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劇情套路太多,有哪幾種常見電影套路?

電影的劇情套路太多,有哪幾種常見電影套路?mayday57132018-03-05 22:42:46

男主酗酒,亂搞,最後遇到女主,一見鍾情,但是遇到事被女主誤會,電影最後,男主追到飛往國外的女主,一頓亂啃,放下成見,開心的過起了兩人不要臉生活

電影的劇情套路太多,有哪幾種常見電影套路?電影鏡頭讀名著2018-04-05 22:57:32

電影的劇情套路太多,有哪幾種常見電影套路?

近期在讀一本書,是美國影評人羅傑·伊伯特的編選的一本書叫《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伊伯特生前是《芝加哥太陽報》的影評人,也是第一位僅憑影評寫作拿過普利策獎的影評人。這對很多影評人都是一種巨大的榮譽,伊伯特的影評兼具了學院派的深邃和業餘寫作者的通俗易懂,他的影評影響了很多人,包括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伊伯特晚年藉助網路部落格寫作,這本書是對那些通俗電影套路的一種嘲諷和總結,他總是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這些電影套路,然後很多網友留言,發郵件給他,他對這些有意思的詞條進行了總結和編選,於是我們就是看到了很多好玩的東西。

比如在“女演員劣等體位”這個詞條下,有這樣的總結:

在電影中的性愛戲(當然大部分都市由男性導演操刀)裡,達到高潮時的畫面從來都是以男性的視角呈現的,因此,觀眾縮減永遠是女演員意亂情迷的表情,而不是男演員的表情。

“自動躲子彈綜合徵”:

電影中,只要男主角或女主角正在躲避一陣武器掃射,那麼子彈永遠只會從他們前面或者後面穿過。如果導演審美品味更高的話,那麼點還會從兩邊平行穿過,既優雅又安全。

這個電影套路太熟悉了,幾乎每部槍戰片都有吧。

還有這個搞笑的“郞蛋似鐵”定律:

電影中的反派如果下體遭受到攻擊,必定會瞬間倒地不起,就像現實生活中一樣。可如果是正面角色,則只會輕鬆聳一聳肩,幾秒鐘後便再次投入戰鬥。例如《全面回憶》中,沙朗·斯通穩準狠地朝向阿諾·施瓦辛格的下體連續攻擊五六次,阿諾卻只是“蛋”定地咬了咬牙。

這個詞條也是常見吧,正在的熱映的《頭號玩家》大反派101公司的老闆就是這樣被蛋疼搞下線了。

還有這個“明星大字定律”:

在一本電影的預告片或者海報上,如果大部分的面積都被主角明星的名字所佔據,比如大字型的史泰龍-莎朗·斯通,或者威斯利·斯奈普斯-伍迪·哈里森,那麼有一件事基本可以肯定:將這兩位明星領銜主演的費用已經差不多花光這部電影的所有預算了——所以,你懂的,耐心找一個好劇本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這條定律大家都心領神會了吧,現在的小鮮肉不就是如此嗎?

拆彈定律:

必須在一枚定時炸彈爆炸籤10秒開始爆炸接觸行動,炸彈才能成功拆除。

粉碎性噩耗:

只要有人捧著一個花瓶,玻璃容器等易碎物,那麼在聽到壞訊息時,這個人一定會情不自禁地將這些物體打碎,這些物體通常會以優美的慢鏡頭形式墜落並摔得粉碎,還伴隨著多重角度的特寫。

這個套路,周星期曾經在《大內密探零零發》中進行過惡搞,周星馳才是反套路的大師啊。

總之,電影套路幾乎遍地都是,另外我們要注意的是,其實像周星馳本來是惡搞套路的,這些惡搞一旦成為了經典之後,在許多人眼中口口相傳,惡搞的套路就變成了新的套路,所以,電影中的套路永遠不會終結。

電影的劇情套路太多,有哪幾種常見電影套路?暮沐大魔王2018-03-11 14:42:34

主角永遠死不了。

就算死了也會復活。

復活後就是開掛。

主角永遠一件衣服。

特別是褲子,打鬥再厲害也不會壞。

大部分主角都會有一個女朋友。

就算開頭沒追到,最後也會被主角就,然後愛上主角。

主角永遠都是先被打,最後想起了好朋友,就會有力量,打敗壞人。

主角遇到的事情總比配角多。

主角喜歡作死,可最後都死不了。

主角的能力都是從弱然後到強,打敗壞人後就是無敵的存在,如果還有第二部,開始就是一個菜雞然後在無敵。

電影的劇情套路太多,有哪幾種常見電影套路?Noodles172165597762017-10-12 11:32:04

不好好單線敘述,耍敘事花招

規矩單線敘事從來都是這些影片所不屑的,在他們眼裡這就是平庸的代名詞。為了“看不懂”,玩弄敘事遊戲成了首選:倒敘,插敘,網狀敘事,環狀敘事,散點敘事,套層敘事,多線穿插敘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人家設計不出來的。相比於看電影,我們更像是在拼劇情拼圖,雖然看懂費勁,但有時也別有一番審美樂趣。 比如經典黑色電影《低俗小說》

敘事型別:

環狀敘事結構,收尾呼應

主角的背景設定總是深陷危機、眾叛親離

在經典的好萊塢故事中,主人公在影片開始時必須陷入孤立無援的境遇,即便像蝙蝠俠這樣的超級英雄,也要在父母意外被殺這樣的痛楚中苦苦掙扎,最後才能絕處逢生,只有這樣的經歷才能讓華麗轉身多些悲壯的味道。

