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2019-09-13 06:40:45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當時,許多清朝官員都對迅速平叛持樂觀態度。連老成持重的曾國藩都認為:1858年6、7月間,他們就可以攻克天京,平定叛亂。

可是,這些“速勝論”者卻漏算了以下“意外”。

太平軍與捻軍合作,兵力得到彌補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事變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許多部隊死於內訌。

韋昌輝屠殺了楊秀清部下3萬多人;石達開出走,又帶走了數萬人。

為此,洪秀全也頗感兵力不足,因此,他們改變了偏激的宗教政策,開始與各地義軍聯絡。

1857年3月,捻軍與太平軍完成談判,達成合作。捻軍蓄髮易幟,“聽封不聽調”,加入了太平軍。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捻軍內部矛盾,淮河以北的捻軍較少配合太平軍作戰,但淮南捻軍與陳玉成等人的配合十分緊密,後來許多捻軍將領都死在了安慶保衛戰中!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張樂行率10萬捻軍南下配合太平軍作戰!這一合作,極大地緩解了太平軍兵員不足的困難。

短暫的團結期,重塑指揮系統

事變的另一個影響,是楊秀清、石達開退出後,太平軍統一指揮系統遭到了破壞!

此時,儘管洪秀全任命了陳玉成、李秀成為正副掌率,但一則二將威望不足,二則中央系統滿是

洪天王自家親戚橫加干預,三則石達開依然掛著通軍主將之職;因此,自上而下的統一協調、管理十分困難。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但是,一個意外是:一些前線將領,此時走上前臺,表現出了相當不錯的軍事能力。

這些前線將領,在陳玉成、李秀成等人的組織下,自發地進行了兩次樅陽會議,各部協同作戰,配合緊密,取得了三河大捷、破江南大營等勝利,穩住了局面。

太平軍“信仰”未崩塌

事變另一個重大影響,發生在宗教關係上。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楊秀清既是天父代言人,其本人也是太平軍的“四哥”,他在權力鬥爭中被殺,一度讓太平軍出現了信仰危機。許多廣西來的“老兄弟”甚至做起打油詩,認為與其出來瞎折騰,真該回家去種地!

這裡不得不佩服(或鄙視)洪天王的洗腦能力,他一頓瞎編,還真把道理重新說通了,

直到1864年,天京淪陷後,洋人還驚奇地發現:許多早已投降清軍的原太平軍將領,依然堅信“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洪秀全曾經在天堂見到了上帝,並得到了若干指示!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洪天王洗腦的功底,令人乍舌!

以上是太平軍方面的“意外”,事實上,大清自己也遭遇了許多意外。

各地叛亂四起

由於大清統治的無能,各地的起義風起雲湧。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這些起義,一方面牽制了清軍的力量,另一方面,許多起義失敗後,起義者加入了太平軍,壯大了太平軍的力量。

比如:剿滅太平天國北伐軍的僧格林沁,就長期被捻軍牽制在北方。

比如:在最後圍攻天京的戰役中,大清用於阻止捻軍救援天京的部隊就接近10萬!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圍攻天京的湘軍!

再比如:大成國起義失敗後,餘部加入石達開,使得當時“兵不滿萬”的石達開瞬間兵力恢復到10萬,滿血復活!

第二次鴉片戰爭對清軍的影響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最典型的例子是:八里橋,僧格林沁、勝保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大清為了此戰,從全國調集了許多兵力參戰,連遠在壽州的李昭壽都接到了北上的命令。

畢竟,大清再是懼怕洋人,丟掉首都也是元氣大傷的!

1860年,天王甚至想讓李秀成再次“掃北”,可見,此次戰爭對大清國防體系的破壞之重!

大清依然儲存強烈地“壓制漢人”思想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直到今天,依然有許多朋友在討論“假如曾國藩造反會不會成功”。

大清皇帝也是要防著這一手。

因此,在1860年以前,大清對湘軍的支援力度十分有限。直到江南大營再次被攻破,大清才徹底對綠營失望,開始委曾國藩大權,全力支援湘軍!

大清國防建設能力弱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儘管大清早已認識到八旗、綠營“不堪用”,但他們依然沒有拿出重建國防能力的辦法。

整個太平天國戰爭後期,除了脫胎於曾國藩湘軍的淮軍、楚軍,以及“洋槍隊”這樣的外援,大清極少建出靠譜的軍事力量!

