁遺址所在的古城分為外城和內城,其中內城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面積約425萬平方米。就這兩項指標來看,可以說是最大的史前遺址,超過了同時期的良渚、陶寺甚至比後來的二里頭還大。所以學者們傾向認為這裡是某個古帝王的都城。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然後問題來了,到底是哪個古帝王呢?因為在商朝以前的遺址都沒有文字,所以只能去文獻裡去尋找線索。從這個斷代時間看,大約是五帝時期到夏前期,所以有的學者認為是黃帝,有的又認為是顓頊,或者是夏禹夏啟。但總體來看都沒有證據,其實還是帶著文獻先入為主的猜測。我們知道,所謂的年份斷代也只是周代以後才提出來的,所謂五帝的排列更是《史記》採用的儒家學說,很難作為歷史事實去對待。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學者之所以傾向於“猜測”,根本還是一種愛國心理,就是希望將我國的歷史追溯到更古老。這種心理我們當然是認可的,但學問還是需要嚴謹的。考古學本身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並不是歷史學的附庸,為證明歷史文獻而存在。所以我們應該更注重分析考古證據,儘管考古不能告訴我們石峁是文獻中哪個先王,但這確確實實就是我們的華夏先祖。我們只有認真對待先祖遺留給我們的考古物質,才是真正科學研究的方式。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國病2018-06-05 10:16:00

作為一個民科,我能看到的石峁遺址資料很有限,所以定論是否是夏啟之都的證據是不足夠的。不過確實有一些另外的端倪可以說道說道。

石峁遺址肯定不是大鯀之城,更不可能是顓頊之都。因為大鯀與大洪水有關,目前可以確定大鯀在江浙。顓頊同樣是。

石峁是與夏啟有關是有很多另類證據的。

第一、大洪水後,大鯀體系遭到帝堯打擊被一分為二,一支去了東北,一支去了四川。這兩支都是混合集團,就是大鯀內部的每個種族都被一分為二了。帝堯與其弟也才有了放勳和放齊的稱呼。放就是最早刑罰,當時的人雖野蠻,但是遵道的。你服了,並不趕盡殺絕,而是讓你去指定地點,因為本質上是兄弟族群。

一分為二就使得兩個方位都存在類似的群體,比如跟隨民族裡西南有C系,尤其孟加拉。東北也有C系,通古斯里大比例。D系也是西南以及藏區有,東北則更多靠海,比如日本、琉球。大鯀族是黃種O1,我們知道滿族核心是O1,日本最早的核心也是O1。西南很明確,大禹就是出自西羌。另外還有此體系的白種也被一分為二,現在和後世文化裡都能發現。既然大禹是這麼出自西羌的,自然石峁是夏啟之都可能性很大。

第二、夏人是夏后氏,就是與百越一樣的群體,屬於沿海支體系。這個體系是斷髮紋身的,就是要剃禿頂的。而且他們是男性生殖器和龜崇拜。他們得對手則是女性生殖器和公雞崇拜。所以對手擊敗他們會對一部分人實施閹割,會刺瞎一隻眼睛。而他們擊敗對手則會對部分人實施割頭。如果不服再戰,服了就地按對方意志遠走。

在石峁遺址裡就發現了頭顱坑。可見他們的確是割頭的。這就符合夏人的特點。夏人後來絕大部分其實是返回祖先故地了,就是百越,近代還有獵頭的事,至今臺灣原住民還保留割頭的象徵文化。西南D系佤族也保留有獵頭文化。

第三、文獻記載的是夏啟自立後,有扈氏不服,於是戰於甘。有扈氏很明顯就是夏人的聯姻物件,日耳曼人祖先。甘就是甘肅。他們就是顓頊的豬虎圖騰。真正的胡人就是他們這個組合。

