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高宗一生都不想北伐,而宋孝宗一上臺就著手北伐?

為什麼宋高宗一生都不想北伐,而宋孝宗一上臺就著手北伐?史說新傳2019-04-03 14:48:16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 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宋欽宗趙桓的弟弟,宋朝的第十位皇帝。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北宋滅亡,身為康王的趙構在應天府(河南商丘)登基,是為高宗,後遷都臨安府(浙江杭州)。

為什麼宋高宗一生都不想北伐,而宋孝宗一上臺就著手北伐?

此人一生退而不休,雖然不休但也不打算恢復大宋江山。由此說來,趙構屬於心機派,在後來隨風倒一般,飄搖於主戰派與主和派之間,他還是心中有自己的小九九的,那就是維護自己在南宋政權組建之初的地位不被動搖,因此說,他並不是個昏庸之輩。

南宋在主戰派抗金斗爭取得節節勝利之際,趙構卻命令各路軍隊班師回朝,後來還和秦檜合夥以“莫須有”罪名將抗金將領岳飛、岳雲和張憲殺害,同金國達成了“紹興和議”,繼續稱臣、割地、賠錢。趙構是個文化人,但是善於故作偽善,欺人耳目,其對主戰派的打壓,就是擔心“將復鼓眾伏闕”,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而且,此人還不斷籠絡收買大臣,挑撥被籠絡者與主戰派的關係,處處限制武將的權力。明人錢士升評價其是“駕馭之有術,籠絡之素定”。

為什麼宋高宗一生都不想北伐,而宋孝宗一上臺就著手北伐?

包括到後來其禪位,也純粹是一種政治表演。之所以說是表演是因為趙構當時身體好好的,是中國古代少有的長壽帝王,活了81歲。他突然在55歲時,以自己“老且病”要求退居二線,主動高風亮節,把皇帝之位主動讓給了皇太子趙眘(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是為宋孝宗。趙眘並非趙構親生兒子,二人是收養關係(趙眘是宋太祖趙匡胤一支的裔孫,趙構是宋太宗趙光義一支)。

為什麼宋高宗一生都不想北伐,而宋孝宗一上臺就著手北伐?

趙眘被後世普遍認為是南宋一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他登基之後事必躬親,堅持政治改革,裁汰冗濫,破除朋黨和外戚擅權攬政的局面,同時,加強臺諫官的監察職能。當然他對於義父趙構也是堅持至孝。但在對於北伐這個問題上他是個主戰派,上臺之後就為主戰派平反覆官,整軍興武,籌劃武力北伐,主張對金國強硬。甚至在當時定元為純熙,意為天下澄平,反映了抗金派積極主戰,意圖恢復中原的意願,前期時還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結果太上皇趙構是退位不休,從中攪局,一到關鍵時刻就出來發號施令,沒幾天就讓宋孝宗改純熙為淳熙。不僅如此,小到朝廷殿試、宰相人選,大到北伐,他都要插手過問,處處牽制宋孝宗,使得趙眘不得不向其妥協。

為什麼宋高宗一生都不想北伐,而宋孝宗一上臺就著手北伐?

為什麼宋高宗一生都不想北伐,而宋孝宗一上臺就著手北伐?德緣水晶2019-04-03 15:36:43

一朝不容二主,北伐成功迎回二帝自己下臺?

為什麼宋高宗一生都不想北伐,而宋孝宗一上臺就著手北伐?長空劍構2019-04-06 10:29:30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初被封康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

心理學認為,性格的形成受先天和後天因素的影響,更多的受到後天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變故的衝擊、涉世經歷的風波都會在無形中支配著個人性格和心態的演變。這話用在趙構身上再合適不過。

據《宋史。高宗本紀》記載,趙構天生神力,能“挽弓一石五斗”,一石五斗的弓大概有二百斤重。趙構的母親韋賢妃不受徽宗寵愛,為引起父皇重視,趙構早年博覽群書,學問很淵博。可以看出趙構在皇家子弟中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佼佼者。

金軍南侵,攻陷太原。宋朝請求議和,金軍要求宋朝派一位親王到金營做人質。19歲的康王趙構請求前往。他在金營中氣定神閒,毫不慌張,好像在遊山玩水。金軍都懷疑他是否是真正的親王,要求改換人質。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早年的趙構是一個敢擔大任、勇敢無畏的人。

那麼這樣勇敢無畏的康王趙構是怎樣蛻變為畏敵如虎的高宗趙構的呢?

要從趙構地位的變化說起。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度,皇位繼承無論如何輪不到趙構這個庶出的九兒子。是靖康之變給了趙構機會。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汴梁,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虜,北宋滅亡。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在外領兵的康王趙構成了漏網之魚,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重建宋朝,是為南宋。

趙構以前僅僅是個王爺,現在成了皇帝,雖然靖康之變是國恥,但對於趙構來說,卻是機遇。本來沒有資格當皇帝的他竟然成了皇帝,幸福來得太突然了。現在的他把鞏固自己的皇位看得重於一切,什麼恢復中原,什麼報仇雪恨,在他眼裡都不重要了。雖然在以後的日子裡他也重用過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將領,但那僅僅是為了阻擊金軍南下,保住自己的半壁江山。他不敢北伐,全面抗金,因為那樣勝負難以預料。要是敗了,他的皇位就沒了。所以一旦確保半壁江山的目的達到,他就要與金人議和。為了保住皇位,銳意進取的康王蛻變成了屈辱求和、沒有血性的高宗。

防備武將,削弱武將的權力是宋朝的傳統。可在金軍南下的情況下,為了保住半壁江山,宋高宗不得不起用岳飛等抗金將領。可他又擔心武將在抗金斗爭中逐步坐大。再加上他即位之初就發生了武將苗傅、劉正彥逼他退位的事情。使他感到武將謀反比金人進攻更加可怕。所以一旦抗金局勢稍微好轉,他就迫不及待對金議和、處置武將了。

以上兩個原因決定了宋高宗一定要對金議和,犧牲大好的抗金形勢。

至於宋孝宗,他是宋太祖的後裔,宋高宗的養子。宋高宗的親生兒子趙雋在苗劉兵變中被嚇死。高宗後來受驚嚇,失去生育能力。而宋太宗一脈子孫,除了趙構,其餘人等都被金軍一網打盡。宋高宗只能選擇宋太祖一脈後代繼承皇位。宋高宗在56歲時將皇位禪讓給宋孝宗。當時高宗身體還很好,後來更是當了25年太上皇,享壽81歲才去世,可為什麼那麼早退位呢?因為宋高宗是對金議和的幕後推手,後來金國皇帝完顏亮撕毀和議,舉兵攻宋,標誌著高宗議和路線的全面失敗。迫於內外壓力,高宗決定禪位。

孝宗即位後,南宋舉國上下對金作戰,收復失地的呼聲很高,宋孝宗本人也銳意進取。可是由於南宋準備不足及太上皇高宗的破壞,孝宗北伐最終歸於失敗。

為什麼宋高宗一生都不想北伐,而宋孝宗一上臺就著手北伐?書籍收藏鋪2019-04-03 15:42:21

謝謝邀請。

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不是我們這些後人能夠猜想的。當時的時局與政治都不怎麼了解。不敢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