這也說明:儘管太平天國不配成為改朝換代者,但大清,也已經不是合格的統治王朝了!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由於大清的無能,天京事變後,太平軍依然長時間保持著足夠的競爭力。

可是,洪天王實在更加不靠譜,他的一系列操作,使各將領之間,各將領與其部將之間關係緊張,原本團結的作戰氛圍蕩然無存;而他本人醉心“宗教”,除了各種胡話,始終拿不出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東西來,最終,難免遭到歷史的拋棄!

一句話概括:無論大清,還是太平天國,都不是靠譜的主,他們之間透過長時間的爭戰分出勝負,有什麼好意外的呢?

只是:苦了百姓!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教員評史專欄2019-09-19 08:56:09

回眸近代百年史,知近代中國落後之根源。

太平天國自天京事變之後,雖然元氣大傷,但是清王朝也元氣大傷。

天京事變之後,太平天國東南西北王自此全部死亡,太平天國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好在太平天國培養了一批後起之秀,劉秀成、陳玉成、李世賢、楊輔清等等都比較能幹,苦苦支撐著太平天國的局面。

而清王朝在太平天國天京事變期間也元氣大傷,江南江北大營被攻破,國家最大的稅收地——江南失陷,清王朝已經無力剿滅太平天國了,這時候的清王朝只能依靠地方團練起家的湘軍集團。

而咸豐帝未死亡前,對漢人地方武裝有著深深地忌憚,對整個湘軍集團都進行打壓。

加上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清王朝最後的精銳之師僧格林沁幾萬蒙古騎兵只能駐守北方京畿之地,無法南下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重擔只能壓在江南大營和湘軍集團身上。

隨著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攻破,江南地區已經沒有任何成建制的正規清軍,清王朝無奈之下才被迫啟用湘軍,而那時候不僅李秀成、陳玉成等太平天國將領已經成長起來,而且英法聯軍大敗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開始侵佔北京,咸豐帝逃亡承德避暑山莊,清王朝之後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等眾多因素導致太平天國運動還能繼續支撐8年。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黎塞留的野望2019-09-21 22:02:54

1856年至1857年太平天國發生了大規模的內耗(也就是著名的天京事變),先是東王楊秀清被殺,之後北王韋昌輝又被處死,1857年翼王石達開率軍出走,這給太平天國帶來了災難性的打擊。但是即便如此清朝消滅太平天國依然用了8年,這也確實令不少人感到奇怪。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至少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之所以在天京事變仍要花8年時間消滅太平天國,絕非後期的太平天國有多強大。

天京事變後,清朝方面其實也是抓住了時機的,趁著太平天國內耗的時候連續攻克收復多處重鎮(這包括武昌、漢陽、浦口等地),並且在1857年重建了江南大營,再次對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構成了威脅。看上去清朝只需要再補上幾個重拳,太平天國就會覆滅。

此時讓清朝延緩對太平天國滅亡步伐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英國和法國對清朝發起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持續時間是從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進入激烈狀態是在1858年春夏之際)。有意思的是,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後的東山再起的中興時間段是從1858年11月持續到1861年9月。而1858年到1860年這段時間,隨著英法聯軍的進攻勢頭加強,英法聯軍兩次進犯大沽口、進佔天津、通州、京師等地。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面對這種形勢,清朝把軍事重心暫時放在瞭如何應對英法聯軍的戰略。畢竟這個時候的太平天國已經元氣大傷,無論怎麼樣也不可能像從前那樣有取代清朝的可能。為此,清朝也確實被迫把消滅太平天國和其他地方起義的軍事力量(這包括僧格林沁、勝保等人)投入在了防範英法聯軍的戰事中。第二次鴉片戰爭也就這樣牽制了清朝大量精力,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太平天國的壓力。

不過談及外在因素牽制清朝精力進而減輕太平天國的壓力,分別有兩個重要因素,其中之一也是提問者在標題中就有的,那就是翼王石達開的出走。

1857年9月,石達開帶著數萬人出走意圖打出屬於自己的天地。此後石達開轉戰閩、浙、湘、桂等十五個省份。由於石達開帶著大量兵力左衝右打,讓各地清軍著實驚慌失措,一時之間還吸引了清軍在南方的許多主力。很大程度上也延緩了清朝滅亡太平天國的步伐。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捻軍在山東、淮河一帶的起義。