有扈氏被驅逐後來才有了西域大夏阿富汗,才有了樓蘭。大夏波斯自稱雅利安與後來德意志自稱雅利安才能對應上。再後來的波斯則是對手之一白匈奴,屬於帝堯集團。

第四、從地名看,陝北、甘肅、寧夏一帶從地名看也是符合的。夏人更多屬於炎帝系,屬於被割了生殖器的冥神體系。漢字民以及黎民更多是專指他們的。所以那一帶地區,就有了延安、條山、合黎山之類的地名。包括神木也是,木就是代表黃種。比如顓頊搞和九黎,他們屬於赫婿氏,所以西南有和夷哈尼族,日本有大和族。納西是以木老爺為核心,和姓為多數的群體。在希臘神話裡提到了繆斯女神居住在赫利孔山,很像高黎貢山,也像甘肅合黎山。孔和貢都是山的意思。所以我懷疑甘肅合黎山可能會有遺址。

我能看到的資料有限,而且要有心得才會說,所以就這麼多了。我覺得破解並不難,只要找到方法。而我需要能看到資料。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春風不識興亡意2018-06-04 20:47:33

謝邀,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回憶一下我們平常見到過的夏,商,周的版圖,看看當時的石峁區域屬於什麼地方。

石峁的活動範圍,也就是古代匈奴,突厥,鬼方等等西北遊牧民族出沒的地方,加上最近考古在石峁發現的20多支口絃琴,接下來再看看百度百科口絃琴的介紹。

口絃琴,鄂倫春語叫“明努卡”,也叫“天恩共”(意為鐵的聲音),達斡爾族叫“哈尼卡”,漢語稱“口弦”。 是流行北方民族蒙古族,於羌族、回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滿族(以及雲南部分少數民族)中的一種簧片樂器,是中國最小的民族樂器。

種種跡象表明,石峁跟華夏一點關係都不沾,倒是和西北的遊牧民族走的很近。 考古學家許宏對於二里頭遺址和石峁的一些評價就是,二里頭玉器青銅禮器隨葬於貴族墓,禮制遺存也。 石峁的玉器插於牆內,建築巫術耳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小黑侃大山2018-06-05 12:57:39

感謝邀請2!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很是專業額,題主的網名叫

牧野鄉情

,頭像又用的是二里頭文化一件青銅爵,看來題主對於夏商周三代很是瞭解,所以,今天小黑魯班門前掄大斧了,就不砍大山了。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石峁遺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城高家堡鎮,黃河一級支流禿尾河及禿尾河支流洞川溝分別從遺址的西南側和西北側穿過。石峁遺址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史前石構城址,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三部分組成。城內面積在400萬平方米以上,是目前國內所見規模最大的龍山時期至二里頭早期階段的遺址。(存在於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800年之間,大致延續了500年左右的時間。)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以上可以看出,石峁遺址的年代正好落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夏代的年表中(雖然這個工程非議較多,但也不失為一種說法而且是最流行的說法)。有一種說法叫大禹興於西羌,所以,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也就是這麼來的。

圖片來自百度,侵權必刪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一恆汽貿阿斌2018-06-04 21:02:11

先不說石峁所處位置的尷尬,石峁年限4300年——4000年,敢問鯀,啟,黃帝,顓頊哪個活了300年?

某類人估計是看了2002年起初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探源工程主要針對的①與黃帝有關的河南三門峽西坡遺址。②可能是堯舜之都山西陶寺遺址。③可能是禹都的河南王城崗遺址。④可能是夏啟之都的河南新砦遺址。⑤可能是夏都的二里頭遺址。 所以也學會了用某某某之都來提高石峁的地位,

某些人有沒有想過,禹之都王城崗遺址面積40萬平米(畢竟只是禹都,時間短)。 啟都遺址和王城崗不差什麼。 這才符合事實。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周乙探史2018-07-07 01:59:38

石峁遺址是帝顓頊的兒子帝鴻的都城。帝鴻原是位於山東高青縣的大人國的國君,釐(僖)姓。帝顓頊死後(葬于山東博興縣薄姑山),被堂兄帝嚳篡位,帝鴻逃往陝北石峁建都,是為白狄、匈奴之祖。陝北(古屬雍州)有鴻冢即是(黃)帝鴻的陵墓。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巨型酸棗2018-06-04 21:00:40

