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透明的萬事屋歷史2017-10-12 13:11:01

紹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王檝來到京湖,商議宋蒙合作,夾擊金朝。由於當時金國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戰”被蒙古軍殲滅,金國已是亡國之態,宋廷當朝大臣大多贊同聯蒙滅金,認為此舉可以報靖康之仇,只有趙範不同意,主張應借鑑徽宗海上之盟的教訓。一直胸懷中興大志的理宗把這看作是建不朽功業的天賜良機,讓史嵩之遣使答應了蒙古的要求。蒙古則答應滅金以後,將河南歸還給宋朝,但雙方並沒有就河南的歸屬達成書面協議,只是口頭約定,這為後來留下了巨大的後患。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慧達講故事2017-07-10 16:58:17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共分兩個階段北宋和南宋。宋太祖趙匡胤以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宋朝。軍人出身宋太祖,看到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就採取重文抑武方針,以杯酒釋兵權剝奪武將兵權,加強了中央集權。這也導致宋朝武將不受重用,國家備受外部侵擾。前期宋朝聯金滅遼,隨後金軍南下,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後期南宋又聯合蒙古消滅金國,導致北方直接與強大蒙古接壤,最後被蒙古給滅亡!北宋滅亡前車之鑑,南宋為什麼還要聯合蒙古滅金,難道不知道唇亡齒寒的歷史教訓嗎?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北宋

兩宋滅亡的直接原因就是他們在政治上翻了一個相同的錯誤,北宋聯合金滅遼,而後金滅北宋,南宋聯合蒙古滅金,而後蒙古滅南宋。而對於南宋來說,更是重複了先人所犯的錯誤。北宋聯金滅遼,想趁機收復北方燕雲十六州,卻沒想到金在滅遼兩年後就揮師南下再滅北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1142年金國

南宋中期,北方草原民族蒙古部落崛起,成吉思汗先是消滅後方的西遼和使西夏臣服。消除後顧之憂後,成吉思汗於1210年與金朝斷交,開始大舉伐金。隔年發動蒙金戰爭,於野狐嶺殲滅金軍30萬主力,包圍金朝首都中都。後因為中都城堅而撤,金朝便開始遷都汴京。最後金國在蒙古和南宋前後夾擊中滅亡!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南宋

北宋滅亡前車之鑑,南宋為什麼還要聯合蒙古滅金,難道不知道唇亡齒寒的歷史教訓嗎?蒙古聯合南宋滅金,主要是利用了金國和大宋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對宋而言,它最重要的就是收復北宋失地,一雪國恥,這也是和國內主戰派目標一致的。其次,蒙古和宋還沒有正面起過大的衝突,正面的衝突是在滅金以後。而且滅金後蒙古允諾給予河南的失地,對宋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南宋受金壓迫太久,特別是向金稱臣和大量的歲幣導致宋金之間的矛盾重重。所以南宋的統治者確實也願意一雪前恥。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聯蒙滅金的道路。而且從過程來看,南宋政府並非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最後走上“聯蒙滅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種“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無奈。對南宋而言,此時的金國已經沒有作為屏障的價值了 。與齊坐山觀虎鬥,還不參與滅金中,收復失地增加領土和戰略縱深。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蒙古滅大理國

蒙古在滅亡金國後,就揮兵南下,結果受到的抵抗相當激烈,蒙古只好採取迂迴包抄的戰略,先滅亡雲南地區的大理等國,可形成圍攻之勢,可見南宋的實力還是可以抵擋的。當時金人善攻,南宋善守。金在西夏滅後七年被滅,而南宋與蒙古作戰堅持了46年之久。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宋軍全線潰敗,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自此宋朝滅亡!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諶人2017-07-11 12:51:50

南宋當然知道唇亡齒寒道理,也會銘記北宋靖康之恥血淚教訓。金朝是眼前的兇惡仇敵,蒙古是遠方潛在的威脅;在經過30多年的猶猶豫豫中,兩害權衡擇其輕,南宋最終被迫選擇聯蒙滅金。

1196年,南宋意識到了蒙古崛起的威脅,左丞相餘端禮就獻言宋寧宗:“蒙古強大起來,可能進犯中原,到時候恐怕中原會亂成一鍋粥了!”次年,大臣衛涇出使金國歸來後,又提醒宋寧宗:“即使蒙古滅了金,我們只是換了個更強的對手,不值得高興!”

1211年,蒙古對金開戰。南宋朝議對策,形成“扶金抗蒙”(工部侍郎喬行簡為首)、“滅金拒蒙”(禮部侍郎真德秀為首)兩派觀點,最後的決策是;南宋中止向金國輸納歲幣,但不出兵,靜觀蒙金廝殺,坐等其結果再謀定。可看到,南宋絲毫沒有“聯蒙”的意思。

1214年,經三年戰爭,蒙古重創金國,佔領了山東華北,金朝被迫從北京遷都開封。蒙古撤軍轉向西征歐洲,蒙金恢復了暫時和平。金國騰出手來收拾南宋軟柿子,發動“北失南補”搶掠入侵,一打就是7年;此間,蒙古不斷遣使要跟南宋結盟滅金,南宋雖仇金,但沒失去理智,始終不予答應。

1230年,蒙古為了滅金,強行突破南宋國防線,借道突入中原,金國滅亡已註定“。

1233年,南宋終於出爐“聯蒙滅金”。按南宋大將孟珙話說就是;“金國滅亡已註定,聯合蒙古,不激怒蒙古,為抗蒙備戰儘量爭取時間;此時南宋參與滅金,可向蒙展示南宋軍力,還趁機搶奪失地,增加戰略防禦縱深”。

1234年,宋蒙聯軍攻滅金國。

接下來,就是蒙古收拾“投機者”南宋……。

不要一味說南宋愚蠢!重文輕武,拳頭不硬是被淪為強國“棋子”的根本原因。南宋不乏伐謀之人,但可惜,再好的謀略實施,也需要武力作後盾,而不是靠筆桿子支撐。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靜說歷史2018-02-19 22:35:48

兩宋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時期,在正統史學觀點裡,都認為兩宋是個積貧積弱的時代,因為宋初極大削弱了武將的權力,導致“將不識兵,兵不識將”,所以軍事力量孱弱。

然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宋軍並不弱,宋朝的統治者也並不缺乏戰略眼光,兩宋屬於先天不足,強敵太多,換句話說兩宋的國運不太好,才導致的滅亡。

兩宋“聯蒙滅金”並非是一種草包的政治構想,而是經過十多年的慎重考慮才做出的戰略決策,這個決策在當時雖不是萬全之策,也是唯一能拿得出的策略,可以延緩南宋滅亡的時間。

實際上,在成吉思汗剛剛統一蒙古時,南宋朝廷呼聲最高的是“扶金抗蒙”,工部侍郎喬行簡是個聰明人,他敏銳地看到蒙古對南宋的威脅大過金國,所以不但不應該“抗金”,還要繼續給金國輸血(送歲幣),南宋就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增強實力。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朝廷當場有人反駁了這個觀點,禮部侍郎真德秀認為,宋金有百年之仇,結盟是肯定不行的,必須“滅金”,不給金國輸血停止輸送歲幣,還要趁火打劫,將金國搶去的領土奪回來,尤其是幽雲十六州。

兩派爭論得很激烈,一方主張聯金,一方主張滅金,雙方相持不下,但有一點出奇地一致,就是決不能“聯蒙滅金”,所有人都意識到蒙古的威脅,就像北宋被滅之前那個強大的金國一樣。

後來大家權衡利弊,決定折中意見,停止對金國交納歲幣,但也不出兵滅金,坐等蒙金開撕,收取漁翁之利。

蒙金在沒有南宋介入的前提下打了三年,金國屢戰屢敗。

最終金國皇帝嚇得趕緊搬家,將辦公室從北京搬到開封,放棄了中都、放棄了兩河和山東地區,損失慘重。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而比金國更傷心的是南宋,開封是宋朝的舊都,金國是什麼意思?這一下子就讓南宋回憶起了過去被金朝奴役的悲慘歲月。

此時金國比南宋更惱火,它放棄了廣袤的華北平原,那是金國糧食供給的重要地帶,金軍全靠那些糧食養著,而現在糧草不足,沒法打仗,只能去搶,搶誰呢?

搶南宋。

這個時候金國和南宋的矛盾才達到頂峰。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金國制定了錯誤的戰略,它把矛頭對準可能成為它盟友的南宋,要放南宋的血來恢復金國的元氣,這個策略叫“北失南補”。

但此時的南宋還是沒有“聯盟抗金”,甚至小股部隊還在幫金軍打蒙古,試圖讓金朝成為南宋北方的屏障,其實這種做法還是具有戰略遠見的。

真正讓南宋下定決心修改戰略,是十三年之後金蒙決定性的一戰。

金國的存在讓蒙古帝國極為惱火,在蒙古眼裡,金國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在陰溝裡負隅頑抗,苟延殘喘,妨礙蒙古統一全國的大計。

蒙古就跟南宋提出軍隊借道南宋消滅金國,然而南宋一口回絕了,南宋認為蒙古是比金國更強大的敵人。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四萬蒙軍先是衝出南宋軍隊包圍圈,又打贏了十五萬金軍,金軍也是倒黴,遇到有史以來最寒冷的幾天,可能是軍隊穿得有點少,都瑟瑟發抖,手中武器都握不住,而蒙古軍隊對酷寒天氣面不改色,一舉滅了金軍。

此時南宋終於修改了戰略,由大將軍孟珙發言“聯蒙滅金”,因為已經被逼到沒辦法可想了,原因有三點:

第一,金國已成敗局,此時不能激怒蒙古帝國,否則是自尋死路。

第二,“聯盟滅金”可以採取縱深戰略,搶奪一些失地,增強實力好應對蒙古的進攻。

第三,可以向蒙軍“秀肌肉”,讓蒙軍不敢輕易入侵南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不過南宋太天真,南宋的小身板,蒙軍會放在眼裡?想當年金軍多麼驍勇善戰、不可一世,出入北宋都城如入無人之境,照樣被蒙軍滅了,而且四萬對十五萬沒壓力,南宋那些軍隊算什麼?

綜上所述,“聯蒙滅金”是南宋被逼到無法可想時的決策,這個決策適應當時的戰爭環境,在戰略上是正確的決策。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王大器2017-09-24 22:44:51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遼國曾經非常強大

北宋自從立國之後就唸念不忘收復燕雲十六州,但可惜宋朝兵力旺盛的時候也正是遼國的國運上升期,故宋太宗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宋徽宗宣和二年,宋徽宗感覺機會終於來了——遼國國力衰敗,而且女真人建立的金正在加劇遼的滅亡,於是派宋使趙良嗣與完顏阿骨打簽訂“海上之盟”,相約共同滅遼。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金滅遼、北宋線路圖

後來遼國確實被滅了,但僅僅兩年後,女真人就全面南侵,消滅了北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4年),南宋再次與蒙古達成協議,相約共同滅金,46年後,南宋滅亡。有了前一次的教訓,南宋政府為什麼還要不顧唇亡齒寒,消滅自己的潛在盟友呢?真的是因為百年仇恨嗎?

