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峽谷的成因?

恩施大峽谷的成因?落日溫情2021-03-13 11:41:53

恩施大峽谷屬溫帶季風氣候,夏無酷熱,冬少嚴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水資源豐富,河床落差大,徑流量大,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古地質時期沉積的陸棚陸表海、包括寬廣的濱岸或碳酸鹽臺地和淺海陸棚海組成的古地理環境。廣泛的碳酸岩沉積為後來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雲龍地縫至少形成於5千萬年前,從地縫頂部到地縫底部的地層主要為形成於2。1-2。9億年間、跨二迭與三迭紀的灰巖;全長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寬15米,兩岸陡峭,飛瀑狂瀉、縫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雲龍河地縫,下聯莽莽清江。地縫上共有7條半瀑布(有一條瀑布叫“半流瀑”,豐水期有,枯水期無,故稱半條瀑布)。雲龍地縫曾是雲龍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萬年,後因水流在地下強烈掏蝕,在地表不斷剝蝕、致使暗河頂部坍塌,地縫才得於面世,成為恩施大峽谷一大奇觀。中國地質大學實地考證,這是世界上唯一兩岸不同地質年代的地縫。右岸為1。8-2。3億年前形成的三迭紀地層,左岸是2。5-2。8億年前形成的二迭紀地層。原因是:在早期地殼變動中由於斷裂作用,使三迭紀地層與二迭紀地層呈斷層接觸,後經過山地抬升和水流沿斷裂薄弱帶長期下切、侵蝕,而形成現在的深谷地縫。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