這是我說的,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我的說法,似呼石峁與大禹沒有關係,啟定都石岇古城-,從我十年前收藏的當地皇城臺實物為證。只有王上的鬲(讀格,念列是錯誤的)子可帶蓋,(石峁文化晚期)。圖二,石峁古城附近也出土夏家店的鬲(千萬別讀列)子。圖三,只有夏的陶器才出戟!圖四,天駒。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樂在其中1616693882019-02-13 23:55:08

外地人對陝北不是很瞭解,只能從文獻記載和考古年代綜合參考加以猜測來判斷。但陝北人除了上述的因素外,還有歷史的傳說和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及對古人的敬仰崇拜程度作依託,最有發言權。陝北人認為:石峁古城是顓頊玄帝的都城!這不是信口開河,而是有以下幾點根據的:一、陝北人直呼玄帝顓頊為祖師爺。二、陝北人一直傳說皇城臺就是祖師爺的都城。三、陝北人幾乎在各鄉鎮都蓋真武祖師廟。四、陝北人不管紅白喜事對孃家人都特別敬重,都要提前專門樂隊迎接,然後安排先坐先吃,最後還要樂隊相送,據說這是祖師爺顓頊定下來的規矩。五、根據考古年代與顓頊時期相付。六、付合黃帝部族崑崙城的傳說,玄帝正是黃帝之孫。綜上所述認定:石峁城就是玄帝顓頊的都城。當然這只是一個陝北人的認定,最後還要看考古專家拿出權威性的證據及論證。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換個名字繼續懟2018-10-02 12:54:34

石峁遺址,中國夏代最大最先進的城址,面積425萬平米,距今4300——3800年,擁有皇城、內城、外城、甕城,城牆馬面、城牆紝木、出土銅製品、大量玉器、鱷魚甲骨、彩繪壁畫,其石刻紋飾明顯可看出,後世的中原各遺址石刻花紋明顯繼承石峁遺址紋飾。周邊另外散落的十幾座衛星城更是彰顯出地位。

而且石峁遺址所處的地區距離堯舜之都的陶寺遺址很近,與傳說中,堯舜下來是大禹與夏啟的順序符合。根據陶寺遺址的考古學家公認是石峁人滅了陶寺人,那麼也就與堯、舜為禪讓,而大禹的夏朝又是傳位與兒子啟,或許大禹或夏啟發動政變,滅了國都陶寺的舜帝建立夏朝,並將夏都放到自己的勢力範圍所在的根據地陝西石峁。

其南部又是黃河幾字灣,這裡的韓城市古稱“夏陽、龍門”,與對岸的河津市都曾經古稱龍門,可見此地是大禹治水的龍門。

石峁所在陝北地區不產鱷魚,而發現大量鱷魚甲骨,可見當時生活於此的貴族或主人的影響力已經到達長江流域,應該是一個比較統一的王朝。

這裡應該是夏啟的國都,是天下的中心。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愚人2018-06-05 09:49:29

浮躁,還是浮燥。在無法解讀時,就浮而造出想要得到的學術利益。這難道不可笑嗎?石茆遺址,因《山海經》而發現,又因《山海經》無法完全客觀解讀而浮燥。所以這是一個浮燥的結果,而且也是浮足躁祭的結果。

不瞭解中國三千年以上的“山”、“海”社會發展時代的印痕,僅憑猜測解讀,實在是無可奈何。“崑崙”,既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古辭語社會現象,怎麼非要定格在地名上,況且地名還有遷移變化現象,就不知道了。

在黃帝之後,唐堯之前開始,至夏初結束,磚家的石頭就要砸向夏都,是磚假不是專家,看來漢字都認識,字義半明半白之間,就是無法還原本為“三皇五帝”之書的山海世界呢?