防禦大敵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蒙古的崛起

宋朝政府並非不知北方形勢的變化,早在宋寧宗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左丞相餘端禮就曾經上奏章,說“萬一韃靼得志”,就像是當年金國崛起一樣,肯定也會成為大宋的巨大威脅。隨後也有出使金國的南宋使臣上奏,蒙古正在迅速崛起而金國現在已經腐朽不堪。如果蒙古滅金,則“一弱虜滅,一強敵生”,對大宋的威脅不減。所以早在宋寧宗時期,宋朝的北邊防禦就已經開始加強。

聯金抗蒙?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蒙古南下線路

寧宗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大宋朝廷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辯——蒙古正在向金進行全面進攻,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

1。喬行簡認為儘管宋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現在金就是宋的軍事緩衝帶,金一旦滅亡則唇亡齒寒,而且蒙古滅金之後得到金的軍隊和物資,對宋會造成更大的威脅。此時如果大宋聯金抗蒙的話就能夠保住這個緩衝帶,而且大宋也有時間進行備戰,因為宋蒙之戰必不可免。

2。真德秀認為靖康恥,猶未雪,此時金國力大衰,正是我們報仇的時候,而且滅金之後宋也有可能收回北方失地(這個觀點可當年海上之盟如出一轍)。但是真德秀反對聯蒙滅金,因為“今之韃靼,即向之女真”。

這場辯論並沒有達成最終的決定,於是宋朝政府從此時開始不再給金歲幣,先觀望一段時間再說。

北失南補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此時的金國知道自己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但是他們做出了一個愚蠢至極的決定——北失南補!金宣宗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被迫南遷汴京,放棄了北方領土。此時的他們認為,蒙古惹不起,南宋還是好惹的,北方少了一寸土地,我們完全有能力在南宋找補會一尺來!他們邊做著美夢邊捱打——在一次戰爭中,金國15萬主力部隊被蒙古擊潰。

聯蒙滅金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現在情況十分危險!金國必亡已經是盡人皆知了,將軍孟珙對當前局勢做了三點說明:

1。金必亡,此時聯金抗蒙就是給自己惹禍,不如先穩住蒙古,給自己爭取備戰時間。

2。聯蒙滅金後大宋可以得到部分北方土地,加強防禦縱深。

3。出動大宋最精銳的部隊,在蒙古面前秀肌肉。

孟珙的建議被採納,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十月南宋部隊北上,次年正月金國滅亡。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火器工坊2019-01-27 15:25:59

那些說南宋不長記性心存僥倖的,我只能說你們是真的不知道前因後果啊!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金貞祐五年,因為和蒙古的連年戰爭導致金國實力大損,金廷試圖透過攻宋來獲取戰損。在此前,南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蒙古很有可能像此前的大金一樣,成為新的威脅,而今日的大金就和往日的大遼一樣已經日暮西山。為了給自己增加一個戰略緩衝地帶,南宋內部初步打成一致,表示願意暫時放下仇恨,和金國聯合抗蒙。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但是南宋這麼想,金國可不這麼認為,他們就覺得從南宋拿東西比較容易,所以同年四月,金廷分兵向南宋川陝、荊湖地區發起進攻,結果被南宋擊敗。興定三年正月,金以僕散安貞為統帥分兵三路,傾其全力在西自川陝東至江淮的廣大地域,向南宋發起全面進攻。南宋軍民奮起抗擊,在大安軍、棗陽、濠州相繼擊敗金軍,打破了金軍全線進攻、向南拓地掠物的企圖。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就在金國重新把精力投入到對蒙戰爭時,南宋已經看透了金國的嘴臉,此時國內的聯合派已經沒了動靜,聯蒙抗金的主戰派成了主流。

1233年正月,蒙古軍拖雷部實施戰略大迂迴,於三峰山大敗金軍,金軍主力損失殆盡。次年正月,金哀宗因為考慮到中原不保,便拋棄南京逃至歸德府,企圖遷都入蜀修養士馬,重振其勢。被宋將孟珙率軍擊敗。金哀宗見入川不能,旋逃至蔡州。八月,宋蒙達成聯合攻金協議。十月,宋廷命孟珙率軍與蒙古軍會攻蔡州。次年正月初九,金哀宗在城將被蒙宋聯軍攻破之際,傳位末帝完顏承麟。次日城破,哀宗自縊,完顏承麟兵敗被殺,金朝遂亡。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事實上,南宋在戰略上做的並沒有錯誤,宋遼之間沒有世仇,所以宋攻大遼是有背盟約的(雖然遼國也背棄過盟約)。而宋金之間是世仇,本就是不共戴天,本來宋朝已經放下姿態願意與金國聯合抗蒙,但是金國卻蹬鼻子上臉,那就是自己作死了,賴不得宋廷。另外,當年金國軍事實力本來就強過宋朝和大遼,所以就算是大宋幫助大遼,那孱弱的軍事也是沒什麼用處。但南宋不一樣,首先是蒙古主動找南宋聯合,理由就是你們跟金國是世仇,不如和我們聯合一起動手。南宋自然不傻,它打死都知道金國不是蒙古的對手,滅亡是必然的了,如果自己因為畏懼早晚成為自己新鄰居的蒙古而不敢聯蒙抗金,勢必被兩個國家都看扁,況且南宋軍隊的戰鬥力要遠強過北宋,這點在最後幾次宋金戰爭中已經可以看出,南宋各種拿下勝戰績。

如果一個國家不敢和強手聯合一起作戰,那他勢必會被這個強國看扁,最後也一定引火燒身,因為世界本來就是弱肉強食的,古代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文史宴2017-07-29 07:25:09

南宋聯蒙滅金,跟北宋聯金滅遼有非常大的不同,不能簡單的看成“重蹈覆轍”。

北宋與遼的共存是雙贏,雙方從澶淵之盟後有百餘年盟好,雖然其中不乏摩擦,但總的來看沒有爆發戰爭,真是兄弟之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遼國這樣高度漢化的遊牧+農耕雙軌制國家存在,一方面文明程度較高,知道和約的好處,不會一味以發洩荷爾蒙為目的進行搶劫,另一方面這個高度文明化的遼國又憑藉其遊牧屬性中來的強大戰鬥力,為宋朝擋住了更野蠻的蠻夷。而宋朝每年的歲幣在財政收入裡基本是可以忽略,花點小錢免去大量軍費,是非常划算的買賣。

所以宋徽宗、童貫的聯金滅遼是愚蠢的自翦盟友之舉,是他們為了自己的功名而胡亂出招。所以遼人對宋人十分痛恨,認為他們毀盟。

金跟遼情況不一樣,遼跟宋簽訂和約之前只在戰場上爭鋒,沒有其他仇恨,金則將趙家全部遷到東北,進行各種侮辱,可以說有血海深仇。另外宋金之間的盟約對宋朝而言都是屈辱性的,全都是乍籤乍廢,沒有像遼國那樣長久的盟約。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宋朝對蒙古人的威脅並非不知道,在蒙古興起進攻金國的時候,宋人就已經意識到蒙古人滅金之後很可能是更強大的對手,宋廷也有與金國合作,援金抗蒙的動議,但為什麼最終沒有實現呢?有兩個原因。

前期是金國覺得自己被蒙古奪走的土地可以從宋人身上找補,所以北邊敗給蒙古人的同時,卻一再南侵宋朝,結果連連被宋將孟珙等人擊敗,合作自然無法達成。

後期三峰山之戰後,金國主力已經盡滅,在唇亡齒寒的局勢中已經失去了作為“唇”的資格,而且就是到了這時,武仙還在順陽聚兵想進攻宋朝,宋朝對金國的耐心已經耗盡,遂決定聯蒙滅金,宋將孟珙與蒙古軍合作攻金國最後的首都蔡州,宋軍竟然先攻進城中,金國就此滅亡。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如果當時宋朝不跟蒙古人合作,蒙古人也能滅掉金國,無非就是慢一點,而金國也一再拒絕宋朝的善意,所以宋朝聯蒙滅金並非戰略失策,而是無奈之舉。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沂藍書院趙月光2018-06-07 09:12:35

蒙古進攻金國時,對南宋來說,金國不是唇亡齒寒,而是咬在嘴唇上的毒蜘蛛。此時不是金國滅遼國時的情形。

原因如下:

1,遼國與宋國沒有深仇大恨,雙方的爭議土地就是前朝遺留問題。澶淵之盟,雙方議定是兄弟之國,宋國皇帝為兄,遼國皇帝為帝。雙方基本維持了百年的和平。金國進攻遼國時,對於北宋來說,確實是唇亡齒寒。

2,金國與宋國有深仇大恨,靖康之恥與割讓淮河大散關以北的土地,使南宋無法忘懷了。紹興和議等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3,金國在蒙古入侵後,丟失河北、山東、東北等地,還想從南宋把損失找補回來。金宣宗遷都到汴京後,聽從術虎高琪的建議,認為金軍打宋軍綽綽有餘,在嘉定十年(1217年)出動20萬大軍進行侵宋戰爭。但受到南宋軍隊的強力阻擊,金國沒討到任何便宜,反而使南宋大將孟珙脫穎而出。

4,金國雖然在苟延殘喘,但卻一心想襲取四川。早在開禧二年,南宋叛將吳曦就與金國約定佔據四川投降金國。這時,金國的武仙在桐柏山聚眾20萬,與金哀宗協商好,準備入四川。結果被孟珙打敗。

5,紹定五年(1232年)的三峰山之戰,金軍主力被蒙古擊潰,金國的滅亡指日可待。如果南宋不接受蒙古聯盟的要求,蒙古很可能在滅金之後,會直接滅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6,孟珙與蒙古夾攻金國蔡州,滅亡金國,宋軍先於蒙古軍攻破蔡州,給蒙古軍證明了宋軍的勢力,使蒙古一時不敢放肆。滅金國後,南宋獲得了一些原金國的地盤,改善了戰略縱深。

7,後來的端平入洛,是宋理宗操之過急,如果能緩一年實施,很有可能會佔據整個河南之地,以潼關黃河與蒙古為界,戰略形勢會大好。

可以參考我的回答:

南宋端平入洛為何慘敗?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57930510641791235/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本文為原創,如果覺得有點意思,敬請點一下關注並點贊。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2019-01-26 21:10:15

感謝同道的邀請。

我覺得南宋不吸取教訓,接著聯合蒙古滅金,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宋金之仇難消

靖康之恥,千載之後的我們看到此處史載文字的時候,都義憤填膺,真憋屈啊!

