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醫宗金鑑與御篡醫宗金鑑有什麼區別?

請問:醫宗金鑑與御篡醫宗金鑑有什麼區別?使用者20887127903505582019-12-12 08:11:37

《御纂醫宗金鑑》簡稱《醫宗金鑑》,是中國綜合性中醫醫書中比較完善而又簡要的一種。全書採集了上自春秋戰國,下至明清時期歷代醫書的精華。切合臨床實用,流傳極為廣泛。此書是清乾隆四年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的一部綜合型漢醫叢書,《醫宗金鑑》這個名字是由乾隆皇帝欽定。《醫宗金鑑》後被《四庫全書》收入,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醫宗金鑑》有很高的評價。自成書以來,這部御製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 清初,天花流行,危及宮廷,特別順治皇帝死於天花,宮廷十分緊張,康熙亦曾感染天花,幸得隔離治療保全了性命,也正因為康熙曾因天花獲得免疫而得繼承帝位。因此,他在位時十分重視痘疹一科與種痘術之推廣。乾隆即位後,繼續發揚康雍兩朝重視醫學之餘風,接受太醫院院使等鑑於古醫書“詞奧難明”“傳寫錯訛”,自晉以下“醫書甚夥”,“或博而不精,或雜而不一,間有自相牴牾”的奏摺,請求發內府醫書,並徵天下秘籍“分門別類,刪其駁雜,採其精粹,發其餘蘊,補其未備”。乾隆於四年(1739)詔令供奉內廷御醫,太醫院右院判吳謙,與康雍乾三朝御醫、院使劉裕鐸,共同領銜編纂醫書,由吳謙與劉裕鐸任總纂修官,其下有纂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校閱官10人,收掌官(書稿保官)2人,謄錄官23人,以及畫家等組成編纂班子。 吳謙,字六吉,安徽歙縣人,他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間的名醫,乾隆時為太醫院院判。吳謙奉旨後,下令徵集全國的各種新舊醫書,開始編輯《醫宗金鑑》。吳謙崇尚仲景學說。在撰著《醫宗金鑑》時,他參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的20餘位醫家的著述,對這二部經典著作的原文逐條加以註釋,彙集諸注家之闡發,撰成《傷寒論注》17卷、《金匱要略注》8卷,列為《醫宗金鑑》全書之首。 《醫宗金鑑》圖、說、方、論俱備,歌訣助誦。細讀之部分內容有著十分明顯的時代性,適應當時的中國疾病譜。例如康熙、乾隆時期由於天花危害甚大,對太醫院壓力更大,因此,太醫院在分科設定上也有明顯的反映,如將痘疹作為一科從幼科中分立出來,在《醫宗金鑑》中也單獨成冊,特別還將《種痘心法》作為一卷與幼科心法並列,可見對天花一病的專門研究與防治得到了高度重視,促成幼科被分解為三科。由於接種人痘的推廣與普及,天花之危害明顯降低,太醫院又將痘疹一科合併回幼科。另外,還有對正骨一科整理提高也十分明顯,透過《醫宗金鑑》的編纂,使中國曆代相傳的正骨理論與技術更加系統,更將宮廷上駟院綽班(正骨)處的豐富經驗融為一體,使太醫院正骨科與上駟院綽班處合併一處,理論與技術均得到提高。 《御纂醫宗金鑑》成書後被推廣到全國各處,成為當時從醫人士必讀教科書,直至今天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同時也為我國中醫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咱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套《醫宗金鑑》正宗傳世之寶,全套十冊,可以清晰看到書籍表面的氧化痕跡,儲存品相相當難得,所有字型都清晰可見,透過這麼長時間傳世下來還能儲存如此,實為不易,具有非常高的醫學研究價值,歷史文化價值,收藏價值。頭條萊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