戰敗遷移,衝突遷棲現象,少嗎?在《山海經》裡,“崑崙”,似乎不只一個。周先祖稷的後裔,迴歸故地的現象,難道說看不懂嗎?早於唐堯的時代說明,是另一支黃帝子裔氏族。

磚家用磚塊砸歷史,沒有商榷,只跟自己的學術利益商量一下。獲得利益,就成“名”了,卻不知道“名”來自夕陽下的古老祭祀社會現象發展。

不說了,思考一下。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斗柄東指2018-06-21 19:01:25

1、最近剛去了【石峁遺址】一趟,也上去看了一下,大家別猜了,和“黃帝”沒關係,更像是【舜】時代的都城;

網友猜測的太多,前2300-前1800年跨度,更像一個完整的從興盛到衰弱的朝代。因為石峁遺址目前對外公佈的內容太少,為此我專門去了一趟石峁遺址,給大家提供一些意見。

2、絕不會是顓頊時代,歷史上的“帝顓頊”很有可能就是“帝堯”,而“帝堯”是“西系民族”“仰韶文化”影響下治理社會的人物;

後面的“禹夏。啟”也是西系的民族治理體系;

而,石峁是“龍山文化”遺址,應該是“東系民族”“東夷文化”下的社會治理體系。

龍山晚期的遺址,一下子判斷和仰韶系的人脫離關係了。

也就是說,石峁古城住的肯定不是堯和顓頊,更不是大禹、不是夏啟。

3、那石峁遺址到底住的是誰?

有可能是“帝舜”。

4、帝“舜”也是山東人,跟著堯幹,還娶了堯的倆女兒,叫“有虞氏”,據說上班地方在山西永濟,但是,這明顯就是“東夷”的人麼……

那麼, “石峁遺址”和“陶寺遺址”到底是什麼關係?“石峁”為啥要滅掉“陶寺”?

“舜”時代從山西搬到陝西,回過頭來又滅掉山西,統一了政權,實際上這種可能性最大。

5、我猜測“堯”最後不得不將帝位“禪讓”給自己的女婿,是帝“舜”擔心遭受(帝堯有十個孩子)攻打,畢竟這股份原來不是他的,他就跑到黃河這邊修建了這座規模宏大的城市建築。

不遠處,劉勃勃的“統萬城”屹立在沙漠裡,當年,劉勃勃也是踩在岳父身上發財的。

6、“帝顓頊”國於高陽,天下共主,都於窮桑,後徙商丘。北方之極,顓頊與玄冥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北至幽靈,南至交趾,西至流沙,東至潘木……

這個顓頊帝剛開始住在山東,但濮陽的墓如果是顓頊的,那麼顓頊就是仰韶文化體系下的人,屬於西系民族,而“石峁遺址”已確定為“龍山文化”的遺蹟。

7、堯有沒有兒子?舜和堯的兒子有沒有過爭帝位的事?

堯生十子,丹朱老大。

那“丹朱”呢?去哪了?

兒子不在,女婿接班。

丹朱住在在丹水流域,就是房國,後來為楚國所滅。而“顓頊”派出去攻打“共工”的那個“祝融”,就是楚國的祖先。看來沒有家族的傳承,就不會有多大的機遇。

8、石峁遺址,靜候考古學家們挖掘,盼望著出現更多的訊息。圖片來源石峁宣傳片截圖、石峁遺址祭壇高地今年夏至前一天6月21號下午的夕陽。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太興真人2018-08-04 00:15:07

從目前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分析,陝北高原的石峁城遺址有可能是黃帝部落軒轅氏所築的崑崙墟。而山西汾河的陶寺遺址有可能是炎帝神農氏的都城。但不管怎樣,這一切說明了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根。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忘情水1729909202018-08-18 15:50:42