何況,離的那麼近的南宋,那是切膚之痛!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南宋在高宗之後的宋孝宗年間幾次想北伐奈何無名將可用,趙家子孫時刻記著這仇,主要無力滅金,只有偏安一隅。

杭州終南宋滅亡,一直叫做臨安,就是臨時首都的意思,東京開封還是兩宋唯一的首都。

有這種國仇家恨在,當有機會可以滅金的時候,仇恨代替了理智。

第二個,文人主導戰略的僥倖心理

兩宋文官集團地位為歷朝歷代最高峰,國家戰略及外交戰略均為文官集團制定,屬於外行指導內行,制定的戰略往往南轅北轍。

文官都期待立德立言立功完成儒家思想中的三不朽大業!

這滅國之功,可不就是建立不世之功的好機會嗎?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所以不切實際的沒有深入調查蒙古與金國的形勢,抱著這種僥倖心理就開始制定國家戰略了。

一句話評價南宋執政的文官集團,很傻很天真!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易水方舟2017-08-05 18:36:01

金朝是南宋眼前的兇惡仇敵,咄咄逼人,而且喪失理智,始終侵擾、掠奪南宋;蒙古是遠方潛在的威脅,一直願意交好南宋。

兩害權衡擇其輕,南宋最終被迫選擇聯蒙滅金,最根本的原因是當時金國執行"北方損失南方補"的愚蠢國策,對南宋釋放的善意不僅視而不見,還固執地認為南宋是"軟柿子",欲瘋狂取得包括土地在內的好處甚至妄圖滅亡南宋

,讓當時的南宋想借金朝為屏障的幻想徹底破滅。南宋對金政策不得不達成一致,為了自身的存亡,拋開了蒙古和金朝之間戰爭的觀望心態,堅定了自己的立場,決定抵抗金朝軍隊南下,並且大肆廣招有實力的山東有志之士,同時與西夏和蒙古會師,從而減輕金軍對自己施加的壓力。其實早在公元

1196年,南宋就意識到了蒙古崛起的威脅:左丞相餘端禮就獻言宋寧宗,“蒙古強大起來,可能進犯中原,到時候恐怕中原會亂成一鍋粥了!”次年,南宋大臣衛涇出使金國歸來後,又提醒宋寧宗,“即使蒙古滅了金,我們只是換了個更強的對手,不值得高興!”

1211年,蒙古對金開戰。南宋朝議對策,形成“扶金抗蒙”(工部侍郎喬行簡為首)“滅金拒蒙”(禮部侍郎真德秀為首)兩派,最後的決策是:南宋中止向金國輸納歲幣,但不出兵,靜觀蒙金廝殺,坐等其結果再謀定。公元

1214年,蒙古重創金國,佔領了山東華北,金國被迫從北京遷都開封。蒙古撤軍轉向西征歐洲,蒙金之間出現暫時和平。金國卻來進攻南宋,發動“北失南補”搶掠入侵,一打就是7年;此間,蒙古不斷遣使要跟南宋結盟滅金,南宋雖仇金,但戰略目標明晰,始終不予答應。公元

1230年,蒙古為了滅金,強行突破南宋國防線,借道突入中原,金國滅亡已註定。

1233年,南宋終於決定“聯蒙滅金”。南宋大將孟珙曾說,“金國滅亡已註定,聯合蒙古,不激怒蒙古,為抗蒙備戰儘量爭取時間;此時南宋參與滅金,可向蒙展示南宋軍力,還趁機搶奪失地,增加戰略防禦縱深”。公元

1234年,金國在宋蒙聯軍打擊下遭到覆滅。公元1235年,宋蒙(元)戰爭爆發。公元1279年,南宋最後一支抵抗力量覆滅,南宋滅亡。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北洋水兵2019-01-25 20:54:55

感謝邀請。

因為南宋外交弱智。

有一句古話說得好,

唇亡齒寒。

從來都是兩個弱者同時面對一個強者的時候,如果兩個弱者不聯合起來以爭取自保,早晚會被強者各個擊破,直至被強者給吃下去。歷史就有現成的案例,假虞滅虢這個典故我想只要讀過歷史的都明白,晉國借虞國的道滅亡了虢國,最後虞國也被晉國滅了,然後歷史就無情的嘲諷了虞國國君的愚蠢。

而南宋就很好的踐行了這個道理,所以之後的歷史就是對老宋無情的嘲諷。南宋只為了報當年的靖康之恥,就短視的同蒙古結盟,共同滅金。從地緣得角度來看,蒙古作為當時東亞大陸唯一的強者,滅亡大金只是時間問題,而蒙古和南宋並不接壤,中間隔著大金,那麼大金就成為南宋的天然屏障。如果南宋想要生存,就必須要讓這個屏障繼續存在,要麼讓大金多撐一段時間,為自己將來直面蒙古爭取準備時間;要麼支援大金頂住蒙古的衝擊,以維持蒙古、大金和南宋鬥而不破的局面。

可是,聯蒙滅金等於南宋自己把自己往絕路上推。因為如果大金滅亡,南宋即使報了靖康之恥,又可以把邊界向北推進,又能如何?蒙古會清楚的瞭解南宋的虛實,那麼南宋這個弱者又有幾天的活頭?實際上,當忽必烈派遣伯顏掛帥南征之後,南宋能堅持幾天?主動向蒙古投降,就連日本人都頗為鄙視南宋。日本把蒙古人、高麗人以及北方漢人組成的遠征軍客客氣氣的稱為北軍,把由南宋降軍組成得新附軍稱為蠻軍,幾百年後還有日本人寫歌謠嘲笑南宋主動投降是

嚇破趙家老寡婦。

同樣的例子國外也有,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慕尼黑陰謀,捷克斯洛伐克被因為英法尚未做好開戰準備而成為綏靖政策的犧牲品,此時另一個盟國波蘭也背棄了捷克,結果導致捷克斯洛伐克損失了國土,而且還被納粹德國吞併。而之後德國入侵波蘭,打的最兇的德軍就是由捷克軍隊改編的過來的德軍,結果波蘭快速亡國。而且不僅於此,波蘭還得罪了俄國,導致國土最終被蘇德兩國瓜分。如果波蘭不短視,識大體,就應該捷克斯洛伐克繼續維持結盟,相互報團取暖,而且東面也要和蘇聯緩和關係,防止背後被捅刀。所以,波蘭愚蠢的外交政策導致其二戰被亡國,也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

最後需要說明一點,歷史提供給我們的,是經驗教訓,正如李世民所說的,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如果對歷史任意去篡改解讀,那不僅是對歷史的強暴,更是對歷史的背叛。如果那樣的話,歷史就失去存在的意義,那還是虛無掉好了。

全文完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農場主更替史2019-01-25 21:57:28

金國施實:北失南補政策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史不知味2018-02-17 00:00:21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燕雲十六州,宋人在心中已經期盼數百年的美夢,更是在他們心中燃燒了數百年的灼痛。

當時的宋朝政府難道真的不知道,如果他們聯合蒙古覆滅金朝以後,宋朝將會直面蒙古鐵騎的威脅麼?他們當然知道,甚至當年徽宗時期的“聯金滅遼”的歷史教訓尚在流血,可是他們為何仍然要冒著亡國的風險執意要聯合蒙古消滅金朝?

唯有五字:燕雲十六州。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一、石敬瑭獻燕雲於契丹,中原失屏障。

唐亡以來,中原處於長期的膠著混戰狀態,居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契丹,趁此良機發展,終成中原勁敵。石敬瑭本是後唐的河東節度使,後來心生反意,可是僅以自己手中的兵權又無法對抗後唐,於是石敬瑭向契丹獻上燕雲,以獲取契丹對他的支援,當然是出兵支援,最終後唐為石敬瑭聯合契丹所滅。石敬瑭向契丹皇帝自稱“兒皇帝”,燕雲自此落入契丹手中。

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以後,也是特別想收回燕雲,可是他已經在趙普的建議下自導自演了“杯酒釋兵權”這場戲,於是他想著能否用錢買回來?趙匡胤當然沒買回來。趙匡義即位以後,經過趙匡胤,他知道用錢是買不回來燕雲的,於是便試圖透過戰爭搶回來,可是兩次皆以失敗告終。趙匡義只好無奈地放棄了,安心發展。趙匡胤和趙匡義哥倆沒完成的事,後來的皇帝更加沒有可能完成了。

燕雲十六州,作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屏障,始終被北方的政權拿捏著,人傢什麼時候心情不好了便穿過燕雲來踹你幾腳,然後搶點錢糧和女人回去享受,宋朝心裡真是數不清的不痛快。於是,北宋趁著遼國病倒毅然聯合金國滅了遼國,等遼國被滅了,燕雲又落到金國手裡了,宋朝心裡更加不痛快了,於是又聯合蒙古滅了金國,這下好了,整個宋朝被人家連根拔起了。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二、徽欽為金朝俘虜,堪稱宋朝百年恥辱。

燕雲十六州自落入契丹手中以後,即使是趙匡胤與趙匡義兄弟兩人也始終沒能收回來,當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實施後,更沒希望了。北宋真宗時期,宋朝與遼國簽訂“檀淵之盟”,宋朝每年從財政撥款來孝敬遼國,因此檀淵之盟始終被視作是恥辱。這兩件事始終是宋朝的心頭病,壓在心裡喘不過氣來。

時間到徽宗時期,徽宗雖然只會玩文藝,不會當皇帝,可是對於燕雲和檀盟亦是頗感沉痛,亦是希望可以在他當政時期解決這兩件事。當時,遼國的屬部——女真諸部已經在東北崛起了,遼國逐漸喪失了對女真的掌控,宋朝看在眼裡,心裡很興奮,他們將之視為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於是,宋朝派遣使者去聯絡女真,展開“聯金滅遼”的戰略部署。“聯金滅遼”只從戰略目而言,無疑是成功了,遼國確實被覆滅了,雖然主要是由金國完成。

可是,當遼國滅亡以後,金國卻看到了宋朝的虛弱不堪,於是又趁勢反攻宋朝,最終的結果是徽宗和欽宗皆被俘虜,成為宋朝的百年恥辱。在北宋,曾經只是燕雲和檀淵之盟;在南宋,則是燕雲和徽欽被俘,南宋朝廷難道真的不想報仇嗎?當然想!因此,當蒙古崛起以後,南宋便又聯合蒙古,試圖消滅金國以雪前恥,可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歷史竟然又重演了,南宋重蹈了北宋的覆轍。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三、既是險境,也是機遇。

事實上,無論是“聯金滅遼”或是“聯蒙滅金”這兩個戰略不能說是徹底的錯誤,可是毫無疑問的是,宋朝“聯”和“滅”的物件顛倒了,按理來說,泱泱宋朝,這麼明顯的錯誤不可能沒有看出來,可是卻仍然犯下了這個滔天大錯,並且在這個坑裡跌倒兩次,可見宋朝對於“燕雲十六州”的執念有多深了,讓他們衝昏了頭腦。

可是,如果當時宋朝能放下“遼國竊據燕雲,必須得死”和“金國竊據燕雲,也必須得死”的執念,將“聯”和“滅”的物件轉換,聯合同時受到宋金威脅的遼國,消滅金國,當然宋朝是可以掌握與遼國談條件的主動權的,燕雲或許可圖,當然這只是或許,沒人知道當時的遼國執政者會否答應這樣的條件,可是也比“聯金滅遼”這種沒頭蒼蠅之策要穩妥許多。

燕雲十六州,壓在宋朝統治者心頭數百年,它太沉重了,沉重到只要看到一絲希望便會迫不及待甚至喪失理智地去爭取,最終結果是什麼也沒爭到,反而又賠了夫人。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置身黑白的精彩2018-02-14 19:58:27

此事牽扯到宋朝的政治制度特點和綜合國力水平

一如當初聯金滅遼,宋朝是典型的打醬油瞎摻和,根本就是個局外人!