不管救人逃命之路多麼曲折、充滿荊棘,好萊塢電影總是能為準英雄找到出路,或憑運氣,或靠勇氣,或憑智慧,在布魯斯主演的《第五元素》中,即使是身手矯健的科本(布魯斯飾演的角色),即使是無所不能的第五元素――莉露,也都身受重傷,不過最終憑藉堅強意志不辱使命。比如蝙蝠俠,父母意外被殺這樣的痛楚中苦苦掙扎,最後才能絕處逢生

用夢境製造真假虛實範兒

想讓看你電影的觀眾有種真假虛實,似懂非懂般撓癢癢的感受,以夢境作為題材絕對是第一選擇,尤其是那些夢境與現實之間界限模糊的處理手法。隨便你拿《周公解夢》或者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當做通關攻略,但電影還是會留給你太多的謎題無法解釋,因為夢境遠比我們認識的還要神秘多變,此時不如放鬆身心感性面對。比如大衛芬奇的經典懸疑電影《穆赫蘭道》,堪稱夢境手法的名作,

整個是混雜夢境現實的混合體

電影結局:美人相伴 劫後重生是極好的

英雄總有美人相隨,無論破鏡重圓也好,劫後重生也罷,這不是瓊瑤劇的專利,眾多好萊塢經典電影也都是在此收筆,不管是不靠槍林彈雨靠壓迫感取勝的《生死時速》,還是不靠大場面撐場憑藉細節取勝的《真實地謊言》,緊張刺激的動作戲背後,總是或隱或顯地充滿了溫情,某種程度上擺脫了模式化敘事帶來的僵硬感。比如生死時速,英雄身邊總有美女相隨。

人物形象和場景設定套路

當你第101次看到007電影中的惡棍將詹姆斯·邦德綁在一個效率低下的殺人機器上,將全部罪惡計劃告訴他,然後把他單獨留在原地,讓他有足夠時間逃脫————感到厭煩嗎

英 雄

英雄肯定有美女相伴,他的助手就沒那麼好運氣。英雄的好朋友通常會在退休或洗手不幹的前三天裡被殺害。英雄的新婚妻子通常會在婚禮後或蜜月中被點八零口徑的機關槍掃倒。英雄可以在72小時裡不吃不喝不睡,不會造成任何的體力下降。打鬥時,脫光膀子反而會使英雄更不易受傷害。打鬥過後,通常是右嘴角會流血,下唇從來不會從中間破,而上唇從來不破。他會用手背擦掉血,然後看看手背。臉上的其它傷口,他會貼上一劑創可貼,一天後就好。再次打鬥,如果舊傷口會被踢或被打,英雄連眼都不眨一下,但婦女處理他的傷口時,他會痛苦地閉眼。如果英雄有個不太能幹的搭檔,這個搭檔會在關鍵時刻救他一命。如果英雄的搭檔在出現的頭兩分鐘提到他的家庭,這個傢伙就必死無疑。

壞 蛋

邪惡的壞蛋總是有花哨的殺人技巧,而且總是死於使用這種技巧時的弄巧成拙。千萬別相信壞蛋已經死了,除非他死得轟轟烈烈,不然他肯定沒死,而且要在續集中出現。最厲害的壞蛋被打倒之後至少還要再起來兩次才會真死,所以,在電影中如果要幹掉一個壞蛋,就一定不要打他的要害,而且要把武器留在他起來之後夠得著的地方。電影中的壞蛋總是把不稱職的下屬幹掉,卻不會影響其他下屬的忠誠。記住你在電影中的職責————在幹掉壞蛋之前或之後的十五秒內,說一句特別酷的話。你可以透過美國大片中的壞蛋是哪國人,來判斷拍片時美國公眾和媒體的假想敵是誰,比如在40—50年代時是德國人,在60—70年代是亞洲人,在70—80年代是俄國人,在90年代是阿拉伯人。

炸 彈

罪犯通常把炸彈定時在一個小時後,以便讓英雄有足夠時間拆除。所有定時炸彈都有碩大的、閃爍的數字倒計時顯示器,似乎是為了使英雄知道還剩下多少時間以確定工作節奏。而且他還用不同顏色的導線製做引爆器,以便英雄決定剪斷哪一根。

開 車

好萊塢的行人是世界上最敏捷的,所以英雄可以把車開上人行道而不會傷人。汽車很容易被子彈打得爆炸,除非英雄開著它。在懸崖邊上,汽車總是兩輪懸空才停下來,如果是英雄開車,他總能毫髮無損地走出來;而如果是壞蛋就通常難逃自由落體的命運。追逐戲中警車更容易出事,被撞扁、掉到河裡、碰到停著的車上,當然還有最經典的:翻空心跟頭、車頂著地、撞碎警燈。

死 亡

將死的人說話總是清晰而重要。如果好人死不瞑目,他的朋友會幫他閉上眼皮;而死不瞑目的壞蛋總是沒人管,而鏡頭還要對著他的臉足拍一會兒。如果你的戀人在電影中奄奄一息,不要叫救護車,而要拉著她的手,用溫柔的話呼喚她,熱烈地吻她,因為這肯定是你最後一次了。之後她會明顯得鬆弛下來,這說明她死了,怎麼也救不回來。當你發現你的戀人躺在地上像睡著了,那她肯定死了,你會檢查她的脈搏(不是看眼底,因為只有警察檢查死屍才扒眼皮),聽聽影片的背景音樂,如果是輕柔緩慢的,就用不著費力去做人工呼吸————那多破壞氣氛,而且她也不會怪你,因為很明顯她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