以信史為據大膽想像,不可全當真,華夏即東夷。公元前5000年前,東夷遂人國國君,取聖女華胥為妻,生下伏羲和女媧兄妹。伏羲女媧兄妹長大,天下發生史前大洪水,遂人國全體族人在洪水中喪生,只剩下女媧伏羲兄妹,逃到今甘肅大地灣。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生兒育女發展部族,伏羲女媧部族男取女稼,以父系為主,足漸替代了附近以母系為主的部族。部族不斷壯大,後代不斷擴張,開宗立族在立方國,伏羲女媧後代方國發展到全世界。到了直系後代少典時,少典取妻在姜水生下神農,神農以姜水為姓名石年,少典妻在姬水生下勗其,勗其以姬水為姓。神農教人用火,嘗百草為人治病,功德勝天,被各方國共推為天子,定都今埃及,稱炎帝。少典死後把國君傳位次子勗其。勗其率族人在中東創造蘇美爾文明。炎帝共傳8世10代,神農後代不斷分封立國,後代蚩尤先主被分封在老家東夷(今中國),以良渚為都城,不斷對外擴張,控制東方諸方國。到八世炎帝榆罔在位時,炎帝己經無法控制天下,天下諸侯並立。榆罔(神農後代)與轅軒(勗其後代)爭奪阪泉之野(今泥羅河三角州),榆罔兵敗,率殘部到東夷發展,在涿鹿(今陝西)又被蚩尤(神農後代)打敗,蚩尤在東夷(今中國)稱帝。榆罔聯合軒轅並讓帝位給軒轅。軒轅在涿鹿三戰蚩尤得其志,斬殺蚩尤。杆轅以黃土得天下,所以稱黃帝。黃帝定都崑崙(今伊拉克),封長子玄囂(稱少昊)管理東夷,孫子顓頊(黃帝次子昌意子孫)協助。黃帝死後傳位少昊,少昊在埃及稱帝在崑崙西稱西帝,少昊稱帝不久去世,傳位在東夷的顓頊。遷居長江流域的炎帝后人共工不服,率部與顓頊爭帝位,共工戰敗。顓頊在東夷(原蚩尤都北方)稱帝,顓頊在位78年,死後傳位少昊孫子帝嚳。帝嚳封堯在陶後改封在唐(今山西),帝嚳死後傳位帝摯。帝摯在位9年政事不修諸侯相伐,已無力控制天下。四嶽共舉堯代摯執政,摯只好禪位堯,堯順勢執政稱帝,定都今陶寺。堯時在次發生史前巨洪,為爭高地各部族諸侯相互攻伐,四嶽舉薦鯀(大禹之父)治水,堯命鯀築城治水以防民變。鯀築石峁內城,率夏師駐紮防守,並在治水中取得不少民望,威脅到堯的政權。堯以鯀治水不力把鯀流放羽山殺害。天下不穩,堯找四嶽商議,四嶽舉薦舜協助處理政事。舜處理政務,舉賢任能,舉八愷八元,整頓禮制,減輕刑法,任命大禹水,取得不少功績。舜即位後以鐵血手段整治天下動亂勢力,命夏后氏(大禹)為帥率師征討四嶽和反叛方國取得勝利,不少方國歸順來朝貢。舜死禹即位,禹以石峁為早期夏都培養兒子啟。禹死,以石峁為政的啟和以陶寺為政的伯益爭奪帝位,夏啟奪得政權以石峁為都開始家天下。啟一生多在征戰掃除不服反對勢力,死後傳位太康。太康在位政事不修,喜歡遊玩。在一次洛水遊玩時幾個月不歸,被大臣羿取代了政權,羿在陶寺執政。太康死後傳位中康,中康死傳位相,相被后羿廢帝位,羿自稱為帝,以上夏帝全傀儡。不久羿又被大臣寒浞殺死取其帝位,寒浞在陶寺執政。寒浞稱帝后又找到了相,把相殺死。相的遺腹子少康長大後成功復仇,以石峁為都重新執政,這次復仇就是陶寺哀敗的原因。

為什麼有些人總稱石峁遺址是夏啟之都,或夏鯀之都、顓頊之都,甚至說是黃帝的崑崙墟?浮木盲龜2018-10-23 09:22:41

後人對商朝的記憶是【酒池肉林】,並不是真正有什麼酒池和肉林,是後人對物質生活根據其認知能力的最大幻想,也就是說後人把能喝上酒吃上肉當成最高理想,說明後人當時之窮困。反過來則可以推論,商朝有極高的物質財富和對應的物質文明,這也才能解釋建立在商朝基礎上週可以延續800年的公案。

如果商是延續夏的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夏絕對不可能是個窮國,絕對有精美的物器,現在考古,婦好墓就體現了商的富有,也就是說如石峁遺址等可以排除是夏的城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