重文輕武政策下,沒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那就真的歇菜了……

聯金滅遼?聯蒙古滅金?明明就是看客而已

武功高強的趙大死後,宋朝就再也沒有什麼優秀皇帝了

趙二勉勉強強,還因為御駕親征時受輕傷騎驢潰敗而被人詬病

自不必說之後的那些貨了——尤其是擅長書法繪畫的那倆貨

金國的崛起,可謂是星火燎原。短短十年時間就橫掃了契丹,屬於蛇吞象的級別。而很多人認為是北宋的戰略決策導致遼國被滅

但實際上,北宋幾乎沒有參與到金滅遼的戰爭中,因為宋朝實在是太弱了!

原本訂立海上之盟,相約進攻遼國。可是後院起火的宋朝,竟然因為方臘起義之事一拖再拖,沒有及時參戰

好不容易滅了起義軍,浩浩蕩蕩的開赴遼國作戰,卻被遼兵如砍瓜切菜般收拾了,幾場仗打下來,竟然輸了個精光

因此,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滅掉遼國的金國,才會如此的看不上北宋,至於其後舉兵南下一舉滅掉北宋並擄走了二帝

至此,北宋滅亡。僥倖逃生的趙構開啟了南宋的偏安統治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本就重文輕武的南宋,還攤上誤國奸臣

兩宋盛產奸臣,從北宋的蔡京、張邦昌之流,到南宋鼎鼎大名的秦檜、賈似道,真是令人稱奇

為何兩宋多權相,且都是些誤國的主兒呢?

這要源於很久以前趙大的思想,太祖曾有遺訓,三條碑示中,白紙黑字的要求就是

1。不能殺士大夫,不能加賦稅,無論何時都不行!

2。後周皇族柴家一定要保護好,不能殺

3。如若違反上述兩條,必遭天譴

好嘛,無論犯了何種錯誤,最高就是革職抄家流放,既不能砍頭也不能凌遲,因而哪怕是罪惡滔天的蔡京、秦檜之流,雖然犯下誤國之罪,卻也都沒有要他們的命,只是終結了他們的政治生命而已

賈似道是徹底斷送南宋的罪魁禍首,大權在手的賈似道只管自己的權勢,對於國家安危置之不理,從而引發了最後的悲劇

聯合蒙古滅金的南宋,被強大蒙古一併收拾了。一如北宋聯合金國滅遼,隨後被收拾一樣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唇亡齒寒的道理,南宋是否明白呢?

而問題就是,就算南宋明白了,是否有可能力挽狂瀾呢?

按照歷史發展的規律來說,一切都是必然,南宋遲早為蒙古所滅,只是時間有些太快

而促成這一結果的原因

就是南宋無明君,無名臣

縱使有可以媲美岳飛的名將,沒有勵精圖治的領導,利劍也會生鏽的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司文郎中2019-07-06 08:31:28

這是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問題,為什麼有了北宋這個前車之鑑,南宋面對更強大的蒙古時還是要選擇聯強滅弱呢?

實際上,北宋聯強反映的是統治階層的鼠目寸光和愚蠢麻木,南宋聯強反而是當時的最佳決策。

其實,北宋和南宋面對的局勢很不一樣,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對比一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一。宋遼關係和宋金關係不同

宋遼於1004年締結檀淵之盟,成為兄弟之國,此後百年間再未進行過大規模戰爭,甚至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盟友。雙方不但息兵休戰,還大力開展民間貿易,增加官方交流,因此從國際關係上北宋攻遼不但不符合基本道義,而且還增加了一個強大的敵人,屬於無賴和沒事找事,缺乏戰術眼光。

宋金則不大相同。1141年達成的紹興和議實際上是南宋單方面妥協的喪權辱國的協議,割讓領土、稱臣納貢已經決定了這一和平的短暫性,此後宋金戰爭不止,從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和平關係。因此南宋攻金既沒有道義壓力也不存在樹立敵人的後果,畢竟宋金一直都不是宋遼那種準盟友關係。

二。宋遼和宋金實力對比不同

海上之盟達成後,童貫率十五萬大軍攻打遼國燕京,結果反而被殘遼打得大敗而歸,連燕京漢族百姓都“

知宋之無能為,作賦及歌詩以誚之

”,北宋在軍事上敗光了神宗以來積累的軍備,還在百姓和金國面前丟了臉,其虛弱更是堅定了金滅宋的決心,可謂得不償失。

反觀金朝末年,開禧北伐雖然以南宋慘敗告終,但漢化的遊牧民族衰弱也是非常快的。衛王完顏永濟執政時期,大蒙古國已經建立,蒙金徹底決裂。隨後經過以野狐嶺之戰為代表的一系列大決戰,金軍幾乎喪失所有精銳,只能對蒙古採取防禦態勢,對南宋的軍事優勢也不再明顯。金宣宗時金還試圖透過南侵來補償北方失地,結果卻被南宋狠狠教訓。宣宗南侵已經說明金對宋不再具有壓倒性軍事優勢,南宋攻金難度也沒有北宋攻遼那麼大。

三。金本身決策失誤

無須多言,本來南宋鑑於海上之盟的教訓,也沒有太理會蒙古,結果南侵堅定了南宋抵抗決心,把一個可以爭取的盟友直接推給了敵人。

四。金已經喪失了唇齒的價值

這一點不光是涉及第三點宋金軍事實力對比,還涉及宋蒙、金蒙的差距。蒙金戰爭前期金國就喪失了大批精銳部隊,在蒙古面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南侵不成,表明宋軍實力至少不在金軍之下,而金軍面臨戰爭,宋軍尚無蒙軍這樣的強敵逼境,因此南宋戰爭潛力強於金國。如果宋金聯盟,那麼只能是宋軍獨挑大樑抗蒙,只會加快南宋滅亡步伐,不要指望金能提供什麼幫助。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金末局勢圖

五。南宋並非沒有意識到蒙古的威脅

蒙古和女真的矛盾由來已久,幾乎貫穿整個金國曆史,而南宋也敏銳地觀察到了這一點。

1192年,左相餘端禮就蒙古崛起發表看法說:“

萬一韃靼得志,直犯中原,或虜酋逃遁,逼近邊界;或恐中原有豪傑。

”宋寧宗認為有理,便下令邊防軍加強戒備,這也是已知的比較早的南宋針對蒙古作出的軍事決議。

第二年,出使金國的起居舍人、代理工部尚書衛涇在回國後對寧宗說:“

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猶未足以為喜也。”這

也表明南宋君臣早已意識到了蒙古的威脅,因此南宋在蒙金之間保持了比較清醒的頭腦,例如1213年蒙古曾派人聯絡南宋,但使者卻被宋軍驅逐後被金軍俘虜,表明南宋始終沒有對蒙古徹底放心。

六。聯蒙滅金是無奈下的正確抉擇

可即便認清了蒙古威脅,南宋還是要做出選擇:

1。保持中立;2。聯金抗蒙;3。聯蒙滅金。

這三個選項中,第一項等於坐吃等死,撈不到一點好處還要面對更強大的敵人,第二項根據金國軍力、對宋政策和長期恩怨來看,也不具備可行性,只有第三項值得一試,

因為一來這可以避免南宋過早地同蒙古爆發衝突,可以延續國祚;二來取勝希望很大,既可以鼓舞臣民士氣,又可以佔領更多土地,獲得一個戰略縱深,增加同蒙古抗衡的砝碼,為可預見的宋蒙戰爭提前做好準備。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因此,兩害取一輕,南宋明知蒙古更加強大,但還是作出了聯強並弱的決定

總的來說,北宋和南宋在此時面對的局勢有著很大的不同,北宋屬於戰略失誤,葬送了盟友還沒獲得什麼利益,南宋則屬於相對正確的計劃,把損失降到最低、把收益擴到最大。對於兩宋先後作出的聯強並弱的決定,我們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辯證地看待。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西府趙王爺2019-01-27 19:54:05

感謝邀請!

從歷史結果看,南宋聯蒙滅金和當初聯金滅遼,都是十分短視的舉動。當年和金國一起滅了遼國後,金人見宋兵孱弱,轉手就開始趁勢滅宋,最終便有了靖康之恥。而南宋和蒙古一起滅了金國之後,自己最終也為蒙古所滅。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崖山海戰,十萬忠魂!

不過,如果細究當時的歷史,兩者有者很大的區別。北宋聯合金國滅亡遼國,完全是利益所驅使,因為當時宋徽宗錯誤的估計了形勢,按照當時的約定,滅亡遼國以後,幽雲十六州會歸還給宋朝,這是北宋自太祖趙匡胤以來,每位帝王都想完成的使命。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所以,宋徽宗才會答應與金國聯合,消滅了曾經與宋朝和平相處百年的盟友。當然,歷史證明了這是與虎謀皮。

靖康之禍中包括宋欽宗與宋徽宗二位皇帝在內的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這麼慘痛的教訓,南宋的帝王大臣們不會那麼輕易忘記。

後來金國衰落、蒙古崛起,與當年的遼國與金國何其相似?所以南宋政府也早已察覺。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在宋寧宗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左丞相餘端禮就斷言“萬一韃靼得志”就必然會南下,如果他們順利消滅了金國,對於大宋來說便是“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的不利局面,所以宋寧宗便早早的在北方佈局,防止軍事突變。

而在後來,蒙古滅金已經是大勢所趨。朝中大多數大臣們依然認為但今之韃靼,即向之女真”,所以斷然不可與蒙古聯合。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雖然對於“靖康恥,猶未雪”的南宋王朝來說,現在是報仇雪恥,克復中原的天賜良機。

但是如果從當時的局勢環境來看,宋金雖有百年恩怨,但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蒙古顯然比金國威脅更大!