捻軍起義開啟於1852年,雖然他的實力不如太平天國,但由於處於清朝的心臟位置,清朝也把捻軍和太平天國作為並列的威脅。1853年後,捻軍和太平天國多次配合作戰,讓清軍顧此失彼,疲憊不堪。在天京事變後,太平軍更是加強了與捻軍的合作。

從中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清朝所面臨的對手遠遠不止太平天國一個。

不過以上的這些都只是外部因素,接著我們再看看清朝方面的自身因素。這主要為湘軍方面的輕敵。

1858年5月,李續賓率湘軍精銳攻佔太平天國的重鎮九江,隨後又率部渡江馳援戰場態勢很不明朗的安徽。在此期間,李續賓打亂了太平軍的北上計劃並大挫太平軍銳氣。但是李續賓所取得的一系列勝利也讓他產生了輕敵心理,這也使太平天國方面的陳玉成抓住機會把李續賓吸引到三河鎮然後再對其合圍。而1858年11月的三河戰役讓湘軍中最能征善戰的兵卒損失殆盡,和之前的浦口戰役中清軍重建的江南大營被李秀成摧毀,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清軍的兵力出現了不足的情況,這也迫使清朝對太平天國的戰略又一次轉入防禦。而在浦口戰役後的兩年,即1859年和1860年,與太平天國對陣的清軍主要為曾國藩的湘軍。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但由於湘軍建立時間短,且軍餉、裝備等方面主要是自己籌備,再加上規模上的有限,這讓曾國藩儘管在1859年底仍計劃對太平天國進行四路進兵的進攻戰略,卻因自身實力有限雖有些許勝仗,並束縛了太平天國的野心但進展依然不能快速。

再有一點,雖然我一開始就提到清朝在天京事變後仍用8年時間才消滅太平天國絕非後期太平天國有多強大。但是太平天國自身的因素也仍然不可忽視,

那就是太平天國在後期提拔了一批後起之秀,這包括了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等人。並趁清朝的大量精力被英法聯軍、石達開出走的四處征戰、捻軍所吸引的戰機,在各地展開了一系列反攻,清軍只剩招架之力。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其實還有一樣因素,太平天國在江南的地勢因素可以說是太平天國在後期能夠支撐8年的原因之一,雖然這算不上核心因素但卻不容忽視。

太平天國在佔據南京後為了鞏固對南京的防禦,在長江上游佔據了許多戰略要地(這包括武昌、九江、安慶等地),這些戰略要地又往往難以攻克,例如九江之役,湘軍水陸合圍,前後歷時1年方才拿下。又例如安慶戰役,清軍從1859年圍到1861年方才奪取。他們的存在也使清朝延緩了消滅太平天國的步伐。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而沒有以上這些因素的羈絆,太平天國將無力挺過1860年。

當時間進入到1860年底,形勢再次發生了改觀,首先第二次鴉片戰爭已然結束,清朝把戰略重心重新放到太平天國身上。與此同時清朝還得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援,這也讓清朝加大了滅亡太平天國的腳步。1861年清軍攻克安慶、1862年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支柱——陳玉成被捕殺、1863年清軍攻克蘇州。在這一連串的重擊後,清朝終於在1864年滅掉太平天國。

東王被殺,翼王出走,晚清為何用了8年才消滅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孤舟釣江雪2019-09-11 10:06:16

太平天國內部矛盾導致東王被殺、翼王出走後,太平天國的政權固然元氣大傷,但有一點是人們忽視的,那就是太平天國所佔領的江浙地區是清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如此一來,其實清政府更是元氣大傷,沒有錢,自然很難打仗,以致不得不依靠湘軍的團練來剿太平軍。

另外,清政府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太平天國,還有帝國主義列強,比如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後來逼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壓力也是十分的大。

直到後來,洋人才開始幫助曾國藩對付太平軍,在洋人和清政府的聯合絞殺下,加上太平天國內部的腐敗,最終被滅掉。