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離開熟路”首推景點,南社古村是如何將800年曆史濃縮到方寸之間的?

作為“離開熟路”首推景點,南社古村是如何將800年曆史濃縮到方寸之間的?陸建華攝影2018-04-10 21:54:23

各位晚上好,今天來回答有關南社古村的問題。

我是去年到東莞的時候,第一次來到南社古村。南社古村留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一個小小的古村裡擁有30座宗祠,且其中的29座,都是同一個祖先——謝氏。

南社,位於東莞市茶山鎮,離東莞市區約有18公里的路。南社古村,全稱叫“南社明清古村”,只是它建村約在南宋末年,是一位姓謝的外鄉人開創的。這位姓謝的外鄉人,叫謝尚仁,時南社古村的開村人,到其第三代時,謝家突然發跡,這個時期大約是從明代開始的,謝氏家族裡前後共出了9位進士,官銜最高的為清同治四年的“武進士”謝遇奇,他曾被朝廷封為兩廣提督,因而謝家也成為南社古村的象徵。

作為“離開熟路”首推景點,南社古村是如何將800年曆史濃縮到方寸之間的?

南社古村的外圍是一道城牆,城牆高約有十米,厚度在二米左右。城牆圍著古村繞一圈,東南西北各開四座城門,目的是為了保護古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南社古村也被外界形容於方寸之地,建起了一個農耕社會的自然村落。

作為“離開熟路”首推景點,南社古村是如何將800年曆史濃縮到方寸之間的?

南社古村的中央,是個長方形大水塘,水塘上架有橋樑,把水面分割成四塊,類似船艙,村民習慣把水塘叫做“水船”,寓意著全村人乘風破浪駛向興旺的彼岸。水塘的兩邊,便是整個村落,村裡30座宗祠,全都建在水塘的邊上。因為按照嶺南地區的風俗,宗祠的門前一定要有水池。宗祠的後面,全是百姓的民居,全村250多座民居,依次從宗祠的後面向邊上的山坡蔓延,鱗次櫛比,小巷曲折通幽,但最後的出路都是通向池塘邊上。這一格局,歷經800年沒有改變。

作為“離開熟路”首推景點,南社古村是如何將800年曆史濃縮到方寸之間的?

所以現在去南社古村,猶如進入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隨處可見,這個也是因為珠江三角洲水系發達而造成的。但留給後人的印象卻特別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