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的金國,對於宋朝來說卻是一個極為有利的軍事緩衝區,既能充當宋朝的北方屏障,金國的存在,對於宋朝來說是一個極為有利的軍事緩衝區。必要時,出兵幫助金朝穩定局勢也未嘗不可。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可是郎有情,妾無意!

金國完全沒有把南宋放在眼裡,面對蒙古的攻勢,其不僅沒有結好南宋的打算,反而採取了“北失南補”這樣一個愚蠢的戰略。即在北方失去的土地,在南宋身上給打回來!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兩頭不討好,南宋也不是好欺負,而蒙古更是惹不起,最終一敗再敗。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至於最後為何南宋會答應和蒙古聯合,完全是大勢所趨。因為“聯宋滅金”是成吉思汗臨終前的戰略部署。窩闊臺更是堅定地執行了這一戰略計劃。多次派遣使者尋找聯合。

而南宋方面,由於擔心唇亡齒寒,所以一直在觀望。但是最後,蒙古滅金已經成為定局,南宋方面第一是擔心因此而得罪蒙古,提前惹禍上身,第二是因為反正金朝滅亡已經不可阻擋,那還不如趁機撈點好處,克服部分中原故地,加強防禦縱深。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當時南宋派去的軍隊都是極其精銳的,其原因就是不想重蹈當年北宋的覆轍,要讓蒙古知道大宋鋼鐵部隊不可侵犯。

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十月,聯蒙滅金的決議正式達成,次年正月,宋蒙聯軍攻破蔡州,金國滅亡。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史海品茗2018-02-19 23:35:05

其實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其原因有多方面的。蒙古崛起的時候,南宋其實已經察覺,甚至在聯蒙滅金之前,金朝末年時期還曾多次遣使南宋,希望兩國之間摒棄前嫌,共同對抗崛起的蒙古,而南宋也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其最終拒絕了。為什麼會拒絕呢?這就與當時南宋朝堂上的形式和金朝的反覆有關了。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首先,對於金朝南宋朝堂上下都是十分怨恨的,這是因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恥就是金朝賦予的。在那一次恥辱中,北宋兩位皇帝被擄,無數妃嬪帝姬被掠,這是作為繼承北宋衣缽的南宋朝廷永遠抹不去的痛。因此,在金朝孱弱時聯合蒙古一起攻打以報百年之仇便成為了很多人的心聲。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但是,其實這並不是南宋朝廷一開始便想要的,因為在那時南宋朝堂之上很多遠見之人已經看到了正在崛起中的蒙古的可怕。所以,南宋在一開始制定的國策其實是扶助金國,將其作為蒙古南下的屏障。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被蒙古打的慘敗的金國為了挽回損失或者說向南逃避,竟然打起了南宋的主意 不斷南掠,危害南宋的土地和百姓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南宋最終忍無可忍,選擇了聯蒙抗金。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因此,聯蒙抗金其實是南宋的無奈之舉,南宋朝堂之上的人並沒有那麼短視,聯蒙抗金只是兩害取其輕的無奈選擇罷了。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心中的蓮花552017-09-05 00:58:14

謝謝邀請。事實上,南宋政府一直在根據時局變化不斷調整對蒙對金的策略,初期史彌遠確實打算援助金國,但是當時大環境下不允許這麼做。因為宋金是世仇,援金就是賣國,老百姓都不願意 ,史彌遠也不敢堅持。而“聯蒙滅金”決議的出臺也是幾度峰迴路轉,最終在很多意外事件的促成下,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聯蒙滅金的道路。而且從過程來看,南宋政府並非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最後走上聯蒙滅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種“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無奈。

對南宋而言,此時的金國已經沒有作為屏障的價值了。孟珙說了如下一些話:”倘國家事力有餘,則兵糧可勿與。其次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蒙古)天厭,將及我矣。”這也是說,南宋尚不具備坐觀成敗的實力,不如趁機“和蒙”,儘量拖延必將到來的宋蒙大決戰,使得南宋獲得足夠的準備時間。另外,這樣也可以趁機搶得一些地盤以增加戰略縱深,並向蒙古人展示自己的實力,使之不敢輕視自己。而且,無論南宋出不出兵金國都滅亡在即,因此,此次出兵的重點不是滅金而是“和蒙”這是當時歷史條件下南宋唯一的選擇。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歷史百家爭鳴2018-04-23 00:19:17

在宋朝歷史上,有兩次宋朝政府聯合崛起的少數民族進行合作的戰爭,一是聯金滅遼,一是聯蒙滅金。這兩次戰爭都滅了宋朝的敵國,但是盟國越來越強,結果也給宋朝帶來了滅頂之災。兩次戰爭中,聯金滅遼是最早發生的,宋金雖然合夥滅掉了遼國,但是金給宋帶來了靖康之恥。那麼有前面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面,為什麼南宋不顧金朝“緩衝地帶”的作用而去聯蒙滅金呢?

南宋這樣做是有他的原因的,不像聯金滅遼一樣是統治者拍腦袋決定的,聯蒙滅金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聯蒙滅金首先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金國曾經給宋朝帶來了刻苦銘心的“靖康之恥”。這場戰爭中金人把兩位皇帝擄跑了,還掠奪了大量財富,每年還要向金國獻幣,宋朝自然恨金國恨得牙癢癢,官員都有復仇意識。有滅掉金的機會,忍了金國許久的宋當然不想錯過這樣的好機會。但是開始宋朝並沒有想聯蒙,因為靖康之恥的教訓還在提醒他們。連主張抗金的真德秀都說:“今之女真,即昔之亡遼,而今之韃靼,即向之女真。”可見官員沒並沒有忘記以前的教訓,並不想重蹈當年聯金滅遼的覆轍。但是金國沒判斷好形勢,把自己的小弟推向了蒙古。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為什麼說金國錯估形勢呢?當時蒙古異軍突起,常常打敗金國,金國局勢危如累卵。金國迫於形勢,不得不將兩河、山東地區拱手讓給了蒙古人,而這做法卻使得僅憑河南一地產出的糧食難以供養30萬軍隊,金國陷入了嚴重缺糧的境地。在這樣的情況下,金國就想到了富饒的宋朝,想要“取償於宋”,於是借宋不輸納歲幣揮兵南下,但金國並沒有征服宋朝,就像《金史》所言:“宣宗南伐,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國家精銳幾近喪”,“樞府武騎盡於南”,金國這樣的行為簡直是自斷手腳,沒有好好防禦蒙古,反而消耗自己的實力。這也把潛在的盟友推向了蒙古。

宋朝聯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蒙古實力的增長。在蒙古鐵騎的鐵戈下,蒙古不斷吊打金國,金朝廣闊的土地就只剩下了河南一些地區,消滅金國是遲早的事。宋朝坐山觀虎鬥,看到金國這樣的下場,與蒙古國就不得不選擇合作了,也順便收復失地,雖然也知道蒙古收拾完金國後就是宋朝自己了,唇亡齒寒的故事他們也懂,但是形勢上只能這樣做。

無論是聯蒙滅金還是聯金滅遼,宋朝面臨的都是虎狼之勢,他們對宋朝也虎視眈眈。宋朝在與他們合作之後,面臨的也是與被消滅國相同的處境,宋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參考資料:《宋史》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史海尋蹤2019-01-26 16:00:02

先糾正一下,遼朝在金朝之前,北宋與遼國北部崛起的金國女真,簽訂了《海上之盟》,意圖拿回幽雲十六州之地,因此是聯金滅遼。遼主曾派使者乞和,但遭到拒絕。結果是因為宋軍戰力太弱,滅遼後好處都被金國撈走了,北宋還很無恥的將原貢遼“歲幣”轉給金,還另付給金一大筆費用,贖回部分幽雲之地。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結果是送走了遼國,迎來更加兇狠貪婪的金國,致使靖康之恥,北宋覆滅。

而當蒙古崛起時,南宋朝廷也意識到,蒙古是比金國更為兇惡的敵人,並不是一開始就聯蒙滅金,而是夾在蒙金之間,左右搖擺不定,聯蒙之策是經過南宋深思熟慮後決定的,也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南宋之初便關注到了蒙古力量,並試圖加以利用。1142年,洪皓提到,“金國為蒙兀所困”,但當時宋金已簽訂《紹興和議》,南宋朝廷已無心北伐,此事就擱置下來。1161年,金國撕毀《紹興和議》,悍然南侵,宋曾聯絡蒙古、契丹共同抗金,但因蒙古各部尚未統一,不足以形成抗金力量,而且金國從中作梗,南宋也未能與蒙古直接聯絡上。

到了十二世紀末,1197年時,衛涇上言宋寧宗:“一弱虜滅,一強敵生,對大宋也並未好事。”,此時南宋已經意識到,將來的蒙古是比金更可怕的敵人,漸生警惕之心。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十三世紀初,南宋掌權的韓侂冑發動北伐,以轉移國內矛盾,想借用蒙古力量,此時蒙古各部初步統一,但因北伐失敗,又與金國簽訂了《嘉定和議》,聯蒙之策再次不了了之。

當時的南宋內部分兩派,一派認為繼續貢給金國“歲幣”,利用金國抵抗更可怕的蒙古。另一派認為應藉機滅掉金國,振奮國內精神,然後再抵抗蒙古南下。因宋金有世仇,宋對金也是有著刻骨之恨。“趁蒙古攻金,斷絕對金國“歲幣”,出兵北上收復失地”,這種意見佔了上風,宋人也急欲一雪百年之恥。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1211年,尋找蒙古主力決戰的金軍在野狐嶺、會河堡戰役中慘敗,有生力量損失嚴重,1214年,金廷被迫南遷,由於領土的急劇弱小,僅剩河南一地的糧食根本不夠吃,於是金國便想“取償於宋”,在弱宋身上打起了主意,出動二十多萬軍隊三路南侵,而此時金國,實力已被蒙古大為削弱,南宋又聯合西夏等多方力量,全面抗金,這一戰持續了七年,金國非但沒有“取償於宋”,而且是雪上加霜。

另外,蒙古在攻打西夏時,金國不僅沒有援救,反而趁火打劫,使得西夏也堅決站隊到南宋一方,此時金國可說是眾叛親離。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宋金交戰時,宋蒙關係急劇升溫,而到了1224年,金國新君金哀宗下令,停止與宋的戰爭,蒙古失去了利用價值,宋蒙關係再度急劇降溫。

而蒙古一直想借道南宋,從金國背後兩面夾擊。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時斷言:“如果假道南宋攻金,宋金世仇,一定會同意。”結果在1230年,蒙古遣使尋求借道攻金,被有戒備之心的南宋直接拒絕,南宋雖然疲軟,但也不致於愚蠢如豬。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1231年,由於南宋部署失誤和無能,蒙軍突入宋境經四川北上入金境,並在1231年三峰山大戰中,四萬蒙軍擊潰金軍十五萬主力。失去屏障利用價值的金國,再次被南宋拋棄,1232年,蒙古再次進攻金國,南宋也同時助攻開封。在金國兵敗如山倒的情勢下,除了“和蒙”再無其他的選擇。1234年,宋蒙合力攻破金國最後據點蔡州,金國遂滅。

由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南宋由於自身力量衰弱,於蒙金之間搖擺不定,實在都是身不由己的選擇。單憑藉助外力,而非建立在自身強大之上的幻想,遲早要破滅,1279年,南宋被蒙古滅於新會崖山。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小奔說史2017-07-16 12:45:08

因為金國花樣作死 在被蒙古進攻的情況下 還去進攻南宋 最後快完蛋的時候還想著去四川立國。最後南宋參與滅金也是因為金國只剩下一口氣 上去踹一腳 多分一點利益而已。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閒語2018-06-04 22:27:27

首先,金朝過於狂妄,自己把後路斷了。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金國與蒙古正式開戰。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金遷都開封。這期間金國實力尚強,宋廷不是沒有明白人,已經有人看出了幾十年後的形勢。起居舍人真德秀一針見血地指出,蒙古現在能越過長城攻燕京,將來就能渡過黃河攻汴京,提出停止給女真歲幣,“用忠賢,修政事,屈群策,收眾心”,“訓兵戎,擇將帥,繕城池,飭戍守”,先圖自立之策,避免蒙古滅金後己方手足失措,得到宋寧宗的支援;淮西轉運使喬行簡則建議繼續給金歲幣,助其抵抗蒙古。宋廷內部戰和意見不一,還在看熱鬧之際,被蒙古羞辱的金軍南侵了。

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四月,金軍分三路南侵淮南、京湖、四川,宋軍只能應戰。六月,宋寧宗下詔,稱:“

一朝背好,誰實為之!六月飭戎,予非得已。

”同時公開招募山東、河北忠義人馬。至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兩軍互有勝負。同時,宋朝藉助紅襖軍收復山東大部,連河北的滄州也奉宋旗號。

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金宣宗去世,哀帝即位,見佔不了宋朝便宜,就派人過來說我們以後不打你們了。這時紅襖軍李全等人與宋淮東制司的矛盾逐漸公開化,被蒙古虐在地上的金國還不忘挑撥離間,讓宋朝怎麼幫他。

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宋寧宗去世,理宗即位。圍繞皇位的繼承權宋朝內部又發生分歧,然後李全還在淮南叫囂進攻江南,宋朝忙得焦頭爛額,也顧不上理金國了。

紹定四年(公元1231年),宋朝搞定李全,這時候金國已經非常虛弱。第二年正月就是三峰山之戰,金軍主力幾乎被全殲。這時宋朝幫助金國已經沒有意義,還不如表面與蒙古聯合,趁機擴大自己的地盤,將來就是正面扛蒙古,勝負也未可說(當時人們只聽說蒙古厲害,誰能想到那麼暴力),同時還能一雪靖康恥。江淮制置使趙善湘指出:“中原乃已壞之勢,恐未易為力。邊地連年干戈,兵民勞役,當休養葺治,使自守有餘,然後經理境外。”宋朝對金國已經不抱希望,自強自立的國策也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後來的事,若使岳飛、劉錡、吳玠、韓世忠、孟珙諸將在,蒙古未必不可戰勝。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史話海說2017-09-24 20:54:44

這是一種戰略短視。宋朝已經不止一次犯過這種錯誤了。

北宋與女真人的海上之盟,就是針對遼國的。然而金國在與北宋的合作過程中,發現北宋比大遼還差六扔遠呢。遼都能滅,宋就順帶手的事了。北宋與金合謀遼國,何異於與虎謀皮。

南宋同樣是與蒙古聯手算計金國。蒙古人從南宋學得了不少攻城技術,大型遠端打擊武器等等 。不過蒙古相對於女真更為兇狠,不只滅掉了南宋,更是一路向西,教全世界做人去了。

說回來,這種策略的思想根源可能在於遠交近攻?但秦國搞的遠交近攻,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的。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知道所要謀劃的物件是何等人也,也知道自己想要合作的物件又有何要求。如此才能屢試不爽。兩宋這是簡單粗暴的稟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來實施遠交近攻,這本身就是對遠交近攻策略的無知。當運氣不在你身邊時,與虎謀皮不成後再被老虎順口吞了也就不在話下了。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Cerzy892017-07-11 21:47:58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是目光短淺之舉,那麼南宋聯蒙滅金純粹是金國自己作死。

蒙金剛開始交戰的時候,南宋不是不知道唇亡齒寒的教學,但鑑於金宋世仇,南宋始終不能下定決心幫助金國抗蒙,朝堂之上對聯金抗蒙還是聯蒙滅金一直爭論不休。最後南宋只是停止向金國進貢歲幣,金蒙兩邊誰都沒幫。

但就在南宋猶豫不決的時候,金國開始自己作死了,面對北方土地不斷被蒙古人侵佔,金國竟打算從南宋攫取土地來彌補損失。金國數次進攻南宋,被南宋守軍擊退,如此舊仇加新恨導致南宋根本不可能和金國聯手抗蒙。

等到後期金國滅亡已經不可避免的時候,南宋即便再想聯金抗蒙也已經沒有意義了,最現實的做法就是聯蒙滅金,與蒙古達成暫時的同盟,最次也能從金國那裡獲得緩衝區域。

所以說南宋聯蒙滅金看起來像是犯了和北宋一樣的錯誤,其實每一步都是建立在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基礎上,無奈碰上開了外掛的對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夏目歷史君2018-02-12 16:28:26

金和南宋的仇恨太深了,不是一倆句話能說的清楚的。南宋當時最想的就是收復失地,元朝當時滅金後蒙古允諾給予河南的失地,對宋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誘惑。有時候人容易被誘惑所迷失了、不能冷靜思考,唇亡齒寒南宋懂,但他做不到。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滅金是南宋一雪前恥的最好辦法,把老祖宗的恥辱洗刷回來,古人是最重視尊嚴的,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

還有就是即使當時金在和元作戰,金居然還要宋向其納貢,宋年年都要向金納貢,負擔很重,滅了金,在南宋看來不會不會再有經濟負擔了。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蒙古和南宋當時並無大仇,金和南宋的仇已經是深的不能再深了,南宋國內主戰派對金巴不得除之而後快。

忍得越久,仇積累的就越深。南宋對金的仇太深了,看到有擊垮其的機會,積蓄了很久的怨氣就爆發出來了。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積怨太重、利益燻心、想一雪前恥這些東西加起來使南宋不能冷靜思考問題,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搞掉金再說。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專業歷史評論家2017-07-11 09:27:50

就算是南宋不出兵,蒙古仍然可以獨自滅金。到時候反而可以名正言順的攻宋。到時候很有可能打南宋一個措手不及。南宋此時出兵攻金,即可以提前做好戰爭準備,又可以將縱身拉到北方。反之及時宋與金聯合,此時也已經不是蒙古的對手

反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雜史譚2018-03-11 10:47:26

大家好。

許多人都說,宋人先聯金滅遼,再聯蒙滅金,最後兩次被金、蒙滅國屬於咎由自取愚不可及。包括柏楊在《中國人史綱》裡也是這麼說的。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但是實際情況比感情化的宣洩要複雜的多。與宋聯金滅遼的原因不同,宋金關係的破裂責任不在宋朝。

金末形勢,如能聯合南宋,共御蒙古,使中原免遭蹂躪,實是上策。無奈金宣宗倒行逆施,他南遷汁京後,不考慮全力御蒙,卻妄想失了河北便奪取宋的淮南,作為補償。1217年起,金軍連年攻宋,一無所獲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結果蒙古人在北面卻越逼越緊。金宣宗此人至死不悟。他死後,哀宗即位,才於正大元年( 1224年)向宋求和,宣佈不再南侵。有過這樣一番波折,宋金合作,顯然很不現實。

至於到了金朝的最後時刻,宋不出兵,便得不到中原的寸土尺地,更加不利,參加戰爭,收復河南一部分土地,是當時最有利的做法。至於以後蒙古侵宋,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無論宋人參加不參加滅金之戰,總是會得出現的。這點只要看看蒙古的幾次西征就知道了,花剌子模尙有使團被殺的藉口,巴格達的哈里發可曾惹過蒙古人?東歐的羅斯公國根本連蒙古的存在都不知道,結果還不是被滅了。即使沒有“端平入洛”的藉口,蒙古攻宋也是遲早的事情,這叫做“匹夫懷玉,懷玉其罪”。

個人意見歡迎拍磚。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鹹魚專撕雞2019-01-25 21:32:27

謝謝邀請!

一、首先“宋遼滅金”完全是宋朝受當時形式所迫。

宋朝建立之初騎兵就是宋朝一大短板,這就使北宋對燕雲十六州一直執念不斷,一直和遼國打生打死。後來“澶淵之盟”讓宋朝被狠狠抽了一耳光,宋朝恨不得活劈了遼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正在這時金國崛起了,這讓宋朝看到了潛在的政治盟友。於是宋朝就撕了盟約,聯合了金國給遼國狠狠來了一下,可事情出乎宋朝意料,金國勢頭太猛了。金國幾年就攻佔遼國黃龍府,宋遼趕緊簽訂“海上之盟”打金國,結果金國勢頭正盛轉手就滅了遼國,攻下了汴京滅了北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喜歡的小夥伴們記得加關注哦!)

二、宋聯蒙滅金是為了報復金國。

金國滅北宋時下手太狠了,對待趙氏皇族幾乎滅族,對待趙氏女眷行極盡侮辱之事,這就讓南宋無時無刻不想著“雪恥”。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蒙古強大後,南宋就聯合蒙古打金國,宋朝有些滑頭出工不出力,打金國蒙古全程衝鋒,等滅了金國後蒙古就回頭專程找宋朝麻煩,四十九年後南宋被滅。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獅子1617583032017-08-14 10:23:13

金國就是典型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南宋其實是非常知道利害的,多次想聯金抗蒙,奈何金整天只知道欺負南宋,南宋多次忍讓換不來金人的清醒,到後來已無藥可救,只能連蒙滅金,減少損失,為抗蒙做準備!//@哈奕: 大哥!南宋倒是想聯合金國對抗蒙古啊,奈何蒙古打金國,金國就。。。//@風林浪客: 主要靖康之恥中金做的太過分,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要留有餘地,不要把人逼急了。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yuone12382018-02-20 07:55:15

金朝太作孽了,不敵蒙古入侵,東北與華北國土大片淪陷,在這危難關頭,它不是想著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對付蒙古,反而突發奇想,想要滅掉南宋,躲避蒙古鋒銳,可惜自身實力太差,對抗蒙古時已經主力盡折,對南宋的戰役沒有撈到任何便宜,反而激發了南宋全國聲討,讓南宋的和戰之爭徹底終止,此前南宋還有很多人主張連金制蒙,現在基本都主戰了,在百年國仇家恨面前,任誰也無法平靜,擺在南宋面前的只有主戰一條道路,而最大化的佔據河南,以為屏障,為對抗蒙古做準備,成為首要之選,即使南宋不參與,金國也作孽不了幾年了,那個時代,還真沒有國家能夠單獨對抗蒙古鐵騎,西夏滅亡之時已經註定金國無法獨善其身,金國滅亡之時,已經註定南宋沒有獨自抗拒這股蒙古寒流!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談史說事2018-03-17 00:54:47

南宋選擇聯合蒙古滅金,是在金國滅亡已成定局的情況下,為了向蒙古顯示友好,同時也顯示南宋實力的舉動。當時的金國已經起不到作為南宋屏障的作用了。

在蒙古最初崛起攻金的時候,南宋並沒有選擇聯蒙攻金,而是兩不相幫。不料金國放不下骨子裡對南宋的蔑視,居然在被蒙古打的落花流水的情況下還要在南宋面前充當上國,在南宋拒絕繼續向金納貢的情況下,金國出兵南下,企圖迫使南宋繼續納貢以及奪取南宋土地彌補北方的損失。面對這種瘋狂,南宋也只是自衛,並沒有選擇聯合蒙古。南宋是清醒的認識到了金國的屏障作用的。

三峰山之戰後金國主力被殲滅,滅亡已成定局,南宋才選擇了連蒙。這個選擇其實沒有問題。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衝擊時評2018-02-21 17:14:56

如果說北宋受到光復燕雲十六州的誘惑,聯金滅遼是犯了一次重大的戰略錯誤。南宋聯蒙滅金卻不是這一錯誤的重現。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金國滅遼國和北宋統一中國北方之後,對邊疆少數民族特別是蒙古各部,實行殘酷的統治。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後,開始準備伐金,1211年,蒙金之戰正式打響。戰爭的初期,雖然蒙古大軍連續獲勝,但是前進的步伐並不象後來征服世界時那麼迅猛。金軍主力仍然扼守黃河~潼關防線,與蒙古大軍對抗。金國在喪失北方黃河以北地區的人口和糧食之後,妄圖翻本,換下了一個愚蠢的戰略錯誤。

1217年,金兵開始南侵,妄圖捏南宋這個軟柿子,彌補自己在北方的損失。結果南宋軍民奮起反抗,宋金持續對戰7年,金國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偷雞不成蝕把米,實力進一步下降。

可以說,不是南宋趁蒙金撕殺,想衝上去佔便宜,而是金國愚蠢的當權者,兩面出擊,兩處受辱。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1224年,金哀宗即位,停止了對南宋的愚蠢戰爭,全力對付西征歸來的蒙古大軍,併成功將其抵擋在黃河~潼關一線,直至成吉思汗逝世都沒能突破。成吉思汗臨終時口授向南宋借道,從金國後方擊潰金軍的方案。

雖然宋與金有靖康之恨,1217-1224又大戰7年,但是1230年、1231年,蒙古兩次向南宋借道,均遭到南宋拒絕。可以說南宋的選擇是理性而正確的。

1231年,蒙古改變借道的思路,強行攻宋,從南宋境內迂迴繞過黃河~潼關防線。蒙金在三峰山展開決戰,金軍大敗,金國朝廷龜宿到蔡州狹小區域,金國覆滅己成定局。

在這種情況下,南宋才轉變思路,與其讓蒙古佔領金國全境,不如聯蒙滅金,趁此機會佔領金國淮河流域一些要衝,以便日後抵擋蒙古軍隊南下。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1233年,宋軍攻破蔡州,俘虜金國王室大部,一雪靖康國恥。但是

宋朝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轉而開始防禦蒙古大軍南侵,連續在兩次蒙宋戰爭中獲勝,並在合川釣魚城擊斃蒙古大汗蒙哥

。後來因為投降派賈似道當政,大批主戰派將領被撤換,才在與忽必烈的爭鬥中,敗下陣來。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合川釣魚城)

宋朝獨自抵禦蒙古侵略50年,是蒙古征伐的所有國家,抵遇時間最長的。應該說,南宋在抵禦蒙古的過程中,不僅沒有犯戰略上的錯誤,更是竭盡了全力。

圖片來自網路,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和討論。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執酒慰風塵2017-11-29 17:40:44

南宋清楚蒙古以後也是個禍害,只是很多東西就像歷史的車輪,無法阻擋。

下面,我們簡單分析:

面對蒙古騎兵氣勢洶洶的南下,南宋朝廷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一派認為應該扶持金朝,對抗蒙古;另一派則認為,應該趁機一舉消滅金朝,雪百年之恥,再來對抗金朝。

我們可以看到,南宋內部對蒙古還是小心翼翼的。

但是,靖康之恥對於南宋的傷害實在太大,復仇的吶喊逐漸淹沒了理性的聲音,判斷也就出現了誤差。

期間,金朝還錯誤的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雖不見成效,但卻把盟友向敵人推去!

隨後發生的事才是致命的,也是宋朝不得不聯合蒙古的原因。

公元1230年,蒙軍進攻風州後,桂如淵判斷失誤,認為“蒙軍必定由西進入宋境,在西面加大部署。

公元1231年,蒙軍自東入宋境,宋軍來不及調整,只能眼睜睜看著蒙軍入境,而桂如淵逃到合州躲了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宋朝朝廷急令陳賅增援蒙軍已經到達的四川,而陳賅卻認定只是蒙古小隊騎兵騷擾,只派三千人前往金州,不出意外,三千宋兵很快被擊敗。而蒙古反應迅速,躲過陳賅後知後覺的派兵追擊,進入金國。

在金國,四萬蒙軍竟然擊敗了十五萬金軍,金朝精銳盡失,亡國不遠,也失去了繼續作為緩衝的作用。

無奈之下,宋朝聯合蒙古,進攻金國,一雪前恥。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聽雨喜雨2019-01-25 23:07:25

當今社會評論歷史者中有部分人確有高度,但實在信口雌黃者或者道貌岸然不自知者不在少數,這類人多極端,不能公平公正理解歷史,其中有極少數人只要遇到宋歷史的,無視史實,從各種角度無不用其極,極力詆譭,說宋可恥、無能,一無是處。可以想象這樣的評論者有多狹隘,有多淺薄,有多無知。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結論,宋是我國曆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朝代!

南宋滅亡是歷史必然,不獨南宋,亞歐各國在野蠻蒙古面前滅亡都是歷史必然,跟聯蒙滅金沒有關係。實質上南宋在亞歐各國對抗蒙古中是最強大的,殺死闊出,殺死蒙哥,獨自抗蒙四十多年,亞歐其他國家在蒙古面前灰飛煙滅,說明宋國力強盛,凝聚力空前,當然這點不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沒有見識之人所能理解。

蒙古以 搶掠燒殺為核心的野蠻精神起著核心支柱作用,整個文明社會都無法抗衡,不獨宋。 蒙古處於野蠻未開化社會,整個政府論功行賞的依據是看誰搶掠燒殺的厲害,搶掠所得大多分賞給搶掠者,搶掠越多,搶掠者獲得的賞賜越多;而同期其他國家地方較蒙古文明,其他國家地方大多想怎麼文明的管理國家。在冷兵器時代,野蠻的蒙古與亞歐各文明國家不在一個頻道。蒙古政府鼓勵支援全民搶掠的政策使得文明在野蠻面前不堪一擊,蒙古全民自然都想透過搶掠獲得財富,誰還去努力工作。蒙古野蠻搶掠政策的短期爆發力是文明社會無法抵抗的。只要蒙古野蠻沒有進化,文明就無法取勝。

至於聯蒙滅金也是歷史必然,因為金愚昧無知。金一直將南宋看成軟柿子,被蒙古搶去的東西希望從宋手中搶得,金對自己的定位還停留在靖康恥前後的金,還認為南宋軟弱可欺,實際經過紹興合約後的二十年休養生息,經過韜光養晦宋已經活過來了,已經力量日趨壯大,才有了廢除稱臣的紹興合約,才有了孝宗北伐,才有了以後的北伐。以後數次北伐仍無功而返,更進一步說明趙構當時求和的不得已,更說明如果勉強繼續戰爭,南宋避免不了提前滅亡。

當然這種大局觀是需要高度的,因為各自的位置不同,趙構是皇帝,代表國家,只要能延續國家就是勝利。岳飛雖是一個愛國將領,但他只相當於中層幹部,只需要按高宗要求做事,只需要為戰場負責,他不需要為南宋的人力物力財力負責,也不懂的怎樣從全域性高度延續宋,實際工作中當然也沒有配合高宗南宋延續的高度。

評論帝王權術是要有高度的,更不是信口雌黃,深處基層,沒有權利經歷,對於歷史只懂得選擇對自己有用的,就採用;對自己不利的就不用。對歷史採用兩種分析問題的辦法,只懂得練練嘴皮子,只懂得照抄書本,不去辨別書本,機械的接受符合自己要求的記載,典型的教條主義,是很可笑,也是很淺薄無知的。

在大方向上南宋壯大武力的同時金卻日趨腐化,國力凋敝,在屢屢為蒙古所敗時仍用老黃曆看問題,不知道團結宋,反而將蒙古給金造成的損失期望從宋手中搶的,何況宋自高宗起一直將金看成世仇,一直不敢懈怠,一直在尋機復仇。

宋當然懂得三國鼎立的穩定意義,但實際上聯蒙滅金時金的滅亡已經在所難免,即使不聯蒙,因為金已經兵員枯竭,經濟破產,不具備獨立成國的可能,已經龜縮至極小地盤,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更沒有聯合的價值,而且金還在作死對宋用兵,當然還有金的野蠻,說話從來不算數。而聯蒙滅金,可以延緩同蒙古矛盾的爆發,可以增加宋的戰略縱深,所以聯蒙滅金也是歷史必然,是宋報仇雪恨的必然。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河間笑笑生2019-07-06 08:46:36

我們都聽說過這句話:“犯了錯誤可以被饒恕,不能讓人饒恕的是一錯再錯”。

歷史是良師,他可以讓我們吸取前人的教訓,但是為什麼南宋的統治者明明有北宋這個前車之鑑卻還愚蠢到重蹈覆轍呢?難道他們自信自己能夠抵擋住蒙古的進攻嗎?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蒙古消滅金國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從1210年到1233年,一共持續了23年的時間。

在蒙金之戰剛剛開始的時候,金國的人口足有千萬,而且疆域十分龐大,蒙古當時只是一個小國,金國根本就不把蒙古放在眼裡。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國的軍隊在蒙古的兵鋒之下一敗再敗,蒙古逐漸變得強大,金國不得已放棄自己原來的都城中都,遷都到原來北宋的都城汴京,憑藉著黃河天險和潼關才得以苟延殘喘。

但是這並不能夠阻止蒙古的擴張步伐,最終金國放棄汴京,在蔡州徹底覆滅。在這段長達23年的蒙金斗爭之中,南宋對待兩個國家的態度,也是隨著戰鬥的進展而不斷髮生改變的。

所以並不是南宋在一開始就想要聯合蒙古消滅金國的,南宋就算不參與這場戰役,蒙古最終也還是會消滅金國,其實南宋充其量就是一個打秋風的而已。

南宋最早知道蒙古開始攻打金國的時候是在1211年,也就是蒙金之戰的一年以後,這一年宋金之戰已經過去了四年時間。

按照慣例,南宋使臣餘嶸帶著賀禮去金國的中都去給金國皇帝祝壽,但是餘嶸很奇怪,因為他走到涿州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再繼續前進了。

很快他就得知,蒙古的大軍正在大舉入侵金國,並且在野狐嶺之戰中,金國的三十萬精銳部隊被蒙古全部消滅。

取得這場戰鬥勝利的蒙古軍隊已經進入了居庸關,先鋒軍甚至已經兵臨中都城下,金國被迫宣佈戒嚴。

早就已經被蒙古打的驚慌失措的金國朝臣,哪裡還有心思接見前來祝壽的南宋使團,餘嶸等人知道沒辦法進入中都了,無奈之下只好返回臨安。

回國以後,餘嶸就報告了蒙古和金國已經開戰的訊息,並且訴說了金國的慘敗。

這個時候有見識的南宋朝臣們立刻就知道歷史即將重演,在蒙古的鐵蹄之下,金國的覆滅不可避免,蒙古成為南宋的鄰國只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那麼南宋接下來需要做的是什麼呢?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當時的南宋既不主動出兵趁機攻打金國,也不派人和蒙古取得聯絡,滿朝文武就在那裡乾瞪眼。

終於到最後南宋也沒有什麼大動作,僅僅只是讓北邊的三條防線加緊戒備,除此以外就沒有別的決定了,就連一個以後如何面對蒙古的預案也沒有。

其實早在1214年的時候,成吉思汗就打算讓自己的臣子速不罕前去訪問南宋,想要和南宋商量一下兩國建立聯盟共同征討金國。

但是當時蒙古和南宋還隔得挺遠,交通不太便利,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在這期間蒙古依然不放鬆對金國的攻打,金軍面對強盛的蒙古大軍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只能放任蒙古人在黃河以北長城以南的地區大肆燒殺搶掠。金國最終放棄了原來的都城中都,遷都到汴京。

金國還派遣使臣到南宋去宣佈他們已經遷都的訊息。女真的孱弱被南宋看在眼裡,但是這個時候在對待金國的態度上,這群南宋朝臣又發生了分歧。

有態度強硬的,起居舍人真德秀(想笑)就曾經對宋寧宗建議道:“陛下,我們應該停止繼續向金國繳納歲幣,節省下來的錢財可以犒賞軍隊,修繕軍備。”

真德秀是真的秀,他的這個提議也得到了當時朝堂之上大部分人的支援,他們都建議和女真斷絕友好關係,不繳納歲幣,並且在江淮防線駐守重兵。

也有人建議和金國虛與委蛇,表面上還是很友好,但是以各種理由推脫繳納歲幣這些手段。

也有人主張扶持金國。當時宋朝的大臣衛涇就提出:“雖然金國弱小的國家滅了,但是蒙古這個強大的國家又誕生了,所以並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南宋大臣喬行簡就這樣說過:“強大的蒙古國肯定可以消滅金國,金國雖然和我們大宋有仇,但是現在金國相當於我們的屏障,唇亡齒寒的道理難道還沒有學會嗎?我們應該繼續給予金國幫助,讓他們能夠抵抗蒙古。”

工部尚書徐應龍也說過:“金國一輸再輸往南方逃離,馬上就要到我們曾經的境地了。金國覆滅了我們就會有一個新的強敵,更加讓我們憂慮啊。”

兩種態度都有很多人支援,但是在經過一致商定以後,宋理宗決定採用強硬派的意見,停止對金國繳納歲幣。在停止繳納歲幣的同時,南宋也開始派人和蒙古進行親密接觸。

蒙古和南宋第一次取得聯絡還是在1218年,當時蒙古使臣覲見宋寧宗,寧宗表示願意和蒙古建立友好關係。

兩年以後,趙珙出使蒙古見到了木華黎,受到了木華黎的盛情款待。同年又派苟夢玉出使,見到了成吉思汗。

金國被蒙古在北邊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金國的皇帝就想到了南宋,畢竟蒙古實在是太強了,金國不被滅就很不錯了。

但是南宋弱啊,如果把南宋給滅了,那是不是就可以和蒙古有一戰之力了呢?抱著這個念想,金國皇帝決定出兵攻打南宋。

但是現實徹底將他給打敗了,現在的金國軍隊已經不如以前了,在幾年之後,金國的最後一支二十萬精銳軍隊損耗殆盡,但是在南宋戰場上,經過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金國的國力再次衰弱了。

金國自作孽的行為導致南宋一直以來的平和態度產生了變化,就連曾經一度想要扶持金國的右丞相史彌遠也一改風格,主張攻打金國。

蒙古在這期間將西夏給滅了,金國西邊的屏障也沒有了,它的存活時間進入了倒計時。

蒙古軍隊想要徹底消滅金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借道,從南宋境內傳過去就可以長驅直入,金國覆滅指日可待。

南宋也發現了蒙古的這個企圖,但是由於決策上的失誤,南宋判斷錯了蒙古入境的位置,所以對於蒙古的入侵沒有絲毫辦法,只能夠眼睜睜的看著蒙古大軍在南宋境內馳騁。

而負責抵禦蒙古軍隊的桂如淵早就忘記了自己的職責,跑到合州躲了起來。

蒙古大軍順利進入金國境內,內外夾擊之下,金哀宗試圖做出最後的抵抗,派出使者去向南宋訴說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是那時候的金國早就沒有了能夠讓南宋幫忙的實力,最終在南宋和蒙古的夾擊之下,金國覆滅了。

在當時金國已經註定失敗的局勢下,南宋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的策略,只能夠和蒙古聯合共同滅金,說不定還能撈到一些地盤和蒙古對抗。

在滅金過程中,南宋收復了兩淮全境還打進了關中,看上去確實是收穫頗豐,但是這些地盤都是虛的,很快就被蒙古給收回了。後來蒙古和南宋展開決戰,南宋也沒有辦法抵禦蒙古的鐵蹄,最終導致國滅。

南宋的皇帝和大臣們不知道如果金國滅了南宋就將獨自面對蒙古的局面嗎?

他們比誰都清楚,但是他們沒得選擇,如果幫助金國,也只不過是減緩了金國覆滅的速度而已,幫助蒙古還可以取得一線生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南宋必須要聯蒙滅金的真正原因。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史家淺唱2017-07-10 20:31:53

如下我認為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

NO。1、是受利益驅使,因為蒙古答應滅金後平分金朝財產,因此宋朝中有許多投機大臣認為能夠獲得較大利益; NO。

2、其次這也是南宋腐敗無能的表象,當心不與蒙古合作,蒙古會遷怒與南宋導致戰爭。這是主要方面的原因; NO。 3、南宋受金壓迫太久,特別是向金稱臣和大量的歲幣導致宋金之間的矛盾重重。所以南宋的統治者確實也願意一雪前恥; NO。4、受蒙古的巧言欺騙,進而受騙上當;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軍都弩2019-01-25 21:15:58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具有決策權的統治者未必會按照最佳謀略行事,而且有非常大的機率按照下下策行事,英明的統治者可能會按照上上策行事,但是南宋甚至北宋很少有可稱為英明神武的統治者,尤其是南宋,這就是歷史經驗總結。

其次能夠考慮到聯蒙滅金的後果需要南宋統治者具有卓越的遠見,這對南宋統治者要求過高這幫昏君庸臣絕對不會意識到蒙古帝國消滅金國之後對南宋的致命威脅。

再次金國晚期的昏君庸臣採取的策略是在蒙古人那裡失去的,要在南宋那裡搶回來,這就導致南宋統治者的極端窩火,自然會毫不猶豫的採取聯蒙滅金的策略。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優己2018-02-16 12:06:43

這個不是南宋所能選擇的!在當時,從國力上看,金國是遠遠強於蒙古國的!金國是蒙古的宗主國,在雙方交戰前期,也是金國在討伐蒙古的,南宋就是在這時候與蒙古結盟的!互為犄角對雙方有利!

第二個階段,成吉思汗在殲滅金國二十萬大軍之後,蒙古與金國的國力發生了明顯的顛覆,這時候,南宋在對待與蒙古國與金國的關係上就發生了變化,雖然依然與蒙古結盟沒有跟金國結盟,但是卻也不再為難金國,讓金國有足夠的力量去對抗蒙古國。這個期間也有數十年之久。

第三個階段,在窩闊臺汗繼位之初,蒙古國已經完全碾壓金國了。這時候,南宋協助蒙古國打金國也是對的,反正金國已經守不住了,不如多給自己撈點油水。這是於國利益之所在!

因此,南宋在這些時期所採取的外交手段其實並沒有錯!只是弱國無外交跟自己不爭氣而已!南宋雖然庸弱腐敗,但不代表完全無作為!否則也不能抵抗蒙古國長達五十年的打擊!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張細水2019-01-26 12:53:01

一、南宋和金有不共戴天的世仇。

二、你不出兵,蒙古自己就把金滅了。(出兵好歹還有機會落口湯喝。)

為何南宋明知金朝滅亡會唇亡齒寒,還要聯合蒙古滅金?靜夜思1605191962019-01-25 20:37:01

南宋最初是打算看看再說,但是金國了“七年戰爭”,這個《金史》裡有記載的。這樣想保持“中立”的南宋只能和蒙古聯合抗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